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8
阅读:7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导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2.水轮发电机导轴承是水轮发电机轴承的重要原件,其主要承受转子机械不平衡力和由于转子偏心所引起的单边磁拉力,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轴的摆动,导轴承由导轴承瓦、支柱螺栓、套筒、座圈、滑转子和油冷却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3.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的作用是承受机组转动部分的径向机械不平衡力和电磁不平衡力,维持机组主轴在轴承间隙范围内稳定运行,大多数水电厂的水轮发电机均采用分块瓦式导轴承,只不过有的导轴承具有单独的油槽,有的则与推力轴承共用一个推力油槽,位于发电机转子上方的导轴承称为上部导轴承,反之称为下部导轴承,其结构大同小异。
4.但是现有的导轴承其外侧的间隙难以快速调节,现有技术中的可以调节的导轴承无法进行精准调节偏移角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导轴承其外侧的间隙难以快速调节,现有技术中的可以调节的导轴承无法进行精准调节偏移角度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包括:底环套;
7.立柱板,所述立柱板依次呈圆周排列连接于所述底环套的底部,所述立柱板的底面连接有与所述底环套上下对应的底环板;
8.其中,所述底环板的底面依次呈圆周安装有多个圆弧仓口,所述圆弧仓口的外侧均安装有对应角度尺,所述底环套与所述底环板之间呈圆周排列安装有多个轴杆套,所述轴杆套的外表面均套有导向轴板,所述导向轴板的底面均对应所述圆弧仓口连接有外置指针,所述外置指针与所述角度尺一一对应。
9.所述底环套、所述底环板均为现有的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的固有结构,其通过所述立柱板进行加固连接,所述外置指针的指向与所述导向轴板的整体平行,方便精准调节,所述角度尺为现有的180度角度尺。
10.优选的,所述导向轴板的底部侧面均安装有螺母套口,所述螺母套口的内部均嵌合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圆弧仓口。
11.优选的,所述螺栓的外侧均连接有收紧板,所述收紧板与所述外置指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收紧板的外表面均连接有转板。
12.优选的,所述底环板的内壁安装有内嵌套环,所述内嵌套环的内部安装有底环圈。
13.优选的,所述底环套的中间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扇叶片。
14.所述主轴、所述扇叶片均为现有的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的固有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底环板的底部安装有转轮室,所述转轮室与所述扇叶片内外对应。
16.优选的,所述导向轴板的两侧均为圆角结构。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通过底环板上表面轴杆套外表面活动安装的导向轴板的作用,可以在导轴承间隙微调整过程中通过转动导向轴板改变导轴承间隙,配合外置指针与角度尺实现精准调节,并且配合螺栓进行快速固定,提高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底环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导向轴板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底环套,2、立柱板,3、底环板,4、内嵌套环,5、底环圈,6、主轴,7、扇叶片,8、转轮室,9、轴杆套,10、导向轴板,11、外置指针,12、圆弧仓口,13、角度尺,14、螺母套口,15、收紧板,16、螺栓,17、转板,18、套盘夹层,19、橡胶套圈,20、防磨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第一实施例
2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底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导向轴板拆分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包括:底环套1;
28.立柱板2,立柱板2依次呈圆周排列连接于底环套1的底部,立柱板2的底面连接有与底环套1上下对应的底环板3;
29.其中,底环板3的底面依次呈圆周安装有多个圆弧仓口12,圆弧仓口12的外侧均安装有对应角度尺13,底环套1与底环板3之间呈圆周排列安装有多个轴杆套9,轴杆套9的外表面均套有导向轴板10,导向轴板10的底面均对应圆弧仓口12连接有外置指针11,外置指针11与角度尺13一一对应。
30.底环套1、底环板3均为现有的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的固有结构,其通过立柱板2进行加固连接,外置指针11的指向与导向轴板10的整体平行,方便精准调节,角度尺13为现有的180度角度尺。
31.导向轴板10的底部侧面均安装有螺母套口14,螺母套口14的内部均嵌合安装有螺栓16,螺栓16贯穿圆弧仓口12。
32.螺栓16的外侧均连接有收紧板15,收紧板15与外置指针11之间设置有间隙,收紧板15的外表面均连接有转板17。
33.底环板3的内壁安装有内嵌套环4,内嵌套环4的内部安装有底环圈5。
34.底环套1的中间安装有主轴6,主轴6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扇叶片7。
35.主轴6、扇叶片7均为现有的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的固有结构。
36.底环板3的底部安装有转轮室8,转轮室8与扇叶片7内外对应。
37.导向轴板10的两侧均为圆角结构。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松开圆弧仓口12外侧固定于导向轴板10底部的螺栓16,通过转动转板17即可松开收紧板15,配合外置指针11与角度尺13围绕着轴杆套9在圆弧仓口12的内部转动,可以进行调节每一个导轴承间隙。
3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0.通过底环板上表面轴杆套外表面活动安装的导向轴板的作用,可以在导轴承间隙微调整过程中通过转动导向轴板改变导轴承间隙,配合外置指针与角度尺实现精准调节,并且配合螺栓进行快速固定,提高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维护效率。
41.第二实施例
42.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3.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所述轴杆套9的两侧均安装有套盘夹层18。
44.所述套盘夹层18的外表面均套有橡胶套圈19,所述橡胶套圈19的外侧均连接有防磨垫圈20。
4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套盘夹层18的密封作用,配合安装的防磨垫圈20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杆套9两侧接触面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46.有益效果:通过套盘夹层18的密封作用,配合安装的防磨垫圈20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杆套9两侧接触面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环套;立柱板,所述立柱板依次呈圆周排列连接于所述底环套的底部,所述立柱板的底面连接有与所述底环套上下对应的底环板;其中,所述底环板的底面依次呈圆周安装有多个圆弧仓口,所述圆弧仓口的外侧均安装有对应角度尺,所述底环套与所述底环板之间呈圆周排列安装有多个轴杆套,所述轴杆套的外表面均套有导向轴板,所述导向轴板的底面均对应所述圆弧仓口连接有外置指针,所述外置指针与所述角度尺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板的底部侧面均安装有螺母套口,所述螺母套口的内部均嵌合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圆弧仓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外侧均连接有收紧板,所述收紧板与所述外置指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收紧板的外表面均连接有转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板的内壁安装有内嵌套环,所述内嵌套环的内部安装有底环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套的中间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扇叶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板的底部安装有转轮室,所述转轮室与所述扇叶片内外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板的两侧均为圆角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包括底环套,立柱板依次呈圆周排列连接于底环套的底部,立柱板的底面连接有与底环套上下对应的底环板,底环板的底面依次呈圆周安装有多个圆弧仓口,底环套与底环板之间呈圆周排列安装有多个轴杆套,轴杆套的外表面均套有导向轴板,导向轴板的底面均对应圆弧仓口连接有外置指针,外置指针与角度尺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轴承间隙微调整结构,通过底环板上表面轴杆套外表面活动安装的导向轴板的作用,可以在导轴承间隙微调整过程中通过转动导向轴板改变导轴承间隙,配合外置指针与角度尺实现精准调节,并且配合螺栓进行快速固定,提高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维护效率。提高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维护效率。提高间隙微调整结构的维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汇德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3/6/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