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1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液管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对管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有物料的洗涤、脱水等作业多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操作,现有的洗涤与脱水设备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点缺陷。如现有的洗涤与脱水设备内部设有过滤膜,故卸料时,需要先将排液管与设备主体相分离,分离后再将设备主体翻转,以实现将洗涤、脱水后的物料从设备主体上端卸出。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排液管与设备主体的对接与分离,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其工作效率低、拆卸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3.故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排液管与待排液设备主体对接与分离的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洗涤与脱水设备中排液管与设备主体的分离与对接,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其工作效率低、拆卸困难、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对管装置,包括气动装置、与气动装置连接的移动排液管以及设置在待排水设备上的对管接头;
6.所述气动装置内部设有驱动腔室;
7.所述移动排液管外围设有受力环;
8.所述受力环位于驱动腔室内,用于将驱动腔室分隔成对接气动腔室和分离气动腔室;
9.所述对接气动腔室,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前进,以与对管接头对接;
10.所述分离气动腔室,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后退,以与对管接头分离。
11.可选的,所述对接气动腔室位于所述受力环远离待排水设备一侧;所述分离气动腔室位于所述受力环靠近待排水设备一侧。
12.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包括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注气的对接气动腔室进气口、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排气的对接气动腔室排气口、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注气的分离气动腔室进气口以及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排气的分离气动腔室排气口。
13.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内部设有位于移动排液管外围的直线轴承。
14.可选的,所述气动装置两侧还设有位移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排液管的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
15.可选的,所述对管接头包括连接件和对接头;连接件,位于对管接头上,远离移动排液管的一端,用于与待排水设备相连接;对接头,位于对管接头上,靠近移动排液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移动排液管对接。
16.可选的,所述对接头为锥形结构。
17.可选的,所述对管接头还包括环形密封挡板,位于对管接头中部外围,用于在移动排液管与对管接头对接时,对对接处进行密封。
18.可选的,所述移动排液管靠近所述对管接头一端设有锥形槽,用于与设有与所述对接头快速对接。
19.可选的,所述受力环与驱动腔室内壁之间设有受力环密封圈。
20.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气动装置设有能够驱动移动排液管的对接气动腔室和分离气动腔室,以实现移动排液管与位于待排水设备上的对管接头的自动对接与分离,以提高洗涤与脱水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工人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剖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装置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对管接头剖视图。
24.图中:1、气动装置;11、对接气动腔室;12、对接气动腔室进气口;13、对接气动腔室排气口;14、分离气动腔室;15、分离气动腔室进气口;16、分离气动腔室排气口;17、直线轴承;18、端部密封圈;19、端盖;2、移动排液管;21、受力环;22、受力环密封圈;23、锥形槽;24、排液管密封环;25、排液管法兰盘;3、对管接头;31、连接件;32、对接头;33、环形密封挡板;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s1、s2”、“步骤一、步骤二”等的描述,则该类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表明方法的执行顺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凡是在实用新型技术构思下,不违背其实用新型要点的,都应该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装置1、与气动装置1连接的移动排液管2以及设置在待排液设备上的对管接头3;气动装置1内部设有驱动腔室;移动排液管2中部外围设有受力环21,受力环21位于驱动腔室内,用于将驱动腔室分隔成对接气动腔室11和分离气动腔室14;对接气动腔室11,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2前进,以与对管接头3对接;分离气动腔室14,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2后退,以与对管接头3分离。
29.在该实施例中,以压干机作为待排液设备,对管接头3在左,移动排液管2在右为例,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该位置结构以及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管装置的具体应用范围并不以附图为限。
30.使用前,将移动排液管2安装于气动装置1内,并利用移动排液管2上的受力环21将气动装置1内部的驱动腔室分隔成对接气动腔室11和分离气动腔室14,然后将气动装置1安装在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等高且保留一定间距的位置上,该间距小于移动排液管2的最大前进与后退距离。
31.使用时,当需要使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时,操作控制气动装置1将加压气体注入对接气动腔室11中,以驱动移动排液管2前进,即如图1所示的向左运动,即可实现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的对接;当需要使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分离时,操作控制气动装置1将加压气体注入分离气动腔室14中,以驱动移动排液管2后退,即如图1所示的向右运动,即可实现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的分离。
32.更为优选的,气动装置1底部还设有安装支架4。
33.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4用于提升气动装置1的高度以使位于气动装置1中的移动排液管2处于与对管接头3等高位置;同时保证气动装置1的稳定性,防止气动装置1在移动排液管2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位置偏移,导致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出现偏差,或在排水过程中,因水流抖动导致的气动装置1出现位置偏移,使得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出现脱落现象。
34.优选的,对接气动腔室11位于受力环21远离待排水设备一侧;分离气动腔室14位于受力环21靠近待排水设备一侧。
35.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以对管接头3在左,移动排液管2在右为例,给出了移动排液管2和气动装置1一个优选实施例,当需要使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时,只需向对接气动腔室11内充入加压气体,以给予受力环21一个向左的力,以驱动移动排液管2向左运动,即可实现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的对接;当需要使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分离时,只需向分离气动腔室14内充入加压气体,以给予受力环21一个向右的力,以驱动移动排液管2向右运动,即可实现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的分离。
36.该位置的合理设置,对接气动腔室11位于受力环21远离待排水设备一侧、分离气动腔室14位于受力环21靠近待排水设备一侧,能够使对管装置在对接和分离时,得到最大驱动力,同时缩短对接和分离时的运动距离,进一步提高对管装置整体的自动对接速度和稳定性。
37.优选的,气动装置1包括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11注气的对接气动腔室进气口12、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11排气的对接气动腔室排气口13、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14注气的分离气动腔室进气口15以及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14排气的分离气动腔室排气口16。
38.具体的,如图2所示,对接气动腔室进气口12位于对接气动腔室11上方,对接气动腔室排气口13位于对接气动腔室11下方,分离气动腔室进气口15位于分离气动腔室14上方,分离气动腔室排气口16位于分离气动腔室14下方;有利于使用者更好的控制移动排液管2的运动。
39.更为优选的,气动装置1还包括位于两端端口处的端部密封圈18。
40.具体的,如图1所示,端部密封圈18位于气动装置1两侧的端口位置,且位于移动排
液管2外围,用于防止需要进入对接气动腔室11或分离气动腔室14的加压气体从移动排液管2与气动装置1的间隙处流出,导致气动装置1的驱动效果下降。
41.更为优选的,气动装置1两端设有端盖19。
42.具体的,如图1所示,气动装置1两端均设有端盖19,用于对位于气动装置1两端的端部密封圈18进行限位,以防止端部密封圈18在加压气体的作用下出现移动,降低了端部密封圈18的密封效果。
43.优选的,气动装置1内部设有位于移动排液管2外围的直线轴承17。
44.具体的,如图1所示,直线轴承17用于抑制移动排液管2在左右滑移过程中出现的窜动,防止移动排液管2在运动过程中对气动装置1造成损伤。
45.更为优选的,直线轴承17靠近分离气动腔室14一端设有孔用弹性挡圈。
46.具体的,孔用弹性挡圈用于进一步抑制移动排液管2在左右滑移过程中出现的窜动。
47.优选的,气动装置1两侧还设有位移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排液管2的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
48.具体的,当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时,为保证接口处的密闭性,需要严格控制移动排液管2的前进距离,此时便可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测移动排液管2的前进距离,以保证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处于紧密贴合的状态;当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分离时,由于洗涤与脱水设备需要通过翻转进行卸料,为防止移动排液管2与待排水设备出现干涉情况,此时便可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测移动排液管2的后退距离,以防止移动排液管2与待排水设备出现干涉情况。同时,可以随时监测对接或分离是否完成,以作为洗涤与脱水设备后续操作的依据。
49.优选的,对管接头3包括连接件31和对接头32;连接件31,位于对管接头3上,远离移动排液管2的一端,用于与涤与脱水设备罐体相连接;对接头32,位于对管接头3上,靠近移动排液管2的另一端,用于与移动排液管2对接。
50.具体的,连接件31用于将对管接头3安装于涤与脱水设备主体上;对接头32用于与移动排液管2相对接。
51.更为优选的,对接头32为锥形结构。
52.具体的,如图3所示,对接头32采用锥形结构有利于移动排液管2更好的与对管接头3完成对接。
53.更为优选的,对管接头3还包括环形密封挡板33,位于对管接头3中部外围,用于在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时,对对接处进行密封。
54.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进行对接时,对接环形密封挡板33处于移动排液管2的端部,此时对接环形密封挡板33便可对移动排液管2的端部进行密封,以防止对接后污水从移动排液管2的端部流出,造成污染。
55.更为优选的,移动排液管2靠近对管接头3一端设有锥形槽23,用于与设有与对接头32快速对接。
56.具体的,如图1所示,锥形槽23用于与对接头32紧密配合,进一步防止对接后污水从移动排液管2的端部流出,造成污染。
57.更为优选的,锥形槽23内设有排液管密封环24。
58.具体的,排液管密封环24位于锥形槽23内,用于对对接头32和锥形槽23接触面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对接后污水从移动排液管2的端部流出,造成污染。
59.更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移动排液管2远离对管接头3的端部,还设有排液管法兰盘25。
60.具体的,排液管法兰盘25用于连接排污软管,以便于将污水排放至合适区域或容器中。
61.优选的,受力环21与驱动腔室内壁之间设有受力环密封圈22。
62.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受力环密封圈22用于增大受力环21对驱动腔室的阻断效果,防止对接气动腔室11和分离气动腔室14之间存在气体流通,以提高对接气动腔室11和分离气动腔室14对受力环21的作用效果,进而保证移动排液管2和对管接头3的对接与分离效果。
63.优选的,移动排液管2左端与气动装置1左端之间和移动排液管2右端与气动装置1右端之间均设有可伸缩防尘罩(图中未示出)。
64.具体的,可伸缩防尘罩用于对移动排液管2于气动装置1配合区域两端进行保护,防止灰尘、杂质等落在移动排液管2上,影响移动排液管2在气动装置1内运动的流畅性,同时提高发明的使用寿命。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装置(1)、与气动装置(1)连接的移动排液管(2)以及设置在待排水设备上的对管接头(3);所述气动装置(1)内部设有驱动腔室;所述移动排液管(2)外围设有受力环(21);所述受力环(21)位于驱动腔室内,用于将驱动腔室分隔成对接气动腔室(11)和分离气动腔室(14);所述对接气动腔室(11),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2)前进,以与对管接头(3)对接;所述分离气动腔室(14),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2)后退,以与对管接头(3)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气动腔室(11)位于所述受力环(21)远离待排水设备一侧;所述分离气动腔室(14)位于所述受力环(21)靠近待排水设备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1)包括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11)注气的对接气动腔室进气口(12)、用于为对接气动腔室(11)排气的对接气动腔室排气口(13)、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14)注气的分离气动腔室进气口(15)以及用于为分离气动腔室(14)排气的分离气动腔室排气口(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1)内部设有位于移动排液管(2)外围的直线轴承(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1)两侧还设有位移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排液管(2)的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管接头(3)包括连接件(31)和对接头(32);连接件(31),位于对管接头(3)上,远离移动排液管(2)的一端,用于与待排水设备相连接;对接头(32),位于对管接头(3)上,靠近移动排液管(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移动排液管(2)对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32)为锥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管接头(3)还包括环形密封挡板(33),位于对管接头(3)中部外围,用于在移动排液管(2)与对管接头(3)对接时,对对接处进行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排液管(2)靠近所述对管接头(3)一端设有锥形槽(23),用于与设有与所述对接头(32)快速对接。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环(21)与驱动腔室内壁之间设有受力环密封圈(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管装置,包括气动装置、与气动装置连接的移动排液管以及设置在待排水设备上的对管接头;所述气动装置内部设有驱动腔室;所述移动排液管外围设有受力环,所述受力环位于驱动腔室内,用于将驱动腔室分隔成对接气动腔室和分离气动腔室;所述对接气动腔室,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前进,以与对管接头对接;所述分离气动腔室,用于驱动移动排液管后退,以与对管接头分离。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气动装置设有能够驱动移动排液管的对接气动腔室和分离气动腔室,以实现移动排液管与位于待排水设备上的对管接头的自动对接与分离,以提高洗涤与脱水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工人安全。同时保证工人安全。同时保证工人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谭璀璨 凡菁菁 谢志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中伟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