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及一体化接头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3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及一体化接头。
背景技术:
2.汽车座椅传感器是指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座椅使用情况,例如检测乘客是否在座、调节座椅的位置等。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传感器通常采用薄膜传感器技术,即利用薄膜材料作为压力敏感元件,将其安装在座椅上,通过与座椅接触的方式来检测座椅的使用情况。
3.在当前的汽车座椅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与座椅的连接通常通过电线和连接件完成。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与连接相关的缺陷:
4.第一,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直接将压感电极组件连接的线路与电线连接后通过树脂密封。这种连接方式方便了生产过程中的制作,但在维护过程中存在缺陷,因为这种方法连接的电线不易拆卸和重新连接。在需要更换传感器或维护系统时,需要破坏密封层以拆卸电线,这会导致对密封层和元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系统的维修成本。
5.第二,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在压感电极组件连接的线路设置端子,将端子插入电线接头中,但是由于压感电极组件连接的线路与端子连接处缺少支撑件,且该处又为最关键的连接部位,会因为缺乏稳定性从而在插入电线接头过程中易损坏。这种方法在制作时容易折断或损坏,同时也不稳定,容易发生接触问题,影响汽车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6.公告号为cn 218470060 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连接方式,其将传感器组件与座椅电线连接处固定在支撑体中,从而解决传统连接方式中因缺少支撑件而导致的插头易断裂、电线容易损坏等问题,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然而,该方案仍存在以下缺陷:薄膜与接头连接处直接连接在伸入接头中,缺乏初始支撑件的保护,容易损坏,即该连接方式中,薄膜与接头连接处直接连接在伸入接头中,缺乏初始支撑件的保护,容易因插拔或振动而导致接口部位的薄膜损坏,从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另外,该连接方式同样使用注塑工艺制造,导致不便于维护,即该连接方式同样使用注塑工艺制造,使得产品不便于维护,一旦连接部位出现故障,需要将整个连接部件进行更换,操作繁琐、成本高昂。
7.因此,基于对比文献cn218470060u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更为可靠、更易于维护的汽车座椅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及一体化接头,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0.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若干个压感电极和若干条线路,所述电
路薄膜中设有若干个压感电极,若干个压感电极之间通过线路串联连接,与所述若干个压感电极串联连接的线路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两个公端子,作为连通传感器的信号传导件;
11.在两个所述公端子外设有用于支撑并保护公端子的支撑结构。
12.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合盖,两个所述合盖相互对称,两个所述合盖之间相互扣合抱夹在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上。
13.进一步,两个所述合盖的内部均开设有适配槽,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以及除公端子尖端杆以外的轮廓嵌合在适配槽中。
14.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的合盖在两个合盖的相邻侧中间设有凸块,另外一个的合盖在两个合盖的相邻侧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入凹槽中使两个合盖配合连接。
15.进一步,所述合盖靠近公端子的一侧设有对应在公端子同一径向方向的定位导向块,定位导向块远离公端子的一侧为斜面,与其他连接件组配过程起到导向作用。
16.进一步,两个所述合盖的两侧各开设有半圆槽,通过两个合盖对称扣合使上下半圆槽组合为与其他连接件组配后定位用的定位槽。
17.一体化接头,用于适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接头盖以及扣合在两个接头盖中的线束接头座,位于两个合盖之间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被扣合在两个接头盖中远离线束接头座的一侧,线束接头座和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通过接头盖限位后对接联通。
18.进一步,所述接头盖中的一侧开设有适配于合盖外部轮廓的安装槽,在两个所述接头盖之间且位于安装槽侧部设有弹性块,弹性块适配地设置在定位槽中以对扣合的两个合盖进行限位固定。
19.进一步,所述接头盖内部的另一侧开设有适配于线束接头座外部轮廓的限位槽,线束接头座远离限位槽一侧的朝外贯穿接头盖,且该侧的尺寸小于线束接头座位于限位槽一侧的尺寸,并限位固定于接头盖中上。
20.进一步,所述接头盖中开设有两个合盖和线束接头座之间的端子槽,引导公端子伸入线束接头座中,端子槽靠近合盖一侧的槽口处为斜口,对定位导向块定位。
2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2.1、该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若干个压感电极和若干条线路,其中电路薄膜中设有压感电极,线路通过压感电极串联连接。传感器的两个公端子外设有支撑结构,对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增加支撑,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合盖,两个合盖相互对称,之间通过开设适配槽的内部实现适配,支撑结构提供了对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的有效支撑和保护,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23.2、该一体化接头,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与线束接头座通过接头盖限位后对接联通。接头盖中开设有适配于合盖外部轮廓的安装槽,且位于安装槽侧部设有弹性块,弹性块适配在定位槽中对扣合的两个合盖限位固定,同时适配于线束接头座外部轮廓的限位槽也保证了线束接头座在接头盖中的限位稳固。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与电路薄膜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接头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接头爆炸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束接头座爆炸示意图;
33.图中:1压感电极、2电路薄膜、3线路、4公端子、5合盖、6适配槽、7凸块、8凹槽、9半圆槽、10定位导向块、11接头盖、12线束接头座、13限位槽、14安装槽、15弹性块、16端子槽、17坡面阻块、18斜面卡勾、19分线槽、20电线、21通道、22母端子、23盖板、24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参照图1-3,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2、若干个压感电极1和若干条线路3,电路薄膜2中设有若干个压感电极1,若干个压感电极1之间通过线路3串联连接,与若干个压感电极1串联连接的线路3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两个公端子4,作为连通传感器的信号传导件;传感器采用压力感应原理,通过电路薄膜2、压感电极1和线路3的结构,当有人坐在座椅上时,座椅所受的压力会使得压感电极1与电路薄膜2接触,从而改变整个线路3的电阻值,进而实现座椅状态的实时监测。传感器输出的电阻信号可以通过公端子4连接控制系统,从而将座椅状态信息传回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传感器采用电路薄膜2的设计,可以被制造成非常薄且柔性的形态,从而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汽车座椅。同时,传感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36.在两个公端子4外设有支撑结构,在两个所述公端子4外设有用于支撑并保护公端子4的支撑结构。具体而言,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防止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松动或分离,从而保证传感器传输的电信号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支撑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固定公端子4的位置,使其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接触处保持稳定。该结构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来制作,例如硅胶、橡胶等,从而既可以保证稳定性,又可以降低对线路3和公端子4的损害。在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案中,增加支撑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问题,为汽车座椅调节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37.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合盖5,两个合盖5相互对称,两个合盖5之间相互扣合抱夹在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
的电路薄膜2上。解决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中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问题,并且通过在连接处增加合盖5来保证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合盖5的设计还可以降低对线路3和公端子4的损害,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具体地,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两个合盖5相互对称的设计,在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形成一个夹紧电路薄膜2的连接体系,从而避免了连接处松动或分离的情况。同时,该设计不仅使连接处更加牢固,还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连接处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
38.本实施例的两个合盖5的内部均开设有适配槽6,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以及除公端子4尖端杆以外的轮廓嵌合在适配槽6中。解决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中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难以精准对齐的问题,并通过合盖5内部开设适配槽6,将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以及除公端子4尖端杆以外的轮廓,都嵌合在适配槽6中来实现精准对齐。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对齐不良而导致信号丢失、误差增大等问题,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具体地,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合盖5内部开设适配槽6,使得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以及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的轮廓都能够准确地嵌入适配槽6中,实现精准匹配。这样一来,在合盖5夹持下,连接处不仅更加紧密,还有效避免了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因为对齐不良而出现的接触不良、短路、开路等问题。同时,适配槽6的设计也可以降低因为连接处对齐不良产生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9.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的合盖5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设有凸块7,另外一个的合盖5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开设有凹槽8,凸块7插入凹槽8中使两个合盖5配合连接。解决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中公端子4和线路3末端之间连接处难以固定的问题,通过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分别设有凸块7和凹槽8,实现了两个合盖5的配合连接。这样可以保持连接处的稳定性,避免连接处的松动或分离,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精度。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分别设有凸块7和凹槽8来实现连接处的固定。当两个合盖5相互覆盖时,其中一个的凸块7可以插入另外一个的凹槽8中,从而实现两个合盖5的配合连接。这样可以保持连接处的稳定性,避免连接处松动或分离,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精度。此外,通过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分别设有凸块7和凹槽8的设计,可以避免连接处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只采用单一的结构,容易出现晃动、松动等情况,对传感器的精度会造成影响。
40.本实施例的合盖5靠近公端子4的一侧设有对应在公端子4同一径向方向的定位导向块10,定位导向块10远离公端子4的一侧为斜面,与其他连接件组配过程起到导向作用。本技术方案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提高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二是解决了连接处难以固定的问题。具体实现上,通过适配槽6的设计实现了连接处的精准对齐,避免了因为对齐不良导致的信号丢失、误差增大等问题;同时,通过凸块7和凹槽8的设计实现了连接处的稳定和可靠,使得连接处不会松动或分离,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精度。
41.本实施例的两个合盖5的两侧各开设有半圆槽9,通过两个合盖5对称扣合使上下半圆槽9组合为与其他连接件组配后定位用的定位槽。本方案通过在两个合盖5的两侧各开设半圆槽9,并通过两个合盖5对称扣合来将上下半圆槽9组合为定位槽,实现了连接件的位置固定和定位。这样可以保证连接件稳定地定位在传感器内部,避免了位置偏差和误差的产生,并且可以提高连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解决的问题是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中连接件的位置固定和定位问题。传感器中有多个连接件需要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而这些位置
又需要精准地对齐才能实现传感器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同时连接件也需要可靠地固定在所在位置,避免因松动或脱离导致传感器失效。
42.参照图4-8,一体化接头,用于适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接头盖11以及扣合在两个接头盖11中的线束接头座12,位于两个合盖5之间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被扣合在两个接头盖11中远离线束接头座12的一侧,线束接头座12和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通过接头盖11限位后对接联通。本方案采用了一体化接头的设计,通过将两个相互对称的接头盖11和扣合在其中的线束接头座12与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了连接部件的保护,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扣合在两个接头盖11中远离线束接头座12的一侧,并使用接头盖11限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和线束接头座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有效解决连接的密封性问题。解决的问题是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和电线接头之间的连接问题。在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和电线接头之间的连接中,需要考虑到连接的可靠性、稳定性、密封性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对连接部件的保护。
43.本实施例的接头盖11中的一侧开设有适配于合盖5外部轮廓的安装槽14,在两个接头盖11之间且位于安装槽14侧部设有弹性块15,弹性块15适配地设置在定位槽中以对扣合的两个合盖5进行限位固定。本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接头盖11的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盖5与定位的有效限位和固定。在传感器系统中,合盖5的稳定性和正确的位置对于传感器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而传感器的复杂形态和工作环境限制了传感器设计的难度。本方案通过在接头盖11中的一侧开设安装槽14和设置弹性块15的方式,实现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正确的位置限位,并且保证了连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体地说,本方案通过在接头盖11中的一侧开设适配于合盖5外部轮廓的安装槽14,结合设有弹性块15的设计,将两个接头盖11固定到扣合的两个合盖5上,实现了合盖5与定位的限位固定。弹性块15可以适应合盖5的厚度和大小变化,在合盖5的外部轮廓上产生足够的压力,确保传感器的整体稳定性和正确的位置。此外,通过在弹性块15和定位槽中设置的方式,还可以避免传感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连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4.本实施例的接头盖11内部的另一侧开设有适配于线束接头座12外部轮廓的限位槽13,线束接头座12远离限位槽13一侧的朝外贯穿接头盖11,并限位固定于接头盖11上。本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是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中的线束接头座12在连接部件中的限位固定问题。在传感器系统中,线束接头座12的位置和固定对于整个传感器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连接部件的复杂形态和工作环境限制,传感器设计面临着难度和挑战。本方案通过在接头盖11内部另一侧开设适配于线束接头座12外部轮廓的限位槽13,以及线束接头座12远离限位槽13一侧的延伸和尺寸设置的方式,实现了线束接头座在接头盖11中限位稳固。本方案在接头盖11内部的另一侧开设适配于线束接头座12外部轮廓的限位槽13,可以实现线束接头座12在接头盖11中的限位固定,并且保证传感器的正确位置和稳定性。此外,通过线束接头座12远离限位槽13一侧的延伸和尺寸设置的方式,可以保证其在限位槽13一侧的正确位置,同时避免线束接头座12在使用中出现松动或位移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个连接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5.本实施例的接头盖11中开设有两个合盖5和线束接头座12之间的端子槽16,引导公端子4伸入线束接头座12中,端子槽16靠近合盖5一侧的槽口处为斜口,对定位导向块10
定位。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公端子4在连接部件中的位置和定位问题。在传感器系统中,公端子4是与其他部件相连接并传递信号的重要元件。为了保证传感器性能和功能的稳定性,需要对公端子4进行准确和稳定的定位。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接头盖11中开设两个端子槽16,并设置斜口和定位导向块10的方式,实现了公端子4的准确和稳定的定位。具体来说,公端子4伸入端子槽16,经过靠近合盖5一侧的斜口的引导,并在定位导向块10的帮助下准确进入线束接头座12中,从而实现了公端子4的准确定位。
46.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两个接头盖11的连接稳定性,其中一个接头盖11的内部两侧设有内槽24,两个内槽24相离一侧的壁面上设有坡面阻块17,另外一个接头盖11的两侧各设有一伸出至接头盖11的斜面卡勾18,斜面卡勾18与坡面阻块17卡合连接,在组配过程中该斜面卡勾18的斜面可以沿与坡面阻块17的坡面滑行,则斜面卡勾18的下半部分发生形变弯曲,直至斜面卡勾18的内勾处完全沿坡面阻块17的坡面滑行完毕,使斜面卡勾18的内勾处不受坡面的限制而回弹卡在坡面阻块17的坡面以下的平面处,以此实现卡合目的。为了保证接头盖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方案采用了内槽24、坡面阻块17和斜面卡勾18等技术手段。具体地说,一个接头盖11的内部两侧设有内槽24,而另一个接头盖11的两侧各设有一伸出至接头盖11的斜面卡勾18。在组装过程中,斜面卡勾18的斜面可以沿着与坡面阻块17的坡面滑动,从而弯曲形变并让内勾卡在坡面阻块17的坡面下面的平面处,实现卡合目的。这种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接头盖11之间连接稳定性问题。首先,内槽24提供了固定位置,防止接头盖11在连接时发生偏移或错位。其次,由于斜面卡勾18的斜面可以沿着坡面阻块17的坡面滑行,因此可以在连接过程中自适应地调整连接间隙,并通过弯曲形变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47.本实施例中,线束接头座12延伸出接头盖11的一侧中开设有分线槽19,线束接头座12中设有电线20,电线20由线束接头座12延伸出接头盖11的一侧伸入分线槽19中后分出两条导线,而线束接头座12中还设有两条通道21,通道21内设有用于公端子4插入的母端子22,两个母端子22的一侧分别夹套于两条导线,电线20分劈出的两条导线通过母端子22与公端子4联通。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系统中电线20之间的连接问题,包括分线、联通和插拔等。具体来说,这个方案通过在接头盖11上设置线束接头座12、分线槽19、电线20、母端子22等元件,使得电线20之间可以方便、稳定、安全地连接和分离,同时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以下主要技术手段:在接头盖11上设置线束接头座12,该接头座12内部设置了两条通道21和分线槽19,通道21内部设置了母端子22;在线束接头座12中设置了电线20,电线20的一端伸入接头盖11中的分线槽19,另一端延伸出来并分出两条导线;两个母端子22的一侧分别夹套在两条导线上,通过这些连接实现了电路的联通。线束接头座12的设置方便了电线20的接合和分离,减少了操作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其次,在线束接头座12中设置了母端子22,可以保证电线20之间的确切连接,从而实现更加安全、可靠和有效的电气接线。
48.在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系统中,传感器需要通过电路连接到中控系统,而这种电路连接需要使用电线20进行联通。然而,由于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系统部件众多且集成度高,在实际应用中,电线20之间的连接常常会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从而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方案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手段,如在接头盖11上设置线束接头座12、分线槽19、电线20、母端子22等元件,以及在线束接
头座12顶部镂空设计并设置开口和盖板23等。这些技术手段相互配合,能够让电线20之间实现更加方便、稳定、安全地连接和分离,同时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具体来说,线束接头座12的顶部为镂空设计,且在线束接头座12延伸出接头盖11一侧的侧部设有开口,开口目的是方便电线20可以顺畅地伸入分线槽19中,而在电线20组装完毕后,为提高线束接头座12的使用安全,在线束接头座12顶部的一侧,即线束接头座12延伸出接头盖11的一侧的顶部设有盖板23,该盖板23的底部设有密封块,密封块嵌合在开口处,且密封块底部为弧形槽,方便适配于电线20的外部轮廓,在上下两个接头盖11对线束接头座12扣合的情况下,线束接头座12的一侧伸出,而盖板23刚好盖在该伸出的一侧顶部密封,且盖板23的长度足够延伸至上下两个接头盖11的扣合之处,以此可以对盖板23进一步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视情况而在密封块的两侧安装螺丝,以保证最佳的安全性。
4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50.(1)将两个相互对称的合盖5安装在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上,上下两个合盖5上分别设有凸块7和凹槽8,两者相互配合连接可以保证合盖5对公端子4、线路3及电路薄膜2的稳定支撑;
51.(2)将电线20分劈出导线后并剥去导线的绝缘皮,使用母端子22将剥去绝缘皮的导线夹固套紧,再将夹套有导线的母端子22嵌入通道21内,连接母端子22的电线20的分劈处牵引到分线槽19内,使电线20远离通道21的一侧从分线槽19的开口处伸出,此时,将盖板23扣合安装在分线槽19的顶部,使密封块紧密嵌合在分线槽19的开口处并安装好螺丝进行密封;
52.(3)将组装好的线束接头座12对接安装在其中一个接头盖11的限位槽13中,使线束接头座12中的两条通道21对应于端子槽16,将另一个接头盖11与该接头盖11扣合,使斜面卡勾18与内槽24中的坡面阻块17卡合适配,完成上下接头盖11的对接固定,以此实现对线束接头座12的限位;
53.(4)将组合好合盖5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插入接头结构中,手持合盖5侧部的定位槽,将组合好合盖5从安装槽14处推进,而安装槽14内侧的弹性块15受到合盖5轮廓的挤压而压缩,方便合盖5持续的进入,在此过程中,合盖5之间的公端子4伸入端子槽16中,并沿着端子槽16持续伸进至线束接头座12的母端子22中,进一步的推动合盖5,使定位槽对应于弹性块15,弹性块15因为定位槽的空间补偿而复位并对其卡合,以此使合盖5被限位在接头盖11之间。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2)、若干个压感电极(1)和若干条线路(3),所述电路薄膜(2)中设有若干个压感电极(1),若干个压感电极(1)之间通过线路(3)串联连接,与所述若干个压感电极(1)串联连接的线路(3)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两个公端子(4),作为连通传感器的信号传导件,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公端子(4)外设有用于支撑并保护公端子(4)的支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合盖(5),两个所述合盖(5)之间相互扣合抱夹在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合盖(5)的内部均开设有适配槽(6),公端子(4)与线路(3)末端之间的连接处所在的电路薄膜(2)以及除公端子(4)尖端杆以外的轮廓嵌合在适配槽(6)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的合盖(5)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设有凸块(7),另外一个的合盖(5)在两个合盖(5)的相邻侧中间开设有凹槽(8),所述凸块(7)插入凹槽(8)中使两个合盖(5)配合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5)靠近公端子(4)的一侧设有对应在公端子(4)同一径向方向的定位导向块(10),定位导向块(10)远离公端子(4)的一侧为斜面,与其他连接件组配过程起到导向作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合盖(5)的两侧各开设有半圆槽(9),通过两个合盖(5)对称扣合使上下半圆槽(9)组合为与其他连接件组配后定位用的定位槽。7.一体化接头,其特征在于,用于适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接头盖(11)以及扣合在两个接头盖(11)中的线束接头座(12),位于两个合盖(5)之间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被扣合在两个接头盖(11)中远离线束接头座(12)的一侧,线束接头座(12)和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通过接头盖(11)限位后对接联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盖(11)中的一侧开设有适配于合盖(5)外部轮廓的安装槽(14),在两个所述接头盖(11)之间且位于安装槽(14)侧部设有弹性块(15),弹性块(15)适配地设置在定位槽中以对扣合的两个合盖(5)进行限位固定。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盖(11)内部的另一侧开设有适配于线束接头座(12)外部轮廓的限位槽(13),线束接头座(12)远离限位槽(13)一侧的朝外贯穿接头盖(11),并限位固定于接头盖(11)上。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盖(11)中开设有两个合盖(5)和线束接头座(12)之间的端子槽(16),引导公端子(4)伸入线束接头座(12)中,端子槽(16)靠近合盖(5)一侧的槽口处为斜口,对定位导向块(10)定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若干个压感电极和若干条线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体化接头,用于适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接头盖以及扣合在两个接头盖中的线束接头座,位于两个合盖之间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被扣合在两个接头盖中远离线束接头座的一侧。该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电路薄膜、若干个压感电极和若干条线路,其中电路薄膜中设有压感电极,线路通过压感电极串联连接。传感器的两个公端子外设有支撑结构,对公端子与线路末端之间的连接处增加支撑,该一体化接头,将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与线束接头座通过接头盖限位后对接联通。感器与线束接头座通过接头盖限位后对接联通。感器与线束接头座通过接头盖限位后对接联通。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 曹万 杨军 吴林 王红明 洪鹏 梁世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无缝连接翻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试块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