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风管固定组件及移动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2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双风管固定组件及移动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移动式空调不同于分别设置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的一般的空调装置,其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于单一壳体中并制成。移动式空调具有小型化的趋势,以方便移动和设置。由于移动式空调方便移动和设置,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将移动式空调配置并设置于期望的场所,而不需要获得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3.相关技术公开的移动式空调器,包括风管组件,风管组件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室外空气由进风管进入机壳并与室外换热器换热,换热后通过出风管吹入室外。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在安装风管组件时,进风管和出风管容易相互缠绕,安装不便。
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风管固定组件及移动式空调器,解决了双风管相互缠绕的问题。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风管固定组件,包括:
10.第一固定环,用于套设第一风管;
11.第二固定环,用于套设第二风管;
12.弹簧结构,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环,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弹簧结构调整。
13.可选地,第一固定环包括:
14.第一环体;
15.第二环体,其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环体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一环体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对接后围限出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套设第一风管。
16.可选地,第一环体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
17.第二环体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对接柱与对接板相对应,对接柱连接于对接板后形成第一空间。
18.可选地,弹簧结构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环体的对接柱。
19.可选地,第二固定环包括:
20.第三环体;
21.第四环体,其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环体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三环体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对接后围限出第二空间,第二空间用于套设第二风管。
22.可选地,第三环体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
23.第四环体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对接柱与对接板相对应,对接柱连接于对接板后形成第二空间。
24.可选地,弹簧结构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环体的对接柱。
25.可选地,第一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一固定环的内侧设有固定筋,固定筋与第一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
26.可选地,第二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二固定环的内侧设有固定筋,固定筋与第二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空调器包括:
28.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
29.进风管,作为第一风管设置于第一固定环内;
30.出风管,作为第二风管设置于第二固定环内。
3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及移动式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32.两个固定环分别套设于进风管和出风管,能够防止两根风管相互缠绕。并且,两个固定环之间设有弹簧结构,弹簧结构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两根风管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这样在运输时能减少磕碰损伤,并且在安装时便于调整安装位置。
33.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4.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35.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36.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图7的a部放大图;
43.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区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
48.100:机壳;110:第一间室;111:室内进风口;112:室内出风口;113:室内换热器;114:室内风机;120:第二间室;121:室外进风口;122:室外出风口;123:室外换热器;124:进风管;125:出风管;130:风管接头;131:新风阀门;
49.200:罩体;201:通气口;202:对接口;203:连接槽;204:止挡槽;210:安装板;211:安装边;212:连接块;
50.300:弹簧结构;310:第一固定环;311:第一环体;312:第二环体;320:第二固定环;321:第三环体;322:第四环体;330:对接柱;331:对接板;332:固定筋;
51.400:微动开关;401:触发部;410:第一框架;411:卡钩;420:通孔;
52.500:底盘本体;501:打水区;502:集水区;503:净水区;510:防水罩;511:第一引导槽;512:第二引导槽;513:第一侧面;520:叉口;530:防尘盖;531:排水部;532:卡持凸起;540:通气间室;541:气压口;550:安装支架;551: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54.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55.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6.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7.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58.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59.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6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1.结合图1-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机壳100、换热组件和风机组件。如图1所示,机壳100内部由中隔板分隔为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且第一间室110位于第二间室120上方。第一间室110设有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内出风口112,第二间室120设有室外进风口121和室外出风口122。换热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113和室外换热器123,室内换热器113设置于第一间室110内,室外换热器123设置于第二间室120内。风机组件包括室内风机114和室外风机,室内风机114设置于第一间室110内,室外风机设置于第二间室120内。并且在室内风机114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由室内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间室110,并与室内换热器113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112吹入室内。在室外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由室外进风口121进入第二间室120,并与室外换热器123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122吹入室外。
62.移动式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至少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123、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113组成。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系统的循环流向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123、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113和压缩机;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系统的循环流向为:压缩机、室内换热器113、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123和压缩机。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进风口121不安装进风管124,而是直接连通于室内环境,室外出风口122通过出风管125连通于室外。此时风管组件仅包括出风管125,如图2所示,移动式空调器称为单风管模式。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进风口121安装进风管124,且进风管124的末端连通于室外,室外出风口122设有风管接头130,风管接头130用于安装连通于室外的出风管125。此时风管组件包括进风管124和出风管125,如图4所示,移动式空调器称为双风管模式。并且,风管接头130设有新风出口,新风出口设有新风阀门131。在新风阀门131开启的情况下,可以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这样,移动式空调搭载新风功能后,能够满足用户对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需求。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移动式空调器还包括风管组件和遮挡组件。其中,遮挡组件包括罩体200,罩体200开设有通气口201;并且罩体200设置于风管组件的末端,风管组件通过通气口201连通于外界环境,罩体200用于遮挡雨雪进入风管组件。
66.在本实施例中,罩体200安装于风管组件的末端后,不影响风管组件的通风,而且能够防止雨雪进入风管组件,保障移动式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67.可选地,风管组件末端的周缘设有安装板210,罩体200安装于安装板210。
68.可选地,如图2所示,移动式空调器在单风管模式下,即风管组件仅包括出风管125,安装板210设有环绕出风管125的外周缘形成的安装边211;通气口201开设于罩体200的一侧,罩体200的下部开设有对接口202,对接口202与安装边211相适配,以使对接口202与安装边211相连接。
69.在本实施例中,罩体200安装于安装板210时,对接口202外边缘与安装边211的内侧面相贴靠,或者,对接口202内边缘与安装边211的外侧面相贴靠。
70.示例性地,对接口202与安装边211被构造为相适配的圆形,且罩体200可相对于安装边211转动,以调整通气口201的方向。该示例中,对接口202和安装边211仅形成套设连接,无其他固定结构,故罩体200可相对于安装边211转动。
71.又一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安装边211设有连接块212;对接口202的设有连接槽
203,对接口202与安装边211连接时,连接块212卡入连接槽203内。并且对接口202开设有止挡槽204,止挡槽204连通于连接槽203,连接块212卡入连接槽203后可移动至止挡槽204内,以阻挡连接块212从连接槽203脱出。该示例中,对接口202和安装板210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接,并且连接块212卡入连接槽203后,微调罩体200位置使连接块212进入止挡槽204内。在止挡槽204的作用下,提高了罩体200和安装边211的连接稳定性。
72.可选地,如图4所示,移动式空调器在双风管模式下,即风管组件包括进风管124和出风管125,安装板210环绕出风管125和进风管124的外周缘分别形成的一个安装边211,两个罩体200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边211,且两个罩体200的通气口201的朝向相同或相异。
73.可选地,罩体200被构造为球壳形状,且通气口201开设于罩体200的一侧。
74.可选地,风管组件的末端设有格栅,且格栅位于罩体200内。
75.根据以上实施例,移动式空调器在单风管模式和双风管模式下,均可通过相应的罩体200遮挡雨雪。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移动式空调器在双风管模式下,即在同时具有进风管124(作为第一风管)和出风管125(作为第二风管),还包括双风管固定组件。双风管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310、第二固定环320和弹簧结构300。其中,第一固定环310用于套设第一风管;第二固定环320用于套设第二风管;弹簧结构30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环310,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环320;第一固定环310和第二固定环320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弹簧结构300调整。
7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环分别套设于进风管124和出风管125,能够防止两根风管相互缠绕。并且,两个固定环之间设有弹簧结构300,弹簧结构300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两根风管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这样在运输时能减少磕碰损伤,并且在安装时便于调整安装位置。
78.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固定环310包括第一环体311和第二环体312。其中,第二环体312的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环体311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一环体311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一环体311和第二环体312对接后围限出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套设第一风管。第二固定环320包括第三环体321和第四环体322。其中,第四环体322的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环体321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三环体321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三环体321和第四环体322对接后围限出第二空间,第二空间用于套设第二风管。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体311的第一侧和第二环的第一侧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连接。或者,第一环体311的第一侧和第二环的第一侧之间采用弹性减薄结构,使两环体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这样无需从第一风管的首端或末端套设第一固定环310,通过两环体的转动对接的结构,在第一风管的任意位置可安装第一固定环310。第二固定环320的结构和第一固定环310的结构相同。
80.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环体311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331;第二环体312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330,对接柱330与对接板331相对应,对接柱330连接于对接板331后形成第一空间。第三环体321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331;第四环体322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330,对接柱330与对接板331相对应,对接柱330连接于对接板331后形成第二空间。弹簧结构30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环体312的对接柱330,弹簧结构30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环体322的对接柱330。
8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将第一风管置于第一环体311和第二环体312之间,然后将两个环体扣合,接着使用螺钉将对接柱330和对接板331相连接;将第二风管置于第三环体321和第四环体322之间,然后将两个环体扣合,接着使用螺钉将对接柱330和对接板331相连接;最后将弹簧结构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环体的对接柱330上,即完成了风管固定组件的安装。优选的,第一固定环310和第二固定环320的初始安装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82.可选地,第一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一固定环310的内侧设有固定筋332,固定筋332与第一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第二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二固定环320的内侧设有固定筋332,固定筋332与第二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这样,通过固定筋332提高了第一固定环310和第一风管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固定环320和第二风管的连接稳定性。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移动式空调器还包括机壳100、滤网组件和控制器。其中,机壳100设有室内进风口111;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且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一安装于室内进风口111;其中第一滤网设有触发部401,且室内进风口111处设有与触发部401相对应的微动开关400;第二滤网设有避让部,且避让部避让微动开关400;控制器电连接于微动开关400,被配置为在微动开关400被触发时获取室内进风口111处安装的滤网的类型。
84.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选择在室内进风口111处安装第一滤网或第二滤网。由于第一滤网设有触发部401,当第一滤网安装到室内进风口111时,微动开关400被触发;由于第二滤网设有避让部,当第二滤网安装到室内进风口111时,微动开关400不会被触发。这样,控制器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判断室内进风口111安装的是第一滤网,进而便于后续根据滤网的类型控制移动式空调器的各项参数的调整。
85.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本体和第一框架410。其中第一框架410用于安装第一滤网本体,且其一侧设有触发部401。第一框架410的部分框边与微动开关400相对应,该部分框边作为触发部401。这样,当第一框架410安装于室内进风口111时,与微动开关400相对应的框边触发微动开关400。
86.可选地,室内进风口111的边缘开设有通孔420,通孔420与触发部401相对应;微动开关400设置于机壳100内,且其微动头伸出通孔420。这样,第一滤网的触发部401与微动头相抵触时触发微动开关400。
87.可选地,第一框架410的框边设有卡钩411;室内进风口111的边缘设有卡口,且卡口与卡钩411相适配,以使第一框架410卡接于室内进风口111。
88.可选地,第一滤网包括hepa滤网,室内风机114电连接于控制器;在控制器确定安装的滤网类型为hepa滤网的情况下,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移动式空调器暂停制冷或制热、且控制室内风机114运行。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为hepa滤网,第二滤网为普通滤网,hepa滤网的空气阻力大于普通滤网。在用户安装hepa滤网的情况下,第一间室110的进风量下降,室内换热器113的换热效果下降。此时控制器控制移动式空调器暂停当前的制冷或制热,并且控制室内风机114运行从而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这样,避免了净化与制冷或制热同时运行。
90.可选地,第二滤网包括第二滤网本体和第二框架。其中,第二框架用于安装第二滤网本体,且其一侧设有避让部。避让部包括避让口,避让口开设于第二框架的与微动开关
400相对应的框边上。这样,当第二框架安装于室内进风口111时,避让口避让微动开关400,使微动开关400无法触发。
91.可选地,第二框架的框边设有卡钩411;室内进风口111的边缘设有卡口,且卡口与卡钩411相适配,以使第二框架卡接于室内进风口111。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移动式空调器还包括底盘组件,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500和打水组件。其中,底盘本体500设有打水区501;打水组件包括电机、打水轮和防水罩510;打水轮位于打水区501内,电机设置于打水区501外,且电机的驱动轴伸入打水区501连接于打水轮;并且,防水罩510罩设于电机,且防水罩510表面设有导水部;导水部连通于打水区501,用于引导溅在防水罩510表面的水回流至打水区501。
93.在本实施例中,打水区501位于室外换热器123的下方,用于承接其产生的冷凝水。电机驱动打水轮转动时,将打水区501内的冷凝水甩向室外换热器123,以利用冷凝水与室外换热器123换热。打水轮在甩水的过程中部分冷凝水溅向电机,防水罩510对电机起到防护作用,并且溅在防水罩510表面的水在导水部的作用下回流至打水区501,从而保障打水区501的水位。
94.可选的,如图10所示,防水罩510的第一侧面513贴靠打水区501,导水部包括第一引导槽511。防水罩510的第一侧面51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向下延伸的凸筋,两条凸筋之间形成第一引导槽511,且第一引导槽511的下端连通于打水区501。其中,两条凸筋靠近第一侧面513的两侧边缘,两条凸筋的延伸方向均竖直向下。这样,使第一引导槽511的宽度较宽,并且使溅在第一侧面513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较快地流向打水区501。
95.可选的,如图10所示,导水部还包括第二引导槽512。第二引导槽512由防水罩510顶面的四周边沿向上凸出并围限构成,且第二引导槽512连通于第一引导槽511的上端。这样,第二引导槽512用于汇集溅在防水罩510顶面的冷凝水,然后流向第一引导槽511,第一引导槽511的冷凝水流向打水区501,如图9中箭头所示的水流方向。
96.可选的,第二引导槽512的深度和第一引导槽511的深度相同。
97.可选的,打水区501由挡水板围限构成;第一侧面513卡接于挡水板。具体的,第一侧面513的底部设有叉口520,叉口520的开口向下,第一侧面513通过叉口520卡接于挡水板的顶部边沿。叉口520卡接于挡水板后,叉口520的第一侧位于打水区501内,其第二侧位于打水区501外;第一引导槽511的下端通过叉口520的第一侧连通于打水区501。这样,叉口520既作为第一侧面513和挡水板的连接结构,又能引导第一引导槽511的冷凝水流向打水区501。优选的,两个叉口520相对设置,且两个叉口520之间具有电机的驱动轴的轴孔。
9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底盘组件还包括底盘本体500和水泵装置。底盘本体500设有集水区502和净水区503,其中集水区502用于汇集底盘本体500的冷凝水,且集水区502通过过滤装置连通于净水区503;净水区503的顶部设有防尘盖530,防尘盖530设有排水部531;水泵装置的进水管通过排水部531连通于净水区503,用于排出净水区503内的冷凝水。
99.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组件的冷凝水首先汇集至集水区502,集水区502内的冷凝水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向净水区503。此时净水区503内为干净的冷凝水,并且在防尘盖530的作用下,防止灰尘等异物落入净水区503。开启水泵装置时,净水区503的冷凝水通过排水部531和水泵装置排出。这样,有效避免了水泵装置的异物堵塞问题。
100.可选的,防尘盖530覆盖全部净水区503。这样最大程度地避免灰尘等异物落入净水区503。
101.可选的,排水部531包括吸水管。吸水管穿设于防尘盖530,其上端伸出至防尘盖530上方,其下端伸向净水区503底部;水泵装置的进水管连接于吸水管的上端。并且,吸水管的上端设有卡持凸起532,吸水管的上端插入进水管后,卡持凸起532卡持进水管的内壁。
102.在本实施例中,开启水泵装置时,净水区503的冷凝水依次由吸水管的下端、吸水管的上端和进水管进入水泵装置,并由水泵装置的排水管排出。并且在卡持凸起532的作用下,能够防止进水管和吸水管的上端相脱离。
103.可选的,如图11所示,防尘盖530还设有通气部,通气部用于使被防尘盖530封闭的净水区503的内侧和外侧的气压平衡。通气部包括通气间室540和气压口541,其中通气间室540由防尘盖530的部分盖体向上凸起构成,气压口541开设于通气间室540的顶部。
104.在本实施例中,在水位接近防尘盖530的情况下,通气间室540能够提供较大的通气空间。并且在气压口541的作用下,封闭的净水区503的内侧和外侧的气压保持平衡,以便于水泵装置进行抽水。
105.可选的,如图12所示,底盘组件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净水区503的水位。水位检测组件包括安装支架550和浮子551,安装支架550连接于防尘盖530,且位于防尘盖530的下方;浮子551安装于安装支架550,用于检测水位。这样,防尘盖530还起到了固定安装支架550的作用。
106.可选的,防尘盖530的两侧设有耳板;底盘本体500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与耳板相对应,使用螺栓紧固件可将耳板固定于固定柱。
107.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环(310),用于套设第一风管;第二固定环(320),用于套设第二风管;弹簧结构(300),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环(310),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环(320);第一固定环(310)和第二固定环(320)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弹簧结构(300)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环(310)包括:第一环体(311);第二环体(312),其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环体(311)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一环体(311)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一环体(311)和第二环体(312)对接后围限出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套设第一风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环体(311)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331);第二环体(312)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330),对接柱(330)与对接板(331)相对应,对接柱(330)连接于对接板(331)后形成第一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弹簧结构(30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环体(312)的对接柱(33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环(320)包括:第三环体(321);第四环体(322),其第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环体(321)的第一侧,其第二侧可与第三环体(321)的第二侧相对接,且第三环体(321)和第四环体(322)对接后围限出第二空间,第二空间用于套设第二风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三环体(321)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板(331);第四环体(322)的第二侧设有对接柱(330),对接柱(330)与对接板(331)相对应,对接柱(330)连接于对接板(331)后形成第二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弹簧结构(30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环体(322)的对接柱(330)。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一固定环(310)的内侧设有固定筋(332),固定筋(332)与第一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风管被构造为波纹管,第二固定环(320)的内侧设有固定筋(332),固定筋(332)与第二风管的相邻波纹之间的凹陷相对应。10.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风管固定组件;进风管(124),作为第一风管设置于第一固定环(310)内;出风管(125),作为第二风管设置于第二固定环(320)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双风管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用于套设第一风管;第二固定环,用于套设第二风管;弹簧结构,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环,其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弹簧结构调整。这样,两个固定环分别套设于进风管和出风管,能够防止两根风管相互缠绕。并且,两个固定环之间设有弹簧结构,弹簧结构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两根风管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这样在运输时能减少磕碰损伤,并且在安装时便于调整安装位置。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移动式空调器。还公开一种移动式空调器。还公开一种移动式空调器。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玲 李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进氢阀门调节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和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