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9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血压计等测定装置中,已知一种所谓的升压式测定装置,其不在加压后的减压过程中测定血压,而是在加压时测定血压。在升压式测定装置中,要求在停止加压时将加压于袖带的空气快速排出。例如,已知一种使用了电磁阀的测定装置,其中,该电磁阀用于将加压空气快速排出。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13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7.由于要设置电磁阀,因此测定装置的构造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功耗变大,并且会妨碍测定装置的小型化。
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化构造的测定装置。
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0.在一个方案中,测定装置具有:第一空间,对加压对象进行加压;以及第二空间,独立于所述第一空间。测定装置具备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关闭或打开使所述第一空间与其他空间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开闭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差而发生变化。
11.根据一个方案,能简化测定装置的构造。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13.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4.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5.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吸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6.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排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7.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8.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19.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吸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20.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排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21.图10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第一排气阀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22.图11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吸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23.图12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吸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24.图13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排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25.图14是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排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所公开的测定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各元件的尺寸关系、各元件的比例等有时会与实际不同。有时候附图彼此之间也会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与先说明的附图所示的部位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27.首先,使用图1对各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各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1例如为电子血压计,具备袖带2、主体3以及将袖带2和主体3连接的管4。此外,主体3具备泵部5和控制部6。需要说明的是,袖带2是加压对象的一个例子。
28.主体3的泵部5经由管4向袖带2供给流体。在各实施方式中,例如供给空气作为流体。主体3的控制部6例如控制泵部5的启动和停止。
29.袖带2例如穿戴于被测者的手腕等被测定部位。袖带2通过从主体3供给的空气来对被测定部位进行加压。在各实施方式中,供给至袖带2的空气不会从管4以外的构件排出。供给至袖带2的空气伴随着稍后说明的泵部5的动作而经由管4排出。
30.[第一实施方式]
[0031]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泵部5具备驱动机构80、摆动机构90、一对调压机构11和12以及一对吐出口57和58。需要说明的是,泵部5所具备的调压机构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以下,在以不区分一对调压机构11和12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记为调压机构10。此外,在以不区分一对吐出口57和58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记为吐出口59。
[0032]
驱动机构80是使摆动机构90摆动的动作部,例如由一对致动器81和82构成。驱动机构80例如基于从控制部6送出的控制信号来开始动作或停止动作。致动器81和82例如为使用了螺线管、电机等的振动致动器。作为振动致动器,可以应用使用了压电元件的振动致动器、利用了弹性体的共振的振动致动器等公知的振动致动器。
[0033]
图2所示的摆动机构90例如具备轴91和摆动体92。摆动体92以轴91为摆动轴而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由此按压稍后说明的调压机构10的按压部。
[0034]
调压机构10通过经由吐出口59和管4向袖带2供给空气来对袖带2进行加压,并且通过将供给至袖带2的空气排出来对袖带2进行减压。需要说明的是,一对调压机构11和12均经由管4连接于袖带2。
[0035]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了既未进行加压也未进行减压的状态。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10具备第一加压部20和30、第一空间52、第一排气阀60以及调压部70。两个第一加压部20和30连接于相同的第一空间52。
[0036]
如图3所示,第一加压部20具备可动部21、密闭空间22、按压部23和24、吸气口25、吸气阀26以及第三排气阀27。可动部21构成密闭空间22的一部分。可动部21与按压部23和24联动地使其位置、倾斜度发生变化,由此使密闭空间22的容积发生变化。可动部21例如为由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隔膜。
[0037]
密闭空间22伴随着容积的增加和减少而反复进行吸气和排气。在密闭空间22的容积增加时,空气经由吸气口25和吸气阀26被供给向密闭空间22。此外,在密闭空间22的容积减少时,空气经由第三排气阀27被供给向第一空间52。
[0038]
按压部23和24与摆动体92联动地使可动部21的位置、倾斜度发生位移。例如,在图2所示的摆动体92向箭头d1所示的方向摆动时,按压部23和24将第一加压部20的可动部21上推。由此,密闭空间22的容积减少。此外,当图2所示的摆动体92向箭头d2所示的方向摆动时,空气经由吸气口25和吸气阀26被供给向第一加压部20的密闭空间22。由此,按压部23和24被可动部21下压。
[0039]
吸气口25将装置外部等其他空间和密闭空间22连接。吸气阀26例如为止回阀,一方面允许空气从吸气口25流向密闭空间22,另一方面限制空气从密闭空间22流向吸气口25。第三排气阀27设于密闭空间22与第一空间52之间。第三排气阀27也例如为止回阀,一方面允许空气从密闭空间22流向第一空间52,另一方面限制空气从第一空间52流向密闭空间22。通过吸气阀26和第三排气阀27,空气从其他空间经由密闭空间22被供给向第一空间52。
[0040]
如图3所示,第一加压部30不仅具备可动部21、密闭空间22、按压部23和24、吸气口25、吸气阀26以及第三排气阀27,还具备第二排气阀38。第一加压部30的第三排气阀27也与第一加压部20的第三排气阀27同样地设于第一加压部30的密闭空间22与第一空间52之间。
[0041]
此外,第二排气阀38设于密闭空间22与稍后说明的调压部70的第二空间72之间。第二排气阀38也例如为止回阀,一方面允许空气从密闭空间22流向第二空间72,另一方面限制空气从第二空间72流向密闭空间22。由此,第一加压部30向第一空间52供给空气,并且还向第二空间72供给空气。
[0042]
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压部30和第一加压部20隔着轴91配置于在摆动体92的延伸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即,在图2所示的摆动体92向箭头d1所示的方向摆动时,一方面,空气被供给向第一加压部20的密闭空间22,另一方面,空气从第一加压部30的密闭空间22被供给向第一空间52。相反,在图2所示的摆动体92向箭头d2所示的方向摆动时,一方面,空气从第一加压部20的密闭空间22被供给向第一空间52,另一方面,空气被供给向第一加压部30的密闭空间22。由此,从第一加压部20和30连续地向第一空间52供给空气。
[0043]
吐出口59将第一空间52和管4连接。一对吐出口57和58分别与一对调压机构11和12对应设置。即,调压机构11中的第一空间52经由吐出口57和管4连接于袖带2。同样地,调压机构12中的第一空间52经由吐出口58和管4连接于袖带2。由此,空气从一对调压机构11和12这双方被供给向袖带2。
[0044]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气从第一加压部20和第一加压部30被供给向调压机构10的第一空间5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稍后说明的第一排气阀6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空间52和袖带2构成密闭的空间。在该情况下,供给至第一空间52的空气经由吐出口59和管4被供给向袖带2,由此对袖带2进行加压。
[0045]
另一方面,在第一排气阀6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空间52内的空气从第一排气阀60向其他空间排出。此时,空气还从经由吐出口59和管4而连接的袖带2经由第一排气阀60被排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52和袖带2内的气压以其他空间内的气压为下限,根据由第一加压部20和第一加压部30进行的加压而上升。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会将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60记为第一排气阀60c,将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60记为第一排气阀60o。
[0046]
图3所示的调压部70具备第二空间72和漏气阀79。第二空间72是独立于第一空间52的空间。第二空间72并非密闭的空间,经由漏气阀79与其他空间连通,始终向其他空间漏出空气。
[0047]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气从图3所示的第一加压部30经由第二排气阀38被供给向第二空间72。此外,由第一加压部30供给的空气的量大于从漏气阀79漏出的空气的量。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以其他空间内的气压为下限,根据由第一加压部30进行的加压而上升。在该情况下,如稍后说明的那样,第二空间72被第一加压部30加压,由此其内部的气压处于比第一空间52的内部的气压高的状态。
[0048]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由第一加压部30进行的加压停止时,供给至第二空间72内的空气从漏气阀79向其他空间漏出。由此,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急剧接近其他空间内的气压。其结果为,如稍后说明的那样,第二空间72的内部的气压处于比第一空间52的内部的气压低的状态。
[0049]
第一排气阀60关闭或打开第一空间52和装置外部等其他空间。第一排气阀60例如设于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之间。第一排气阀60例如为止回阀,限制空气从其他空间流向第一空间52或限制空气从第二空间72流向其他空间。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排气阀60具备与第一空间52对置的第一面61和与第二空间72对置的第二面62。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气阀60例如为快速排气阀。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面61相对于第一空间52的受压面积s1与相对于第二空间72的受压面积s1大致相同。
[005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排气阀60的开闭状态根据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之间的气压差(压差)而变化。例如,第一排气阀60的位置根据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的压差而变化,或者第一排气阀60的开口大小等形状根据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的压差而变化,由此,该第一排气阀60在打开状态60o与关闭状态60c之间变化。
[0051]
例如,在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为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以上的情况下,第一排气阀60处于关闭状态。在该情况下,第一空间52相对于其他空间被关闭,因此第一空间52内的空气从吐出口59向袖带2排出。
[0052]
另一方面,例如,在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小于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的情况下,第一排气阀60处于打开状态。在该情况下,第一空间52内的空气经由第一排气阀60向其他空间排出,由此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急剧接近其他空间的气压。与此相伴地,从第一空间52供给至袖带2的空气也被吸引向第一空间52,因此袖带2内的气压也急剧下降。
[0053]
如图3所示,与第一空间52的容积相比,第二空间72的容积非常小。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如图4所示第一加压部30对第一空间52和第二空间72这双方进行加压时,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的上升比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的上升快。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处于第一排气阀60被关闭的吸气状态。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吸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吸气状态下,按压部23和24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下运动,由此,如箭头a1和a3所示,从第一加压部20和30向第一空间52供给空气。同样地,如箭头a2所示,从第一加压部30还向第二空间72供给空气。
[0054]
在该情况下,向第二空间72供给的箭头a2所示的空气的量大于箭头l1所示的从漏气阀79漏出的空气的量。此外,与第一空间52的容积相比,第二空间72的容积极小。因此,当第一加压部30开始加压时,与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1的上升相比,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p2急剧上升。其结果为,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p2处于比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1高的状态。由此,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之间产生压差,因此第一排气阀60被关闭。
[0055]
另一方面,当由第一加压部30进行的加压停止时,箭头a2所示的向第二空间72进行的空气供给停止。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处于第一排气阀60被打开的排气状态。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排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一方面,空气继续从第二空间72如箭头l1’所示经由漏气阀79漏出,另一方面,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1’在截止到第一排气阀60被打开为止的期间处于高的状态。由于第二空间72的容积小,因此通过箭头l1’所示的漏出的空气,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急剧下降。
[0056]
其结果为,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变得比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低。由此,关闭的第一排气阀60被打开,第一空间52处于排气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一排气阀60被打开而形成间隙g,第一空间52内的空气通过压差而从间隙g向其他空间排出。由此,能使第一空间52和袖带2内的气压快速下降。需要说明的是,间隙g是连通口的一个例子。
[0057]
如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1具有:第一空间52,对加压对象2进行加压;以及第二空间72,独立于第一空间52。测定装置1具备第一排气阀60,该第一排气阀60关闭或打开使第一空间52与其他空间连通的连通口g。第一排气阀60的开闭状态根据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的压力差而发生变化。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52被多个第一加压部20和30加压,第二空间72被第一加压部30加压。在该结构中,无需大幅改变现有的泵的结构就能以简单的构造产生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之间的压差。由此,能简化升压式测定装置的构造。
[0058]
[第二实施方式]
[0059]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就对第一空间52进行加压的第一加压部30还将空气供给向第二空间7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第二空间被与第一加压部不同的另外的加压部加压的结构。
[006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1a中,除了泵部5被变更为泵部5a之外,其外观与图1所示的测定装置1没有差别,因此省略图示。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泵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泵部5a具备驱动机构80、摆动机构90、调压机构13和14以及一对吐出口57和58。以下,在以不区分调压机构13和14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记为调压机构10a。
[0061]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二实
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10a具备两个第一加压部20a和20b、第二加压部40、第一空间52、第一排气阀60以及调压部70a。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压部20a和20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压部20和30同样地隔着图6所示的轴91配置于在摆动体92的延伸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一加压部20a和20b均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压部2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62]
第二加压部40不将空气供给向第一空间52,而将空气供给向图7所示的调压部70a的第二空间72a。第二加压部40具备可动部41、密闭空间42、按压部43和44、吸气口45、吸气阀46以及第四排气阀48。
[0063]
第二加压部40的可动部41和密闭空间42与第一加压部的可动部21和密闭空间22同样地根据按压部43和44的上下运动来反复进行吸气和排气。第二加压部40经由第四排气阀48将从吸气口45经由吸气阀46供给而来的空气供给向第二空间72a。需要说明的是,吸气阀46也为例如与吸气阀26同样的止回阀。
[0064]
此外,第四排气阀48设于密闭空间42与第二空间72a之间。第四排气阀48例如也为止回阀,一方面允许空气从密闭空间22流向第二空间72,另一方面限制空气从第二空间72流向密闭空间22。由此,第二加压部40不向第一空间52供给空气,而向第二空间72a供给空气。
[0065]
图7所示的调压部70a具备第二空间72a和漏气阀79a。第二空间72a是与第一空间52独立的空间。第二空间72a并非密闭的空间,始终经由漏气阀79a向其他空间漏出空气。需要说明的是,调压部70a的构造除了所连接的不是第一加压部30而是第二加压部40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调压部7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66]
虽然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压部40也可以为与第一加压部20同样的结构,但鉴于第二空间72a与第一空间52的容积的比例,第二加压部40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一加压部20相比密闭空间的容量、可动壁的位移小的加压部,此外也可以是数量比第一加压部20少的加压部。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泵部5a设有四个第一加压部20,与此相对,在泵部5a设有两个第二加压部4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加压部40和调压部70a在摆动体92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两个第一加压部20a和20b之间,但配置第二加压部40和调压部70a的位置不限于此。
[0067]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排气阀60a设于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a之间。第一排气阀60a也与第一排气阀60同样地,例如其开闭状态根据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之间的气压差(压差)而变化。
[0068]
使用图8和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吸气状态和排气状态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吸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吸气状态下,从第二加压部40供给向第二空间72a的空气a4的量大于从漏气阀79漏出的空气的量l2。在该情况下,当第二加压部40开始加压时,与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3的上升相比,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p4急剧上升。其结果为,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a之间产生压差,因此第一排气阀60a被关闭。
[0069]
另一方面,当由第二加压部40进行的加压停止时,向第二空间72a进行的空气供给停止。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调压机构的排气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一方面,空气继续从第二空间72a如箭头l2’所示经由漏气阀79a漏出,另一方面,第一空间
52内的气压p3’在截止到第一排气阀60a被打开为止的期间处于高的状态。其结果为,第二空间72a内的气压变得比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低。由此,关闭的第一排气阀60被打开从而形成间隙g,第一空间52内的空气通过压差而从间隙g向其他空间排出。
[0070]
如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测定装置1a具备:第一加压部20a和20b,对第一空间52进行加压;以及第二加压部40,对第二空间72进行加压。根据该结构,能通过仅对第二空间72a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部40来容易地产生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72a之间的压差。
[0071]
[变形例]
[0072]
以上,对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针对一个第一空间52设置多个第二空间72,此外,也可以为设有多个对第二空间72进行加压的加压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加压部30或第二加压部40,也可以为具备第一加压部30和第二加压部40这双方的结构。
[0073]
此外,虽然对在调压部设有漏气阀79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使第二空间72内的空气始终向其他空间漏出的结构即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第二空间72的表面进行粗加工、切槽,或者在第二空间72设置微小的孔部。此外,也可以为空气从第二排气阀38或第四排气阀48漏出的结构。
[0074]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从第一加压部20或30向第一空间52的流路负荷比从第一加压部30向第二空间72的流路负荷或从第二加压部40向第二空间72a的流路负荷大的结构。由此,即使在没有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容积差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压差。为了变更流路负荷,例如可以通过第三排气阀27和第二排气阀38或第四排气阀48来变更阀的硬度,此外,也可以在前往第一空间52的流路和前往第二空间72的流路中变更流路的长度、粗度。此外,通过对流路负荷的不同和容积的不同进行组合,能更容易地产生压差。
[0075]
此外,也可以为即使在压差小的状态或未产生压差的状态下,第一排气阀也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气阀60中与第一空间52对置的第一面61的受压面积、和第一排气阀60中与第二空间72对置的第二面62的受压面积也可以不同。图10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第一排气阀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来进行说明,但各变形例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排气阀60a、第一空间52以及第二空间72a。
[0076]
如图10所示,第一排气阀60的第一面61隔着开口65与第一空间52对置。此外,第一排气阀60的第二面62隔着开口67与第二空间72b对置。在第一变形例中,开口67的面积s2即第二面62的相对于第二空间72b的受压面积小于开口65的面积s1即第一面61的相对于第一空间52的受压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图10示出了对第一空间52和第二空间72b既未进行加压也未进行减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空间52和第二空间72b内的气压p0与其他空间内的气压大致相同。
[0077]
使用图11至图13对上述结构的加压时和减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吸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第二空间72b内的气压p20远高于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0的情况下,第一排气阀60处于关闭状态。并且,通过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排气阀60c,第一空间52被关闭,由此从第一加压部20和30向第一空间52供给空气,从而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也上升。
[0078]
图12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吸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2所示,即使在第一空间52的气压从p0已上升至p1的情况下,当第二空间72b内的气压p2远高于气压p1时,第一排气阀60也维持关闭状态。
[0079]
接着,在由第一加压部20和30进行的空气供给停止的情况下,由于从图3所示的漏气阀79进行的漏气,第二空间72b的气压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关于第一空间52的气压,由于第一排气阀60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即使在空气的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气压p1也不会立即下降。由此,如图13所示,第一排气阀60根据第一空间52的气压p1与第二空间72b的气压p21之差而转变为打开状态。其结果为,第一空间52的空气向其他空间排出。图13是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排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在图13中,第二空间72b内的气压p21与第一空间52内的气压p1大致相同。即,图13示出了与图5所示的排气状态相比,第二空间72b内的气压充分下降之前的状态。
[0080]
在第一变形例中,第一排气阀60相对于第一空间52的受压面积s1大于相对于第二空间72b的受压面积s2,因此在第二空间72b的气压p21变得比第一空间52的气压p1低之前,第一排气阀60就会转变为打开状态。根据该结构,能更早地使第一空间52转变为排气状态。
[008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气阀60的受压面积s1和s2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即使在第二空间的气压比第一空间的气压p1高的情况下,第一排气阀60也能转变为打开状态。在该结构中,能比第一变形例更早地转变为排气状态,并且在排气状态下,即使在第二空间的气压的下降缓慢的情况下,第一排气阀60也不会回到关闭状态,能稳定地持续排气状态。
[0082]
图14是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排气状态下的第一排气阀的动作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4所示,第二变形例中的受压面积s22比第一变形例中的受压面积s2更小。图14示出了从第一空间52持续排气而气压从p1降低至p11的状态。此外,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一空间52的气压下降比第二空间72c的气压下降更快发展。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第一空间52的气压p11有时会变得比第二空间72c的气压p22低。
[0083]
在第二变形例中,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通过相对于第一空间52的受压面积s1与相对于第二空间72c的受压面积s22的差异来抑制第一排气阀60转变为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摇摆。由此,能使稳定的排气状态持续。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变形例中,第一排气阀60从打开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所必需的第一空间52与第二空间之间的气压差比各实施方式的气压差大。然而,在各变形例中,第二空间72b和72c的容积也远小于第一空间52的容积,因此对于向第二空间加压时的时滞的影响小。
[0085]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当然可以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进行了这样的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的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86]
附图标记说明
[0087]
1、1a:测定装置(血压计);2:袖带;3:主体;4:管;5、5a:泵部;6:控制部;10、10a(11~14):调压机构;20、20a、20b、30:第一加压部;21、41:可动部;22、42:密闭空间;23、24、43、44:按压部;25、45:吸气口;26、46:吸气阀;27:第三排气阀;38:第二排气阀;40:第二加压部;48:第四排气阀;52:第一空间;57、58、59:吐出口;60、60a:第一排气阀;70、70a:调压部;
72、72a、72b、72c:第二空间;79、79a:漏气阀;80:驱动机构;81、82:致动器;90:摆动机构;91:轴;92:摆动体。

技术特征:
1.一种测定装置,具有:第一空间,对加压对象进行加压;以及第二空间,独立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测定装置具备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关闭或打开使所述第一空间与其他空间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开闭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差而发生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压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气阀关闭,所述第一空间对所述加压对象进行加压,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的压力为所述第二空间内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气阀打开,使所述第一空间的压力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容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空间的吸入口的流路负荷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吸入口的流路负荷。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还具备:第二排气阀,设于面向所述第二空间的吸入口;以及漏气阀,使所述第二空间与其他空间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所述测定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进行加压的第一加压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空间被多个所述第一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二空间被至少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加压部加压。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还具备:第一加压部,对所述第一空间进行加压;以及第二加压部,对所述第二空间进行加压。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阀具备与所述第一空间对置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二空间对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的受压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的受压面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装置,具有:第一空间,对加压对象进行加压;以及第二空间,独立于所述第一空间。测定装置具备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关闭或打开使所述第一空间与其他空间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开闭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差而发生变化。生变化。生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栗田大辅 饭田将泰 入江贵彦 儿玉大辅 上田健太 良井优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