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侧板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8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侧板结构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侧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产品轻量化节能减排趋势的发展,铝合金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焊接性,成为了商用集装箱生产的理想材料,而型材断面结构决定着部件的整体强度和生产效率。
3.如图1所示,现有的铝合金侧板的插接结构中当铝合金侧板的子扣1’插接到另一块铝合金侧板的母扣3’后,两块铝合金侧板还需要在侧板拼板处2’断续焊缝。
4.然而,现有的侧板型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5.(1)铝合金侧板拼接后需断续焊缝,焊后侧板变形较大,需后续人工校型;
6.(2)焊缝数量较多,焊接受热后侧板结构强度下降,并且耗费较长的焊接工时;
7.为此,需设计一种铝合金侧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侧板,可解决因焊缝数量过多导致的焊接变形大和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侧板,包括侧板本体、设于所述侧板本体一端的子扣部以及设于所述侧板本体另一端的母扣部,所述铝合金侧板通过所述子扣部和/或母扣部与相邻的铝合金侧板连接,以使所述铝合金侧板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形成扣接关系;所述侧板本体包括上侧板、下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连接板;所述子扣部包括第一子扣、第二子扣以及子扣限位板,所述母扣部包括第一母扣、第二母扣以及母扣限位板;所述铝合金侧板的第一子扣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扣接,所述第二子扣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扣接,所述子扣限位板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抵接,以使所述子扣部扣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部内部。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子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右端,所述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均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所述第二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再向上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子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右端,所述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均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右上方延伸后再向右下方延伸以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所述第二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后向左上方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再向右上方延伸后平行所述下侧板向右延伸以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母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左端,所述第一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母扣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下侧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母扣凹槽;所述上侧板在与所述第一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所述母扣限位板;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母扣限位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连接处向下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母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左端,所述第一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母扣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下侧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母扣凹槽;所述上侧板在与所述第一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所述母扣限位板;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母扣限位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连接处向左下方延伸后向右上方延伸以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母扣限位板在与所述第二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顶撑板,所述顶撑板用于抵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子扣部;所述母扣限位板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凹口。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母扣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母扣部弯折相适配。
1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铝合金侧板连接的子母插接结构,优化为子母扣接结构,更换了拼接形式后,取消了铝合金侧板插接后的断续焊缝,铝合金侧板扣接后整体更加平整,省去了人工校形工序,提高铝侧板拼接效率;
18.而且,采用本实用新型,没有焊接的热输入,侧板整体强度更加牢固可靠,也省去了焊接辅料消耗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合金侧板插接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中子扣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中母扣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中子扣部与相邻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部扣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2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包括侧板本体1、设于所述侧板本体1一端的子扣部2以及设于所述侧板本体1另一端的母扣部3,所述铝合金侧板通过所述子扣部2和/或母扣部3与相邻的铝合金侧板连接,以使所述铝合金侧板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形
成扣接关系;
26.所述侧板本体1包括上侧板101、下侧板10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侧板101和下侧板102的连接板103;
27.所述子扣部2包括第一子扣201、第二子扣202以及子扣限位板203,所述母扣部3包括第一母扣301、第二母扣302以及母扣限位板303;
28.所述铝合金侧板的第一子扣201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301扣接,所述第二子扣202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302扣接,所述子扣限位板203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303抵接,以使所述1扣部2扣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部3内部。
29.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侧板,通过所述铝合金侧板通过所述子扣部2和/或母扣部3与相邻的铝合金侧板连接,以使所述铝合金侧板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形成扣接关系,取消了原铝合金侧板拼接后的断续焊缝,铝合金侧板扣接后整体更加平整,省去了人工校形工序,提高铝侧板拼接效率。
3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子扣201和第二子扣203均设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所述第一子扣201设在所述子扣部1的右部,所述第二子扣202设在所述子扣部1的左部;所述第一子扣201在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201a;所述第二子扣202在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202a,再向上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203。
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子扣201、第二子扣202以及子扣限位板203的连接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子扣201、第二子扣202以及子扣限位板203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后续的扣接工作。
32.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扣201从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处向右上方延伸,再向右下方延伸,从而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201a;所述第二子扣从202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左上方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202a,再向右上方延伸后平行所述下侧板102向右延伸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203;但不以此为限制,所述第一子扣201和第二子扣20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母扣301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101连接,所述第一母扣301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侧板102连接,所述第一母扣301与所述下侧板10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母扣凹槽301a;所述上侧板101在与所述第一母扣301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所述母扣限位板303;所述第二母扣302与所述母扣限位板30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302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303连接处向下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302a。
34.优选地:所述第二母扣302与所述母扣限位板30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302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303连接处向左下方延伸后向右上方延伸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302a。但不以此为限制,所述第二母扣30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5.所述母扣限位板303在与所述第二母扣302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顶撑板304,所述顶撑板304用于抵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子扣部2。
36.所述母扣限位板303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凹口303a。
3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母扣301、第二母扣302以及母扣限位板303的连接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母扣301、第二母扣302以及母扣限位板303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一定的
弹性,有利于后续的扣接工作,且所述母扣限位板303设有凹口303a,所述凹口303a可以增加所述母扣限位板303的弹性,也能供工作人员辨认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扣接后的拼合处。
38.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子扣弯折部201a与所述第一母扣凹槽301a相适配;所述第二子扣弯折部202a与所述第二母扣弯折部302a相适配。
39.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铝合金侧板与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进行扣接时,所述第一子扣201扣入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301中,所述第二子扣202扣入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302中,与此同时,所述子扣限位板203抵接在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303中,所述顶撑板304抵接在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子扣部1上。
4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子扣201扣入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301中,同时所述第二子扣202扣入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302中,可以限制相邻的两块铝合金侧板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相对位移,所述子扣限位板203抵接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303上,加强了对相邻的两块铝合金侧板纵向之间的位移限制,而所述顶撑板304抵接在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连接板103上,则加强了对相邻的两块铝合金侧板横向之间的位移限制。
41.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本体、设于所述侧板本体一端的子扣部以及设于所述侧板本体另一端的母扣部,所述铝合金侧板通过所述子扣部和/或母扣部与相邻的铝合金侧板连接,以使所述铝合金侧板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之间形成扣接关系;所述侧板本体包括上侧板、下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的连接板;所述子扣部包括第一子扣、第二子扣以及子扣限位板,所述母扣部包括第一母扣、第二母扣以及母扣限位板;所述铝合金侧板的第一子扣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扣接,所述第二子扣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扣接,所述子扣限位板用于与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抵接,以使所述子扣部扣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部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右端,所述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均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所述第二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再向上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右端,所述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均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子扣设在所述子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右上方延伸后再向右下方延伸以形成第一子扣弯折部;所述第二子扣在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处向上延伸后向左上方延伸以形成第二子扣弯折部,再向右上方延伸后平行所述下侧板向右延伸以形成所述子扣限位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左端,所述第一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母扣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下侧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母扣凹槽;所述上侧板在与所述第一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所述母扣限位板;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母扣限位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连接处向下延伸后向右延伸以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部设在所述侧板本体的左端,所述第一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右部,所述第二母扣设在所述母扣部的左部;所述第一母扣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下侧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母扣凹槽;所述上侧板在与所述第一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所述母扣限位板;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母扣限位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母扣从与所述母扣限位板连接处向左下方延伸后向右上方延伸以形成第二母扣弯折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限位板在与所述第二母扣连接处向左延伸以形成顶撑板,所述顶撑板用于抵接在所述相邻的铝合金侧板的子扣
部;所述母扣限位板设有开口方向向上的凹口。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母扣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母扣弯折部相适配。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铝合金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母扣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子扣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母扣弯部折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侧板,涉及铝合金侧板结构焊接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铝合金侧板、铝合金侧板一端的子扣部以及铝合金侧板另一端的母扣部;铝合金侧板包括上侧板、下侧板以及连接上侧板和下侧板的连接板;子扣部包括第一子扣、第二子扣以及子扣限位板,母扣部包括第一母扣、第二母扣以及母扣限位板;第一子扣用于与另一块铝合金侧板的第一母扣扣接,第二子扣用于与另一块铝合金侧板的第二母扣扣接,子扣限位板用于与另一块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限位板抵接,以使子扣部扣接在另一块铝合金侧板的母扣部内部,从而使得两块铝合金侧板形成扣接关系。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侧板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日菱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轮胎扎钉质检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