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0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主要是向前出风,全部正面出风时,风速快,吹到人身上易引起人感觉不适。为了解决直吹用户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利用摆叶、导风板等转动引导换热气流避开用户,但是由于送风角度本身有限,无法大范围避开用户,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三面送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4.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利用导风组件实现聚合送风和分散送风。
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出风前壁,出风前壁的横向中部设置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出风格栅,用于透过从出风口排出的换热气流,其具有主体面和两个侧端面,主体面面对地设置于出风前壁的前方,两个侧端面分别形成于主体面横向两端,并与出风前壁的横向两侧边缘衔接;和导风组件,设置于出风前壁与主体面之间,用于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以便换热气流能够经主体面和/或侧端面透过。
6.可选地,机壳具有外观前壁,外观前壁设置成比出风前壁更加靠前;外观前壁的轮廓与主体面的轮廓相适配,且外观前壁与主体面相平齐。
7.可选地,主体面设置成平面或者前凸弧面。
8.可选地,主体面的横向宽度设置成与出风前壁的横向宽度相同。
9.可选地,主体面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小于出风前壁的横向宽度。
10.可选地,出风口设置成沿竖向延伸的长条形;且导风组件包括两个呈长条形的导风板,沿竖向设置于出风口处,每个导风板设置成可绕一竖向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
11.可选地,导风板的宽度设置成与出风前壁与主体面的间距相同。
12.可选地,每个导风板的转动轴线设置成与其宽度的中心线重合;且每个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出风口横向边缘的前方。
13.可选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套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动两个导风板转动,每套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电机固定于机壳,主动齿轮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与导风板的转动轴相连。
14.可选地,主动齿轮的直径设置成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格栅的主体面面对地设置于出风前壁的前方,两个侧端面分别形成于主体面横向两端,并与出风前壁的横向两侧边缘衔接,导风组件设置于出风前壁与主体面之间,用于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以便换热气流能够经主体面
和/或侧端面透过,以实现三面出风。
1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两个导风板分别沿竖向设置于出风口处,每个导风板设置成可绕一竖向转动轴线转动,每个导风板的转动轴线设置成与其宽度的中心线重合,并且每个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出风口横向边缘的前方,两个导风板可通过转动成使其宽度方向前后延伸,并且衔接于出风口的横向边缘,换热气流由出风口排出后可在两个导风板的导向下继续向前送风,最终透过主体面排至室内环境中,这样能够实现向前聚合送风,两个导风板还可通过转动利用向一侧导风,实现侧部出风,最终部分换热气流透过左侧的侧端面(或左侧的侧端面与主体面的结合部分)排至室内环境中,这样能够实现向前分散送风。
1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出风格栅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一个状态的截面图;
2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另一个状态的截面图;
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机构与导风板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机壳与出风格栅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机壳与出风格栅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柜式空调室内机1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中出风格栅50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一个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另一个状态的截面图。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该柜式空调室内机1一般性地可包括机壳
10、风道骨架20、蒸发器30和贯流风扇40。
29.机壳10保护整个柜式空调室内机1,并且机壳10的后侧设置有进风格栅12,进风格栅12上形成有换热气流进口,机壳10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142。
30.风道骨架20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风道骨架20上形成有换热风道222,并且换热风道222具有朝向换热气流进口敞开的进风侧和朝向出风口142的出风侧。风道骨架20还具有连接在出风侧与出风口142之间的出风风道224,以将换热风道222内的换热气流导向出风口142。出风风道224内还可设置多个摆叶226,以通过上下摆动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
31.蒸发器30安装在风道骨架20上,并覆盖于换热风道222的上,以与从换热气流进口吸入机壳1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风道骨架20的出风侧和机壳10的出风口142排进室内,实现制冷或制热。
32.贯流风扇40沿横向安装在换热风道222内,用于促使室内气流从换热气流进口进入机壳10内与蒸发器30换热,并最终从出风口142排出。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机壳10还具有出风壁面14,出风口142设置于出风壁面14的横向中部,出风口142可呈沿机壳10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以充分利用机壳10的形状,获取较大的出风面积。
34.该柜式空调室内机1还可包括出风格栅50和导风组件。出风格栅50上可设置有透气孔,以便透过从出风口142排出的换热气流。该出风格栅50具有主体面510和两个侧端面520,主体面510面对地设置于出风前壁14的前方,两个侧端面520分别形成于主体面510横向两端,并与出风前壁14的横向两侧边缘衔接。导风组件设置于出风前壁14与主体面510之间,用于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以便换热气流能够经主体面510和/或侧端面520透过。
35.也就是说,该出风格栅50既可以允许换热气流透过主体面510向前送风,又可以允许透过一侧或者两侧的侧端面520向侧方送风,实现了较大范围的送风。
36.进一步地,该导风组件还可包括两个呈长条形的导风板60,两个导风板60分别沿竖向设置于出风口142处,每个导风板60设置成可绕一竖向转动轴线x转动,以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
37.具体地,每个导风板60的转动轴线x设置成与其宽度的中心线重合,并且每个导风板60的转动轴线x位于出风口142横向边缘的前方。
38.两个导风板60可通过转动成使其宽度方向前后延伸,并且衔接于出风口142的横向边缘,换热气流由出风口142排出后可在两个导风板60的导向下继续向前送风,最终透过主体面510排至室内环境中,这样能够实现向前聚合送风。
39.两个导风板60还可通过转动利用向一侧导风,实现侧部出风。例如,左侧的导风板60可转动成自后向前且向左偏斜,且部分区段正对对风口,这样换热气流由出风口142排出后部分可在该导风板60的导向下继续向左(或左前)送风,最终部分换热气流透过左侧的侧端面520(或左侧的侧端面520与主体面510的结合部分)排至室内环境中,这样能够实现向前分散送风。
40.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中驱动机构与导风板60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风板60可分别由一套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每套驱动机构可包括电机72、主动齿轮74以及从动齿轮76。电机72固定于机壳10,主动齿轮74固定于电机72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76与主动齿轮74相啮合,从动齿轮76与导风板
60的转动轴相连。
4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机壳10在出风壁面14的顶部或者底部限定出安装腔,驱动机构可设置在安装腔内。电机72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腔临近出风壁面14的壁上,主动齿轮74安装于电机72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76可通过转轴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且与主动齿轮74保持啮合,从动齿轮76的转轴可穿过安装腔伸入至出风壁面14与主体面510之间的位置,以便与导风板60的顶部或者底部的转动轴相连。
42.进一步地,主动齿轮74的直径设置成小于从动齿轮76的直径。也就是说,该驱动机构传动方式为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这样可以实现减速效果,导风板60的运行更加稳定。
4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电机72可设置成步进电机72,在出厂之前可设置步进电机72的角位移,该步进电机72可在该柜式空调室内机1出厂之前预先配置多个角位移,以分别对应多个导风板60的姿态,用户可通过语音控制/遥控器等手段控制步进电机72,进而实现聚合送风或者分散送风。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机壳10还可包括外观壁面16。该外观壁面16被构造成该柜式空调室内机1的外观前壁16,其处于该机壳10的最前方,送风壁面可设置成外观壁面16更加靠后,由于格栅设置在送风壁面的前方且具有侧端面520,因此送风壁面与外观壁面16之间的距离能够用于容纳侧端面520,这样可以使得出风格栅50的主体面510凸出于外观壁面16,影响该柜式室内机1的美观性。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出风格栅50的主体面510轮廓与外观前壁16的轮廓相适配且平齐。如图6所示,例如,当外观壁面16为前凸弧面时,那么该主体面510应当设置成前凸弧面。又例如,如图1、图7所示,当外观壁面16为平面时,那么主体面510以及侧端面520也均应当设置成平面。上述举例仅是部分场景下的适应性搭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然还存在其他形状的机壳10,本文不一一举例说明。
46.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面510的横向宽度设置成与出风前壁14的横向宽度相同,或者如图7所示,主体面510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小于出风前壁14的横向宽度。
47.当主体面510的横向宽度设置成与出风前壁14的横向宽度相同时,两个侧端面520可前后延伸地衔接与出风前壁14的两侧。当主体面510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小于出风前壁14的横向宽度时,两个侧端面520可斜向延伸地衔接于出风前壁14的两侧。
48.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60的宽度设置成与出风前壁14与主体面510的间距相同。这样当两个导风面转动成与前后延伸的姿态时,导风板60的一端可衔接于出风口142的边缘,另一端可与主体面510的内表面相接,这样两个导风板60可在出风前壁14与主体面510之间形成一个出风通道,能够防止换热气流向两侧透出,进一步提高了聚合送风的效果。
4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出风前壁,所述出风前壁的横向中部设置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出风格栅,用于透过从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换热气流,其具有主体面和两个侧端面,所述主体面面对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前壁的前方,两个所述侧端面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面横向两端,并与所述出风前壁的横向两侧边缘衔接;和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前壁与所述主体面之间,用于调整所述换热气流的方向,以便所述换热气流能够经所述主体面和/或所述侧端面透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外观前壁,所述外观前壁设置成比所述出风前壁更加靠前;所述外观前壁的轮廓与所述主体面的轮廓相适配,且所述外观前壁与所述主体面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面设置成平面或者前凸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面的横向宽度设置成与所述出风前壁的横向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面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小于所述出风前壁的横向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成沿竖向延伸的长条形;且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两个呈长条形的导风板,沿竖向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个所述导风板设置成可绕一竖向转动轴线转动,以调整所述换热气流的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设置成与所述出风前壁与所述主体面的间距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设置成与其宽度的中心线重合;且每个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横向边缘的前方。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套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导风板转动,每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设置成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出风格栅和导风组件,机壳具有出风前壁,出风前壁的横向中部设置有向前敞开的出风口,出风格栅用于透过从出风口排出的换热气流,其具有主体面和两个侧端面,主体面面对地设置于出风前壁的前方,两个侧端面分别形成于主体面横向两端,并与出风前壁的横向两侧边缘衔接,导风组件设置于出风前壁与主体面之间,用于调整换热气流的方向,以便换热气流能够经主体面和/或侧端面透过。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三面送风,扩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孙升华 李伟 刘显骥 卫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