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4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道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辊道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生产的过程中,常使用辊道装置运输精加工后的零部件。辊道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有能够发生旋转的多个辊轮,多个辊轮能够通过自身旋转带动放置于其上部的零部件移动。
3.但是,在对精加工后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表面开展质量缺陷视觉检测时,发现零部件在辊道装置输送的过程中,粘附在辊轮表面的铁屑对精加工零部件表面会生压痕及压伤。
4.为了减少辊轮表面的铁屑等杂质对精加工零部件的表面造成损伤,常见的办法是通过人工定期擦拭辊道装置的每个辊轮的表面,从而清除辊轮表面的铁屑和杂质。
5.但是这样的清洁辊轮的方式受人为主观因素较大,执行具体的清洁标准较为困难,同时对辊轮表面的擦拭频次和质量不易监控,从而对精密加工的零部件存在损伤的隐患。且,人工擦拭的劳动强度较大,成本较高。
6.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案以提高零部件的表面质量,避免辊轮造成零部件表面发生压痕及压伤。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运输装置的新技术方案,用过对辊道运输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由其运输的零部件的表面质量。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辊道运输装置,该辊道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围成通道,通道沿运输方向设置并延伸;多个辊轮组,每个辊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辊轮,每个辊轮组轴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壁,多个辊轮组沿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在电机的驱动下发生同侧旋转;清洁装置,固设于侧壁,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当辊轮发生旋转时,清洁部能够与辊轮的外周面相接触。
9.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清洁装置的方式,并且使得清洁装置固定于侧壁不发生移动,从而当辊轮自身发生旋转时还能够相对于清洁装置发生转动,由于清洁部与辊轮的外周面相接触,当辊轮发生旋转时,清洁部能够沿辊轮的外周面滑动,从而自动带走辊轮外周面粘附的铁屑、油污等杂质,随着滚轮自转一周后,清洁部对辊轮的表面进行一次完整的清洁。由于辊轮在不断的运输多个零部件,清洁部随着辊轮的旋转能够不断的清除位于前侧的零部件所遗留在辊轮表面的铁屑或杂质,从而保证后侧即将运输的零部件不受辊轮表面的铁屑或杂质污染,进而起到对辊轮实时清洁的效果。由此,能够保证辊轮表面清洁度的同时,防止辊轮输送的零部件被辊轮表面的铁屑或其他杂质污染、损坏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零部件的表面质量。
10.可选地,清洁装置还包括安装杆,清洁部固设于安装杆,安装杆沿通道的宽度方向
设置,安装杆的一端顶持于一个侧壁,安装杆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件,安装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个侧壁。
11.可选地,连接件为涨紧螺母,涨紧螺母与安装杆螺纹连接。
12.可选地,在安装杆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由安装杆朝辊轮的一侧伸出,清洁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板靠近辊轮的一端。
13.可选地,安装板开设有卡槽,卡槽沿辊轮的轴向延伸,清洁部嵌入并固定于卡槽内。
14.可选地,清洁部为清洁刷或弹性材料清洁板。
15.可选地,还包括转轴,转轴沿通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每组辊轮均套设于转轴,每组辊轮包括多个辊轮,多个辊轮沿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辊轮组的辊轮与多个清洁部一一对应。
16.可选地,清洁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辊轮的轴向的尺寸。
17.可选地,安装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18.可选地,清洁板的与辊轮接触位置的压缩量为0.5mm-1mm。
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污泥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辊道运输装置;
24.1、支撑架;11、通道;12、侧壁;
25.2、辊轮;
26.3、清洁装置;31、清洁部;32、安装杆;33、连接件;34、安装板;35、螺杆;
27.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描述本实施例中的辊道运输装置10,辊道运输装置10设置于运输工作位,运输工作位是对零部件进行运输工作的位置。辊道运输装置10包括支撑架1、多个辊轮组和清洁装置3。
3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支撑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2,两个侧壁12之间形成通道11。通道11沿运输方向设置并延伸。多个辊轮组轴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通道11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12,多个辊轮组沿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辊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辊轮2。辊轮2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发生同向旋转,即朝向同一方向转动,比如全部逆时针或者全部顺时针转动,以运输设置于其上的零部件。
31.清洁装置3固设于侧壁12,并与辊轮2相对设置。清洁装置3相对于支撑架1不发生转动。清洁装置3包括清洁部31。清洁部31例如可以为清洁板或具有弹性的清洁刷。清洁部31的表面沿辊轮2与辊轮2的外周面相接触,在辊轮2发生旋转时,辊轮2能够相对于清洁部31发生相对转动。
32.具体地,例如,辊轮2套设于转轴4,并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于侧壁12,转轴4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图中未示出)。当零部件到达运输工作位时,控制装置感测到零部件并开启电机,电机驱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辊轮2发生旋转。由于清洁装置3固定于通道11不发生移动,从而当辊轮2自身发生旋转时还能够相对于清洁装置3发生转动,由于清洁部31与辊轮2的外周面相接触,当辊轮2发生旋转时,清洁部31相对辊轮2的外周面发生滑动,从而自动带走辊轮2外周面粘附的铁屑、油污等杂质,随着辊轮2自转一周后,清洁部31对辊轮2的表面进行一次完整的清洁。由于辊轮2在不断的运输多个零部件,清洁部31随着辊轮2的旋转能够不断的清除位于前侧的零部件所遗留在辊轮2表面的铁屑或杂质,从而保证后侧即将运输的零部件不受辊轮2表面的铁屑或杂质污染,进而起到对辊轮2实时清洁的效果。
33.由此,能够保证辊轮2表面清洁度的同时,防止辊轮2输送的零部件被辊轮2表面的铁屑或其他杂质污染、损坏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零部件的表面质量。
34.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清洁部31为清洁板或清洁刷,清洁刷例如为毛刷等。清洁板与清洁刷相比,清洁板更易于清洗和维护。
35.当清洁部31为清洁板时,清洁板可以是弹性材料,例如可以为聚氨酯胶条,因此,清洁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辊轮2的外周面形成相对紧密的接触。
36.在一个例子中,清洁板的与辊轮2接触位置的压缩量为0.5mm-1mm。也即,在清洁板与辊轮2外周面紧密接触时,在辊轮2的作用下,清洁板发生一定的形变,并回缩0.5mm-1m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能够保证清洁板对辊轮2有效的清洁同时,避免清洁板对辊轮2造成阻力,从而影响辊轮2的转速。
37.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3还包括安装杆32,安装杆32至少设置于辊轮组的一侧,当安装杆32只位于辊轮组的一侧时,安装杆32与辊轮组一一对应设置,并平行于辊轮组的轴向方向;当安装杆32设置于辊轮组的两侧时,辊轮组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杆32之间
38.。清洁部31固设于安装杆32,安装杆32沿通道11宽度方向设置于辊轮2径向的外侧,并与辊轮2的外周面相对。安装杆32轴向的一端顶持于通道11的一个侧壁12,安装杆3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件33,并通过连接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通道11的另一个侧壁12。
39.由此,通过安装杆32与通道1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清洁装置3,从而方便清洁装置3的检修、调试以及更换。
40.其中,安装杆32例如为圆柱结构或棱柱结构,为了提高安装杆32的可靠性,安装杆32可以选用15mm*15mm的方形结构安装杆32或是内径为30mm的圆柱形安装杆32,安装杆32可以为金属,例如可以为钢或铝合金等。
41.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连接件33为涨紧螺母,安装杆32与连接件33连接的端部构造有螺纹结构,涨紧螺母与安装杆32螺纹连接。连接件33与安装杆32之间螺纹配合,涨紧螺母能够将安装杆32稳定的固定在通道11内。
42.可选地,为了方便固定清洁板或清洁刷,在安装杆32上固定有安装板34,安装板34
由安装杆32朝辊轮2的一侧伸出,清洁部31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板34靠近辊轮2的一端。安装板34例如为厚度大于或等于2mm的铝形材,以保证安装板34的支撑强度。清洁部31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板34,方便了清洁部31的更换和清理。
43.可选地,在安装板34上开设有卡槽,卡槽沿辊轮2的轴向延伸,清洁部31嵌入并固定于卡槽内。
44.例如,清洁部3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卡槽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清洁部31嵌入卡槽后,在卡槽的侧壁12沿其厚度方向开设螺纹孔,在清洁部31的厚度方向也开设相匹配的螺纹孔,将清洁部31嵌入卡槽内后,卡槽的螺纹孔与清洁部31的螺纹孔对齐后,通过螺杆35和螺母(图中未示出)将清洁部31固定在卡槽内。
45.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将清洁部31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板34上,例如可以通过铆接、卡接等方式,在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
46.在一个例子中,参见图1,还包括转轴4,转轴4沿通道1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通道11内,多个辊轮2套设在转轴4上且间隔设置,由此能够在运输零部件的同时,减小辊道的重量。
47.此时,在安装杆32上固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清洁部31,每个辊轮组的多个辊轮2与多个清洁部31一一对应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为清洁装置3进行减重。当然,一个清洁部31设置较长的长度,以同时清洁所有的辊轮2的外壁也可以。
48.在本实施例中,清洁部31的数量与辊轮2数量对应,此时,清洁部31的长度也设置为大于或等于辊轮2的轴向尺寸,在辊轮2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完整覆盖辊轮2的外周面并对其外周面进行清洁。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辊道运输装置,所述辊道运输装置设置于运输工作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2),两个侧壁(12)之间形成通道(11),所述通道(11)沿运输方向设置并延伸;多个辊轮组,每个所述辊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辊轮(2),每个所述辊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12),多个所述辊轮组沿所述通道(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在电机的驱动下发生同侧旋转;清洁装置(3),固设于所述侧壁(12),所述清洁装置(3)包括清洁部(31),当所述辊轮(2)发生旋转时,所述清洁部(31)能够与所述辊轮(2)的外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3)还包括安装杆(32),所述清洁部(31)固设于所述安装杆(32),所述安装杆(32)沿所述通道(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杆(32)的一端顶持于一个所述侧壁(12),所述安装杆(3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件(33),所述安装杆(32)通过所述连接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个所述侧壁(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3)为涨紧螺母,所述涨紧螺母与所述安装杆(32)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杆(32)上固定有安装板(34),所述安装板(34)由所述安装杆(32)朝所述辊轮(2)的一侧伸出,所述清洁部(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4)靠近所述辊轮(2)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4)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辊轮(2)的轴向延伸,所述清洁部(31)嵌入并固定于所述卡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31)为清洁刷或弹性材料清洁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板的与所述辊轮(2)接触位置的压缩量为0.5mm-1mm。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4),所述转轴(4)沿所述通道(11)的宽度方向设置,每组所述辊轮(2)均套设于所述转轴(4),每组所述辊轮(2)包括多个辊轮(2),多个所述辊轮(2)沿所述转轴(4)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杆(32)上固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清洁部(31),每个辊轮组的多个所述辊轮(2)与多个所述清洁部(31)一一对应。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辊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辊轮(2)的轴向的尺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道运输装置,该辊道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形成通道,通道沿运输方向设置并延伸;多个辊轮组,每个辊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辊轮,每个辊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壁,多个辊轮组沿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在电机的驱动下发生同侧旋转;清洁装置,固设于侧壁,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当辊轮发生旋转时,清洁部能够与辊轮的外周面相接触。清洁部能够与辊轮的外周面相接触。清洁部能够与辊轮的外周面相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友 胡明建 吴连伟 郑英杰 柳俊锋 马伟 孙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