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9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led背光源技术因为其使用寿命长、功耗低,广泛用于汽车车内仪表显示,常见的背光模组都是通过在导光板的单面或者双面固定焊接好led的柔性电路板,当led发出的光束通过导光板上的锯齿网纹和圆柱网点时,会均匀分布在导光板上,实现汽车仪表盘的显示。
3.现有的双联屏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安装在底框内,但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导光板不能稳定地固定,对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底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第一弹性块、第二弹性块、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
6.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弹性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第一弹性块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7.所述第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
8.所述第二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
9.所述第一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所述第二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弹性块连接。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弹性块连接。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扣合槽,所述第一卡扣卡合在所述第一扣合槽内。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凸起,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内置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框上设置有第二内置凸起,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内置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纹。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纹。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第一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一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第一弹性块的第一限位槽内,第一弹性块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相应地,第二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与第二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第二弹性块的第二限位槽内,第二弹性块与第二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这样,第一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二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底板上,从而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10、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底板;110、第一安装槽;111、第一放置槽;112、第一限位凹槽;113、第一凹槽;120、第二安装槽;121、第二放置槽;122、第二限位凹槽;123、第二凹槽;130、第一扣合槽;200、第一中框;210、第一限位板;220、第一内置凸起;230、第一卡扣;300、第二中框;310、第二限位板;320、第二内置凸起;400、第一导光板;410、第一限位凸台;500、第二导光板;510、第二限位凸台;610、第一弹性块;611、第一限位槽;620、第二弹性块;621、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包括:底板100、第一中框200、第二中框300、第一弹性块610、第二弹性块620、第一导光板400和第二导光板500;所述底板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0和第二安装槽120,所述第一安装槽1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1,所述第二安装槽12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21,所述第一弹性块6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111内,所述第一弹性块6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1,所述第二弹性块620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121内,所述第二弹性块620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21;所述第一导光板4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0内,所述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410,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10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611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块610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导光板50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20内,所述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510,所述第二限位凸台510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621内,且所述第二弹性块620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中框200扣合在所述底板100上,且所述第一中框200与所述第一导光板400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所述第二中框300扣合在所述底板100上,且所述第二中框30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500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200的尺寸大于第二中框300的尺寸,例如,第一中框200为12.8寸显示屏的胶框,第二中框300为10.25寸显示屏的胶框,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为光源侧入式的背光模组,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一侧为第一导光板400朝向灯珠的一侧,通过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410,第一限位凸台410与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可以使得第一导光板400与灯珠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能够避免灯珠工作时产生热量使得第一导光板400的锯齿出现发黄或变形的情况,第一放置槽111开设在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二侧的底部,第一弹性块610嵌合在第一放置槽111内,且第一限位槽611的底部与第一安装槽110的底部平齐,能够很好地对第一弹性块610进行固定,能够避免第一弹性块610出现松动移位进入到第一导光板400与底板100之间,导致第一导光板400出现顶白的不良现象,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二侧的边角嵌合在第一弹性块610的第一限位槽611内,第一弹性块610与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这样,第一导光板400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0内,第一中框200的四周边缘与第一导光板400的四周边缘抵接,能够限定第一导光板400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运动,能够起到限位第一导光板400的作用,第一导光板400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底板100上。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一侧为第二导光板500朝向灯珠的一侧,通过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510,第二限位凸台510与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可以使得第二导光板500与灯珠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能够避免灯珠工作时产生热量使得第二导光板500的锯齿出现发黄或变形的情况,第二放置槽121开设在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二侧的底部,第二弹性块620嵌合在第二放置槽121内,且第二限位槽621的底部与第二安装槽120的底部平齐,能够很好地对第二弹性块620进行固定,能够避免第二
弹性块620出现松动移位进入到第二导光板500与底板100之间,导致第二导光板500出现顶白的不良现象,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二侧的边角嵌合在第二弹性块620的第二限位槽621内,第二弹性块620与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这样,第二导光板500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20内,第二中框300的四周边缘与第二导光板500的四周边缘抵接,能够限定第二导光板500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运动,能够起到限位第二导光板500的作用,第二导光板500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底板100上,从而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61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纹。具体地,各第一凸纹均匀分布在第一限位槽611的侧壁上,能够增大第一弹性块610与第一导光板400的接触面积,即第一弹性块610与第一导光板400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更好地使得第一弹性块610与第一导光板400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62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纹。具体地,各第二凸纹均匀分布在第二限位槽621的侧壁上,能够增大第二弹性块620与第二导光板500的接触面积,即第二弹性块620与第二导光板500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更好地使得第二弹性块620与第二导光板500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
32.为了更好地对第一弹性块610进行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槽111内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放置槽11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弹性块610连接。具体地,第一弹性块61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第一弹性块6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弹性块610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0的第二侧的两端上,第一导光板400远离光源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嵌合在两个第一限位槽611内进行限位固定,第一弹性块610通过第一粘胶层固定在第一放置槽111内,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弹性块610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第一弹性块610进行固定。
33.为了更好地对第二弹性块620进行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置槽121内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放置槽12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弹性块620连接。具体地,第二弹性块620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第二弹性块6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弹性块620间隔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0的第二侧的两端上,第二导光板500远离光源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嵌合在两个第二限位槽621内进行限位固定,第二弹性块620通过第二粘胶层固定在第二放置槽121内,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二弹性块620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第二弹性块620进行固定。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中框2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10,所述第一安装槽1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12,所述第一限位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12内。具体地,第一限位板2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第一限位板210分布在第一中框200的第二侧及两端上,通过第一限位板210嵌合在第一限位凹槽112内,能够限制第一中框200在x轴及y轴方向上的运动,配合所述第一中框20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卡扣230,所述底板100上开设有第一扣合槽130,所述第一卡扣230卡合在所述第一扣合槽130内,能够限制第一中框200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能够对第一中框200在三轴方向上进行限位固定,能够避免第一中框200出现外扒变形的情况,能够很好地对第一导光板400进行固定,能够很好地固定第一导光板400上的光学组件,使得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中框30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310,所述第二安装槽12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122,所述第二限位板310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22内。具体地,第二限位板3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第二限位板310分布在第二中框300的两侧及两端上,通过第二限位板310嵌合在第二限位凹槽122内,能够限制第二中框300在x轴及y轴方向上的运动,能够避免第二中框300出现外扒变形的情况,能够很好地对第二导光板500进行固定,能够很好地固定第二导光板500上的光学组件,使得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36.需要理解的是,所述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反射膜、第一防窥膜、第一上增光膜、第一下增光膜和第一散光膜,所述第一反射膜贴合在所述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一面上,即所述第一导光板400朝向所述底板100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防窥膜、所述第一上增光膜、所述第一下增光膜和所述第一散光膜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400的第二面上,能够增强第一导光板400的光学效果,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反射膜、第二防窥膜、第二上增光膜、第二下增光膜和第二散光膜,所述第二反射膜贴合在所述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一面上,即所述第二导光板500朝向所述底板100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窥膜、所述第二上增光膜、所述第二下增光膜和所述第二散光膜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500的第二面上,能够增强第二导光板500的光学效果。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中框200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凸起220,所述第一安装槽1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3,所述第一内置凸起220嵌合在所述第一凹槽113内。具体地,第一内置凸起22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各第一内置凸起220均匀分布在第一中框200的外侧表面上,第一凹槽113的数量与第一内置凸起220的数量相同,各第一凹槽113均匀分布在第一安装槽110的侧壁上,每一第一内置凸起220嵌合在一第一凹槽113内,能够使得第一中框200与第一安装槽110的侧壁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第一中框200更稳定地固定在底板100上。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中框300上设置有第二内置凸起320,所述第二安装槽12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3,所述第二内置凸起320嵌合在所述第二凹槽123内。具体地,第二内置凸起32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各第二内置凸起320均匀分布在第二中框300的外侧表面上,第二凹槽123的数量与第二内置凸起320的数量相同,各第二凹槽123均匀分布在第二安装槽120的侧壁上,每一第二内置凸起320嵌合在一第二凹槽123内,能够使得第二中框300与第二安装槽120的侧壁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第二中框300更稳定地固定在底板100上。
3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第一弹性块、第二弹性块、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弹性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第一弹性块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内,所述第二弹性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导光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所述第二中框扣合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四周边缘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弹性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粘胶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弹性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扣合槽,所述第一卡扣卡合在所述第一扣合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凸起,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内置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框上设置有第二内置凸起,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内置凸起嵌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底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第一弹性块、第二弹性块、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通过第一导光板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一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第一弹性块的第一限位槽内,第二导光板的第一侧上的第二限位凸台与第二安装槽的第一侧的侧壁抵接,第二导光板的第二侧嵌合在第二弹性块的第二限位槽内,这样,第一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二导光板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底板上,从而双屏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的显示效果。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宏 姚君乐 罗增昌 刘三妹 叶海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