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8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


背景技术:

2.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的优点,其通常被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
3.在进行玻璃纤维混合时,由于玻璃纤维的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1/5,会在混合过程中飞扬,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且由于玻璃纤维作为常见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有鉴于此,如何能够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危害,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通过结构设计,在玻璃纤维的出料口位置,通过密封结构以及加湿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用于与进料管连接,所述管状本体的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其中,所述管状本体还设置有喷头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
8.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料管以及混砂机连接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用于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将玻璃纤维依次通过进料管以及管状本体的内腔转移到混砂机中,实现与砂砾的混合;其中,该管状本体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的喷头结构,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利用所述喷头结构向管状本体的内腔中提供雾气、水汽等,从而对管状本体内腔中进行加湿处理;在利用该出料口结构进行玻璃纤维转移时,所述进料端能够通过进料管直接与玻璃纤维生产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直接与混砂机连通,通过密封环境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且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玻璃纤维进行加湿处理,进一步的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降低危害。
9.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喷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雾化装置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结构包括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喷嘴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嘴沿所述管状本体方向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喷嘴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
料端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嘴以及所述第二喷嘴的轴线均分别与所述管状本体的轴线异面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变径段,所述第一变径段包括第一大口端以及第一小口端,所述第一大口端与所述管状本体连通,所述第一小口端用于与所述进料管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变径段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大口端以及所述第一小口端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喷嘴。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喷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的轴线倾斜设置。
16.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为u型管。
17.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变径段,其中,所述第二变径段包括第二大口端以及第二小口端,所述第二小口端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第二大口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该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料管以及混砂机连接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用于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将玻璃纤维依次通过进料管以及管状本体的内腔转移到混砂机中,实现与砂砾的混合;其中,该管状本体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的喷头结构,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利用所述喷头结构向管状本体的内腔中提供雾气、水汽等,从而对管状本体内腔中进行加湿处理;在利用该出料口结构进行玻璃纤维转移时,所述进料端能够通过进料管直接与玻璃纤维生产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直接与混砂机连通,通过密封环境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且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玻璃纤维进行加湿处理,进一步的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降低危害。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出料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喷嘴与管状本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正视图)。
23.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4.100-管状本体、110-第一变径段、120-第二变径段、210-第一喷嘴、220-第二喷嘴、230-第三喷嘴、300-进料管。
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27.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管状本体100,所述管状本体100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用于与进料管300连接,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其中,所述管状本体100还设置有喷头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
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头结构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具体的,通过向所述内腔中提供水汽或者雾气的方式,实现加湿处理。
31.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连通,所述喷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雾化装置连接。
32.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料管300以及混砂机连接的管状本体100,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用于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将玻璃纤维依次通过进料管300以及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转移到混砂机中,实现与砂砾的混合;其中,该管状本体100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的喷头结构,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利用所述喷头结构向管状本体100的内腔中提供雾气、水汽等,从而对管状本体100内腔中进行加湿处理;在利用该出料口结构进行玻璃纤维转移时,所述进料端能够通过进料管300直接与玻璃纤维生产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直接与混砂机连通,通过密封环境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且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玻璃纤维进行加湿处理,进一步的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降低危害。
33.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头结构包括第一喷嘴210,所述第一喷嘴210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100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喷嘴210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
34.其中,所述第一喷嘴210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通过针对于
所述第一喷嘴210的相对位置设置,由所述第一喷嘴210喷出的雾气的流动方向与玻璃纤维的输送方向一致,在实现玻璃纤维加湿处理的同事,能够促进玻璃纤维的转移,提升出料效率。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喷嘴220,所述第二喷嘴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嘴210沿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喷嘴220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
36.具体的,通过第二喷嘴220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加湿效率以及出料效率。
37.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嘴210以及所述第二喷嘴220的轴线均分别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异面设置。
38.其中,所述第一喷嘴210以及所述第二喷嘴220的轴线均分别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异面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喷嘴210以及所述第二喷嘴220的轴线均现对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存在一定的角度,在利用所述第一喷嘴210以及所述第二喷嘴220向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中进行喷气时,气体能够沿着管状本体100的内腔的侧壁做切向运动,从而形成旋转的向下气旋,在气旋上部形成负压,对高处干纤维形成抽吸效应,进一步提升出料效率;且干纤维落入气旋内,能够迅速与水分子结合,形成密度远大于空气的质量团,被气旋迅速加速,具有较大的离心力,在进入管状本体100的出料端位置后,能够沿切线方向射出,直击混砂机内砂浆表面,由于纤维包覆水分子,与砂浆亲和力陡增,避免了飞逸。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变径段110,所述第一变径段110包括第一大口端以及第一小口端,所述第一大口端与所述管状本体100连通,所述第一小口端用于与所述进料管300连接。
40.具体的,通过第一变径段110的结构设计,在实现玻璃纤维进料的同时,增加玻璃纤维与雾气混合的空间,保证混合效果。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径段110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大口端以及所述第一小口端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喷嘴230。
42.具体的,所述侧壁相对位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端部,通过第三喷嘴230的位置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混合机出料效率。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喷嘴23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倾斜设置。
4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喷嘴23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异面设置。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料管300,所述进料管300为u型管。
46.具体的,通过u型管的结构设计,在实现进料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玻璃纤维进入到管状本体100的速度,保证玻璃纤维与雾气的混合效果。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变径段120,其中,所述第二变径段120包括第二大口端以及第二小口端,所述第二小口端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第二大口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
48.具体的,通过第二变径段120的设置,形成一种类似于喇叭口的结构,一方面,方便与雾气混合后的玻璃纤维的转移,另一方面,当混合后的玻璃纤维与喇叭口的内侧壁相互接触时,能够顺着喇叭口的倾斜趋势迅速排除,提高出料效率。
4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本体(100),所述管状本体(100)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用于与进料管(300)连接,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其中,所述管状本体(100)还设置有喷头结构,所述喷头结构的用于向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进行加湿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内腔连通,所述喷头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雾化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结构包括第一喷嘴(210),所述第一喷嘴(210)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100)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喷嘴(210)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结构还包括第二喷嘴(220),所述第二喷嘴(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嘴(210)沿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喷嘴(220)的出气端相较于进气端靠近所述出料端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210)以及所述第二喷嘴(220)的轴线均分别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异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变径段(110),所述第一变径段(110)包括第一大口端以及第一小口端,所述第一大口端与所述管状本体(100)连通,所述第一小口端用于与所述进料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段(110)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大口端以及所述第一小口端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喷嘴(23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喷嘴(23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100)的轴线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管(300),所述进料管(300)为u型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变径段(120),其中,所述第二变径段(120)包括第二大口端以及第二小口端,所述第二小口端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第二大口端用于与混砂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湿出料口结构,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料管以及混砂机连接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用于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将玻璃纤维依次通过进料管以及管状本体的内腔转移到混砂机中,实现与砂砾的混合;在利用该出料口结构进行玻璃纤维转移时,所述进料端能够通过进料管直接与玻璃纤维生产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直接与混砂机连通,通过密封环境实现玻璃纤维的转移,能够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且通过喷头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玻璃纤维进行加湿处理,进一步的降低玻璃纤维飞扬的风险,降低危害。害。害。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明 周劲 周清泉 樊开赟 刘旭 张宝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