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6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矸石,煤矸石和社会上还有其它固体废料都需要处置,为防止因采空区冒落造成的地面塌陷、实行“三下”开采,防止地面建筑物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更好地处置煤矸石及其它固体废料,采取了高效益的条带式充填开采方式,
3.现有的条带式充填开采的充填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混凝土泵灌送颗粒度小于15毫米煤矸石及其它固体废料水泥混合物料充填,二种方式是,在大于6
°
的角度条带式开采采用皮带机输送煤矸石及其它固体废料水泥浆冲灌,由于皮带机需要使用其它工程装置进行搬运,在对每一个需要填充条带巷进行充填时,都需要把皮带机搬运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上,从而影响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技术特征,对在对每一个需要填充条带巷进行充填时并且都需要把皮带机搬运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上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5.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1月1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
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因此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运动体的机动底盘、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的皮带输送机组部件。
9.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实现了对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进行机动性支撑,通过皮带输送机组部件,实现了把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抛向需要填充条带巷中,实现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解决了对在对每一个需要填充条带巷进行充填时并且都需要把皮带机搬运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上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方式把机动底盘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相互联接。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进行机动性支撑的方式把机动底盘与皮带输送机组部件
联接。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
13.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翻转座和翻转伸缩缸。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侧护板。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铲板和推力伸缩缸。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阻挡座、阻挡座动力伸缩缸、阻挡板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
18.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底盘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和阻挡座,在回转支撑上设置有翻转座并且在翻转座与回转支撑之间设置有翻转伸缩缸,在翻转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并且在第一皮带输送机上设置有侧护板,在第二皮带输送机与阻挡板之间设置有推力伸缩缸并且在阻挡座与机动底盘之间设置有阻挡座动力伸缩缸,在阻挡板和阻挡座之间设置有阻挡板动力伸缩缸。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动底盘、回转支撑、翻转座、翻转伸缩缸、第一皮带输送机、侧护板、第二皮带输送机、铲板、推力伸缩缸、阻挡座、阻挡座动力伸缩缸、阻挡板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底盘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联接,机动底盘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联接并且机动底盘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联接。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履带式底盘的支撑,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能。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皮带输送机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的机架前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联接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的机架侧面部设置为与侧护板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的前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皮带输送机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二皮带输送机的机架后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联接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
25.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煤矸石进行高低速输送,提高了对
煤矸石抛出效果。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撑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部、上耳座部和侧耳座部并且回转支撑部的转动圈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耳座部联接,回转支撑部的转动圈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侧耳座部联接并且回转支撑部的固定圈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上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联接并且侧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联接,回转支撑部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回转支撑并且回转支撑部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上耳座部和侧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座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在翻转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连接座部,位于翻转座的下端端面部后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联接并且位于翻转座的下端端面部前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联接,翻转座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后段设置为第一皮带输送机联接并且翻转座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前段设置为第二皮带输送机联接。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伸缩缸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联接并且翻转伸缩缸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联接,翻转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翻转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
29.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煤矸石抛出的角度和范围进行调节,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果。
3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侧护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侧护板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联接。
3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煤矸石在输送过程中遗落。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铲板设置为c字形片状体并且铲板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伸缩缸联接。
3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伸缩缸的外壳体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联接并且推力伸缩缸的伸缩端部设置为与铲板联接,推力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推力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
34.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煤矸石进行铲推处理,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果。
3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阻挡座设置为块状体并且阻挡座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阻挡座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联接并且阻挡座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联接,在阻挡座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并且阻挡座的容纳槽体设置为与阻挡板滑动式联接。
3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阻挡座动力伸缩缸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联接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联接,阻挡座动力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
3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阻挡板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阻挡板的竖部设置为与阻挡座滑动式联接,阻挡板的横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联接。
3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阻挡板动力伸缩缸的外壳体设置为与阻挡座联接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的伸缩部设置为与阻挡板联接,阻挡板动力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联接。
301、阻挡板-302、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回转支撑部-321、上耳座部-322、侧耳座部-323。
实施方式
50.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5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翻转伸缩缸34、第一皮带输送机35、侧护板36、第二皮带输送机37、铲板38、推力伸缩缸39、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并且在机动底盘31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32和阻挡座30,在回转支撑32上设置有翻转座33并且在翻转座33与回转支撑32之间设置有翻转伸缩缸34,在翻转座3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并且在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设置有侧护板36,在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与阻挡板302之间设置有推力伸缩缸39并且在阻挡座30与机动底盘31之间设置有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在阻挡板302和阻挡座30之间设置有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
56.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31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3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32联接,机动底盘3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30联接并且机动底盘3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联接。
57.通过机动底盘31,形成了对回转支撑32、阻挡座30和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底盘31,实现了与回转支撑32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座30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回转支撑32和阻挡座30的支撑载体。
58.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撑32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部321、上耳座部322和侧耳座部323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转动圈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耳座部322联接,回转支撑部321的转动圈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侧耳座部323联接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固定圈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联接,上耳座部32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侧耳座部3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34联接,回转支撑部321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回转支撑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上耳座部322和侧耳座部3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
59.通过回转支撑32,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底盘3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由上耳座部322,实现了与翻转座33的连接,由侧耳座部323,实现了与翻转伸缩缸3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翻转座33进行摆动的部件。
60.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座33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在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连接座部,位于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后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32联接并且位于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前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34联接,翻转座33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后段设置为第一皮带输送机35联接并且翻转座33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前段设置为第二皮带输送机37联接。
61.通过翻转座33,形成了对回转支撑32、翻转伸缩缸34、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座33,实现了与回转支撑32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伸缩缸3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支撑载体。
62.在本实施例中,翻转伸缩缸34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32联接并且翻转伸缩缸34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33联接,翻转伸缩缸3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翻转伸缩缸34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
63.通过翻转伸缩缸34,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和翻转座33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伸缩缸34,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回转支撑32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座3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翻转座33在回转支撑32上进行摆动的部件。
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输送机35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机架前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机架侧面部设置为与侧护板36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前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
65.通过第一皮带输送机35,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翻转座33、侧护板36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皮带输送机35,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座33的连接,实现了与侧护板3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煤矸石进行低速输送的部件。
66.在本实施例中,侧护板36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侧护板36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联接。
67.通过侧护板36,形成了对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支撑连接点,由侧护板36,实现了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的煤矸
石进行防侧面抛出的部件。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皮带输送机37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机架后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
69.通过第二皮带输送机37,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翻转座33和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皮带输送机37,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座3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煤矸石进行高速输送的部件。
70.在本实施例中,铲板38设置为c字形片状体并且铲板38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伸缩缸39联接。
71.通过铲板38,形成了对推力伸缩缸39的支撑连接点,由铲板38,实现了与推力伸缩缸3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排入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中的煤矸石进行整理的部件之一。
72.在本实施例中,推力伸缩缸39的外壳体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联接并且推力伸缩缸39的伸缩端部设置为与铲板38联接,推力伸缩缸39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推力伸缩缸39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
73.通过推力伸缩缸39,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第二皮带输送机37和铲板38的支撑连接点,由推力伸缩缸39,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连接,实现了与铲板3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排入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中的煤矸石进行整理的部件之二。
74.在本实施例中,阻挡座30设置为块状体并且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31联接,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联接并且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联接,在阻挡座30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并且阻挡座30的容纳槽体设置为与阻挡板302滑动式联接。
75.通过阻挡座30,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支撑连接点,由阻挡座30,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板302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支撑载体。
76.在本实施例中,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31联接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30联接,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
77.通过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和阻挡座30的支撑连接点,由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座3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阻挡座30在机动底盘31上进行摆动的部件。
78.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板302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阻挡板302的竖部设置为与阻挡座30滑动式联接,阻挡板302的横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联接。
79.通过阻挡板302,形成了对阻挡座30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支撑连接点,由阻挡板302,实现了与阻挡座30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堆积在需要填充条带巷侧面上的煤矸石进行阻挡的部件。
80.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外壳体设置为与阻挡座30联接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伸缩部设置为与阻挡板302联接,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
81.通过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形成了对机动底盘31、阻挡座30和阻挡板302的支撑连接点,由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实现了与机动底盘31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座30的连接,实现了与阻挡板30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阻挡板302在阻挡座30上进行上下移动的部件。
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的转速与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的转速比例设置为1:2.6-3.2。
83.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了煤矸石抛出的速度。
8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与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设置为按照移动座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侧护板36设置为按照侧面阻挡的方式分布,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设置为按照铲推处理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设置为按照下置阻挡体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31的中心线、回转支撑32的中心线、翻转座33的中心线、翻转伸缩缸34的中心线、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中心线、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中心线、铲板38的中心线、推力伸缩缸39的中心线、阻挡座30的中心线、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中心线、阻挡板302的中心线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侧护板36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
8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一,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的转速与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的转速比例设置为1:2.6。
8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二,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的转速与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的转速比例设置为1: 3.2。
8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三,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的转速与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的转速比例设置为1:2.9。
8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和翻转座部33之间、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和翻转座部33之间分别设置有链条驱动装置。
89.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第二皮带输送机部35和第三皮带输送机部37进行收拢和展开的部件。
9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通过机动底盘31,把阻挡板302放到需要填充条带巷的侧面上,通过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使阻挡座30在机动底盘31上进行摆动,使阻挡板302处于垂直状态,通过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使阻挡板302在阻挡座30上进行上下移动,在需要填充
条带巷的侧面上形成对煤矸石进行阻挡的墙板,煤矸石通过第一皮带输送机35输送到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中,使翻转伸缩缸34处于收缩状态,把煤矸石抛向在墙板的侧面上,在墙板与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巷口之间堆积呈煤矸石体,当煤矸石通过第一皮带输送机35输送到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中,对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上的煤矸石通过喷淋方式进行喷洒水泥浆体,使翻转伸缩缸34处于伸长状态,通过第二皮带输送机37,把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抛向需要填充条带巷中,通过回转支撑部321,使第二皮带输送机37进行摆动,使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呈扇面抛向需要填充条带巷中,通过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对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进行铲推处理,当完成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后,通过机动底盘31的移动,再使翻转伸缩缸34处于收缩状态,通过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把堆积在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巷口上的煤矸石体在巷口上进行平铺。
9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方式把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相互联接。
92.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进行机动性支撑的方式把机动底盘31与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联接。
93.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
9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
9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侧护板36。
9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
9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3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
9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99.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00.1、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31,实现了对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进行机动性支撑,通过皮带输送机组部件,实现了把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抛向需要填充条带巷中,实现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解决了对在对每一个需要填充条带巷进行充填时并且都需要把皮带机搬运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上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
101.2、由于设计了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实现了双皮带输送机对煤矸石进行抛出处理。
102.3、由于设计了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实现了对煤矸石的抛出范围和角度进行调节。
103.4、由于设计了侧护板36,实现了对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的煤矸石进行保护处理。
104.5、由于设计了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实现了对煤矸石进行铲推处理。
105.6、由于设计了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实现了对煤矸石堆体进行阻挡处理。
106.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107.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108.还有其它的与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109.因此在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运动体的机动底盘31、设置在机动底盘31上的皮带输送机组部件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运动体的机动底盘(31)、设置在机动底盘(31)上的皮带输送机组部件,按照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的方式把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相互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按照进行机动性支撑的方式把机动底盘(31)与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31)和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侧护板(36),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组部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3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31)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32)和阻挡座(30),在回转支撑(32)上设置有翻转座(33)并且在翻转座(33)与回转支撑(32)之间设置有翻转伸缩缸(34),在翻转座(3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并且在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设置有侧护板(36),在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与阻挡板(302)之间设置有推力伸缩缸(39)并且在阻挡座(30)与机动底盘(31)之间设置有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在阻挡板(302)和阻挡座(30)之间设置有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31)设置为履带式底盘并且机动底盘(3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32)联接,机动底盘(3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30)联接并且机动底盘(3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联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皮带输送机(35)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机架前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机架侧面部设置为与侧护板(36)联接,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前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第二皮带输送机(37)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皮带输送机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机架后段部设置为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呈相互重叠排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回转支撑(32)设置为包含有回转支撑部(321)、上耳座部(322)和侧耳座部(323)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转动圈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耳座部(322)联接,回转支撑部(321)的转动圈的侧面部设置为与侧耳座部(323)联接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固定圈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联接,上耳座部(32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33)联接并且侧耳座部(3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34)联接,回转支撑部(321)设置为具有液压马达驱动的回转支撑并且回转支撑部(321)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上耳座部(322)和侧耳座部(3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翻转座(33)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在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连接座部,位于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后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32)联接并且位于翻转座(33)的下端端面部前连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34)联接,翻转座(33)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后段设置为第一皮带输送机(35)联接并且翻转座(33)的上端容纳槽体的前段设置为第二皮带输送机(37)联接。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翻转伸缩缸(34)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回转支撑(32)联接并且翻转伸缩缸(34)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座(33)联接,翻转伸缩缸(3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翻转伸缩缸(34)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侧护板(36)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侧护板(36)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一皮带输送机(35)联接。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铲板(38)设置为c字形片状体并且铲板(38)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伸缩缸(39)联接。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推力伸缩缸(39)的外壳体设置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联接并且推力伸缩缸(39)的伸缩端部设置为与铲板(38)联接,推力伸缩缸(39)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推力伸缩缸(39)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阻挡座(30)设置为块状体并且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下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31)联接,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联接并且阻挡座(3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联接,在阻挡座(30)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并且阻挡座(30)的容纳槽体设置为与阻挡板(302)滑动式联接。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动底盘(31)联接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阻挡座(30)联接,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
阻挡板(302)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阻挡板(302)的竖部设置为与阻挡座(30)滑动式联接,阻挡板(302)的横部设置为与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联接。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外壳体设置为与阻挡座(30)联接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伸缩部设置为与阻挡板(302)联接,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液压端口设置为与机动底盘(31)的液压装置联接。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转速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转速比例设置为1:2.6-3.2。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第二皮带输送机(37)与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设置为按照移动座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侧护板(36)设置为按照侧面阻挡的方式分布,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铲板(38)和推力伸缩缸(39)设置为按照铲推处理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皮带输送机(35)、第二皮带输送机(37)、机动底盘(31)、回转支撑(32)、翻转座(33)和翻转伸缩缸(34)与阻挡座(30)、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阻挡板(302)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设置为按照下置阻挡体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31)的中心线、回转支撑(32)的中心线、翻转座(33)的中心线、翻转伸缩缸(34)的中心线、第一皮带输送机(35)的中心线、第二皮带输送机(37)的中心线、铲板(38)的中心线、推力伸缩缸(39)的中心线、阻挡座(30)的中心线、阻挡座动力伸缩缸(301)的中心线、阻挡板(302)的中心线和阻挡板动力伸缩缸(30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侧护板(36)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35)上。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皮带输送机(35)和翻转座 (33)之间、第二皮带输送机(37)和翻转座 (33)之间分别设置有链条驱动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自移式的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抛矸挡矸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运动体的机动底盘(31)、设置在机动底盘(31)上的皮带输送机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31),实现了对皮带输送机组部件进行机动性支撑,通过皮带输送机组部件,实现了把裹有水泥浆体的煤矸石抛向需要填充条带巷中,实现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物的抛向设备进行移动式安装,解决了对在对每一个需要填充条带巷进行充填时并且都需要把皮带机搬运到需要填充条带巷上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提高了对需要填充条带巷的填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牛之平 李春华 陈垒 牛森明 赵慧奇 苏新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天牛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