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7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采样管运输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
背景技术:
2.当进行较为复杂的检测,例如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遗传病基因组检测等,通常由于实验操作复杂、检测仪器昂贵庞大等原因需要从采样原地(如医院)运送到特种检测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处理、检测。在运送途中会遇到高温、磕碰、封闭不密闭等各种困难,导致样本损坏、变质,进而使得检测无法正常运行,有可能对患者造成时间成本浪费、经济成本浪费甚至是病情延误等不良影响。
3.以最主要的血液样本运输为例,其中的红细胞表面受到切力或碰撞等机械力的作用时,红细胞内容物将从不同的通路被释放出来(例如通过红细胞在膨胀过程中扩大的膜孔或穿孔及残缺的红细胞),从而造成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另有研究证明,红细胞脆性对振动强度较敏感,fhb(游离血红蛋白)和血k+增高与振动时间有关。此外,在温度控制方面,运输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样本造成不适宜的影响,有对血液核酸运输的研究证明始终低于2℃或者高于10℃,不符合血液核酸标本运输过程所规定的温度要求,特殊核酸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中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同影响,有研究指出血液运输维持在室温条件下,hiv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达16%,另在依据卫生部下发的《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实验室技术指导意见》中,核酸标本的运输温度要求为2~8℃,由此可见在运输中温度的控制对于检测准确性非常重要。
4.目前运输采样管的装置存在成本过高、装置过大、未考虑温度影响、仅包裹单个采样管等缺点。例如在解决方案cn202222981528中,该装置过大、成本过高,不适于长途运输。在解决方案cn202222614884中,其嵌入rfid并内置压缩机、冷凝器,装置复杂,不适于一次性、多频次的采样运输。在解决方案cn202222495987中,未考虑室温运输对样本的影响,不适用于核酸检测等方案。另外在某些相对小型的发明如cn201720339737中,对机械力的作用有所考虑,但是该方案装置过小,仅可放置一个采样管,当检测方案需要较大量的采样以保证dna含量时,无法满足需求,并且没有对温度的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采样管运输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6.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包括:
7.气囊袋,所述气囊袋内用于放置降温袋和至少一个采样管;
8.气囊框,所述气囊框沿着所述气囊袋的一圈外围分布,所述气囊框和所述气囊袋之间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将所述气囊袋内的空间和所述气囊框内的空间相连通;
9.第一存放袋,所述第一存放袋内放有第一反应物;以及
10.第二存放袋,所述第二存放袋内放有第二反应物;
11.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均放置于所述气囊袋内或均放置于所述气囊框内,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用于接触反应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所述气体用于填充所述气囊袋或所述气囊框,以使得所述气囊袋和所述气囊框均处于充气膨胀状态。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袋包括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所述第一气囊层设置于所述气囊框的底部,所述第二气囊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气囊框的顶部;当所述第二气囊层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向所述气囊袋内放置降温袋和至少一个采样管;当所述第二气囊层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气囊层、所述第二气囊层以及所述气囊框的内围围合形成所述气囊袋内的空间。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层朝向所述第二气囊层的一侧设置多个隔离件,相邻所述隔离件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用于放置所述降温袋或所述采样管。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袋用于放置降温袋和多个采样管;用于放置多个采样管的多个所述隔离空间分布于用于放置降温袋的所述隔离空间的两侧。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囊层的外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用于将所述第二气囊层的外围固定于所述气囊框。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袋和所述气囊框均为矩形状结构。
17.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产气袋,所述产气袋包括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所述产气袋放置于所述气囊袋内的边缘。
18.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应物触发器,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呈板状或片状;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产气袋,并将所述产气袋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含有第一空间的所述产气袋和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存放袋,含有第二空间的所述产气袋和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存放袋;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所述气囊袋或所述气囊框并延伸至所述运输包的外侧,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用于供用户拉拽以将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相连通。
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所述气囊框并延伸至所述运输包的外侧;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运输包内,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运输包外;
20.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破袋部,所述破袋部位于所述产气袋外侧以及所述气囊袋的内侧,所述破袋部用于随着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所述产气袋,以将所述气囊袋和所述产气袋相连通;或者,所述破袋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所述产气袋内,所述破袋部用于随着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所述气囊框的内围,以将所述气囊框和所述产气袋相连通;
21.所述气囊框内的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两侧上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呈片状或板状,所述密封部用于随着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向靠近所述气囊框外围一侧移动,并堵住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和所述气囊框外围的连接处。
2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破袋部位于所述产气袋的外侧以及所述气囊袋的内侧,所述产气袋内的所述反应物触发器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距离。
23.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设置有气囊袋和沿着气囊袋外围
一圈分布的气囊框,气囊袋内用于放置需要运输的采样管,通过气囊袋以及气囊袋外围的气囊框能够给采样管提供足够的缓冲,以降低外部机械力对采样管内物质的损坏或影响。气囊袋和气囊框之间还设置有将气囊袋内空间和气囊框内空间相连通的通气孔,在气囊袋或气囊框内设置有第一存放袋和第二存放袋,第一存放袋内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存放袋内的第二反应物用于相接触以产生气体,通过产生的气体即可及时填充气囊袋和气囊框,使得气囊袋和气囊框发挥对采样管的保护作用。在不需要运输采样管时,第一反应物存放于第一存放袋,第二反应物存放于第二存放袋,此时运输包类似一个被放气的气袋,便于存放和运输。第一存放袋和第二存放袋放在同一个区域,便于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快速接触反应产生气体,进而运输采样管,通过通气孔可以简化充气结构,通过对气囊袋和气囊框中的任意一个空间充气,即可实现整个运输包的充气。气囊袋内的空间除了可以放置采样管,还可以放置降温袋,通过降温袋对气囊袋内的采样管进行适宜的温度保存。本技术所设计的运输包体积小巧、使用灵活、便于存储或运输,有效提高采样管运输工作的便捷性和提高采样管运输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使用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气囊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反应物触发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0.气囊袋、11.第一气囊层、12.第二气囊层、13.隔离件、
33.20.气囊框、30.通气孔、40.第一存放袋、50.第二存放袋、60降温袋、70.采样管、80.产气袋、90.反应物触发器、91.第一端、92.第二端、93.破袋部、94.密封部、95.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35.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3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7.如图1-8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用于运输采样管70的运输包,包括:气囊袋10、气囊框20、第一存放袋40以及第二存放袋50。
38.气囊袋10内用于放置降温袋60和至少一个采样管70,例如放置一个、两个、四个、八个的采样管70。其中,降温袋60可以为本技术运输包的一部分,或者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作限制。气囊框20沿着气囊袋10的一圈外围分布,气囊框20和气囊袋10之间设置有通气孔30,通气孔30用于将气囊袋10内的空间和气囊框20内的空间相连通。
39.第一存放袋40内放有第一反应物,第二存放袋50内放有第二反应物。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均放置于气囊袋10内或均放置于气囊框20内,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用于接触反应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用于填充气囊袋10或气囊框20,以使得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均处于充气膨胀状态。
4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运输采样管70的运输包(简称运输包),设置有气囊袋10和沿着气囊袋10外围一圈分布的气囊框20,气囊袋10内用于放置需要运输的采样管70,通过气囊袋10以及气囊袋10外围的气囊框20能够给采样管70提供足够的缓冲,以降低外部机械力对采样管70内物质的损坏或影响。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之间还设置有将气囊袋10内空间和气囊框20内空间相连通的通气孔30,在气囊袋10或气囊框20内设置有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第一存放袋40内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存放袋50内的第二反应物用于相接触以产生气体,通过产生的气体即可及时填充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使得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发挥对采样管70的保护作用。在不需要运输采样管70时,第一反应物存放于第一存放袋40,第二反应物存放于第二存放袋50,此时运输包类似一个被放气的气袋,便于存放和运输。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放在同一个区域,便于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快速接触反应产生气体,进而运输采样管70,通过通气孔30可以简化充气结构,通过对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中的任意一个空间充气,即可实现整个运输包的充气。气囊袋10内的空间除了可以放置采样管70,还可以放置降温袋60,通过降温袋60对气囊袋10内的采样管70进行适宜的温度保存。本技术所设计的运输包体积小巧、使用灵活、便于存储或运输,有效提高采样管70运输工作的便捷性和提高采样管70运输的有效性。
41.如图1所示,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均为矩形状结构。气囊袋10包括第一气囊层11和第二气囊层12,第一气囊层11设置于气囊框20的底部,第二气囊层12可拆卸设置于气囊框20的顶部。当第二气囊层12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向气囊袋10内放置降温袋60和至少一个采样管70。当第二气囊层1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气囊层11、第二气囊层12以及气囊框20的内围围合形成气囊袋10内的空间。具体的,第二气囊层12的外围设置有密封胶,密封胶用于将第二气囊层12的外围固定于气囊框20。当气囊袋10为矩形状结构时,第一气囊层11和第二气囊层12对应的也呈矩形状。第二气囊层12开拆卸设置于气囊框20的顶部,其可以整体可拆卸的方式或局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气囊框20的顶部。例如第二气囊层12四边中的任意一边直接固定在气囊框20的顶部,其余三边处于可拆卸的状态,当需要向气囊袋10内放降温袋60和采样管70时,揭开第二气囊层12的三边即可。降温袋60和采样管70放在气囊袋
10内后,盖上第二气囊层12,通过密封胶(例如胶布)将第二气囊层12的三边固定在气囊框20的顶部,同时通过密封胶保障第二气囊层12可拆卸三边处的密封性。对于矩形状结构的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其结构规则,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的形状相适配,以气囊袋10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袋10还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异形等。
42.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气囊层11朝向第二气囊层12的一侧设置多个隔离件13,相邻隔离件13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用于放置降温袋60或采样管70。一个隔离空间对应放置一个降温袋60或一个采样管70。通过隔离件13对气囊袋10内放置的降温袋60和采样管70进行位置限定,防止气囊袋10内的降温袋60和/或采样管70晃动,对采样管70内的物质发生机械力损伤。具体的,气囊袋10用于放置降温袋60和多个采样管70。并且,用于放置多个采样管70的多个隔离空间分布于用于放置降温袋60的隔离空间的两侧。多个采样管70例如2-8个的采样管70。例如气囊袋10内放置4个采样管70,此时第一气囊层11上形成六行或六列的隔离件13,分割出五个隔离空间,中间的隔离空间用于放置降温袋60宽度相对大一些,降温袋60两侧分别设置的两个隔离空间用于放置采样管70宽度相对小一些。隔离件13为软性材质的隔离板、气囊结构等,只要能限制采样管70的空间位置,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即可。
43.如图2-图3所示,运输包还包括产气袋80,产气袋80包括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产气袋80放置于气囊袋10内的边缘。通过产气袋80将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放在一个更具体的空间内,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相对离得更近些,这样便于第一存放袋40内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存放袋50内的第二反应物快速接触进行反应。
44.如图2-图3所示,运输包还包括反应物触发器90,反应物触发器90呈板状或片状。反应物触发器90的部分结构穿过产气袋80,并将产气袋80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含有第一空间的产气袋80和反应物触发器90围合形成第一存放袋40,含有第二空间的产气袋80和反应物触发器90围合形成第二存放袋50,即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共用一个侧壁。反应物触发器90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气囊袋10或气囊框20并延伸至运输包的外侧,反应物触发器90用于供用户拉拽以将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相连通。运输包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存放袋40内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存放袋50内的第二反应物在反应物触发器90的作用下处于分隔状态。运输包在使用状态下,其上的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需要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此时使用者用力拉拽反应物触发器90,将反应物触发器90向运输包外侧移动,以改变反应物触发器90对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的分隔作用,将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适当晃动或挪动运输包即可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相接触开始产气反应。通过设计的反应物触发器90,能够简单、便捷的实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的分隔或接触,且运输包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分隔不发生产气反应,使得运输包在未使用状态下能够处于未充气膨胀状态,便于折叠存储、还具有较小的体积或空间占有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计反应物触发器90,甚至不设计产气袋80,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的分隔和接触就行,例如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为两个充满气的气袋结构,未使用运输包时,通过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分隔开,当需要使用运输包时,用户用力捏破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此时袋内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可以进行接触以开始
产气反应。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反应物触发器90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气囊框20并延伸至运输包的外侧。反应物触发器90具有第一端91和第二端92,第一端91位于运输包内,第二端92位于运输包外。第一端91设置有破袋部93,破袋部93位于产气袋80外侧以及气囊袋10的内侧,破袋部93用于随着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扎破或穿破产气袋80,以将气囊袋10和产气袋80相连通。或者,破袋部93位于靠近第二端92的产气袋80内,破袋部93用于随着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气囊框20的内围,以将气囊框20和产气袋80相连通。气囊框20内的反应物触发器90的两侧上设置有密封部94,密封部94呈片状或板状,密封部94用于随着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向靠近气囊框20外围一侧移动,并堵住反应物触发器90和气囊框20外围的连接处。
46.通过设计的破袋部93,能够随着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扎破或穿破产气袋80,进而将气囊袋10和产气袋80相连通,又因为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之间通过通气孔30相连通,所以最终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气体会流动至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内以进行填充作用。或者,通过设计的破袋部93,能够随着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气囊框20的内围,进而将气囊框20和产气袋80相连通,又因为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之间通过通气孔30相连通,所以最终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气体仍会流动至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内以进行填充作用。当破袋部93用于扎破或穿破气囊框20的内围时,产气袋80和气囊框20内围之间可以共用一个侧壁,既能节省材料,还能降低破袋部93的阻力。其中,破袋部93如图8所示,为锥形板状结构,以便于施力,更佳的,破袋部93上也可以设置圆锥结构,以便于实现快速扎破或穿破作用。密封部94,如图6-图8所示,为反应物触发器90两侧的锥形板,当反应物触发器90被使用者拉拽向外移动时,密封部94也随之向气囊框20外围一侧移动,直到密封部94和气囊框20外围(的内壁)相抵接并贴合。密封部94和气囊框20外围接触后继续移动,反应物触发器90两侧密封部94之间的夹角变大,夹角变大后的密封部94,能够增加和气囊框20外围的贴合面积,以便于保障反应物触发器90和气囊框20外围连接处的密封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密封部94,在运输包被充气膨胀后,在反应物触发器90和气囊框20外围的连接处设置对应的密封胶来保障该处的密封性。
47.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破袋部93位于产气袋80的外侧以及气囊袋10的内侧,产气袋80内的反应物触发器90上还设置有限位部95,限位部95用于限制反应物触发器90的移动距离。当反应物触发器90向外拉拽移动至最大距离时,限位部95和产气袋80靠近气囊框20一侧的内壁相抵接,并形成阻挡,以提醒用户停止拉拽,以保障反应物触发器90的使用正确性,同时对运输包进行有效保护。
48.本技术所设计的运输包,分为气囊触发前和气囊触发后两种使用状态,使用原理为:气囊触发前,运输包体积小、轻便,方便厂商存储以及采样方人员将采样管70、降温袋60等放到内胆中,如图4所示,为运输包未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此时其上的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相对处于抽气后的状态。当使用运输包时,需要先将第二气囊层12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3所示,向第一气囊层11上放置降温袋60和采样管70,例如在降温袋60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采样管70。降温袋60和采样管70放置好后,通过密封胶实现对第二气囊层12的固定封口作用,以保障气囊袋10的密封性。第二气囊层12被固定好后,如图1所示,使用者拉拽反应物触发器90,解除对第一存放袋40和第二存放袋50的隔离作用,使得其内的第一反应物和
第二反应物相接触开始产气反应,产生的气体对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进行填充,使得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此时运输包处于气囊触发后状态。图1中的结构仅为示意作用,实际使用时,气囊袋10可以将产气袋80完全囊括至其内部。通常产气反应物为低成本并可在常温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例如第一反应物为碳酸氢钠nahco3,第二反应物为醋酸ch3cooh,通过化学反应ch3cooh+nahco3→
ch3coona+co2↑
+h2o产生气体。运输包内的气体由上述反应可知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其分子量比空气小,热容也较低,因此它们的导热性也相应较低,相比起空气有更好的保温效果,更易于长时间的保持运输中的温度。运输包处于气囊触发后状态时,使用者(例如采样方人员)将运输包水平放置,在寄送运输过程中,将运输包放置于尺寸符合的快递箱中进行运输、寄送。
49.本技术所设计的运输包,第一,主要应用于家系用户或特殊检测项目,例如全基因组检测、全外显子检测。对于家系用户或特殊检测项目,其检测的样本需求量不是很大。此时若采用常规的采样管储放箱,例如六行八列的储放箱,只能占其中的几个储放位,导致其他储放位被浪费,同时还增加了运输的空间或难度。但若采用本技术设计的运输包,就能灵活的根据采样管70个数选择运输包的个数,使用不仅灵活,还具有成本低、便于运输、易携带的优势。第二,为防止采样管70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摩擦而导致采样管70破裂、样本漏出,运输包提供了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有效保护采样管70,同时避免机械力对样本的影响,降低样本理化指标。通过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可有效包裹好采样管70,由于气囊的防震和隔离作用可大幅降低采样管70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外部机械力,故该装置可有效保护采样管70内部的样本,减少其内部细胞由于外部机械力而造成的裂解。同时,对于气囊袋10的内部结构,在第一气囊层11上增设了隔离件13,对气囊袋10内的采样管70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气囊袋10内的采样管70发生移动、晃动等对采样管70内的物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气囊袋10、气囊框20以及隔离件13给采样管70营造稳定的运输环境。第三,考虑到运输包在运输前的便携性和运输中的保护性,本技术通过提供的含有第一反应物的第一存放袋40、含有第二反应物的第二存放袋50以及反应物触发器90,能够以简单、便携的方式实现气体反应以及气囊袋10和气囊框20的充气效果。第四,为防止采样管70中液体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变性,降低检测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了内置降温袋60。降温袋60可根据不同情况配置干冰或者湿冰,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保持运输中采样管70的温度维持在较低温度,例如维持好至少24到48小时的运输温度,有效保护了采样管70中的细胞和核酸等物质,防止采样管70中的样本由于运输中温度过高而导致了相关检测的准确性降低。第五,考虑到检测类型的不同会需要不同量的样本量,例如有些高深度的核酸检测需要两个甚至三个采样管70,本技术的运输包可以灵活配置,例如有效运输一至四个采样管70。该结构可以灵活的满足不同检测或者多种检测(例如血常规加核酸检测)的样本量所需。
50.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袋,所述气囊袋内用于放置降温袋和至少一个采样管;气囊框,所述气囊框沿着所述气囊袋的一圈外围分布,所述气囊框和所述气囊袋之间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将所述气囊袋内的空间和所述气囊框内的空间相连通;第一存放袋,所述第一存放袋内放有第一反应物;以及第二存放袋,所述第二存放袋内放有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均放置于所述气囊袋内或均放置于所述气囊框内,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用于接触反应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所述气体用于填充所述气囊袋或所述气囊框,以使得所述气囊袋和所述气囊框均处于充气膨胀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包括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所述第一气囊层设置于所述气囊框的底部,所述第二气囊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气囊框的顶部;当所述第二气囊层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向所述气囊袋内放置降温袋和至少一个采样管;当所述第二气囊层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气囊层、所述第二气囊层以及所述气囊框的内围围合形成所述气囊袋内的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层朝向所述第二气囊层的一侧设置多个隔离件,相邻所述隔离件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用于放置所述降温袋或所述采样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用于放置降温袋和多个采样管;用于放置多个采样管的多个所述隔离空间分布于用于放置降温袋的所述隔离空间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层的外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用于将所述第二气囊层的外围固定于所述气囊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和所述气囊框均为矩形状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气袋,所述产气袋包括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所述产气袋放置于所述气囊袋内的边缘。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应物触发器,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呈板状或片状;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产气袋,并将所述产气袋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含有第一空间的所述产气袋和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存放袋,含有第二空间的所述产气袋和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存放袋;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所述气囊袋或所述气囊框并延伸至所述运输包的外侧,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用于供用户拉拽以将所述第一存放袋和所述第二存放袋相连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其余结构还穿过所述气囊框并延伸至所述运输包的外侧;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运输包内,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运输包外;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破袋部,所述破袋部位于所述产气袋外侧以及所述气囊袋的内侧,所述破袋部用于随着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所述产气袋,以将所述气囊袋和所述产气袋相连通;或者,所述破袋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所述产气袋内,所述破袋部用于随
着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扎破或穿破所述气囊框的内围,以将所述气囊框和所述产气袋相连通;所述气囊框内的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两侧上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呈片状或板状,所述密封部用于随着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向靠近所述气囊框外围一侧移动,并堵住所述反应物触发器和所述气囊框外围的连接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袋部位于所述产气袋的外侧以及所述气囊袋的内侧,所述产气袋内的所述反应物触发器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反应物触发器的移动距离。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运输采样管的运输包,包括气囊袋、气囊框、第一存放袋和第二存放袋。气囊袋内用于放置降温袋和采样管。气囊框沿着气囊袋的一圈外围分布,气囊框和气囊袋之间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将气囊袋内的空间和气囊框内的空间相连通。第一存放袋内放有第一反应物,第二存放袋内放有第二反应物。第一存放袋和第二存放袋均放置于气囊袋内或均放置于气囊框内,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用于接触反应以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用于填充气囊袋或气囊框,以使得气囊袋和气囊框均处于充气膨胀状态。设计的运输包降低外部机械力对采样管内物质的影响、能够对采样管进行适宜的温度保存,有效提高采样管运输工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高采样管运输工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高采样管运输工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浩宇 刘永初 燕攀 刘阳 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雅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便于升级的驱动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蘑菇式提升阀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