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压缩装置、送风装置、及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8 阅读:76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马达、压缩装置、送风装置、及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已知一种旋转轴藉由一对轴承支撑的马达(电动机)(参见专利文件1)。
3.[引证文件]
[0004]
[专利文件]
[0005]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5-458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然而,如专利文件1那样,在现有的爪极(claw pole)马达中,一对轴承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定子,故无法使一对轴承的尺寸(size)大型化。
[0008]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爪极马达中的轴承的承载能力(load bearing)的技术。
[0009]
[技术方案]
[0010]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0011]
提供一种马达,具备:
[0012]
转子,构成为围绕旋转轴自由旋转;
[0013]
定子,具有爪极式定子单元,该爪极式定子单元包括围绕所述旋转轴缠绕(卷绕)成环状的绕组(winding)和设置为包围所述绕组的周围并具有围绕所述旋转轴而贯穿的贯穿孔的铁心(铁芯);及
[0014]
第1轴承座(bearing holder),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轴方向)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一端侧,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
[0015]
其中,
[0016]
所述第1轴承和所述第1轴承座相对于所述铁心配置在所述轴向的外侧,
[0017]
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的外径大于所述铁心的贯穿孔的内径。
[0018]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爪极马达中的轴承的承载能力的技术。
[0019]
上述实施方式中,
[0020]
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绕组的内径,
[0021]
所述第1轴承座和所述铁心之间的轴向距离可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
[0022]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增大第1轴承的尺寸,并可使马达沿轴向小型化。
[0023]
上述实施方式中,
[0024]
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可与所述铁心的端面接触。
[0025]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使马达沿轴向小型化。
[0026]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27]
还具有固定部件,其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第1轴承的相反侧,并对所述定子进行支撑,
[0028]
其中,所述定子可被所述第1轴承座和所述固定部件夹持。
[0029]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对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定子的移动进行限制。
[0030]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31]
所述定子单元的所述铁心可使用藉由压缩磁性粉末而成型的压粉体。
[0032]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藉由使用压粉体可将易于高温化的铁心的热量散热至第1轴承座。
[0033]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34]
所述定子可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层叠的2个以上的所述定子单元。
[0035]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藉由旋转轴的长轴化来增大承受高负荷的第1轴承的尺寸,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0036]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37]
所述转子可被构成为沿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径方向)在所述定子的外侧进行旋转。
[0038]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藉由转子的重量来增大承受高负荷的第1轴承的尺寸,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0039]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40]
还可具备风扇,其安装在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上。
[0041]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藉由转子和风扇的重量来增大承受高负荷的第1轴承的尺寸,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0042]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43]
还具备第2轴承座,其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第1轴承的相反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第2轴承进行保持,
[0044]
其中,施加至所述第1轴承的负荷可大于施加至第2轴承的负荷。
[0045]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藉由使承受比第2轴承所承受的负荷大的负荷的第1轴承的尺寸增大,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0046]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47]
所述第2轴承或所述第2轴承座的外径可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径。
[0048]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用比较小型的第2轴承。
[0049]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
[0050]
所述第2轴承或所述第2轴承座的外径可小于所述铁心的贯穿孔的内径。
[0051]
据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用比较小型的第2轴承。
[0052]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0053]
提供一种压缩装置,具备:
[0054]
压缩机构,藉由旋转而对流体进行压缩;及
[0055]
上述马达,对所述压缩机构进行旋转驱动。
[0056]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爪极马达中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的技术,该爪极马达对压缩装置所具备的压缩机构进行旋转驱动。
[0057]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具备:
[0058]
叶轮,藉由旋转而进行送风;及
[0059]
上述马达,对所述叶轮进行旋转驱动。
[0060]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爪极马达中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的技术,该爪极马达对送风装置所具备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
[0061]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0062]
提供一种冷冻装置,具备上述压缩装置或上述送风装置。
[0063]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爪极马达中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的技术,该爪极马达在冷冻装置中对压缩装置所具备的压缩机构或送风装置所具备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
附图说明
[0064]
[图1]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概要的斜视图。
[0065]
[图2]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构成的一例的斜视图。
[0066]
[图3]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图。
[0067]
[图4]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68]
[图5]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69]
[图6]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0]
[图7]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1]
[图8]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2]
[图9]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3]
[图10]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纵剖面图。
[0074]
[图11]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5]
[图12]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76]
[图13]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下面参见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8]
〔马达1的基本构成〕
[0079]
首先,参见图1~图4对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0080]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概要的斜视图。图1中,对转子10所具备的连结(连接)部件14的图示进行了省略。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20的构成的一例的斜视图。图2中,对转子10(转子铁心11、永磁体(permanent magnet)12、旋转轴部件13、及连结部件14)的图示进行了省略。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21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图。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081]
图1~图4所示的马达1是所谓的外转子(outer rotor)式爪极马达。马达1由多相(本例中为3相)电枢(armature)电流所驱动。马达1可应用于送风装置、冷冻装置等。
[0082]
如图1~图4所示,马达1具备转子10、定子20、及固定部件30。
[0083]
如图1~图4所示,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配置在马达1的径方向(以下简称“径向”)
的外侧,并被构成为可围绕旋转轴心ax进行旋转。转子10具有转子铁心11、多个(plural)(本例中为20个)永磁体12、及旋转轴部件13。需要说明的是,转子10也被称为“rotor”。
[0084]
转子铁心11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并被配置为马达1的旋转轴心ax和圆筒形状的轴心大致一致。此外,转子铁心11在马达1的轴方向(以下简称“轴向”)上具有与定子20大致相同的长度。转子铁心11例如由钢板、铸铁、压粉磁心等形成。图1所示的例子中,转子铁心11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本例中为3个)转子铁心11a~11c构成。但是,转子铁心11在轴向上也可由一个部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转子铁心11也被称为“rotor core”。
[0085]
多个永磁体12在转子铁心11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列有多个(本例中为20个)。此外,多个永磁体12被形成为分别位于转子铁心11的轴向的大致一端至大致另一端之间。永磁体12例如为钕烧结磁体或铁氧体磁铁。
[0086]
多个永磁体12中的每个的径向的两端被磁化为不同的磁极。此外,多个永磁体12中沿周向相邻的2个永磁体12在面对定子20的径向的内侧被磁化为彼此不同的磁极。为此,定子20的径向的外侧沿周向交替配置有在径向的内侧被磁化为n极的永磁体12和在径向的内侧被磁化为s极的永磁体12。
[0087]
多个永磁体12中的每个在轴向上可由一个磁体部件构成,或者,可由沿轴向分割的多个(例如,与层叠的转子铁心11的部件数量对应的3个)磁体部件构成。此情况下,用于构成沿轴向分割的永磁体12的多个磁体部件在面对定子20的径向的内侧都被磁化为相同的磁极。
[0088]
需要说明的是,沿周向配置的多个永磁体12例如可被置换为,沿周向被交替磁化为不同磁极的圆环状的圆环磁体、塑料磁体等的在周向上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永磁体。此情况下,在周向上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永磁体在轴向上也由一个部件构成,即整体上可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在周向上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永磁体与多个永磁体12时类似,也可沿轴向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另外,当采用在周向上由一个部件构成的塑料磁体时还可省略转子铁心11。
[0089]
旋转轴部件13例如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被配置为马达1的旋转轴心ax和圆柱形状的轴心大致一致。旋转轴部件13例如由设置在插入部件24的轴向的2个端部上的轴承25、26(参见图4)可旋转地支撑。插入部件24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据此,旋转轴部件13可相对于固定部件30围绕旋转轴心ax进行旋转。旋转轴部件13例如在轴向上的马达1的与固定部件30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以下,为了方便起见,简称为“马达1的前端部”)处藉由连结部件14(参见图4)与转子铁心11连结。
[0090]
连结部件14例如具有对转子铁心11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开放端进行封闭的形状的大致圆板形状。据此,转子铁心11和固定在转子铁心11的内周面上的多个永磁体12可随着旋转轴部件13的旋转相对于固定部件30在马达1的旋转轴心ax的周围进行旋转。
[0091]
如图1~图4所示,定子20配置在转子10所具备的转子铁心11和永磁体12的径向的内侧。定子20具有多个(本例中为3个)爪极式定子单元21、多个(本例中为2个)相间部件(即,相位(phase)之间的部件)22、端部部件23、及插入部件24。需要说明的是,定子20也被称为“stator”。
[0092]
如图3所示,定子单元21具有一对定子铁心211和绕组212。
[0093]
一对定子铁心211被设置为围绕(包围)绕组212的周围。定子铁心211例如由压粉
磁心形成。定子铁心211具有轭(yoke)部211a、多个爪磁极211b、轭部211c、及插入孔211d。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定子铁心211也被称为“stator core”。
[0094]
轭部211a沿轴向观察时具有圆环形状,并且在轴向上具有预定厚度。
[0095]
多个爪磁极211b在轭部211a的外周面上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并且分别从轭部211a的外周面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爪磁极211b具有爪磁极部211b1和爪磁极部211b2。
[0096]
爪磁极部211b1具有预定宽度,并且从轭部211a的外周面以延伸出预定长度的方式进行突出。
[0097]
爪磁极部211b2从爪磁极部211b1的前端朝向一对定子铁心211中的另一个以沿轴向延伸出预定长度的方式进行突出。例如,如图3所示,爪磁极部211b2的宽度可一定(恒定),与距爪磁极部211b1的距离无关。此外,例如,爪磁极部211b2可具有随着从爪磁极部211b1沿轴向逐渐远离而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形状。马达1藉由具有爪磁极部211b2,可确保被绕组212的电枢电流进行了磁化的爪磁极部211b的磁极面和转子10之间的相对(相向)的面积(相对面积)较大。为此,就马达1而言,可相对增加该马达1的扭矩,故可提高该马达1的输出。需要说明的是,也可省略爪磁极部211b2。
[0098]
轭部211c以轭部211a的内周面付近的部分朝向一对定子铁心211中的另一个突出预定量的方式而构成,例如,沿轴向观察时具有外径小于轭部211a的圆环形状。据此,一对定子铁心211在彼此的轭部211c处抵接,并且在与一对定子铁心211对应的一对轭部211a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绕组212的空间。
[0099]
插入部件24插入插入孔211d中。插入孔211d可由轭部211a和轭部211c的内周面实现。
[0100]
绕组212沿轴向观察时卷绕成圆环状。绕组212的一端与外部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中性点电连接。绕组212在轴向上配置于一对定子铁心211(轭部211a)之间。此外,绕组212以内周部成为一对定子铁心211的轭部211c的径向的外侧的方式进行了缠绕。需要说明的是,绕组212也被称为“线圈(coil)”。
[0101]
如图2所示,一对定子铁心211以一个定子铁心211的爪磁极211b和另一个定子铁心211的爪磁极211b沿周向交替配置的方式进行组合。此外,电枢电流流入圆环状的绕组212后,形成在一对定子铁心211中的一个上的爪磁极211b和形成在另一个上的爪磁极211b被磁化为彼此不同的磁极。据此,一对定子铁心211中,从一个定子铁心211突出的一个爪磁极211b具有与周向上相邻的从另一个定子铁心211突出的其它爪磁极211b不同的磁极。为此,藉由流入绕组212的电枢电流,在一对定子铁心211的周向上,n极的爪磁极211b和s极的爪磁极211b可交替配置。
[0102]
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定子单元21沿轴向层叠。多个定子单元21包括与多相(本例中为3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具体而言,多个定子单元21包括与u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a、与v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b、及与w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c。多个定子单元21从马达1的前端部按照与u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a、与v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b、及与w相对应的定子单元21c的顺序进行层叠。定子单元21a~21c被配置为周向位置的电角彼此相差120
°

[0103]
需要说明的是,马达1也可由2相电枢电流驱动,或者,还可由4相以上的电枢电流驱动。
[0104]
相间部件22设置在沿轴向相邻的不同相位的定子单元21之间。相间部件22例如为
非磁性体。据此,可确保不同相的2个定子单元21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并可抑制不同相位的2个定子单元21之间的漏磁。相间部件22包括uv相间部件22a和vw相间部件22b。
[0105]
uv相间部件22a设置在沿轴向相邻的u相定子单元21a和v相定子单元21b之间。就uv相间部件22a而言,例如,形状为具有预定厚度的大致圆柱形状(大致圆板形状),中心(中央)部分可形成供插入部件24插入的插入孔。下面,就vw相间部件22b而言也类似。
[0106]
vw相间部件22b设置在沿轴向相邻的v相定子单元21b和w相定子单元21c之间。
[0107]
端部部件23设置于层叠的多个定子单元21的马达1的前端部侧的端部。具体而言,端部部件23被设置为,沿轴向与定子单元21a的面对定子单元21b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面相接。就端部部件23而言,例如,形状为具有预定厚度的大致圆柱形状(大致圆板形状),中心部分处形成有供插入部件24插入的插入孔。端部部件23例如为非磁性体。据此,可对从定子单元21a(具体而言,马达1的前端部侧的定子铁心211)所发生的漏磁进行抑制。
[0108]
在插入部件24从马达1的前端部侧依次插入了端部部件23、定子单元21a、uv相间部件22a、定子单元21b、vw相间部件22b、及定子单元21c的状态下,前端部被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就插入部件24而言,例如,前端部具有雄螺纹部,藉由拧入并紧固于固定部件30的对应的雌螺纹部,可被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
[0109]
此外,插入部件24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状,旋转轴部件13旋转自如地配置于藉由插入部件24的内周面而实现的孔部。在插入部件24的轴向的2个端部上设置有可旋转支撑旋转轴部件13的轴承25、26。
[0110]
此外,插入部件24在马达1的前端侧具有头部,该头部具有比定子单元21的插入孔211d的内径还大的外径。据此,例如藉由将插入部件24一定程度地紧固至固定部件30,即可从头部使端部部件23沿轴向施加朝向固定部件30的方向的力。为此,可将多个定子单元21(定子单元21a~21c)和相间部件22(uv相间部件22a和vw相间部件22b)以夹在端部部件23和固定部件30之间的方式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压粉磁心相对于拉伸应力的强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相对于压缩应力的强度则相对高。据此,藉由采用向由压粉磁心形成的定子铁心211施加压缩应力的方式,可将其固定在定子单元21a~21c上。
[0111]
固定部件30例如沿轴向观察时具有外径大于转子10(转子铁心11)的大致圆板形状,并且在轴向上具有预定厚度。如图4所示,藉由插入部件24,转子10被固定部件30可旋转地支撑,定子20则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
[0112]
〔第1实施方式〕
[0113]
接下来,参见图5对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特有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114]
如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定子20的插入部件24具有中空结构,即,插入部件24具有围绕(包围)旋转轴心ax的内部空间24a。
[0115]
内部空间24a中配置有转子10的旋转轴部件13。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的2个端部由第1轴承25和第2轴承26可旋转地支撑,第1轴承25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设置在插入部件24的一端侧(连结部件14侧),第2轴承26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设置在插入部件24的另一端侧(固定部件30侧)。
[0116]
第1轴承25由第1轴承座24b保持,该第1轴承座24b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设置在插入部件24的一端侧(连结部件14侧)。具体而言,第1轴承座24b具有以旋转轴心ax为中心
的圆形的开口部24ba。开口部24ba的内径仅比第1轴承25的外径小一点。据此,第1轴承座24b藉由将第1轴承25压入开口部24ba可对第1轴承25进行保持。
[0117]
第2轴承26由第2轴承座24c保持,该第2轴承座24c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设置在插入部件24的另一端侧(固定部件30侧)。具体而言,第2轴承座24c具有以旋转轴心ax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24ca。开口部24ca的内径仅比第2轴承26的外径小一点。据此,第2轴承座24c藉由将第2轴承26压入开口部24ca可对第2轴承26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第1轴承25和第2轴承26可为滚动轴承、气体轴承、磁轴承、滑动轴承等。
[0118]
如图5所示,第2轴承座24c的外径与插入部件24的其它部分(除了第1轴承座24b之外的部分)的外径相等。另一方面,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大于插入部件24的其它部分(除了第1轴承座24b之外的部分)的外径。即,插入部件24中,第1轴承座24b具有外径被局部扩大了的形状。
[0119]
此外,如图5所示,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据此,第1轴承座24b沿轴向观察时可与距固定部件30最远的定子铁心211的连结部件14相对(相向)的端面211e的一部分重叠。
[0120]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藉由使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可使用第1轴承座24b对尺寸较大的第1轴承25进行保持。
[0121]
例如,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2轴承26的外径小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另一方面,第1轴承25的外径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大致相等。
[0122]
为此,就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而言,尤其是当该马达1被横向设置时,可增大因靠近转子10的重心侧故变为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25的尺寸,即,可使第1轴承的内径较大。据此,可提高第1轴承25的承载能力。
[0123]
需要说明的是,第1轴承25的外径可大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也可小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
[0124]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插入部件24具有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被局部扩大了的形状,故可使插入部件24的其它部分(除了第1轴承座24b之外的部分)的外径较小。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可使由定子20围成的空间内所配置的绕组212的径向尺寸大型化。
[0125]
再有,如图5所示,第1轴承座24b(与端面211e相对的表面)与距固定部件30最远的定子铁心211的连结部件14相对的端面211e进行了接触。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可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对多个定子单元21的移动进行限制。
[0126]
需要说明的是,第1轴承座24b(与端面211e相对的表面)也可不与端面211e接触,即,可与端面211e隔开很小的间隔距离(例如,小于1mm)。
[0127]
此外,如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在插入部件24的另一端侧(第1轴承25的相反侧)对该插入部件24进行支撑的固定部件30。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多个定子单元21夹持在第1轴承座24b和固定部件30之间(即,被第1轴承座24b和固定部件30夹持)。
[0128]
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可更切实地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对多个定子单元21的移动进行限制,进而可更稳定地对多个定子单元21进行固定。
[0129]
需要说明的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爪极马达,故与现有的集中绕组定子(绕线
的缠绕径向与轴向平行)不同,绕组212的缠绕径向与旋转轴心ax的轴向正交。即,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旋转轴心ax的轴向上,绕组212不从定子铁心211的端面突出。为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可实现无法由现有的集中绕组定子实现的“第1轴承座24b与端面211e接触”这样的结构和“多个定子单元21夹持在第1轴承座24b和固定部件30之间”这样的结构。
[0130]
需要说明的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插入部件24的另一端侧(固定部件30侧)的外径仅比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小一点。为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当对该马达1进行组装时,可使插入部件24的另一端侧(固定部件30侧)从该贯穿孔的连结部件14侧的开口部插入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藉由采用任意的接合方法(例如,压入配合、螺纹连接、热缩配合等)使插入部件24的另一个端部与固定部件30的开口部32接合,可将插入部件24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在固定部件30上,同时还可将多个定子单元21夹持在第1轴承座24b和固定部件30之间。
[0131]
此外,如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定子20具有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层叠的2个以上(一个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定子单元21。
[0132]
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心ax的轴向上的旋转轴部件13的长度变长,故转子10的重心更容易偏向第1轴承25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靠近转子10的重心侧的第1轴承25的尺寸增大的实用性。
[0133]
此外,如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转子10被构成为沿旋转轴心ax的径向在定子20的外侧进行旋转。
[0134]
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尤其当该马达1横向设置时,藉由转子10的重量,转子10的重心更容易偏向第1轴承25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靠近转子10的重心侧的第1轴承25的尺寸增大的实用性。
[0135]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第1轴承25的内径大于第2轴承26的内径。为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的第1轴承25侧的端部的外径大于第2轴承26侧的端部的外径。
[0136]
尤其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的中间部分(第1轴承25侧的端部和第2轴承26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外径与第2轴承26侧的端部的外径相等。即,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整体上为细径,并具有第1轴承25侧的端部局部变粗的形状(所谓的带有段差的形状)。
[0137]
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藉由使旋转轴部件13整体上为细径,可使插入部件24(除了第1轴承座24b之外的部分)的外径较小。因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可使由定子20围成的空间内所配置的绕组212的径向的尺寸大型化。
[0138]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定子单元21的定子铁心211使用了藉由对磁性粉末进行压缩而成型的压粉体。
[0139]
据此,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定子铁心211为容易接受绕组212的发热而变为高温的结构,但由于第1轴承座24b接近定子铁心211,因此可使定子铁心211的热量散热至第1轴承座24b(插入部件)。
[0140]
〔第2实施方式〕
[0141]
接下来,参见图6对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特有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下面主要对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和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
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0142]
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大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体而言,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第1轴承座24b大于绕组212的内径,配置在与定子铁心211之间的轴向上小于绕组212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的距离处,并且,与定子铁心211的外径大致相等。
[0143]
据此,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可扩大第1轴承座24b和距固定部件30最远的定子铁心211的与连结部件14相对的端面211e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可切实地对旋转轴心ax的轴向上的多个定子单元21的移动进行限制。
[0144]
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藉由扩大第1轴承座24b和端面211e之间的接触面积,可进一步提高从定子铁心211至第1轴承座24b(插入部件24)的散热效果。
[0145]
需要说明的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爪极马达,故绕组212不从定子铁心211的端面突出。为此,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可实现由现有的集中绕组定子无法实现的、第1轴承座24b被“配置在与定子铁心211之间的轴向上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的距离处”,进而可使马达1沿轴向小型化。
[0146]
〔第3实施方式〕
[0147]
接下来,参见图7对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特有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下面主要对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和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0148]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第1轴承25的内径大于第2轴承26的内径。为此,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的第1轴承25侧的端部的外径大于第2轴承26侧的端部的外径。
[0149]
尤其是,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的中间部分(第1轴承25侧的端部和第2轴承26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外径与第1轴承25侧的端部的外径相等。即,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旋转轴部件13整体上为粗径,并具有第2轴承26侧的端部局部变细的形状(所谓的带有段差(高低差)的形状)。
[0150]
据此,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例如,藉由使旋转轴部件13整体上为粗径,可提高旋转轴部件13的强度,并可抑制旋转偏差等的问题的发生。
[0151]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可使低负荷侧的第2轴承26小型化,藉此可降低第2轴承26的成本。
[0152]
〔马达1应用于送风装置的应用例〕
[0153]
接下来,参见图8对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应用于送风装置100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154]
图8所示的送风装置100例如可应用于空调装置、冷冻装置等。如图8所示,送风装置100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和风扇48(叶轮)。需要说明的是,送风装置100中可使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所述的任意一个马达1。
[0155]
如图8所示,送风装置100中,马达1藉由在转子10上安装风扇48可使风扇48与转子10一体地进行旋转,由此可使用风扇48进行送风。
[0156]
图8所示的例子中,风扇48中,旋转轴心ax的轴向的一端侧安装有转子10,旋转轴心ax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吸气口48a。此外,风扇48中,沿外周面的周向还设置有多个
排气口48b。
[0157]
风扇48藉由马达1的驱动而进行旋转,如图8中箭头所示,可将从吸气口48a吸入的气体从排气口48b向风扇48的径向的外侧进行送风。
[0158]
如上所述,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藉由在马达1的转子10上安装风扇48,作用至转子10的负荷增加了,这是一种高负荷施加在用于对旋转轴部件13的一端侧进行支撑的第1轴承25上的构成。为此,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藉由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对风扇48进行旋转驱动,可使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25的尺寸大型化,由此可提高第1轴承25对高负荷的承载能力。
[0159]
〔其它实施方式〕
[0160]
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图9所示的马达300是所谓的内转子(inner rotor)式爪极马达。马达300具有框体301、转子310、及定子320。马达300与马达1(其为外转子式爪极马达)的不同点在于,在框体301的内部,转子310(永磁体312和旋转轴部件313)在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320(层叠了的多个定子单元321)的内侧进行旋转。
[0161]
框体301具有轴向上的2个端部封闭了的圆筒状。框体301的内部配置有转子310和定子320。定子320由压粉磁心(磁芯)构成,可藉由热缩配合、压入配合等固定在框体301上。框体301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转子310的旋转轴部件313。旋转轴部件313的2个端部由第1轴承303和第2轴承304可旋转地支撑,第1轴承303设置在旋转轴部件313的轴向上的框体301的一个端部上,第2轴承304设置在框体301的另一端部上。需要说明的是,框体301中设置有第2轴承304的壁部(与旋转轴心ax正交的壁部)作为对定子32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301c”而发挥功能。定子320可由第1轴承座301a和固定部件301c夹持。
[0162]
第1轴承303藉由设置在旋转轴部件313的沿轴向的框体301的一端侧(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座301a而被保持。具体而言,第1轴承座301a具有以旋转轴心ax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301aa。开口部301aa的内径仅比第1轴承303的外径小一点。据此,第1轴承座301a藉由将第1轴承303压入开口部301aa可对第1轴承303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第1轴承座301a在轴向上也可不与定子铁心322接触,即,可与定子铁心322隔开很小的间隔距离(例如,小于1mm)。
[0163]
第2轴承304藉由设置在旋转轴部件313的沿轴向的框体301的另一端侧(低负荷侧)的第2轴承座301b而被保持。具体而言,第2轴承座301b具有以旋转轴心ax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301ba。开口部301ba的内径仅比第2轴承304的外径小一点。据此,第2轴承座301b藉由将第2轴承304压入开口部301ba可对第2轴承304进行保持。
[0164]
转子310在框体301的内部配置在径向上的定子320的内侧。转子310具有永磁体312和旋转轴部件313。永磁体312具有圆筒形状。永磁体312的筒内配置有旋转轴部件313。永磁体312与旋转轴部件313一起旋转。永磁体312与定子320(多个定子单元321)的内周面(爪磁极322a)相对(即,相对设置)。
[0165]
定子320在框体301的内部配置在径向上的转子310的外侧。定子320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定子320具有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爪极式定子单元321。图9所示的例子中,定子320具有沿轴向层叠的2个爪极式定子单元321a、321b。各定子单元321与马达1所具备的定子单元21同样地也具有一对定子铁心322和绕组323。但是,如图9所示,定子铁心322中,多
个爪磁极322a以与转子310所具备的永磁体312相对(相向)的方式在定子铁心322的内周面上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0166]
如图9所示,第1轴承303和第1轴承座301a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322的贯穿孔的内径。据此,当沿轴向观察时,第1轴承303和第1轴承座301a可与距第1轴承座301a最近的定子铁心322的端面322e的一部分重叠。
[0167]
如上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使第1轴承座301a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322的贯穿孔的内径,据此,藉由第1轴承座301a可对尺寸较大的第1轴承303进行保持。
[0168]
例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1轴承303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322的贯穿孔的内径。此外,第1轴承303的外径还大于第2轴承304的外径。
[0169]
为此,就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而言,尤其是该马达300横向设置时,可使因靠近旋转轴部件313上安装的风扇等的旋转体(省略图示)的重心侧故为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303的尺寸增大,进而可提高第1轴承303的承载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第1轴承303和第2轴承304的外径可大于绕组323的内径。
[0170]
此外,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第1轴承303的内径大于第2轴承304的内径。为此,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旋转轴部件313的第1轴承303侧的端部的外径大于第2轴承304侧的端部的外径。
[0171]
尤其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旋转轴部件313的中间部分(第1轴承303侧的端部和第2轴承304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外径比第1轴承303侧的端部细。即,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旋转轴部件313整体上为细径,并具有第1轴承303侧的端部局部变粗的形状(所谓的带有段差的形状)。
[0172]
据此,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藉由使旋转轴部件313整体上为细径,可使定子铁心322的内径较小。据此,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中,可使配置在由框体301围成的空间内的绕组323的径向的尺寸大型化。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轴部件313的中间部分(第1轴承303侧的端部和第2轴承304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外径与第2轴承304侧的端部的外径相等。
[0173]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为爪极马达,故绕组323不从定子铁心322的端面突出。为此,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可实现由现有的集中绕组定子无法实现的、第1轴承座301a被“配置在与定子铁心322之间的轴向上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的距离处”,进而可使马达300沿轴向小型化。
[0174]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为内转子式爪极马达,故不仅可应用于送风装置,还可应用于冷冻装置等所具备的压缩机等。
[0175]
〔马达300的变形例〕
[0176]
接下来,参见图10对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的变形例的纵剖面图。
[0177]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马达300中,第1轴承25的内径与第2轴承26的内径相等。为此,本变形例的马达300中,旋转轴部件13的第1轴承25侧的端部的外径与第2轴承26侧的端部的外径相等。尤其是,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马达300中,旋转轴部件13的外径整体上为一定(恒定)。
[0178]
据此,例如,本变形例的马达300可降低旋转轴部件13的制造成本。此外,例如,本变形例的马达300中,可使旋转轴部件13从第1轴承25侧的开口部301aa和第2轴承26侧的开
口部301ba的双方(两者)插入框体301。
[0179]
〔马达300应用于送风装置的应用例〕
[0180]
接下来,参见图11对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的应用于送风装置120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181]
图11所示的送风装置120例如可应用于空调装置、冷冻装置等。如图1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具有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和风扇50(叶轮)。
[0182]
如图1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中,藉由将风扇50安装在马达300所具备的旋转轴部件313的一端,可使风扇50与旋转轴部件313一体旋转,由此可使用风扇50来进行送风。
[0183]
图11所示的例子中,风扇50的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的一端侧安装有旋转轴部件313,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吸气口50a。此外,风扇50中,沿外周面的周向还设置有多个排气口50b。
[0184]
风扇50藉由马达300的驱动而旋转,为此,如图11中箭头所示,可将从吸气口50a吸入的气体从排气口50b向风扇50的径向的外侧进行送风。
[0185]
如上所述,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中,藉由在马达300的旋转轴部件313上安装风扇50,作用于旋转轴部件313的负荷增加了,这是一种高负荷施加在用于对旋转轴部件313的一端侧进行支撑的第1轴承303上的构成。为此,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中,藉由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对风扇50进行旋转驱动,可使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303的尺寸增大,从而可提高第1轴承303对高负荷的承载能力。
[0186]
〔马达300应用于压缩装置的应用例〕
[0187]
接下来,参见图12对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应用于压缩装置140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的构成的一例的纵剖面图。
[0188]
图12所示的压缩装置140例如可应用于空调装置、冷冻装置等。如图12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具备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和叶轮(impeller)52(压缩机构)。
[0189]
如图12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中,藉由将叶轮52安装在马达300所具备的旋转轴部件313的一端,可使叶轮52与旋转轴部件313一体地进行旋转,由此可使用叶轮52来进行流体的压缩。
[0190]
图12所示的例子中,叶轮52的沿旋转轴心ax的轴向的一端侧安装有旋转轴部件313。
[0191]
叶轮52藉由马达30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据此,如图12中箭头所示,可使从设置在旋转轴心ax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的流入口52a流入的流体自设置在叶轮52的径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的流出口(排出口)52b流出。
[0192]
如上所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中,藉由将叶轮52安装在马达300的旋转轴部件313上,作用于旋转轴部件313的负荷增加了,这是一种高负荷施加在对旋转轴部件313的一端侧进行支撑的第1轴承303上的构成。为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中,藉由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对叶轮52进行旋转驱动,可使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303的尺寸增大,从而可提高第1轴承303对高负荷的承载能力。
[0193]
〔应用于冷冻装置的应用例〕
[0194]
接下来,参见图13对将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和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应用于冷
冻装置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的概略构成图。
[0195]
图13所示的冷冻装置400是对作为冷却对象的库内(例如,冷藏库、冷冻库、展示柜等)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装置。如图13所示,冷冻装置400具备室外单元410和冷却(日文原文为“冷設”)单元420。
[0196]
冷却单元420设置在库内。冷却单元420具备:利用热交换机(即,用于使用的热交换机)421和库内风扇422(“送风装置”的一例)。利用热交换机421藉由从室外单元410经由配管401而供给的冷媒的流动,可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库内风扇422藉由叶轮的旋转可将被利用热交换机421冷却后的空气送至库内。
[0197]
室外单元410设置在库外。室外单元410具备压缩装置411、室外热交换器412、及室外风扇413(“送风装置”的一例)。压缩装置411具有藉由旋转而对冷媒(“流体”的一例)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省略图示),藉由该压缩机构,可对从冷却单元420藉由配管401而供给的冷媒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412藉由被压缩装置411压缩后的冷媒的流动,可将冷媒的热量排出至外气(外部空气)。室外风扇413藉由叶轮的旋转,可对被室外热交换器412进行了加热的外气进行送风。
[0198]
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库内风扇422所具备的叶轮的旋转驱动用的马达可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或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或者,冷冻装置400可将送风装置100或送风装置120使用为库内风扇422。据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可提高库内风扇422所具备的叶轮的旋转驱动用的马达中的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
[0199]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室外风扇413所具备的叶轮的旋转驱动用的马达可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或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或者,冷冻装置400可将送风装置100或送风装置120使用为室外风扇413。据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可提高室外风扇413所具备的叶轮的旋转驱动用的马达中的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
[0200]
此外,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压缩装置411所具备的压缩机构的旋转驱动用马达可使用其它实施方式的马达300。或者,冷冻装置400可将压缩装置140使用为压缩装置411。据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可提高压缩装置411所具备的压缩机构的旋转驱动用的马达中的高负荷侧的轴承的承载能力。
[0201]
[作用(效果)]
[020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马达300、压缩装置140、送风装置100、送风装置120、及冷冻装置400的作用进行说明。
[0203]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具备:转子10、310,被构成为围绕旋转轴部件13、313自由旋转;具有爪极式定子单元21、321的定子20、320,爪极式定子单元21、321包括围绕旋转轴部件13、313缠绕成环状的绕组212、323和被设置为包围绕组212、323的周围并具有围绕旋转轴部件13、313而贯穿的贯穿孔的定子铁心211、322;及第1轴承座24b、301a,沿旋转轴部件13、313的轴向设置在定子20、320的一端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部件13、313的第1轴承25、303进行保持。其中,第1轴承25、303和第1轴承座24b、301a相对于定子铁心211、322配置在轴向上的外侧,第1轴承25、303和第1轴承座24b、301a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211、322的贯穿孔的内径。
[0204]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增大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25、303的尺寸,进而可提高第1轴承25、303的承载能力。
[02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第1轴承25、303或第1轴承座24b、301a的外径大于绕组212、323的内径,第1轴承25、303和定子铁心211、322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绕组212、323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
[0206]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进一步增大第1轴承25、303的尺寸,由此可使马达1、300沿轴向小型化。
[020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第1轴承25、303或第1轴承座24b、301a可与定子铁心211、322的端面接触。
[0208]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进一步使马达1、300沿轴向小型化。
[0209]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具有沿旋转轴部件13、313的轴向相对于定子20、320设置在第1轴承25、303的相反侧,并且对定子20、320进行支撑的固定部件30、301c,定子20、320可被第1轴承座24b、301a和固定部件30、301c夹持。
[0210]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对旋转轴部件13、313的轴向上的定子20、320的移动进行限制。
[021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定子单元21、321的定子铁心211、322可使用对磁性粉末进行压缩而成型的压粉体。
[0212]
据此,就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而言,定子铁心211、322使用了压粉,故为容易接受体绕组212、323产生的热量进而导致温度升高的结构,但是,由于定子铁心211、322的近傍(附近)设置有第1轴承座24b、301a,故可将定子铁心211、322的热量散热至第1轴承座24b、301a,因此可抑制定子单元21、321的温度上升。
[0213]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定子20、320可具有沿旋转轴部件13、313的轴向层叠了的2个以上的定子单元21、321。
[0214]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为藉由旋转轴部件13、313的长轴化而使第1轴承25、303承载高负荷的构成,为此,藉由增大第1轴承25、303的尺寸而获得的提高第1轴承25、303的承载能力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
[021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转子10被构成为沿旋转轴部件13的径向在定子20的外侧进行旋转。
[0216]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藉由转子10的重量而使第1轴承25承载高负荷的构成,故而,藉由增大第1轴承25的尺寸而获得的提高第1轴承25的承载能力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
[021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可具备安装在转子10的外表面上的风扇48。
[0218]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藉由转子10和风扇48的重量而使第1轴承25承载高负荷的构成,为此,藉由增大第1轴承25的尺寸而获得的提高第1轴承25的承载能力的效果更具有实用性。
[0219]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具有沿旋转轴部件13、313的轴向相对于定子20、320设置在第1轴承25、303的相反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部件13、313的第2轴承26、304进行保持的第2轴承座24c、301b,施加至第1轴承25、303负荷大于施加至第2轴承26、304的负荷。
[0220]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为藉由第1轴承25、303承载高负荷的构成,故而,藉由增大第1轴承25、303的尺寸而获得的提高第1轴承25、303的承载能力的效果更具有实用
性。
[022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第2轴承26、304或第2轴承座24c、301b的外径可小于绕组212、323的内径。
[0222]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使用藉由第2轴承座24c、301b而保持的比较小型的第2轴承26、304。为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例如可降低第2轴承26、304的成本。
[0223]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中,第2轴承26、304或第2轴承座24c、301b的外径可小于定子铁心211、322的贯穿孔的内径。
[0224]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可使由藉由第2轴承座24c、301b而保持的比较小型的第2轴承26、304。故而,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300例如可降低第2轴承26、304的成本。
[022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具备藉由旋转而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叶轮52和对叶轮52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00。
[0226]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压缩装置140中,可增大对叶轮52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00中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303的尺寸,故可提高第1轴承303的承载能力。
[022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具备藉由旋转而进行送风的风扇48和对风扇48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1。
[0228]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可增大对风扇48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1中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25的尺寸,故可提高第1轴承25的承载能力。
[0229]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具备藉由旋转而进行送风的风扇50和对风扇50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00。
[0230]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20中,可增大对风扇50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00中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303的尺寸,为此可提高第1轴承303的承载能力。
[023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具备压缩装置140、送风装置100、或送风装置120。
[0232]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400中,可增大压缩装置140、送风装置100、或送风装置120所使用的马达1或马达300中高负荷侧的第1轴承25或第1轴承303的尺寸,因此可提高第1轴承25或第1轴承303的承载能力。
[0233]
[变形
·
变更]
[0234]
以上尽管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0235]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1-054833号的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内容全部援引于本国际申请。
[0236]
[附图标记说明]
[0237]
1马达
[0238]
10转子
[0239]
11、11a~11c转子铁心
[0240]
12永磁体
[0241]
13旋转轴部件
[0242]
13a内部空间
[0243]
13b孔部
[0244]
13c贯穿孔
[0245]
13d开口部
[0246]
14连结部件
[0247]
20定子
[0248]
21、21a~21c定子单元
[0249]
211定子铁心
[0250]
211a轭部
[0251]
211b爪磁极
[0252]
211c轭部
[0253]
211d插入孔
[0254]
212绕组
[0255]
22相间部件
[0256]
22a uv相间部件
[0257]
22b vw相间部件
[0258]
23端部部件
[0259]
24插入部件
[0260]
24a内部空间
[0261]
24b第1轴承座
[0262]
24c第2轴承座
[0263]
25第1轴承
[0264]
26第2轴承
[0265]
30固定部件
[0266]
48、50风扇
[0267]
48a、50a吸气口
[0268]
48b、50b排气口
[0269]
52叶轮
[0270]
52a流入口
[0271]
52b流出口
[0272]
100送风装置
[0273]
120送风装置
[0274]
140压缩装置
[0275]
300马达
[0276]
301框体
[0277]
301a第1轴承座
[0278]
301aa开口部
[0279]
301b第2轴承座
[0280]
301ba 开口部
[0281]
301c 固定部件
[0282]
303 第1轴承
[0283]
304 第2轴承
[0284]
310 转子
[0285]
312 永磁体
[0286]
313 旋转轴部件
[0287]
320 定子
[0288]
321 定子单元
[0289]
322 定子铁心
[0290]
322a 爪磁极
[0291]
322e 端面
[0292]
323 绕组
[0293]
400 冷冻装置
[0294]
410 室外单元
[0295]
411 压缩装置
[0296]
412 室外热交换器
[0297]
413 室外风扇
[0298]
420 冷却单元
[0299]
421 利用热交换机
[0300]
422 库内风扇
[0301]
ax 旋转轴心。

技术特征:
1.一种马达,具备:转子,配置为围绕旋转轴自由旋转;具有爪极式定子单元的定子,该爪极式定子单元包括绕组,围绕所述旋转轴缠绕成环状;及铁心,设置为包围所述绕组的周围,并具有围绕所述旋转轴而贯穿的贯穿孔;及第1轴承座,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一端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1轴承进行保持,其中,所述第1轴承和所述第1轴承座相对于所述铁心配置在所述轴向的外侧,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的外径大于所述铁心的贯穿孔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绕组的内径,所述第1轴承座和所述铁心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周的半径和外周的半径之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1轴承或所述第1轴承座与所述铁心的端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还具备:固定部件,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第1轴承的相反侧,并对所述定子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定子夹持在所述第1轴承座和所述固定部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单元的所述铁心使用了藉由对磁性粉末进行压缩而成型的压粉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层叠了的2个以上的所述爪极式定子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转子被构成为沿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在所述定子的外侧进行旋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还具备:风扇,安装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还具备:第2轴承座,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第1轴承的相反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2轴承进行保持,其中,作用于所述第1轴承的负荷大于作用于所述第2轴承的负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2轴承或所述第2轴承座的外径小于所述绕组的内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2轴承或所述第2轴承座的外径小于所述铁心的贯穿孔的内径。12.一种压缩装置,具备:压缩机构,藉由旋转而对流体进行压缩;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6和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对所述压缩机构进行旋
转驱动。13.一种送风装置,具备:叶轮,藉由旋转而进行送风;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对所述叶轮进行旋转驱动。14.一种冷冻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装置;或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

技术总结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备:被构成为围绕旋转轴部件13自由旋转的转子10;具有爪极式定子单元21的定子20、320,定子单元21包括围绕旋转轴部件13缠绕成环状的绕组212和被设置为包围绕组212的周围并具有围绕旋转轴部件13而贯穿的贯穿孔的定子铁心211;及沿旋转轴部件13的轴向设置在定子20的一端侧并对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部件13的第1轴承25进行保持的第1轴承座24B。其中,第1轴承25和第1轴承座24B相对于定子铁心211配置在轴向上的外侧,第1轴承25或第1轴承座24B的外径大于定子铁心211的贯穿孔的内径。211的贯穿孔的内径。211的贯穿孔的内径。


技术研发人员:木户尚宏 浅野能成 日比野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