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1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油泥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石油开采或与石油相关的加工过程中,从石油原料油的勘查开采、炼制以及石油后期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污泥;油污泥中含有较大有害成分以及油污泥中含油量较大,一方面为满足环境排放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对油污泥中的油进行回收利用,需要对加工中产生的油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
3.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2121490151.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撬装组合式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化学药品盒,化学药品盒内放置有化学药品,化学药品盒底面上设置有若干连通管,连通管伸入第一壳体内,化学药品盒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l型杆,l型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第一壳体内,搅拌杆的高度方向与第一壳体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该装置的大致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化学药品盒内的化学药品置入第一壳体内,并配合搅拌杆实现油泥与化学药品的充分混合。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如下的缺陷:当通过电加热管对第一壳体内的油泥进行加热时,油泥内的分子经加热挥发易集聚在连通管内,长时间使用后,存在连通管被堵塞的现象,影响化学药品的添加,进而导致降低了对油泥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出现连通管出现堵塞的现象,提高对油泥的处理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存泥筒、加热组件,还包括投药组件;
8.所述存泥筒上设有油泥投料的投料口以及油泥处理好出料的出料口;
9.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存泥筒内,用于对所述存泥筒内的油泥进行加热处理;
10.所述投药组件包括油泥处理剂盒、投药管以及单向导通件;
11.所述油泥处理剂盒设于所述存泥筒上;
12.所述投药管一端与所述油泥处理剂盒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存泥筒内;
13.所述单向导通件设于所述投药管内,并能够将所述投药管封堵。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泥经过投料口投入到存泥筒内,调节单向导通件,单向导通件将油泥处理剂盒内的油泥处理剂经投药管投入到存泥筒内,油泥处理剂与油泥混合,调节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对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单向导通件运动,单向导通件对投药管进行封堵,减少出现加热中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的混合物的小分子进入到投药管内,长时间使用易造成投药管堵塞现象的发生,进而不会影响到油泥处理剂的添加,提高了对油泥处理的效率。
15.可选的,所述单向导通件包括回复弹簧以及封堵块;
16.所述回复弹簧设于所述投药管内,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投药管连接,其中,所述回复弹簧的轴向与所述投药管的轴向相同;
17.所述封堵块设于所述回复弹簧的另一端;
18.所述投药管分为连通状态以及封堵状态;
19.连通状态时,所述回复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所述封堵块与所述投药管的端部分离;
20.封堵状态时,所述回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封堵块与所述投药管的端部抵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油泥处理剂进行添加时,调节封堵块,封堵块运动,封堵块与投药管的端部分离,回复弹簧伸展,投药管处于连通状态,便于油泥处理剂的下料,当需要减少外界小分子进入到投药管内时,回复弹簧伸展,回复弹簧带动封堵块运动,封堵块与投药管的端部抵紧,投药管处于封堵状态。
22.可选的,所述封堵块设置为球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封堵块设置为球体,提高了封堵块与投药管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减少了出现投药管被封堵的现象。
24.可选的,所述单向导通件还包用于驱使所述封堵块运动的按压杆;
25.所述按压杆一端与所述封堵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油泥处理剂盒,并与所述油泥处理剂盒滑动连接,且所述按压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回复弹簧的轴向相同。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压按动杆,按动杆运动,按动杆的运动带动封堵块运动;通过设置的按压杆便于实现快速调节封堵块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油泥的处理效率。
27.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丝;
28.所述存泥筒的内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丝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发热,加热丝对油泥筒内的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进行加热,便于增加油泥处理剂的发现效率,提高了对油泥的处理效率,同时将加热丝设置在安装槽内,减少油泥与加热丝的接触,提高了加热丝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对油泥的处理效率。
30.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导热板以及固定件;
31.所述导热板通过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存泥筒的内壁,所述导热板能够将所述安装槽进行封堵;
32.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存泥筒进行固定。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导热板将油泥与加热丝分隔开,进一步减少油泥与加热丝的直接接触,提高了加热丝的加热效率,同时导热板能够将加热丝的热量均匀导热至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提高了对油泥的处理效率。
34.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存泥筒内油泥与油泥处理剂混合的搅拌组件;
35.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搅拌电机以及搅拌叶片;
36.所述搅拌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存泥筒内,所述搅拌杆的轴向与所述投药管的轴向垂直;
37.所述搅拌叶片设于所述搅拌杆上,所述搅拌叶片的轴向与所述搅拌杆的轴向垂
直,所述搅拌叶片能够与油泥接触;
38.所述搅拌电机设于所述存泥筒上,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杆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搅拌杆转动。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运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运动,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运动,搅拌叶片将油泥与油泥处理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油泥处理剂对油泥中水、油以及泥的分离效率。
40.可选的,所述单向导通件还包括抵紧杆;
41.所述抵紧杆设于所述按压杆伸出所述油泥处理剂盒的一端,所述抵紧杆与所述按压杆的轴向垂直。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抵紧杆,抵紧杆带动按压杆运动,按压杆带动封堵块运动,实现投药管的连通以及封堵;同时,设置的抵紧块减少出现按压杆伸入油泥处理剂盒内无法弹出的现象,提高了对存筒内投药的稳定性。
4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4.1.本技术通过单向导通件运动,单向导通件对投药管进行封堵,减少出现加热中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的混合物的小分子进入到投药管内,长时间使用易造成投药管堵塞现象的发生,进而不会影响到油泥处理剂的添加,提高了对油泥处理的效率;
45.2.本技术通过调节封堵块,封堵块运动,封堵块与投药管的端部分离,回复弹簧伸展,投药管处于连通状态,便于油泥处理剂的下料,当需要减少外界小分子进入到投药管内时,回复弹簧伸展,回复弹簧带动封堵块运动,封堵块与投药管的端部抵紧,投药管处于封堵状态;
46.3.本技术通过搅拌电机运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运动,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运动,搅拌叶片将油泥与油泥处理剂充分混合,提高了油泥处理剂对油泥中水、油以及泥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47.图1是本技术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本技术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49.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50.图4是投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5是投药组件的剖视图。
52.附图标记:1、存泥筒;11、投料口;12、出料口;13、安装槽;14、清理口;2、加热组件;21、加热丝;22、固定件;23、导热板;3、投药组件;31、油泥处理剂盒;32、投药管;33、单向导通件;331、回复弹簧;332、封堵块;333、按压杆;334、抵紧杆;4、搅拌组件;41、搅拌杆;42、搅拌电机;43、搅拌叶片;5、上料组件;51、上料框体;52、过滤板;53、上料管道;6、静置组件;61、静置管道;62、抽水泵;63、静置筒;7、开关门。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55.参照图1、图2,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存泥筒1、加热组件2以及投药组件3;存泥筒1上开设有油泥投料的投料口11以及油泥处理好出料的出料口12;在本技术附图中投料口11位于存泥筒1的左侧,出料口12为与存泥筒1的右侧,加热组件2安装在存泥筒1内,加热组件2用于对存泥筒1内的油泥进行加热处理;投药组件3安装在存泥筒1上,投药组件3用于将油泥处理剂投入存泥筒1内,以实现对油泥的处理。
56.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2优选为加热丝21;存泥筒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3,加热丝21安装在安装槽13内,加热丝21与安装槽13的侧壁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加热源对加热丝21进行加热,加热丝21发热对存泥筒1内的污泥进行加热,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对此处做过多赘述。
57.参照图2、图3,为减少出现油泥附着在加热丝21上,致使加热丝21对油泥加热效率降低现象的发生,加热组件2还包括导热板23以及固定件22;导热板23通过固定件22设于存泥筒1的内壁,导热板23能够将安装槽13进行封堵;固定件22用于将导热板23与存泥筒1进行固定。
58.参照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件22优选为固定螺栓,通过转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导热板23以及存泥筒1,实现对导热板23与存泥筒1之间的固定,进而实现减少油泥易附着在加热丝21上的目的。
59.参照图1、图4,投药组件3包括油泥处理剂盒31、投药管32以及单向导通件33;油泥处理剂盒31安装在存泥筒1上;投药管32一端与油泥处理剂盒31连接,另一端伸入存泥筒1内;单向导通件33安装在投药管32内,单向导通件33能够将投药管32封堵。
60.参照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油泥处理剂盒31可通过简单放置的方式置于存泥筒1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存泥筒1上,需要更换时,调节螺栓进行更换,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存泥筒1上,对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油泥处理剂盒31与存泥筒1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此外,进一步地,油泥处理剂盒31上可开设添加处理剂的添加孔。
61.参照图1、图5以及图5,单向导通件33包括回复弹簧331以及封堵块332;回复弹簧331安装在投药管32内,回复弹簧331的一端与投药管3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中,回复弹簧331的轴向与投药管32的轴向相同;封堵块33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回复弹簧331的另一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投药管32分为连通状态以及封堵状态;连通状态时,回复弹簧331处于伸展状态,此时,封堵块332与投药管32的端部分离;封堵状态时,回复弹簧331处于自然状态,封堵块332与投药管32的端部抵紧。
62.参照图4,为提高封堵块332对投药管32的封堵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封堵块332设置为球体。
63.参照图4、图5,为便于驱使封堵块332的封堵或连通,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单向导通件33还包括用于驱使封堵块332运动的按压杆333;按压杆333一端与封堵块33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按压杆333的另一端穿过油泥处理剂盒31,并与油泥处理剂盒31滑动连接,其中,按压杆333的运动方向与回复弹簧331的轴向相同。
64.参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便于将油泥与油泥处理剂的混合,提高对油泥处理的效率,还包括用于对存泥筒1内油泥与油泥处理剂混合的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杆41、搅拌电机42以及搅拌叶片43;搅拌杆41转动连接于存泥筒1内,搅拌杆41的轴向与投药
管32的轴向垂直;搅拌叶片4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搅拌杆41上,搅拌叶片43的轴向与搅拌杆41的轴向垂直,搅拌叶片43能够与油泥接触;搅拌电机42的机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存泥筒1上,搅拌电机42的输出轴与搅拌杆41同轴固定连接,搅拌电机42用于驱使搅拌杆41转动。
65.参照图5,为减少出现按压杆333伸入油泥处理剂盒31无法弹出的现象,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单向导通件33还包括抵紧杆334;抵紧杆33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按压杆333伸出油泥处理剂盒31的一端,抵紧杆334与按压杆333的轴向垂直。
66.参照图1,为提高对油泥的处理效率,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向存泥筒1内供料的上料组件5,上料组件5包括上料框体51、过滤板52以及上料管道53;上料框体51安装在存泥筒1的一侧,上料管道53的一端与上料框体51连接,另一端伸入到存泥筒1中,实现对油泥的输送,同时,为减少油泥中的杂质影响对油泥的减量化的处理,上料框体51内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过滤板52;进一步的,为提高对油泥的过滤效果,过滤板52在上料框体51内倾斜设置。
67.参照图1,还包括用于对分离后油污进行静置的静置组件6,静置组件6包括静置筒63、静置管道61以及抽水泵62;静置筒63安装够在存泥筒1远离上料框体51的一侧,静置管道61一端通入存泥筒1内,另一端伸入静置筒63内,抽水泵62安装在静置管道61上,用于将存泥筒1内分离的油泥进行抽取,以便于将抽取点后的油泥在静置筒63内静置分离;此外,为便于对存泥筒1内油泥的抽取,静置管道61位于存泥筒1的底部。
68.参照图1,为便于对存泥筒1内油污的清理,本技术实施例中存泥筒1上开设有清理口14,开关门7安装在清理口14处;当需要对存泥筒1内的油泥进行清理时,开启开关门7,开关门7打开,便于将存泥筒1内的污泥排出。
6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对油泥进行减量化处理时,将油泥装入到上料框体51内,过滤在板的作用下油泥中较大的杂质被分离,分离后的油泥经上料管道53进入到存泥筒1内,向油泥处理剂盒31内调节油泥处理剂,按动抵紧杆334,抵紧杆334运动带动按压杆333运动,按压杆333带动固定块运动,固定块与投药管32的端部分离,油泥处理剂落至存泥筒1内,油泥处理剂与油泥结合,调节转搅拌电机42,搅拌电机42带动搅拌杆41运动,搅拌杆41带动搅拌叶片43运动,搅拌叶片43将油泥与油泥处理剂进行混合,于此同时,加热丝21放热,加热丝21对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进行加热,油泥在油泥处理剂的作用下实现油、泥以及水分的分层,调节抽水泵62,抽水泵62将处理后的油、水抽至静置筒63内,油、水在静置筒63内静置,实现对油泥的减量化处理,处理完成后,通过开启开关门7,对存泥筒1内的油泥残渣进行清理。
7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存泥筒(1)、加热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药组件(3);所述存泥筒(1)上设有油泥投料的投料口(11)以及油泥处理好出料的出料口(12);所述加热组件(2)设于所述存泥筒(1)内,用于对所述存泥筒(1)内的油泥进行加热处理;所述投药组件(3)包括油泥处理剂盒(31)、投药管(32)以及单向导通件(33);所述油泥处理剂盒(31)设于所述存泥筒(1)上;所述投药管(32)一端与所述油泥处理剂盒(31)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存泥筒(1)内;所述单向导通件(33)设于所述投药管(32)内,并能够将所述投药管(32)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件(33)包括回复弹簧(331)以及封堵块(332);所述回复弹簧(331)设于所述投药管(32)内,所述回复弹簧(331)的一端与所述投药管(32)连接,其中,所述回复弹簧(331)的轴向与所述投药管(32)的轴向相同;所述封堵块(332)设于所述回复弹簧(331)的另一端;所述投药管(32)分为连通状态以及封堵状态;连通状态时,所述回复弹簧(331)处于伸展状态,所述封堵块(332)与所述投药管(32)的端部分离;封堵状态时,所述回复弹簧(331)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封堵块(332)与所述投药管(32)的端部抵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332)设置为球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件(33)还包用于驱使所述封堵块(332)运动的按压杆(333);所述按压杆(333)一端与所述封堵块(33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油泥处理剂盒(31),并与所述油泥处理剂盒(31)滑动连接,且所述按压杆(333)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回复弹簧(331)的轴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丝(21);所述存泥筒(1)的内壁设有安装槽(13),所述加热丝(21)设于所述安装槽(13)内,并与所述安装槽(13)的侧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还包括导热板(23)以及固定件(22);所述导热板(23)通过所述固定件(22)设于所述存泥筒(1)的内壁,所述导热板(23)能够将所述安装槽(13)进行封堵;所述固定件(22)用于将所述导热板(23)与所述存泥筒(1)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存泥筒(1)内油泥与油泥处理剂混合的搅拌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杆(41)、搅拌电机(42)以及搅拌叶片(43);所述搅拌杆(41)转动连接于所述存泥筒(1)内,所述搅拌杆(41)的轴向与所述投药管
(32)的轴向垂直;所述搅拌叶片(43)设于所述搅拌杆(41)上,所述搅拌叶片(43)的轴向与所述搅拌杆(41)的轴向垂直,所述搅拌叶片(43)能够与油泥接触;所述搅拌电机(42)设于所述存泥筒(1)上,所述搅拌电机(42)与所述搅拌杆(41)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搅拌杆(41)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件(33)还包括抵紧杆(334);所述抵紧杆(334)设于所述按压杆(333)伸出所述油泥处理剂盒(31)的一端,所述抵紧杆(334)与所述按压杆(333)的轴向垂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油泥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存泥筒、加热组件,还包括投药组件;存泥筒上设有投料口以及出料口;加热组件设于存泥筒内,用于对存泥筒内的油泥进行加热处理;投药组件包括油泥处理剂盒、投药管以及单向导通件;油泥处理剂盒设于存泥筒上;投药管一端与油泥处理剂盒连接,另一端伸入存泥筒内;单向导通件设于投药管内,并能够将投药管封堵;单向导通件运动,单向导通件对投药管进行封堵,减少出现加热中油泥以及油泥处理剂的混合物的小分子进入到投药管内,长时间使用易造成投药管堵塞现象的发生,进而不会影响到油泥处理剂的添加,提高了对油泥处理的效率。对油泥处理的效率。对油泥处理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磊 江丰 王苗苗 王航超 郑龙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益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