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电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81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电缆。


背景技术:

2.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包含了许多高次谐波,作为一种行波,经多次反射,幅值叠加,可达到工作电压的数倍,电缆越长,幅值越高。变频电缆主要用于变频器和变频电机之间连接用的电缆,若电缆绝缘安全系数不高,可能会击穿,因此变频电缆需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3.目前,变频电缆通常包括三根主线绝缘线芯、三根零线绝缘线芯、以及在主线绝缘线芯和零线绝缘线芯外依次设置的内绕包层、铜带层、外护套层,变频电缆具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高速频繁变频时的脉冲电压,对变频电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低辐射性能;但是,变频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达到工作电压的数倍,因此会在各线芯之间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在电缆内部难以快速消散,且在高温环境下电缆的传输效率不仅会大大降低,长此以往还会加速各线芯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导致绝缘层被击穿,产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变频电缆的传输效率,同时降低各线芯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提高变频电缆运行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电缆。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频电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频电缆,包括多个绝缘线芯、包覆在多个绝缘线芯外侧的透气屏蔽层、包覆在透气屏蔽层外侧的绝缘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外护套层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快电缆散热的通风区域,每个所述通风区域内沿绝缘外护套层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开设有多个外部通风槽,所述外部通风槽与绝缘外护套层内部连通;还包括设置在绝缘线芯与绝缘外护套层之间用于固定多个绝缘线芯以及便于绝缘线芯散热同时提高绝缘外护套层防水效果的防水自散热机构,且多个所述通风区域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相互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频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达到工作电压的数倍,同时各线芯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线芯产生热量后,外界的冷风气流会由各通风区域之间的外部通风槽依次穿过绝缘外护套层和透气屏蔽层进入电缆内部,接着电缆内部的热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产生交互,并由外部通风槽流动至电缆外侧,且各通风区域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相互连通,从而使整个电缆内外形成气流循环,加快电缆内部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防水自散热机构一方面会对外部通风槽进行保护,使雨水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电缆的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水自散热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加快电缆内部热量的消散;其中通过透气屏蔽层、绝缘外护套层、外部通风槽以及防水自散热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使电缆内部绝缘线芯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从而降低电缆内部温度,提高变频电缆的传输效率,且降低各线芯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使绝缘层不易被击穿,降低安全事故出
现的几率,提高变频电缆运行的稳定性,且各通风区域均匀间隔分布,配合通风区域上开设的外部通风槽增强了电缆外护套的韧性,使电缆不易受季节交替热胀冷缩天气的影响导致出现电缆局部断裂的现象。
7.可选的,所述防水自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多个绝缘线芯中心的中心通风管道、套设在绝缘线芯外侧的边缘通风管道、以及固设在中心通风管道与边缘通风管道之间的支撑管道,多个所述绝缘线芯沿中心通风管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边缘通风管道与外部通风槽连通,所述边缘通风管道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中间交互通风槽,所述中心通风管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中间交互通风槽相适配的内部通风槽,多个中间交互通风槽与多个内部通风槽一一对应,且所述中间交互通风槽与对应的内部通风槽之间通过支撑管道连通;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外护套层外侧用于引导气流由外部通风槽进入绝缘外护套层内部的引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每个通风区域内用于使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内的防水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加快电缆内部热量的消散时,首先当外界冷风气流流向电缆外护套一侧时,气流会在引流组件的作用下进入外部通风槽内,接着气流依次穿过绝缘外护套层和透气屏蔽层进入边缘通风管道内,从而与绝缘线芯周围的热空气交互,降低电缆内部温度,随后部分冷风气流会由边缘通风管道上的中间交互通风槽进入支撑管道内,随后由内部通风槽进入中心通风管道内,接着进入中心通风管道内的冷风气流一方面由多个内部通风槽均匀分散进入其他边缘通风管道内对绝缘线芯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风气流还可以沿着中心通风管道输送至电缆的其他通风区域,从而使各通风区域之间形成循环,即风力较大的通风区域可以辅助其他通风区域内的绝缘线芯进行降温,从而对整个电缆内部进行持续降温;其中引流组件使冷风气流流经电缆外护套一侧时更容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外护套内部,从而提高电缆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而且雨雪天气时,防水组件使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内,从而提高电缆的运行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通风区域内的两个引流组,每个所述引流组均包括多个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外侧且呈半环设置的第一固定板、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板端部且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外侧的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远离两者铰接处一端用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外侧的连接件、以及两个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的引流板;每个所述引流板均位于外部通风槽沿绝缘外护套层长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引流板呈环状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安装引流组件时,首先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打开,接着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的外侧,并通过连接件将两者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上,即可完成引流板的安装,工作人员也可通过解除连接件的固定,完成对破损或者老化后的引流组件的检修或更换;其中当外界冷风气流向电缆外护套一侧移动时,冷风气流会在引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外部通风槽内,从而加快电缆内部冷风气流的循环。
11.可选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引流组中的多个引流板的外径由通风区域的边缘一侧向通风区域的中部一侧逐渐增大,且所述引流板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弧形的凸面
方向朝向远离对应的外部通风槽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可以对冷风气流形成一定的拦截,充分引导冷风气流进入外部通风槽,同时每个引流组中的多个引流板的外径逐渐增大,递增方向由通风区域的边缘一侧向通风区域的中部一侧,这进一步提高对流经电缆通风区域一侧冷风气流的利用率,使流经电缆通风区域一侧冷风气流被充分利用,且处于通风区域边缘的引流板不易对处于通风区域中部的外部通风槽进行冷热气流交换产生阻挡,提高电缆内外热交换的效率;且同一通风区域内两个引流组中的引流板对称设置,从而满足对不同风向的冷风气流的吸收和转化,提高引流组件的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引流效果。
13.可选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绝缘外护套层通风区域长度方向两端的快装部件、两个对称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两侧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呈半环状设置,所述防水板与绝缘外护套层间隔一定距离且沿绝缘外护套层周向形成闭合;所述快装部件包括两个对称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外部的快装板、设置在两个快装板之间用于将两个快装板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外侧的固定件、固设在快装板一侧的支撑环、多个沿支撑环周向间隔分布且连接支撑环与防水板的支撑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电缆的通风区域安装防水组件时,首先分别将两个防水板两侧的快装板抵接至绝缘外护套层的外壁,同时使两个防水板的两端对齐,从而沿绝缘外护套层周向形成闭合圆环,接着通过固定件对快装板进行固定,即可完成防水组件的安装;其中快装部件可以实现对防水板的快速安装,且防水板与绝缘外护套层之间具有一定间隔,配合沿绝缘外护套层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利于防水板内部的通风,同时防水组件配合引流组件,使冷风气流流经电缆外护套一侧时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冷风气流更容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外护套内部,从而提高电缆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
15.可选的,两个所述快装板上的支撑环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外部且形成闭合圆环;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沿支撑环周向滑动连接在支撑环上的旋转环,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旋转环和防水板固定连接;将其中一个所述防水板设置为第一防水板,另一个所述防水板设置为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二防水板外侧对称固设有配重条,所述第二防水板外侧的中部位置沿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还间隔开设有多个底部通风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旋转环与支撑环滑动连接,即旋转环可带动多个支撑杆和两个防水板沿旋转环的周向转动,当工作人员安装防水组件完毕后,此时第二防水板会在配重条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一防水板的下方,使底部通风孔朝下,从而一方面利于两个防水板内部通风,另一方面由防水板长度方向两侧开口处进入的雨水可以由底部通风孔排出两个防水板组成的防雨雪空间,使水不易积攒至防水板内部,同时配重条、旋转环、防水板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使第一防水板始终朝上,从而对外部通风槽进行稳定遮挡,使雨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工作人员装配快装部件中的快装板和固定件更加便捷,即快装板在初始安装时,无论是否使第一防水板朝上安装,在安装完毕后,第一防水板均会沿着支撑环的周向转动至第二防水板的上方,从而适配不同安装角度的快装板,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安装便捷性以及容错率。
17.可选的,同一所述通风区域内的两个防水板其中一个所述防水板长度方向两侧固设有多个定位块,另一个所述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所述定位块可插接至定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和定位槽使同一通风区域内的两个防水板套设并固定至电缆外部后,两个防水板的连接处不易发生变形错位,从而提高防水板对外部通风槽的防水效果,同时定位块、定位槽的设置使两个防水板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支撑,从而使防水板长度方向两侧的边缘处不易受风力影响造成剧烈晃动,导致边缘处损坏,提高防水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边缘通风管道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间隔固设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与绝缘线芯外侧壁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用于使绝缘线芯与边缘通风管道内侧壁之间形成一定通风空间,从而利于冷风气流在边缘通风管道内流通,进一步提高绝缘线芯的散热效率。
21.可选的,所述透气屏蔽层为采用铜材质制成的网状编织结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铜材质具有绝佳的屏蔽效果,接着透气屏蔽层采用网状编织结构一方面利于冷风气流穿过外部通风槽和透气屏蔽层,另一方面沿电缆径向多层设置的透气屏蔽层还具有一定的拦尘效果,使灰尘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电缆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稳定性和散热效果。
23.可选的,所述透气屏蔽层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屏蔽层沿绝缘外护套层的径向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透气屏蔽层外侧均包覆有绝缘外护套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冷风气流由各通风区域之间的外部通风槽进入电缆内部时,需要依次穿过交错设置的各绝缘外护套层和透气屏蔽层进入电缆内部,多层透气屏蔽层一方面加强了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拦尘的效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各通风区域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相互连通,从而使整个电缆内外形成气流循环,加快电缆内部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防水自散热机构一方面会对外部通风槽进行保护,使雨水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电缆的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水自散热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加快电缆内部热量的消散;通过透气屏蔽层、绝缘外护套层、外部通风槽以及防水自散热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使电缆内部绝缘线芯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从而降低电缆内部温度,提高变频电缆的传输效率,且降低各线芯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使绝缘层不易被击穿,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提高变频电缆运行的稳定性,且各通风区域均匀间隔分布,配合通风区域上开设的外部通风槽增强了电缆外护套的韧性,使电缆不易受季节交替热胀冷缩天气的影响导致出现电缆局部断裂的现象;当外界冷风气流流向电缆外护套一侧时,气流会在引流组件的作用下进入外部通风槽内,接着气流依次穿过绝缘外护套层和透气屏蔽层进入边缘通风管道内,从而与绝缘线芯周围的热空气交互,降低电缆内部温度,随后部分冷风气流会由边缘通风管道上的中间交互通风槽进入支撑管道内,随后由内部通风槽进入中心通风管道内,接着进入中心通风管道内的冷风气流一方面由多个内部通风槽均匀分散进入其他边缘通风管道内对绝缘线芯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风气流还可以沿着中心通风管道输送至电缆的其他通风区域,从而使各通风区域之间形成循环,即风力较大的通风区域可以辅助其他通风区域内的绝缘线芯进行降温,从而对整个电缆内部进行持续降温;
引流组件使冷风气流流经电缆外护套一侧时更容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外护套内部,从而提高电缆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而且雨雪天气时,防水组件使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内,从而提高电缆的运行稳定性;当外界冷风气流向电缆外护套一侧移动时,冷风气流会在引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外部通风槽内,从而加快电缆内部冷风气流的循环,且引流板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可以对冷风气流形成一定的拦截,充分引导冷风气流进入外部通风槽,同时每个引流组中的多个引流板的外径逐渐增大,递增方向由通风区域的边缘一侧向通风区域的中部一侧,这进一步提高对流经电缆通风区域一侧冷风气流的利用率,使流经电缆通风区域一侧冷风气流被充分利用,且处于通风区域边缘的引流板不易对处于通风区域中部的外部通风槽进行冷热气流交换产生阻挡,提高电缆内外热交换的效率;且同一通风区域内两个引流组中的引流板对称设置,从而满足对不同风向的冷风气流的吸收和转化,提高引流组件的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引流效果;快装部件可以实现对防水板的快速安装,且防水板与绝缘外护套层之间具有一定间隔,配合沿绝缘外护套层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利于防水板内部的通风,同时防水组件配合引流组件,使冷风气流流经电缆外护套一侧时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冷风气流更容易由外部通风槽进入外护套内部,从而提高电缆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防水组件中因旋转环与支撑环滑动连接,即旋转环可带动多个支撑杆和两个防水板沿旋转环的周向转动,当工作人员安装防水组件完毕后,此时第二防水板会在配重条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一防水板的下方,使底部通风孔朝下,从而一方面利于两个防水板内部通风,另一方面由防水板长度方向两侧开口处进入的雨水可以由底部通风孔排出两个防水板组成的防雨雪空间,使水不易积攒至防水板内部,同时配重条、旋转环、防水板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使第一防水板始终朝上,从而对外部通风槽进行稳定遮挡,使雨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工作人员装配快装部件中的快装板和固定件更加便捷,即快装板在初始安装时,无论是否使第一防水板朝上安装,在安装完毕后,第一防水板均会沿着支撑环的周向转动至第二防水板的上方,从而适配不同安装角度的快装板,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安装便捷性以及容错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绝缘线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表示防水自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表示变频电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表示变频电缆的内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表示引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表示防水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线芯;2、透气屏蔽层;3、绝缘外护套层;31、外部通风槽;4、通风区域;5、防水自散热机构;51、中心通风管道;511、内部通风槽;52、边缘通风管道;521、中间交互通风槽;53、支撑管道;54、凸块;55、引流组件;551、第一固定板;552、第二固定板;
553、连接件;554、引流板;56、防水组件;561、防水板;5611、底部通风孔;562、快装板;563、固定件;564、支撑环;565、旋转环;566、t型块;567、支撑杆;568、配重条;569、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变频电缆。参照图1和图2,变频电缆包括多个绝缘线芯1,多个绝缘线芯1外侧同时包覆有多个透气屏蔽层2,多个透气屏蔽层2沿圆的径向间隔排列,透气屏蔽层2为采用铜材质制成的网状编织结构,且每个透气屏蔽层2外侧均包覆有绝缘外护套层3,即多个透气屏蔽层2与多个绝缘外护套层3依次交错设置。绝缘外护套层3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快电缆内部散热的通风区域4。
30.参照图3和图4,每个通风区域4内沿绝缘外护套层3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开设有多个外部通风槽31,外部通风槽31与绝缘外护套层3内部连通。绝缘线芯1与绝缘外护套层3之间设置有防水自散热机构5,防水自散热机构5用于固定多个绝缘线芯1以及便于绝缘线芯1散热,同时提高外护套防水效果,且多个通风区域4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5相互连通。
31.变频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达到工作电压的数倍,同时各线芯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线芯产生热量后,外界的冷风气流会由各通风区域4之间的外部通风槽31依次穿过交错设置的各绝缘外护套层3和透气屏蔽层2进入电缆内部,接着电缆内部的热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产生交互,并由外部通风槽31流动至电缆外侧,且各通风区域4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5相互连通,从而使整个电缆内外形成气流循环,加快电缆内部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防水自散热机构5一方面会对外部通风槽31进行保护,使雨水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电缆的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水自散热机构5还可以进一步加快电缆内部热量的消散,且多层透气屏蔽层2一方面加强了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拦尘的效果,使灰尘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电缆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稳定性和散热效果。
32.参照图2,防水自散热机构5包括设置在多个绝缘线芯1中心的中心通风管道51,多个绝缘线芯1沿中心通风管道51的周向均匀分布。绝缘线芯1外侧还套设有边缘通风管道52,边缘通风管道52与外部通风槽31连通。中心通风管道51与边缘通风管道52之间固设有支撑管道53。边缘通风管道52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间隔固设有多个凸块54,凸块54与绝缘线芯1外侧壁抵接,凸块54用于使绝缘线芯1与边缘通风管道52内侧壁之间形成一定通风空间,从而利于冷风气流在边缘通风管道52内流通。
33.参照图5和图6,边缘通风管道5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中间交互通风槽521,中心通风管道5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中间交互通风槽521相适配的内部通风槽511,多个中间交互通风槽521与多个内部通风槽511一一对应,且中间交互通风槽521与对应的内部通风槽511之间通过支撑管道53连通。处于最外层的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设置有引流组件55,引流组件55用于引导气流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绝缘外护套层3内部。每个通风区域4内均设置有防水组件56,防水组件56用于使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31内。
34.参照图5和图7,引流组件55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通风区域4内的两个引流组,每个引流组均包括多个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的第一固定板551,第一固定板551呈半环状设置。第一固定板551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板552,第二固定板552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的
外侧。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远离两者铰接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553,连接件553用于将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3的外侧,连接件553包括两个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上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件553还可以为固设在第一固定板551上的插块,第二固定板552上开设有插槽,插块可插接至插槽内,且插块与插槽过盈配合。
35.参照图5和图7,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远离绝缘外护套层3的一侧分别固设有引流板554,每个引流板554均位于外部通风槽31沿绝缘外护套层3长度方向的一侧,且引流板554呈环状设置。两个对称设置的引流组中的多个引流板554的外径逐渐增大,递增方向由通风区域4的边缘一侧向通风区域4的中部一侧,这进一步提高对流经电缆通风区域4一侧冷风气流的利用率,使流经电缆通风区域4一侧冷风气流被充分利用,且处于通风区域4边缘的引流板554不易对处于通风区域4中部的外部通风槽31进行冷热气流交换产生阻挡,提高电缆内外热交换的效率。且同一通风区域4内两个引流组中的引流板554对称设置,从而满足对不同风向的冷风气流的吸收和转化,提高引流组件55的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引流效果。进一步地,引流板554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弧形的凸面方向朝向远离对应的外部通风槽31一侧,引流板554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可以对冷风气流形成一定的拦截,充分引导冷风气流进入外部通风槽31。
36.参照图4和图8,防水组件56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绝缘外护套层3通风区域4长度方向两端的快装部件,绝缘外护套层3两侧对称套设有两个防水板561,防水板561呈半环状设置,防水板561与绝缘外护套层3间隔一定距离且沿绝缘外护套层3周向形成闭合。
37.参照图4和图8,快装部件包括两个对称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部的快装板562,两个快装板562之间设置有固定件563,固定件563用于将两个快装板562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固定件563包括两个固设在快装板562两端的固定座,两个快装板562两端的固定座一一对应,且两个快装板562上对应的两个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快装板562一侧固设有支撑环564,两个快装板562上的支撑环564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部且形成闭合圆环。支撑环564沿其周向设置有旋转环565,支撑环564外侧固设有t型块566,旋转环565上开设有t型槽,t型块566可位于t型槽内滑移,即旋转环565与支撑环564通过t型块566、t型槽滑移连接;且旋转环565与支撑环564之间也可采用燕尾块、燕尾槽或导轨、滚珠等其他滑移连接方式。
38.参照图4,旋转环565有防水板561之间还固设有多个支撑杆567,多个支撑杆567沿支撑环564的周向间隔分布。将其中一个防水板561设为第一防水板,另一个防水板561设为第二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外侧对称固设有配重条568,第二防水板外侧的中部位置沿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还间隔开设有多个底部通风孔5611。第一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固设有多个定位块569,第二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块569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块569可插接至定位槽内,定位块569和定位槽使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套设并固定至电缆外部后,两个防水板561的连接处不易发生变形错位,提高防水板561对外部通风槽31的防水效果,同时定位块569、定位槽的设置使两个防水板561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支撑,使防水板561长度方向两侧的边缘处不易受风力影响造成剧烈晃动,导致边缘处损坏,提高防水板561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9.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5加快电缆内部热量的消散时,首先当外界冷风气流向电缆
外护套一侧移动时,冷风气流会在引流板554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外部通风槽31内,接着气流依次穿过绝缘外护套层3和透气屏蔽层2进入边缘通风管道52内,从而与绝缘线芯1周围的热空气交互,加快电缆内部冷风气流的循环,降低电缆内部温度,随后部分冷风气流会由边缘通风管道52上的中间交互通风槽521进入支撑管道53内,并由内部通风槽511进入中心通风管道51内,接着进入中心通风管道51内的冷风气流一方面由多个内部通风槽511均匀分散进入其他边缘通风管道52内对绝缘线芯1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风气流还可以沿着中心通风管道51输送至电缆的其他通风区域4,从而使各通风区域4之间形成循环,即风力较大的通风区域4可以辅助其他通风区域4内的绝缘线芯1进行降温,从而对整个电缆内部进行持续降温。
40.工作人员在电缆的通风区域4安装引流组件55和防水组件56时,首先将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转动打开,接着将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分别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的外侧,并通过连接件553将两者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3上,即可完成引流板554的安装。接着工作人员安分别将两个防水板561两侧的快装板562抵接至绝缘外护套层3的外壁,同时使两个防水板561的两端对齐,从而沿绝缘外护套层3周向形成闭合圆环,接着通过固定件563对快装板562进行固定,即可完成防水组件56的安装。工作人员也可通过解除固定件563和连接件553的固定,完成对破损或者老化后的引流组件55或防水组件56的检修或更换。其中防水板561与绝缘外护套层3之间具有一定间隔,配合沿绝缘外护套层3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567利于防水板561内部的通风,同时防水组件56配合引流组件55,使冷风气流流经电缆外护套一侧时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冷风气流更容易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绝缘外护套层3内部,从而提高电缆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
41.进一步的,因旋转环565与支撑环564滑动连接,即旋转环565可带动多个支撑杆567和两个防水板561沿旋转环565的周向转动,当工作人员安装防水组件56完毕后,此时第二防水板会在配重条568的重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一防水板的下方,使底部通风孔5611朝下,从而一方面利于两个防水板561内部通风,另一方面由防水板561长度方向两侧开口处进入的雨水可以由底部通风孔5611排出两个防水板561组成的防雨雪空间,使水不易积攒至防水板561内部,同时配重条568、旋转环565、防水板561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使第一防水板始终朝上,从而对外部通风槽31进行稳定遮挡,使雨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31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工作人员装配快装部件中的快装板562和固定件563更加便捷,即快装板562在初始安装时,无论是否使第一防水板朝上安装,在安装完毕后,第一防水板均会沿着支撑环564的周向转动至第二防水板的上方,从而适配不同安装角度的快装板56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安装便捷性以及容错率。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变频电缆的实施原理为:变频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达到工作电压的数倍,同时各线芯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线芯产生热量后,外界的冷风气流会由各通风区域4之间的外部通风槽31依次穿过交错设置的各绝缘外护套层3和透气屏蔽层2进入电缆内部,接着电缆内部的热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产生交互,并由外部通风槽31流动至电缆外侧,且进入中心通风管道51内的冷风气流一方面由多个内部通风槽511均匀分散进入其他边缘通风管道52内对绝缘线芯1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风气流还可以沿着中心通风管道51输送至电缆的其他通风区域4,从而使各通风区域4之间形成循环,即风力较大的通风区域4可以辅助其他通风区域4内的绝缘线芯1进行降温,从而对整个电缆内部进行持续降
温,同时防水板561会对外部通风槽31进行保护,使雨水等不易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电缆的内部,提高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其中通过透气屏蔽层2、绝缘外护套层3、外部通风槽31以及防水自散热机构5的配合使用,可使电缆内部绝缘线芯1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从而降低电缆内部温度,提高变频电缆的传输效率,且降低各线芯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使绝缘层不易被击穿,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提高变频电缆运行的稳定性,且各通风区域4均匀间隔分布,配合通风区域4上开设的外部通风槽31增强了电缆外护套的韧性,使电缆不易受季节交替热胀冷缩天气的影响导致出现电缆局部断裂的现象。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绝缘线芯(1)、包覆在多个绝缘线芯(1)外侧的透气屏蔽层(2)、包覆在透气屏蔽层(2)外侧的绝缘外护套层(3);所述绝缘外护套层(3)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快电缆散热的通风区域(4),每个所述通风区域(4)内沿绝缘外护套层(3)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开设有多个外部通风槽(31),所述外部通风槽(31)与绝缘外护套层(3)内部连通;还包括设置在绝缘线芯(1)与绝缘外护套层(3)之间用于固定多个绝缘线芯(1)以及便于绝缘线芯(1)散热同时提高绝缘外护套层(3)防水效果的防水自散热机构(5),且多个所述通风区域(4)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5)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自散热机构(5)包括设置在多个绝缘线芯(1)中心的中心通风管道(51)、套设在绝缘线芯(1)外侧的边缘通风管道(52)、以及固设在中心通风管道(51)与边缘通风管道(52)之间的支撑管道(53),多个所述绝缘线芯(1)沿中心通风管道(5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边缘通风管道(52)与外部通风槽(31)连通,所述边缘通风管道(5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中间交互通风槽(521),所述中心通风管道(5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与中间交互通风槽(521)相适配的内部通风槽(511),多个所述中间交互通风槽(521)与多个内部通风槽(511)一一对应,且所述中间交互通风槽(521)与对应的内部通风槽(511)之间通过支撑管道(53)连通;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用于引导气流由外部通风槽(31)进入绝缘外护套层(3)内部的引流组件(55)、以及设置在每个通风区域(4)内用于使水不易进入外部通风槽(31)内的防水组件(5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55)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通风区域(4)内的两个引流组,每个所述引流组均包括多个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且呈半环设置的第一固定板(551)、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板(551)端部且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的第二固定板(55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远离两者铰接处一端用于将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的连接件(553)、以及两个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板(551)和第二固定板(552)上的引流板(554);每个所述引流板(554)均位于外部通风槽(31)沿绝缘外护套层(3)长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引流板(554)呈环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引流组中的多个引流板(554)的外径由通风区域(4)的边缘一侧向通风区域(4)的中部一侧逐渐增大,且所述引流板(554)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弧形的凸面方向朝向远离对应的外部通风槽(31)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56)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绝缘外护套层(3)通风区域(4)长度方向两端的快装部件、两个对称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两侧的防水板(561),所述防水板(561)呈半环状设置,所述防水板(561)与绝缘外护套层(3)间隔一定距离且沿绝缘外护套层(3)周向形成闭合;所述快装部件包括两个对称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部的快装板(562)、设置在两个快装板(562)之间用于将两个快装板(562)固定至绝缘外护套层(3)外侧的固定件(563)、固设在快装板(562)一侧的支撑环(564)、多个沿支撑环(564)周向间隔分布且连接支撑环
(564)与防水板(561)的支撑杆(56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快装板(562)上的支撑环(564)套设在绝缘外护套层(3)外部且形成闭合圆环;所述防水组件(56)还包括沿支撑环(564)周向滑动连接在支撑环(564)上的旋转环(565),所述支撑杆(567)两端分别与旋转环(565)和防水板(561)固定连接;将其中一个所述防水板(561)设置为第一防水板,另一个所述防水板(561)设置为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二防水板外侧对称固设有配重条(568),所述第二防水板外侧的中部位置沿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还间隔开设有多个底部通风孔(561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通风区域(4)内的两个防水板(561)其中一个所述防水板(561)长度方向两侧固设有多个定位块(569),另一个所述防水板(561)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定位块(569)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569)可插接至定位槽。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通风管道(52)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匀间隔固设有多个凸块(54),所述凸块(54)与绝缘线芯(1)外侧壁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屏蔽层(2)为采用铜材质制成的网状编织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屏蔽层(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屏蔽层(2)沿绝缘外护套层(3)的径向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透气屏蔽层(2)外侧均包覆有绝缘外护套层(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频电缆,涉及电缆的领域,变频电缆包括多个绝缘线芯、包覆在多个绝缘线芯外侧的透气屏蔽层、包覆在透气屏蔽层外侧的绝缘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外护套层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快电缆散热的通风区域,每个所述通风区域内沿绝缘外护套层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均开设有多个外部通风槽,所述外部通风槽与绝缘外护套层内部连通;还包括设置在绝缘线芯与绝缘外护套层之间用于固定多个绝缘线芯以及便于绝缘线芯散热同时提高绝缘外护套层防水效果的防水自散热机构,且多个所述通风区域之间通过防水自散热机构相互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变频电缆的传输效率,降低线芯各绝缘层的老化和破损速度,提高变频电缆运行稳定性的效果。缆运行稳定性的效果。缆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宇 任世伟 张欣 解旺涛 高利欣 周宪博 姜东洋 边豪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瑞源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