6亿订单,100美金就能坐超音速客机,飞世界各地只需四小时

资讯 05-21 阅读:656 评论:0

 一家美国公司Boom Supersonic计划在2029年实现超音速客运飞行。其超音速客机Overture将容纳65至88人,主要在五百多个越洋航线飞行,速度2.2马赫(音速的2.2倍),是当今亚音速商用飞机的两倍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去哪都会缩短一半的时间。比如:

  从纽约到伦敦仅需3小时15分钟(目前约为8个小时)

  而从洛杉矶到悉尼仅需8个半小时(目前约为15小时)

  首席执行官Blake Scholl说,公司还有一个更大胆的长期目标:在四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票价仅需100美元。

  当然这是Boom的长期目标,要等到两到三代飞机之后。

  实验机型年底首飞

  Boom Supersonic公司已经推出了一款实验机型XB-1,计划今年底首飞,其速度预计为2.2马赫,飞行距离一千九百多公里。实验机为最终商用机三分之一大小,长度22米,翼展6.40米,后掠翼很窄。首席XB-1工程师Greg Krauland介绍说,该机翼在高速时效率高、在低速时更稳定。

  他们计划2025年推出首款商用机型Overture。

  以商务舱价格实现超音速飞行

  Boom Supersonic公司希望其开始阶段的机票价格与目前的飞机商务舱看齐,这将远低于第一代超音速机协和的价格。

  在90年代,协和从纽约飞往伦敦的往返票价约为12,0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000美元,Boom的目标是往返票价5000美元。

  Boom另外介绍说,他们的燃油消耗量将与亚音速商务舱相当。

  材料更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机身材料与以前已完全不同。从当年的铝,到现在的碳钎维,现代超音速飞机可以更轻、更耐热。斯科尔说,“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外表会变得非常热。铝不能很好地处理,但是碳纤维可以。”同时,碳纤维的可塑性高,可以精确塑形。

  3D打印零件

  Boom Supersonic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部件,不仅省时间,还省成本,斯科尔说:“XB-1的制造时间约为一年!3D打印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3D打印,我们能够更快地制作很多零件原型。”

  设计费用大幅减少

  在开发协和的上世纪60年代,每一次调整都需要在风洞中进行物理测试,即使是最小的调整,也需要数百万美元和几个月时间。

  现在这些测试可以在高性能计算机中,以仿真形式完成,将极大降低研发成本,并且更高效。

  斯科尔介绍说,在计算机中他们已完成数百次迭代测试,这是在风洞测试中不可能实现的,而他们为获得实际校准数据,在风洞也测试过三遍。

  音爆

  超音速飞机的音爆(也叫声爆),是指飞机速度突破音速时,产生的巨大响声。

  Overture不能完全解决音爆问题。斯科尔介绍,Overture今后在海上会以超音速飞行(他们主要经营五百多条跨洋航线),在陆地则将以亚音速飞行,不会出现音爆。

  同时,当飞机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上的乘客甚至不会感觉到突破了音障,飞机表现会很平稳。而且由于声音传播速度比飞行速度慢,乘客也听不到音爆声。

  飞机设计也考虑了降低音爆问题。Overture更轻的机身和修长的外部设计,有助于减少音爆。

  每排2个座位

  Overture机舱内每排仅2个座位,与其“瘦长”的身段有关。所有座位即靠窗又靠过道。

  60亿订单

  最后说说重点,前面吹了这么多,到底是不是吹泡泡呢?

  据悉,Boom Supersonic公司已经获得了60亿美元的Overture订单,顾客名单包括日本航空(JAL)、维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

  自2003年协和退役以来,近二十年没有再出现超音速客机。协和是当年最快速、最高端的客运飞机,但由于票价昂贵,维护、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协和始终未能占据市场主流。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对快速旅行的需求,目前多家公司都在研发超音速客机。

  斯科尔表示,他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即向所有人提供价格合理的超音速客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