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0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
背景技术:
2.封圈密封是一种常见的轴类和阀芯密封方法。通常情况下,密封圈需要手工套装到轴类和阀芯上,这种方法效率非常低。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套装设备和工具,人工套装密封圈时需要手动将其涨紧,然后再套在需要密封的工件外侧的预定位置。这种手工套装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效率低下。
3.根据公示的一种密封圈套装设备(公开号:cn216541814u),上述申请中包括长杆、若干滑槽、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受力块和调节螺母等组件。长杆外侧设有螺纹,一端设有若干滑槽。每个滑槽对应一个第一支撑杆和一个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在滑槽前端,第二支撑杆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控制支撑杆滑动端位置的调节螺母铰接在长杆外侧。多个受力块上分别设有两个避障槽,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避障槽,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另一个避障槽。
4.但是上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调节受力块的位置来夹持密封圈,没有扭矩调节装置,从而会出现内壁受到过大压力而产生损伤;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包括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底部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一与连杆二的一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螺纹套的侧壁,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调节装置,所述扭矩调节装置包括卡块,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卡块卡接,所述卡块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卡块的一端抵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远离弹簧的一端抵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侧壁螺纹连接有套杆。
7.可选的,所述套杆远离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套杆的一端设置有螺套,转动螺套,带动转杆、套杆、连接块、卡块与螺纹杆转动,可以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套转动,进而可以带动连杆二左右移动,进而抬高或降低受力块,实现撑开密封圈的作用。
8.可选的,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侧壁,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螺纹杆远离卡块的一端套接。
9.可选的,所述受力块与密封圈的内壁抵接。
10.可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套设有一层橡胶垫,可以提高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
力,防止限位块磨损,而降低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
11.可选的,所述受力块的数量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受力块以螺纹套的轴心为圆心,圆周排列平均分布在螺纹套的侧壁,从而使密封圈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平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为了保护密封圈以免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将密封圈套进受力块内,转动螺栓,带动限位块向下运动,通过改动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来调整扭矩大小,转动螺套,带动转杆与套杆,当扭矩小于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时,可以正常带动连接块与卡块转动,进而使螺纹杆在螺纹套内横向移动,带动连杆二活动,抬高受力块的高度,进而夹持住密封圈。当扭矩大于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时,转动螺套,弹簧与限位块打滑,无法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套内横向移动,进而抬高受力块的高度,保护密封圈以免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
14.2.该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为了提高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限位块的材质是橡胶块,可以提高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防止限位块磨损,而降低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套三维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扭矩调节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受力块;2、连杆一;3、连杆二;4、螺纹套;5、连接杆;6、螺纹杆;7、卡块;8、连接块;9、弹簧;10、限位块;11、螺栓;12、套杆;13、转杆;14、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包括受力块1,受力块1与密封圈的内壁抵接,受力块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受力块1以螺纹套4的轴心为圆心,圆周排列平均分布在螺纹套4的侧壁,从而使密封圈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平均。受力块1的底部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一2与连杆二3的一端,连杆一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的侧壁,连接杆5的一端与螺纹杆6远离卡块7的一端套接。连杆二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螺纹套4的侧壁,螺纹套4与螺纹杆6的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调节装置,扭矩调节装置包括卡块7,螺纹杆6的一端与卡块7卡接,卡块7远离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远离卡块7的一端抵接有弹簧9的一端,弹簧9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在远离弹簧9的一端抵接有螺栓11,螺栓1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套杆12。套杆12远离螺纹杆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远离套杆12的一端设置有螺套14,转动螺套14,带动转杆13、套杆12、连接块8、卡块7与螺纹杆6转动,可以带动螺纹杆6在螺纹套4转动,进而可以带动连杆二3左右移动,进而抬高或降低受力块1,实现撑开密封圈的作用。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首先将密封圈套进受力块1内,转动螺栓11,带动限位块10向下运动,通过改动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来调整扭矩大小,转动螺套14,带
动转杆13与套杆12,当扭矩小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时,可以正常带动连接块8与卡块7转动,进而使螺纹杆6在螺纹套4内横向移动,带动连杆二3活动,抬高受力块1的高度,进而夹持住密封圈。当扭矩大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时,转动螺套14,弹簧9与限位块10打滑,无法带动螺纹杆6在螺纹套4内横向移动,进而抬高受力块1的高度,保护密封圈以免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
21.另外,为了提高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限位块10的外表面套设有一层橡胶垫,可以提高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防止限位块10磨损,而降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
22.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将密封圈套进受力块1内,转动螺栓11,带动限位块10向下运动,通过改动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来调整扭矩大小,转动螺套14,带动转杆13与套杆12,当扭矩小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时,可以正常带动连接块8与卡块7转动,进而使螺纹杆6在螺纹套4内横向移动,带动连杆二3活动,抬高受力块1的高度,进而夹持住密封圈。当扭矩大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时,转动螺套14,弹簧9与限位块10打滑,无法带动螺纹杆6在螺纹套4内横向移动,进而抬高受力块1的高度,保护密封圈以免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为了提高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限位块10的材质是橡胶块,可以提高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防止限位块10磨损,而降低限位块10与弹簧9的摩擦力。
23.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包括受力块(1),所述受力块(1)的底部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一(2)与连杆二(3)的一端,所述连杆二(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螺纹套(4)的侧壁,所述螺纹套(4)与螺纹杆(6)的一端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调节装置,所述扭矩调节装置包括卡块(7),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与卡块(7)卡接,所述卡块(7)远离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远离卡块(7)的一端抵接有弹簧(9)的一端,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在远离弹簧(9)的一端抵接有螺栓(11),所述螺栓(1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套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2)远离螺纹杆(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转杆(13),所述转杆(13)远离套杆(12)的一端设置有螺套(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的侧壁,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与螺纹杆(6)远离卡块(7)的一端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1)与密封圈的内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0)的外表面套设有一层橡胶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受力块(1)以螺纹套(4)的轴心为圆心,圆周排列平均分布在螺纹套(4)的侧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安装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加工用密封圈套圈装置,包括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底部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一与连杆二的一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螺纹套的侧壁,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调节装置,转动螺栓,带动限位块向下运动,通过改动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来调整扭矩大小,转动螺套,带动转杆与套杆,当扭矩大于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时,转动螺套,弹簧与限位块打滑,无法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套内横向移动,进而抬高受力块的高度,保护密封圈以免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限位块的材质是橡胶块,可以提高限位块与弹簧的摩擦力。块与弹簧的摩擦力。块与弹簧的摩擦力。
技术研发人员:魏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鸡市海德川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