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8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组件,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组件通常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由板材制成的第一筋板、由板材制成的第二筋板、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上的安装板。
3.相关技术中的这种设计,需要对筋板和安装板进行开模,且无法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壳体。另外,相关技术中的这种多片式焊接而成的支架组件,其焊缝均匀性较差,容易发生焊接变形。
4.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尾气后处理组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组件,其包括金属壳体、尾气后处理载体、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支架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支架杆、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均由圆钢折弯而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焊接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焊接杆、与所述第一焊接杆相连的第一架高杆、与所述第二焊接杆相连的第二架高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高杆和所述第二架高杆的第一连接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三焊接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四焊接杆、与所述第三焊接杆相连的第三架高杆、与所述第四焊接杆相连的第四架高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架高杆和所述第四架高杆的第二连接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结构相同。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为两个且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由碳
钢材料制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接杆、所述第二焊接杆、所述第三焊接杆以及所述第四焊接杆的表面均镀有碳钢涂层。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金属壳体不接触。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杆、第二支架杆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上的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架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架杆能够借助现有技术中的杆材且通过折弯形成,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这种设计的支架组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焊接质量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的支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20.图4是图2的主视图。
21.图5是图2的左视图。
22.图6是图2的后视图。
23.图7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26.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组件100,其包括金属壳体1、尾气后处理载体2、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1上的支架组件3。所述金属壳体1可以为保温壳等。所述尾气后处理载体2通过衬垫被封装在壳体内,所述保温壳包裹在所述壳体上。
27.所述支架组件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一支架杆31、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二支架杆32、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上的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上设有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34。
28.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均由圆钢折弯而成。所述圆钢为现有技术中容易普遍获得的零件。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通过折弯机就能制造,从而避免了由于开模所带来的高成本。
29.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结构相
同,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3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由碳钢材料制成,以减少热传导,保护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3上的传感器。
31.所述第一支架杆31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一焊接杆311、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二焊接杆312、与所述第一焊接杆311相连的第一架高杆313、与所述第二焊接杆312相连的第二架高杆31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高杆313和所述第二架高杆314的第一连接杆315。
32.所述第二支架杆32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三焊接杆321、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四焊接杆322、与所述第三焊接杆321相连的第三架高杆323、与所述第四焊接杆322相连的第四架高杆324、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架高杆323和所述第四架高杆324的第二连接杆325。
33.所述安装板3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315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5上。
34.所述安装座34为两个且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3上。优选地,所述安装板33与所述金属壳体1不接触,以减少热量传递,保护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3上的传感器。
35.可选地,所述第一焊接杆311、所述第二焊接杆312、所述第三焊接杆321以及所述第四焊接杆322的表面均镀有碳钢涂层,以减少热量传递,保护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3上的传感器。
3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3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杆31、第二支架杆32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31和所述第二支架杆32上的安装板33,所述第一支架杆31以及所述第二支架杆32能够借助现有技术中的杆材且通过折弯形成,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这种设计的支架组件3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够较容易地适应各种尺寸的金属壳体1。通过所述第一焊接杆311、所述第二焊接杆312、所述第三焊接杆321以及所述第四焊接杆322与所述金属壳体1焊接,焊缝比较均匀,焊接后的尺寸更容易保证。
37.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尾气后处理载体、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支架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支架杆、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均由圆钢折弯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焊接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焊接杆、与所述第一焊接杆相连的第一架高杆、与所述第二焊接杆相连的第二架高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高杆和所述第二架高杆的第一连接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三焊接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四焊接杆、与所述第三焊接杆相连的第三架高杆、与所述第四焊接杆相连的第四架高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架高杆和所述第四架高杆的第二连接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结构相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两个且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由碳钢材料制成。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杆、所述第二焊接杆、所述第三焊接杆以及所述第四焊接杆的表面均镀有碳钢涂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金属壳体不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尾气后处理组件,其包括金属壳体、尾气后处理载体、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支架杆、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支架杆、以及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支架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架杆能够借助现有技术中的杆材且通过折弯形成,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这种设计的支架组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焊接质量更容易控制。且焊接质量更容易控制。且焊接质量更容易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潘梦思 汪勇 慕玉龙 王晓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以音乐为中心的呈现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馈线柜的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