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XV型直接排放式注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82 评论:0

etxv型直接排放式注射压缩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具有涡旋压缩机的热管理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带排放再循环特征的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用于在电动车辆中使用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利用热泵系统以对电动车辆的各个部件的温度进行管理并且/或者对输送至车辆的客舱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热泵系统通过制冷剂循环并且至少包括压缩机、用作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器、膨胀元件、以及用作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操作该系统的压缩机来增加制冷剂的温度,以便向下游冷凝器供应热,下游冷凝器又与输送至客舱的空气处于热交换关系。因此,舱室冷凝器的加热能力取决于在压缩机内压缩后进入舱室冷凝器的制冷剂的温度。
3.这种布置的一个缺点在于:当热管理系统遇到特别低的环境空气温度时,需要提高舱室冷凝器内的制冷剂的加热能力以满足加热需求。也就是说,低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可能从舱室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吸取足够的热,以导致热管理系统的总加热能力降低至不期望的程度。因此,需要在将制冷剂引入到舱室冷凝器中之前向制冷剂提供附加的热,以应对这种低温条件。
4.用以解决舱室冷凝器内加热需求增加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包括使用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来进一步加热舱室冷凝器上游的制冷剂。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通过利用不同压力和/或温度下的两种不同的制冷剂输入来提供优于传统涡旋压缩机的优点。通常,涡旋压缩机包括保持静止的定涡旋和相对于定涡旋嵌套并且构造成相对于定涡旋绕动的动涡旋。动涡旋的绕动运动以及定涡旋和动涡旋中的每一者的类似螺旋形状在定涡旋与动涡旋之间连续地形成对应成对的基本上对称的压缩室。每对压缩室通常关于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的中央排放端口对称。制冷剂通常经由邻近定涡旋的径向最外部分形成的一个或更多个入口端口进入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并且然后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的绕动运动导致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的容积逐渐减小,使得设置在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随着制冷剂接近径向中央排放端口而逐渐增加。
5.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通过将返回的制冷剂在径向设置于定涡旋的向外设置的入口端口与居中设置的排放端口之间的对应中间位置处注射到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中而区别于传统涡旋压缩机。因此,注射的制冷剂在与定涡旋的反复经受径向向内流动的制冷剂的下述压力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进入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该压力通常处于定涡旋的入口端口处形成的吸入压力与排放端口处形成的排放压力的中间。注射的制冷剂源自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的注射室,该注射室构造成将返回的制冷剂在重新引入回到压缩室中之前接纳在该注射室中。
6.因此,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可以用于通过将制冷剂以比源自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的吸入端口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大的压力和温度注射到压缩室中来增加离开这些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加热能力。因此,离开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剂可以以比蒸气注射涡旋
压缩机在压缩室内的中间位置处没有注射加热蒸气的情况下操作时可能的温度大的温度被输送至舱室冷凝器。


技术实现要素:

7.技术问题
8.然而,使用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的一个缺点包括需要热管理系统来结合附加部件,以便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制冷剂通过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再循环返回,从而根据热管理系统的选定操作模式将制冷剂注射返回到压缩室中。这种系统通常包括旁通路径,该旁通路径从舱室冷凝器下游位置分支以供制冷剂返回,同时绕过对应主制冷剂回路的其余部分。旁通路径通常还包括膨胀元件,该膨胀元件用以调节制冷剂在注射到压缩室中之前的温度和/或压力,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位于膨胀元件下游的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用以在膨胀元件内的温度降低之后从沿着主制冷剂回路流动的制冷剂向再循环制冷剂增加热。这些附加部件的引入增加了所得热管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9.上述系统的另一问题涉及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仍然接纳下述制冷剂的方式:该制冷剂由于流体低路径的分支相对于舱室冷凝器的下游布置而已经将热释放至舱室冷凝器内的环境空气。另外,如果在膨胀元件的下游使用内部热交换器,则相对于已经在舱室冷凝器内释放热的制冷剂流动而类似地发生制冷剂的再加热。因此,出于与上述缺乏蒸汽注射的传统热管理系统中明显的相同原因,将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引入到热管理系统中可能无法应对并解决由特别低的环境空气温度引起的问题。制冷剂的压力还必须在沿着旁通路径设置的膨胀元件内显著降低,以为制冷剂重新进入到压缩机中做准备,这导致制冷剂的温度显著下降。因此,制冷剂沿着旁通路径的膨胀导致经由使用这种构型来向舱室冷凝器增加热容量的能力有限。
10.向待输送至客舱的空气增加热的另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将加热装置、比如电动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结合到用于待输送至乘客室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然而,这种加热装置的引入增加了热管理系统的费用和复杂性,并且还包括需要适应对应的加热通风及空气调节(hvac)壳体以将加热装置包括在适当的位置处用以充分地加热空气。
11.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具有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的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能够响应于增加的加热需求而提高布置在下游的舱室冷凝器的加热能力。
12.问题的解决方案
13.与本发明相一致且符合的是,令人惊讶地发现了一种具有用于提高对应制冷剂回路的加热能力的排放再循环特征的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压缩机包括压缩空间,制冷剂在压缩空间中被压缩,并且该压缩空间包括排放端口和注射端口。排放室通过排放端口流体地联接至压缩空间。注射室通过注射端口流体地联接至压缩空间。排放再循环路径选择性地提供排放室与注射室之间的流体连通。
15.还公开了一种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冷剂从压缩空间排放至排放室,排放的制冷剂具有排放压力;将设置在排放室内的制冷剂流体连通至注射室,制冷剂在位于注射室中时具有注射压力;以及将处于注射压力的制冷剂注射到压缩空间中,以增加压缩空间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附图说明
16.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容易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带排放再循环特征的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性流程图;
18.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放再循环特征的压缩机的立体图;
19.图3是从图2中的截面线3-3的角度截取的通过压缩机的后壳体的横截面图;
20.图4是从图2中的截面线4-4的角度截取的通过压缩机的后壳体的局部横截面图;
21.图5是从图2中的截面线5的角度截取的通过压缩机的后壳体的横截面图;
22.图6是从图2中的截面线6的角度截取的通过压缩机的后壳体的横截面图;
23.图7是图2的压缩机的后壳体的前视图,后壳体具有从该后壳体被移除以暴露密封元件的盖板;
24.图8是图2的压缩机的后壳体的后视图;
25.图9和图10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排放再循环路径截取的横截面图;
26.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性流程图,该压缩机具有与再循环旁通特征结合操作的排放再循环特征;以及
27.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排放再循环特征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排放再循环特征设置在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描述并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描述和附图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并使用本发明,并且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9.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可以形成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车辆可以是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其依靠存储的电力经由热管理系统和对应的制冷剂回路10的操作向车辆的各个部件以及待输送至车辆的客舱的空气提供热。
30.制冷剂回路10至少包括压缩机12、第一热交换器13、膨胀元件14和第二热交换器15。如图1中所公开的制冷剂回路10本质上是简化的,并且可以在不必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包括图示以外的附加流动路径、阀和/或部件,只要在制冷剂回路10内存在相同的关系用于以下文中所述的方式规定其操作即可。
31.制冷剂回路10可以构造成以热泵操作模式操作,其中,制冷剂在流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3中之前在压缩机12内被压缩并加热。第一热交换器13可以在制冷剂回路10能够于热泵模式下操作时构造为舱室冷凝器,其中,第一热交换器13可以设置在相关车辆的hvac空气处理壳体(未示出)内,用于与待输送至客舱的空气的选择性热交换关系。经加热的制冷剂将热释放至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3的空气,从而加热空气以及冷却并冷凝该制冷剂。然后,冷却的液体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15内被加热并蒸发之前于膨胀元件14内膨胀,在作为相对低温且低压的气体返回至压缩机12的入口侧之前,第二热交换器15相对于所描述的流动构型充当制冷剂回路10的蒸发器。
32.尽管未示出,制冷剂回路10可以包括各种流体管线和/或阀,用于规定通过制冷剂回路10的与上面参照热泵操作模式所描述的流动构型相反的流动构型。例如,制冷剂回路10还可以是可操作的,其中,制冷剂在离开压缩机12之后通常经由使用邻近压缩机12的适当的阀和流动路径布置而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参照图1),从而使制冷剂依次流动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5、膨胀元件14、并且然后流动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3。这种相反的流动构型可以导致第一热交换器13充当舱室蒸发器,其中,热从待输送至客舱的空气传递至第一热交换器13内的制冷剂。如果利用这样的双向流动构型,则根据需要,第一热交换器13能够相应地根据通过制冷剂回路10的流动顺序而操作为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这种可变和/或双向流动构型的示例在graf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3/0025311a1中公开,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3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10可以没有这种相反的流动构型,并且可以替代地将第二热交换器15结合到对应的hvac空气处理壳体中,以在制冷剂回路10能够于所描述的热泵模式下操作时充当舱室蒸发器。也就是说,第二热交换器15可以设置在这种hvac空气处理壳体内,以选择性地通过制冷剂,以便基于由车辆的乘客对空气调节操作模式的选择来冷却待输送至客舱的空气。
34.制冷剂回路10还可以与相关车辆的附加部件或系统热交换连通或流体连通,以便加热和/或冷却这些部件或系统。例如,附加的热交换器可以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流体连通,其中,这些热交换器可以设置为用于对车辆的电池、车辆的发热电子部件等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这种冷却器可以和与此类辅助系统相关联的一种或更多种辅助冷却剂流体连通和/或热交换连通。在其他情况下,可以设置这样的热交换器来将这种电子部件从冷的初始状态加热,以便这种电子部件最有效地操作,或者潜在地蒸发积聚在这种部件上的水或融化积聚在这种部件上的冰。
35.在任何情况下,下文中假设制冷剂回路10能够在热泵模式下操作,其中,制冷剂沿从压缩机12朝向第一热交换器13的方向流动,使得第一热交换器13充当冷凝器,用于冷却通过该冷凝器的制冷剂并加热经过该冷凝器的任何流体,其中,这种流体可以是输送至相关车辆的客舱的空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必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下文中描述的结构可以在压缩机12的下游布置侧与第一热交换器13的上游布置侧之间的基本上任意位置处结合到对应的制冷剂回路10中,尽管某些位置和构型对于减少实现制冷剂回路10和压缩机12的有益特征所需的部件数目、以及对于使制冷剂在期望的压力和温度下返回以理解所公开的热管理系统的益处而言是优选的。
36.压缩机12在图1中示意性地被示为包括可以被划分成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壳体20。在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1可以是传统上称为压缩机12的“前壳体”,而第二壳体22可以是传统上称为压缩机12的“后壳体”。前壳体21可以设置成靠近壳体20的第一端部,制冷剂首先进入压缩机12到壳体20的第一端部中,该第一端部对应于压缩机12的入口端部,而后壳体22可以设置成靠近壳体20的第二端部,制冷剂在压缩机12中压缩后于壳体20的第二端部处离开该压缩机12,该第二端部对应于压缩机12的出口端部。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均可以被设置为在其中限定有开放空间的基本中空的壳体,并且壳体21、22可以沿着周向延伸的接缝彼此联接,通过由壳体21、22配合而形成的开放空间来容纳压缩机12的各个部件。
37.压缩机12大体包括吸入室31、压缩空间32、排放室33和蒸气注射室34。吸入室31可以设置在前壳体21内并且形成一空间,相对低压且低温的气态制冷剂首先被引入到壳体20中的该空间中以输送至压缩空间32。压缩空间32是指壳体20内的空间,其中,动涡旋(未示出)相对于定涡旋(未示出)绕动,以在压缩空间32内于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重复地形成成对的压缩室(未示出)。在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绕动期间,这些压缩室重复地形成并从压缩空间32的径向外部部分朝向压缩空间32的径向中心径向向内行进。压缩室的这种恒定的径向行进导致包含在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随靠近压缩空间32的径向中心增加。此外,随着重复形成的压缩室经过压缩空间32,这种行进还导致在压缩空间32内发现的每个位置受到可变的且基本上循环的压力,同时由于压缩室中的每个压缩室的体积减小而使压力逐渐增加。
38.压缩空间3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入口35,至少一个入口35用于在吸入压力下将制冷剂引入到压缩空间32中;以及至少一个排放端口36,至少一个排放端口36用于在径向向内行进的压缩室中的每一者内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后,在排放压力下将制冷剂从压缩空间32排出。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入口35中的每个入口可以设置为形成在对应的定涡旋或动涡旋的外周壁中的开口,用于提供吸入室31与压缩空间32之间的流体连通。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排放端口36可以设置为在定涡旋的轴向端壁中位于其径向中心处或邻近其径向中心的开口,用于提供压缩空间32与排放室33之间的流体连通。具有这种由相对于定涡旋移动的动涡旋形成的压缩空间的涡旋压缩机的总体构型和操作方法在klotten等人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no.11,002,272中公开,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39.排放止回阀37可以设置在压缩空间32与排放室33之间的排放端口36处。排放止回阀37构造成仅在压缩空间32内的制冷剂于排放端口36的位置处的压力超过排放室33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由排放止回阀37引入的任何偏压时才打开。排放止回阀37可以是簧片阀,该簧片阀在压缩室朝向排放端口36重复行进期间每当达到所描述的压力和力差时,相对于对应的排放端口36弯曲,其中,这种弯曲倾向于打开通过该排放端口36的通道。然而,在不必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替代性的单向止回阀构型。排放止回阀37确保在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循环期间制冷剂不会不期望地回流到压缩空间32中。
40.压缩空间32还可以包括一对注射端口38,所述一对注射端口38用于在压缩空间32与蒸气注射室34之间提供选择性的流体连通。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注射端口38中的每个注射端口可以设置为形成在定涡旋的轴向端壁中的开口,该开口相对于定涡旋的径向方向位于入口35与排放端口36中间。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注射端口38在入口35与排放端口36的径向中间位置处与压缩空间32连通的方式。
41.注射止回阀39可以设置在压缩空间32与蒸气注射室34之间的注射端口38中的每个注射端口处。注射止回阀39中的每个注射止回阀构造成仅在蒸气注射室34内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压缩空间32内的制冷剂于对应的注射端口38的位置处的压力以及由相关的注射止回阀39引入的任何偏压时才打开。注射止回阀39中的每个注射止回阀可以是簧片阀,该簧片阀在压缩室朝向排放端口36重复行进期间每次达到所描述的压力和力差时,相对于对应的注射端口38弯曲,其中,这种弯曲倾向于打开通过对应的注射端口38的通道,以提供蒸气注射室34与形成在压缩空间32内的压缩室中的即时对准的一个压缩室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
42.注射止回阀39中的每个注射止回阀确保在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循环期间制冷剂不会不期望地从压缩空间32流动至蒸汽注射室34。注射止回阀39还确保被允许从蒸气注射室34经由注射端口38中的一个注射端口进入压缩空间32的制冷剂总是处于比已经位于压缩空间32内的径向向内行进的压缩室中的一个压缩室内的制冷剂大的压力下,从而确保经由所描述的蒸气注射过程增加对应的压缩室内的压力(并且因此增加温度)。因此,从蒸气注射室34进入压缩室的制冷剂处于中间注射压力,该中间注射压力处于压缩机12的瞬时吸入压力与瞬时排放压力的中间。注射止回阀39可以代表在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内操作的蒸气注射双簧片阀组件,如在bhatia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21/0285445a1中所公开的,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然而,根据需要,在保持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同时,可以使用替代性的单向止回阀结构。
43.排放室33可以包括油分离器40,该油分离器40设置在排放室33中以用于从排放的制冷剂中去除油。油分离器40可以是构造成用于去除这种油的任何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用于捕获暴露于油分离器40的油的离心特征或表面积增加特征。在保持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同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油分离器40。
44.如图1中示意性所示,排放室33、蒸汽注射室34、以及压缩空间32的至少一部分——如果不是压缩空间32的全部的话——可以形成或以其他方式设置在壳体20的后壳体22内。各种不同的空间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下述各者的某种组合来限定:后壳体22的内表面、定涡旋的表面、动涡旋的表面、以及形成任何中间阀组件比如所描述的止回阀37、39的表面。前壳体21可以包括吸入室31以及使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绕动所必需的部件。
45.压缩机12经由引入下述排放再循环路径50而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蒸汽注射涡旋压缩机:该排放再循环路径50形成在壳体20内以用于将排放室33流体联接至蒸汽注射室34。设置在排放室33内的制冷剂经由沿着排放再循环路径50设置的流量控制阀52的操作通过该排放再循环路径50选择性地连通至蒸汽注射室34。流量控制阀52可以构造成提供可变孔口,制冷剂在从排放室33流动至蒸气注射室34时能够流动通过该可变孔口,其中,通过可变孔口的流动区域确定再循环的制冷剂从排放室33流入到蒸气注射室34中的流量,以及根据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流动区域相对于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上游和下游布置的部分的收缩和扩大的程度来改变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46.因此,所描述的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流量控制阀52允许压缩机12能够在排放再循环操作模式下操作,其中,在排放室33内具有排放压力的制冷剂能够流体连通至蒸汽注射室34,用于经由注射止回阀39中的一个注射止回阀以中间注射压力注射到压缩空间32中。中间注射压力可以通过制冷剂在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流量控制阀52时所经历的压力损失而区别于排放压力。因此,中间注射压力在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可变孔口被调节至通过该可变孔口的最大流动区域时而被最大化,这对应于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最小化。当处于比对应压缩室内瞬时设置的压力大的压力时,处于中间注射压力的制冷剂经由注射端口38中的一个注射端口38被注射到压缩空间32和对应的压缩室中,该压力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对应压缩室初始形成期间制冷剂的瞬时吸入压力。
47.将制冷剂以增加的压力注射到压缩室中导致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总压力增加,这直接对应于包含在对应的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增加。压缩空间32内的制冷剂的这种增加的温度导致排放至排放室33的制冷剂的温度大于没有经由所描述的注射过程发生制冷
剂再循环的情况下的温度高。然后,温度增加的排放制冷剂能够经由排放再循环路径50再次部分地再循环。因此,在压缩机12的给定操作状态下重复该过程导致每个循环的排放制冷剂的温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新的再循环排放温度,该温度大于与在相同设定下且没有再循环特征的压缩机12的操作相关的制冷剂的排放温度。因此,排放再循环过程导致离开压缩机12并到达第一热交换器13的排放制冷剂具有比没有再循环过程的情况大的温度,这又增加了第一热交换器13在压缩机12的排放再循环操作模式期间的加热能力。
48.通过对具有图1中所公开的总体构型的各种压缩机进行实验,已经发现,所公开的排放再循环特征的使用导致制冷剂的排放温度能够显著提高,同时保持对应压缩机的性能系数(cop)大于1.0。例如,已经发现,根据压缩机构型,可以将这种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排放温度增加多达30℃至70℃,同时保持大于1.0的cop。还发现,相比于在没有排放再循环特征的情况下与对应压缩机的操作相关联的质量流率,该温度增加与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率减少小于10%同时发生。
49.以大于1.0的cop操作压缩机且同时根据乘客加热需求期望地增加排放制冷剂的温度的能力表明,所公开的排放再循环特征可以用来代替增加加热装置、比如电动ptc加热器,该加热装置可以结合到相关车辆的hvac壳体中以进一步加热输送至客舱的空气。因此,将排放再循环特征结合到压缩机12中允许对应的hvac壳体设置有最少数目的部件,从而简化具有制冷剂回路10和压缩机12的热管理系统。
50.流量控制阀52可以构造成能够调节至完全关闭位置,以防止从排放室33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流动至蒸气注射室34。流量控制阀52还可以构造成能够远离完全关闭位置调节至完全打开位置,以使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流动区域最大化。流量控制阀52还可以构造成能够在完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调节至与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不同流动区域对应的多个中间位置,其中,每个不同的流动区域对应于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不同流量、以及再循环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变化。然而,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阀52可以不包括可调节流量特征,并且可以替代地构造成根据需要仅能够在用于允许排放再循环过程的打开位置与用于防止排放再循环过程的关闭位置之间调节。
51.流量控制阀52的调节可以通过与压缩机12和/或制冷剂回路10的其余部分的操作相关联的各种因素来确定。在一些情况下,流量控制阀52可以被控制成与制冷剂通过再循环路径50的规定流量相对应的期望构型,其中,这种控制可以基于选定的操作模式或者可以基于压缩机12内或沿着制冷剂回路10的其余部分的感测条件。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沿着制冷剂回路10设置在期望的位置处,用于监测与制冷剂的加热能力有关的相关位置处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关位置比如在排放室33内、紧邻第一热交换器13的上游、紧邻第一热交换器13的下游、或其组合、以及其他可能的位置。
52.流量控制阀52仅当所描述的再循环特征对于满足制冷剂回路10的加热需求是必要的时才可以被打开,比如当一个或更多个所描述的位置处的制冷剂的温度被感测为低于将输送至客舱的空气加热至可接受的程度所需的温度时,如当第一热交换器13暴露于特别低的环境空气温度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流量控制阀52可以替代性地基于被输送至客舱的空气的感测温度来控制,其中,当输送至乘客室的空气的温度没有根据乘客选定的设定而被加热时,再循环特征可以被接合。流量控制阀52也可以根据需要基于这些因素的任意组合来控制。
53.当期望制冷剂从排放室33至蒸气注射室34的流量最大时,流量控制阀52可以被调节至完全打开位置,这也对应于再循环制冷剂在通过流量控制阀52时的温度和压力的最小化降低。蒸汽注射室34内的制冷剂的最大化压力和温度对应于当蒸汽被注射到压缩空间32中时瞬时设置在压缩空间3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的最大化增加,这又对应于通过排放端口36离开压缩空间32的排放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的最大化增加。
54.因此,流量控制阀52的完全打开位置可以对应于其中对制冷剂回路10提出特别高的加热需求的情况,比如当制冷剂在舱室冷凝器13内以特别低的温度与环境空气交换热时。流量控制阀52可以被调节至任何中间位置,以便满足制冷剂回路10在完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期望或规定的加热需求。
55.流量控制阀52可以构造成当制冷剂的温度超过与压缩机12和/或沿着制冷剂回路10设置的任何其他部件的潜在损坏或低效操作相关联的预选值时,关闭或开始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流量控制阀52可以构造成当沿着制冷剂回路10的包括压缩机12内的任何选定位置处的制冷剂温度超过与沿着制冷剂回路10的各种部件相关的可接受的预选温度值之一时,停止压缩机12的再循环特征。
56.当排放制冷剂不需要再循环回到蒸气注射室34时、比如当在所描述的热泵模式下操作期间对制冷剂回路10的加热需求较低时,或者当制冷剂回路10在不需要压缩机12下游的制冷剂温度特别高的替代性操作模式下操作时、比如当制冷剂回路10操作以冷却被输送至客舱或车辆的其他发热部件的空气时,流量控制阀52也可以被调节至完全关闭位置。
57.现在参照图2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压缩机12的实现方式。压缩机12包括呈温度相关形式的流量控制阀52,其用于被动地限制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图3至图8仅图示了在没有前壳体21的情况下的压缩机20的后壳体22(以及与压缩机12的操作相关的各种部件),以更好地示出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流量控制阀52的特征,这些特征仅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后壳体22内。应当理解,从图3至图8中省略的任何部件以与参照图1描述的相同的方式相对于所图示的部件进行操作,因此不需要进一步的图示和描述。
58.后壳体22被示为包括被划分成第一部分33a和第二部分33b的排放室33。第一部分33a设置在紧邻对应排放端口36(图3至图8中未示出)的下游,并且第二部分33b布置在第一部分33a的下游并延伸远离第一部分33a。流动开口33c将第一部分33a流体连接至第二部分33b。第二部分33b被示为沿相对于压缩机12的对应排放端口36的位置而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筒形导管。根据需要,第二部分33b可以形成为外部地引入到后壳体22中的孔。第二部分33b的与第一部分33a相反的端部构造成用于联接至外部流体管线、部件等,以用于在压缩机12的下游传送制冷剂。例如,第二部分33b可以流体地联接至通向第一热交换器13的流体管线。
59.尽管没有在图3至图8中描绘出,但是所描述的油分离器40可以在所图示的流动开口33c的位置处或紧邻流动开口33c的位置下游、以及在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上游位置处被引入到排放室33中,以确保在引入到排放再循环路径50中之前从排放制冷剂去除油。油分离器40可以是结合到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的筒形结构中的油环。然而,在不必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油分离器40可以定位在排放室33内的任何地方,包括在排放再循环路径50下游的位置处,并且可以包括适合于将油与制冷剂分离的任何结构或构型。
60.后壳体22还被示为包括被划分成第一部分34a和第二部分34b的蒸气注射室34。第一部分34a设置成紧邻注射止回阀39且位于注射止回阀39上游,而第二部分34b布置在第一部分34a的上游并延伸远离第一部分34a,其中,所描述的流动方向是指制冷剂从排放室33经由对应的排放再循环路径50从排放室33流入到蒸气注射器34中。流动开口34c将第一部分34a流体连接至第二部分34b。第二部分34b被示为沿相对于压缩机12的对应排放端口36的位置而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筒形导管。根据需要,第二部分34b可以形成为外部地引入到后壳体22中的孔。第二部分34b的与第一部分33a相反的端部被示为具有用于联接至外部流体管线、部件等的结构,用于将制冷剂传送至压缩机12以引入到蒸汽注射室34中。然而,如图3中所示,第二部分34b的所述端部可以被封盖以将第二部分34b与经由该第二部分34b的所述端部的外部流体连通进行流体隔离,这对应于蒸气注射室34相对于如图1中所示的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流动构型。如下文中解释的,第二部分34b可以替代性地没有这种封盖,以允许经由第二部分34b与外部部件的连接而将另一制冷剂流引入到压缩机12中以用于蒸汽注射过程。
61.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和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可以形成到后壳体22中,以彼此成角度地移位小于90度的角度,以确保排放再循环路径50在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与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之间的直接且缩短的延伸。排放再循环路径50可以形成在后壳体22的桥接部分80内,该桥接部分80在后壳体22的对各个室33、34的筒形部分33a、34a进行限定的径向延伸部分之间侧向地延伸。
62.导引开口82从后壳体22的外表面内部地延伸到后壳体22中,其中,导引开口82在延伸到桥接部分80中并终止于桥接部分80之前与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相交并通过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导引开口82可以是形成到后壳体22中的外部引入的筒形孔。排放再循环路径50在从排放室33朝向蒸气注射室34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包括第一流动区段61、第一流动空间62、渐缩形孔口63、第二流动空间64、以及第二流动区段65。第一流动区段61形成进入到路径50中的入口并且在与第一流动空间62相交之前从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横向地延伸。第一流动空间62包括l形形状以使第一流动空间62的下游部分围绕导引开口82延伸并与导引开口82轴向对准。第一流动空间62的不规则形状允许制冷剂速度在通过孔口63之前降低,从而减少在通过孔口63期间经历的压力损失。孔口63设置为导引开口82的端部区段,该端部区段在第一流动空间62与第二流动空间64之间轴向地延伸。第二流动空间64在与第二流动区段65相交之前横向地延伸远离导引开口82。第二流动区段65朝向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纵向地延伸并与该第二部分34b相交,以形成路径50的出口。第二流动区段65可以以与导引开口82类似的方式形成为外部引入的筒形孔,其中,后壳体22的具有引入该后壳体22中的孔的部分随后可以被封盖。
63.如所示出的,排放再循环路径50被限定在后壳体22的桥接部分80的凹陷外表面与在路径50上方联接至桥接部分80的盖板90的面对表面之间。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盖板90可以经由螺纹紧固件联接至后壳体22。如图4和图5中所示,密封元件92可以设置在桥接部分80的外表面与盖板90的面对表面之间,其中,密封元件92成形为围绕由桥接部分80的凹陷外表面形成的流动空间61、62、63的周缘延伸。密封元件92在桥接部分80与盖板90之间提供相对于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流体密封。
64.在形成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相关联特征时使用引入到后壳体22中的各种外部引
入的孔和凹口允许容易地制造压缩机12。这些特征还在其损坏或故障的情况下易于接近以进行修理或更换。
65.流量控制阀52包括流量控制元件55和温度相关元件56。在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元件55是轴向地且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在导引开口82内的筒形杆。流量控制元件55延伸通过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并延伸到后壳体22的桥接部分80中。流量控制元件55可以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且定尺寸成配合导引开口82的大直径(筒形)部分57、形成在流量控制元件55的延伸到流动空间62、63中的远端端部处的小直径部分58、以及具有渐缩形以将大直径部分57连接至小直径部分58的截头锥形部分59。
66.温度相关元件56沿着后壳体22的外表面设置并限定有连通空间84。连通空间84经由导引开口82的环绕流量控制元件55的部分与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流体连通。温度相关元件56可以包括热激活弹簧(未示出),该热激活弹簧接合与流量控制元件55的近端端部连接的隔膜(未示出)。热激活弹簧构造成当暴露于不断增加的温度时向隔膜和所连接的流量控制元件55施加增大的轴向力。热激活弹簧能够经由温度相关元件56暴露于连通空间84内的制冷剂而对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内的排放制冷剂的温度作出反应。因此,排放制冷剂的温度增加对应于流量控制元件55通过大直径部分57接近孔口63来推进到后壳体22的桥接部分80中。
67.通过流量控制阀52的流动区域由流量控制元件55相对于孔口63的轴向位置确定。如从图3和图4的回顾中可以看出,流量控制元件55的连续轴向推进最初包括在截头锥形部分59随后进入孔口63并进一步逐渐减小其流动区域之前,其进入孔口63并减小其流动区域的小直径部分58。当大直径部分57被接纳在孔口63内时,或者替代性地当截头锥形部分59的端部部分抵靠限定孔口63的表面安置时,孔口63以及因此排放再循环路径50被关闭。
68.因此,所描述的具有温度依赖性的流量控制阀52能够针对低于第一阈值的温度而允许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流量最大化,并且然后可以开始相对于第一阈值与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之间的温度范围可变地减小流动区域并且因此减小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流量。然后,流量控制阀52可以在达到下述第二阈值温度时完全关闭排放再循环路径50:第二阈值温度可以对应于与压缩机12和/或与制冷剂回路10相关联的任何部件的操作相关联的最大可允许安全温度。
69.所图示的流量控制阀52还可以适于包括与制冷剂回路10的控制系统相关联的关闭特征,其中,这种关闭特征可以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电子控制,这可以包括感测上文中描述的压缩机12和/或制冷剂回路10的任何状况。例如,流量控制元件55还可以机械地联结至基于螺线管的致动器等,该致动器配置成当相关联的控制器产生指示不需要再循环特征的控制信号时将流量控制元件55朝向关闭位置推进。替代性地,辅助阀元件(未示出)可以用于在与所图示的孔口63和流量控制元件55间隔开的位置处打开或关闭排放再循环路径50,比如提供构造成响应于所生成的控制信号选择性地延伸跨过第二流动区段65的可调节元件。同样,可以利用螺线管或类似的可电调节和电子可控特征来控制这种辅助阀元件的位置。
70.现在参照图9和图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公开了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相关联的流量控制阀52的另一实现方式,其中,假设压缩机12的其余部分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并且以与图1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或图2至图8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操作。排放再
循环路径50包括第一流动空间62和第二流动空间65,第一流动空间62充当从排放室33的第二部分33b进入到路径50中的入口,第二流动空间65充当从路径50至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的出口。流量控制阀52设置为球阀,该球阀在邻接的流动空间62、64中间形成可变孔口63。该球阀包括与致动器的转子联接的可旋转球元件。致动器可以是电动可调节的且电子可控的旋转致动器,该旋转致动器构造成使球元件相对于流动空间62、64旋转。球元件包括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根据球元件的旋转位置包括与每个流动空间62、64的可变交叠,这对应于可变孔口63的形成。致动器可以构造成将球元件调节至完全关闭位置、完全打开位置、以及多个中间位置,在完全关闭位置中,在流动空间62、64与通过球元件的流动通道之间不存在交叠,并且因此不存在流动区域;在完全打开位置中,最大交叠和流动区域由于流动通道与流动空间的对准而存在于流动通道与流动空间62、64之间;多个中间位置基于流动通道与流动空间62、64之间存在的流动区域之间的可变交叠而包括中间流动区域。
71.图9和图10的流量控制阀52可以根据上文中描述的控制方案中的任何控制方案来操作。例如,流量控制阀52可以在需要再循环特征来获得第一热交换器13的期望加热能力时,仅打开以用于流动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并且可以在排放制冷剂的温度超过与对压缩机12、和/或制冷剂回路10的其他部件的潜在损坏相关的阈值时,进一步在再循环过程期间关闭。流量控制阀52的纯电子控制版本不包括被动关闭特征,因此关于流量控制阀52的调节的确定可以基于上文中关于制冷剂回路10和/或输送至车辆的客舱的空气所描述的感测到的条件。
72.应当理解,在保持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同时,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其他构型可以设置在后壳体22内,以与其他可调节流量控制阀52一起使用,只要维持本文中描述的相同的基本关系即可。因此,所公开的用于形成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的可变孔口的机构不限于如图1中所公开的压缩机12的总体构型。在保持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同时,流量控制阀52可以代表替代性的膨胀阀构型。
73.现在参照图11,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10。制冷剂回路110类似于制冷剂回路10并且包括压缩机12、第一热交换器13、膨胀元件14和第二热交换器15,压缩机12、第一热交换器13、膨胀元件14和第二热交换器15在下文中被称为形成制冷剂回路110的主回路。然而,制冷剂回路110还包括旁通特征,该旁通特征类似于通常在与现有技术的蒸气注射涡旋压缩机(没有当前公开的排放再循环特征)结合旁通中间冷却器一起操作的制冷剂回路中发现的旁通特征。旁通特征呈现为旁通路径150,该旁通路径150从沿着制冷剂回路10的主回路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3下游和膨胀元件14上游的位置延伸至压缩机12内所设置的蒸汽注射室34。
74.旁通通道150包括膨胀元件152和下游布置的中间冷却器154。中间冷却器154还沿着制冷剂回路110的主回路设置在旁通路径150与膨胀元件14的分支中间的位置处。因此,中间冷却器154与流动通过旁通路径150的制冷剂和在旁通路径150的分支下游流动通过制冷剂回路110的主回路的制冷剂中的每一者热交换连通。膨胀元件152能够调节成包括通过该膨胀元件152的可变流动区域,用于规定制冷剂在通过膨胀元件152时的期望压降,从而允许通过膨胀元件152的制冷剂从相对较高温度的液态膨胀至相对较低温度、较低压力的气态,以用于引入到压缩机12中。替代性地,膨胀元件152可以代表与关闭阀结合使用的固定计量孔口,用于根据需要防止通过旁通路径150的不期望的流动。
75.因此,通过旁通路径150的制冷剂在通过中间冷却器154之前于膨胀元件152内膨胀。旁通制冷剂的膨胀导致沿着旁通路径150通过并进入中间冷却器154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沿着制冷剂回路110的主回路进入中间冷却器154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旁通的气态制冷剂在中间冷却器154内被加热,而主回路的制冷剂在中间冷却器154内被冷却。
76.到达蒸气注射室34的旁通制冷剂处于压缩机12的瞬时吸入压力与瞬时排放压力之间的中间注射压力。当注射到压缩空间32中时,中间注射压力仍然高于对应压缩室内瞬时发现的压力,因此处于中间注射压力的制冷剂仍然能够以与参照压缩机12的排放再循环特征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增加制冷剂的排放温度,尽管程度要小得多。因此,制冷剂回路110的包括将旁通制冷剂注射到压缩机12中的操作有助于增加压缩机12内的制冷剂的排放温度,并且因此有助于增加下游布置的第一热交换器13内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制冷剂回路110的没有注射过程的操作相比,旁通制冷剂的注射可以相应地提高第一热交换器13的加热能力。
77.与制冷剂回路110的没有制冷剂通过旁通路径150的旁路的操作相比,制冷剂在中间冷却器154内经历沿着制冷剂回路110的主回路的冷却也倾向于导致第二热交换器15的冷却能力提高。如果第二热交换器15布置为制冷剂回路110的舱室蒸发器,则该提高的冷却能力可以用于帮助冷却输送至客舱的空气或帮助冷却与制冷剂回路110有热交换关系的任何发热部件。
78.如图11中所示,压缩机12还包括用于将排放室33流体地联接至蒸气注射室34的排放再循环路径50。因此,蒸汽注射室34经由流量控制阀52的开口并且经由膨胀元件152(或对应的关闭阀,如果使用固定孔口的话)的开口与排放室33和旁通路径150中的每一者选择性地流体连通。
79.图11的构型可以用于考虑制冷剂回路110和对应压缩机12的多种不同操作模式。例如,当需要提高第二热交换器15的冷却能力时,或者当需要赋予第一热交换器13的加热能力相对低的提高——低于使用排放再循环特征可能实现的提高时,可以利用与旁通路径150相关联的旁通注射特征。当旁通注射特征不能向第一热交换器13赋予期望的加热能力时,然后可以利用与排放再循环路径50相关联的排放再循环特征。因此,所公开的制冷剂回路110允许经由使用具有双蒸气注射特征的压缩机12来增强制冷剂回路100的加热及冷却效果。
80.流量控制阀52和膨胀元件152可以被以可调节的方式控制,以根据压缩机12和/或制冷剂回路110的选定操作模式来使进入蒸气注射室34的制冷剂源交替。还可以想到的是,可能存在下述情况,其中,蒸气注射室34与源自路径50、150两者的制冷剂流体连通,比如利用通过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制冷剂来补充通过旁通路径150的流动,其中,期望进一步提高第一热交换器13的加热能力,同时维持第二热交换器15的冷却能力的提高,尽管这种冷却能力的提高可能受到再循环过程所赋予的温度的总增加的限制。例如,流量控制阀52可以被调节以确保源自排放再循环路径50的制冷剂具有比源自旁通路径150的制冷剂大的压力,同时维持中间冷却器154处的热交换关系,其中,尽管赋予至压缩机1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增加,但朝向排放再循环路径5流动的制冷剂被冷却至足以提高其冷却能力。
81.返回参照图3中所示的压缩机12的实施方式,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可以在没有图示的盖的情况下设置,以允许第二部分34b的暴露端部流体地联接至外部流体管线
或部件、比如图11中公开的旁通路径150。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压缩机12的实施方式类似地包括经由蒸气注射室34的所图示的第二部分34b的端部进行这种流体连接的能力。然而,应当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经由不同的结构关系来实现所公开的流动构型。
82.现在参照图12,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210。除了从压缩机12的壳体20内的位置移除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对应的流量控制阀52之外,制冷剂回路210与制冷剂回路10基本相同。相反,排放再循环路径50设置为外部流体管线60,该外部流体管线60从压缩机12与第一热交换器13之间的位置沿着制冷剂回路210延伸至压缩机12的蒸气注射室34,其中,外部流体管线60包括沿着该外部流体管线60设置的流量控制阀52。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外部流体管线60可以以与上面关于旁通路径150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联接至蒸气注射室34的第二部分34b的端部。使用具有流量控制阀52的外部流体管线60作为排放再循环路径50仍然允许增加制冷剂的排放温度,但是不能理解本文中描述的关于下述能力的优点:该能力用以在没有中间部件和流体连接的情况下在壳体20内形成短且直接的路径。根据需要,除了通向第一热交换器13的流体管线之外,外部流体管线60可以替代性地为通向远离压缩机的附加流体管线,尽管这种构型不期望地需要对压缩机12的后壳体22增加流体连接以与排放室33连通。
83.由于排放再循环路径50和流量控制阀52的引入通常需要仅对现有压缩机12的后壳体22进行修改的方式,因此如本文中所公开的压缩机12的构型能够有利地结合到现有系统中,否则,压缩机12具有图1的用于执行注射过程的构型。由于包括具有外部地流体地联接至另一部件或根据情况替代性地封盖的能力的蒸气注射室34,因此如图3至图10所示的后壳体22的构型也能够被修改以用于如图1、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任何不同的电路配置。
84.根据前述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以使其适应各种用途和条件。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空间,制冷剂在所述压缩空间中被压缩,所述压缩空间包括排放端口和注射端口;排放室,所述排放室通过所述排放端口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压缩空间;注射室,所述注射室通过所述注射端口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压缩空间;以及排放再循环路径,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选择性地提供所述排放室与所述注射室之间的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沿着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设置,用于在所述排放室与所述注射室之间提供选择性流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可调节膨胀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能够调节至完全关闭位置、完全打开位置、以及多个中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能够基于所述排放室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进行被动地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电子控制的关闭特征,所述关闭特征用以防止所述排放室与所述注射室之间的流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为电子控制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构造成在所述制冷剂的温度超过阈值时防止所述排放室与所述注射室之间的流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压缩空间中从吸入压力被压缩至排放压力,其中,处于所述排放压力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排放端口进入所述排放室,其中,当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时,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从所述排放压力降低至处于所述吸入压力与所述排放压力中间的注射压力,并且其中,处于所述注射压力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注射端口选择性地连通至所述压缩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将处于所述注射压力的所述制冷剂注射到所述压缩空间中,导致所述排放端口处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增加。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空间、所述排放室、所述注射室和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全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壳体被划分成前壳体和后壳体,其中,所述压缩空间、所述排放室、所述注射室和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全部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内。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空间、所述排放室和所述注射室全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并且其中,所述排放再循环路径是将所述排放室连接至所述注射室的流体管线,所述流体管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14.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沿着所述制冷剂回路的主回路还包括冷凝器、第一膨胀元件和蒸发器,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旁通路径,所述旁通路径从沿着所述主回路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元件之间的位置延伸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注射室。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剂回路,其中,所述旁通路径包括第二膨胀元件和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与通过所述旁通路径的所述制冷剂和在所述膨胀元件的上游通过所述主回路的所述制冷剂中的每一者处于热交换关系。
16.一种操作压缩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冷剂从压缩空间排放至排放室,排放的所述制冷剂具有排放压力;将设置在所述排放室内的所述制冷剂流体连通至注射室,所述制冷剂在位于所述注射室中时具有注射压力;以及将处于所述注射压力的所述制冷剂注射到所述压缩空间中以增加所述压缩空间内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缩空间、所述排放室和所述注射室全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排放室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排放再循环路径流体连通至所述注射室。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流量控制阀选择性地允许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排放室流体连通至所述注射室。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可调节膨胀元件,所述可调节膨胀元件构造成将所述制冷剂的所述压力从所述排放压力降低至所述注射压力。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压缩空间内从吸入压力压缩至所述排放压力,其中,所述注射压力处于所述吸入压力与所述排放压力中间。

技术总结
一种能够在制冷剂回路的热泵模式下操作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空间,制冷剂在该压缩空间中被压缩。压缩空间包括排放端口和注射端口。排放室通过排放端口流体地联接至压缩空间。注射室通过注射端口流体地联接至压缩空间。排放再循环路径选择性地提供排放室与注射室之间的流体连通。室之间的流体连通。室之间的流体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史蒂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