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2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力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
背景技术:
2.线夹是能固定在导线上的铁制或铝制金属附件,大部分在运行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有的还要同时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线夹主要分为:设备线夹,熔线夹,持线夹,终端线夹,穿刺接地线夹,紧线夹,绝缘穿刺线夹,双头线夹,引入线夹等。而电力绝缘护套是一种新式的环保无卤阻燃型套管,产品能为电线、电缆和电线端子提供绝缘保护。具有电气性能优良,耐老化,耐高低温,可在任何条件下使用。它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地保护绝缘体和线路,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传统的电力线夹安装在导线上后,通常导线连接处都是暴露在外,不利于安全,且结构通常复杂固定,难以根据导线的粗细调节夹线的距离,导致若线夹过松会在导线外壁发生偏移,不利于对导线的夹持防护。
3.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传统的电力线夹安装在导线上后,通常导线连接处都是暴露在外,不利于安全,且结构通常复杂固定,难以根据导线的粗细调节夹线的距离,导致若线夹过松会在导线外壁发生偏移,不利于对导线的夹持防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包括电力线夹护套,所述电力线夹护套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绝缘分隔块,所述绝缘分隔块的两侧对称设有对导线限位的绝缘线夹卡块,所述绝缘分隔块内部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梯形导块和挤压推板。
7.优选的,所述电力线夹护套的内部开设有夹线槽,所述夹线槽的内壁固定设有绝缘内衬,所述电力线夹护套外壁的两端均对称固定有连接块。
8.优选的,所述绝缘分隔块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活动室,两个所述活动室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内活动滑道,两个所述绝缘线夹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
9.优选的,两个所述绝缘线夹卡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卡槽,所述连接滑块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内且与梯形导块的背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梯形导块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梯形导块的侧壁对称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活动室内壁之间衔接有用于支撑的复位弹簧。
11.优选的,所述绝缘分隔块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内且与挤压推板的顶端活动连接。
1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本技术通过电力线夹护套、绝缘分隔块和绝缘线夹卡块的组合设置,能够在电力线夹护套内部分离出两个夹线空间,且在绝缘分隔块和绝缘线夹卡块之间增设调节机构,在对电力导线连接时能够根据导线的粗细大小灵活调节合适的夹线距离,使得导线连接处更加的紧密,避免产生松脱造成电力故障;相较于现有的电力线夹能够灵活调节进行夹线,结构更加简单、巧妙。
附图说明
14.图1是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的主视图。
15.图2是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的局部爆炸图。
16.图3是申请实施例绝缘分隔块的局部剖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电力线夹护套;2、绝缘分隔块;3、调节螺栓;4、连接块;5、绝缘内衬;6、夹线槽;7、内活动滑道;8、连接滑块;9、转动把;10、绝缘线夹卡块;11、弧形卡槽;12、梯形导块;13、连接件;14、复位弹簧;15、挤压推板;16、活动室。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参照图1,包括电力线夹护套1,电力线夹护套1的内部开设有夹线槽6,方便对电力导线的连接处进行防护,并在夹线槽6的内壁固定设有绝缘内衬5,绝缘内衬5为绝缘材质,防护性能好,电力线夹护套1外壁的两端均对称固定有连接块4,方便与电力设备安装固定。
20.参照图2-图3,在电力线夹护套1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绝缘分隔块2,绝缘分隔块2的两侧对称设有对导线限位的绝缘线夹卡块10,两个绝缘线夹卡块10相互远离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弧形卡槽11与电线外壁贴合,便于对导线定位,绝缘分隔块2内部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梯形导块12和挤压推板15。
21.绝缘分隔块2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调节螺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9,并且调节螺栓3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16内且与挤压推板15的顶端活动连接,随即转动转动把9即可带动调节螺栓3螺纹运动推动挤压推板15向下运动,随即可挤压底部的梯形导块12。
22.结合图3,在绝缘分隔块2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活动室16,两个活动室16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内活动滑道7,两个绝缘线夹卡块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8,连接滑块8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16内且与梯形导块12的背壁固定连接,连接滑块8衔接于梯形导块12和绝缘线夹卡块10之间,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
23.由于两个梯形导块1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为倾斜面,当梯形导块12受到挤压推板15的挤压力后随即向两侧分开,梯形导块12的侧壁对称固定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与活动室16内壁之间衔接有用于支撑的复位弹簧14,此时连接件13配合挤压复位弹簧14来推动绝缘线夹卡块10向外侧运动,从而便于调节对导线的夹线距离。
2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可通过螺栓对连接块4固定,实现对电力线夹护套1的安装,将需要进行连接的导线卡入夹线槽6内两侧
并位于绝缘线夹卡块10与电力线夹护套1内壁之间,绝缘内衬5为绝缘材质防护性强;
25.随后根据电力导线的粗细,转动调节绝缘分隔块2顶端的两个调节螺栓3,随着调节螺栓3螺旋向下,其底端推动挤压推板15在活动室16内向下活动挤压两侧的梯形导块12,由于梯形导块12端面设置为倾斜面受力后即可向两侧收缩,并经连接件13挤压复位弹簧14进行收缩,随即连接滑块8滑出内活动滑道7外,此时即可推动两侧的绝缘线夹卡块10向外运动靠近导线侧壁,使导线与弧形卡槽11紧密贴合实现夹线,对导线的连接处起到很好的绝缘防护作用。
2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包括电力线夹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夹护套(1)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绝缘分隔块(2),所述绝缘分隔块(2)的两侧对称设有对导线限位的绝缘线夹卡块(10),所述绝缘分隔块(2)内部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梯形导块(12)和挤压推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夹护套(1)的内部开设有夹线槽(6),所述夹线槽(6)的内壁固定设有绝缘内衬(5),所述电力线夹护套(1)外壁的两端均对称固定有连接块(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分隔块(2)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活动室(16),两个所述活动室(16)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内活动滑道(7),两个所述绝缘线夹卡块(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绝缘线夹卡块(10)相互远离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所述连接滑块(8)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16)内且与梯形导块(12)的背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梯形导块(1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梯形导块(12)的侧壁对称固定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与活动室(16)内壁之间衔接有用于支撑的复位弹簧(1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分隔块(2)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所述调节螺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9),所述调节螺栓(3)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室(16)内且与挤压推板(15)的顶端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力线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线夹型绝缘护套,包括电力线夹护套,电力线夹护套内部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绝缘分隔块,绝缘分隔块的两侧对称设有对导线限位的绝缘线夹卡块,绝缘分隔块内部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梯形导块和挤压推板。本申请通过电力线夹护套、绝缘分隔块和绝缘线夹卡块的组合设置,能够在电力线夹护套内部分离出两个夹线空间,且在绝缘分隔块和绝缘线夹卡块之间增设调节机构,在对电力导线连接时能够根据导线的粗细大小灵活调节合适的夹线距离,使得导线连接处更加的紧密,避免产生松脱造成电力故障;相较于现有的电力线夹能够灵活调节进行夹线,结构更加简单、巧妙。巧妙。巧妙。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 荣誉 刘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红绿黄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除氧器乏汽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整个身体视觉效果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