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9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足踝矫形器。


背景技术:

2.偏瘫、脑卒中以及患有其他非神经性损伤的患者在后期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理症状,如脚下垂伴内翻足、趾卷曲或背伸等,踝足矫形器正是用于矫正和预防此类症状的康复矫形器。然而,现今的踝足矫形器通常没有设置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仅对踝关节进行包覆限位,使得踝足在长期矫形治疗过程中只能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忽视了踝关节运动功能的训练,如此极易导致血液阻滞,甚至形成深静脉血栓。
3.因此,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亟需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足踝矫形器,旨在活动患者的踝关节,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避免患者长时间卧躺造成腿部血液阻滞,甚至形成深静脉血栓。
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足踝矫形器,包括:
6.脚掌限位板,脚掌限位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侧板,两块限位侧板上设置有活动轴;
7.腿部限位筒,腿部限位筒靠近脚掌限位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活动轴活动连接,以使腿部限位筒与脚掌限位板活动连接;
8.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腿部限位筒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脚掌限位板。
9.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
10.壳体,壳体固定连接在腿部限位筒上靠近活动轴的位置;
11.上盖,上盖设置在壳体上;
12.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
13.控制板,控制板设置在壳体内;
14.电池,电池设置在壳体内;
15.以及减速齿轮,减速齿轮转动连接在壳体内;
16.其中,驱动电机和电池均与控制板电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齿轮啮合,减速齿轮的输出轴与活动轴啮合。
17.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贯穿壳体。
18.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脚掌限位板上远离活动轴的位置设置有脚趾限位带。
19.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腿部限位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合缝,腿部限位筒上靠近第一开合缝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套第一开合组件。
20.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两块限位侧板保持间隙,两块限位侧板靠近脚掌限位板的脚跟位置相互靠拢形成第二开合缝,第二开合缝上设置有第二开合组件。
21.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合组件与第二开合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开合组件
包括绑带和连接件,绑带可拆卸连接在连接件上,并且绑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合缝或第二开合缝的一侧,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开合缝或第二开合缝的另一侧。
22.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绑带上排列设置有卡槽,绑带通过卡槽与连接件卡接。
23.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脚掌限位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足踝矫形器,本实用新型在脚掌限位板和腿部限位筒之间的活动关节处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脚掌限位板活动,进而活动患者的踝关节。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足踝矫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足踝矫形器的背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足踝矫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标记a的放大示意图。
30.图中:1、脚掌限位板;11、限位侧板;12、活动轴;13、脚趾限位带;14、第二开合缝;15、第二开合组件;16、缓冲垫;2、腿部限位筒;21、连接端子;22、第一开合缝;23、第一开合组件;231、绑带;2311、卡槽;232、连接件;3、驱动组件;31、壳体;32、上盖;33、驱动电机;34、控制板;35、电池;36、减速齿轮;37、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足踝矫形器,用于对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训练,避免形成血液阻滞,甚至深静脉血栓;同时还可以用于矫正和预防非神经性损伤的患者脚下垂伴内翻足、趾卷曲或背伸等症状。其中主要结构包括:脚掌限位板1、腿部限位筒2以及驱动组件3,脚掌限位板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侧板11,两块限位侧板11上设置有活动轴12,腿部限位筒2靠近脚掌限位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21,连接端子21与活动轴12活动连接,以使腿部限位筒2与脚掌限位板1活动连接,驱动组件3设置在腿部限位筒2上,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脚掌限位板1。
36.需要说明的是,现今的踝足矫形器通常没有设置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仅对踝关节进行包覆限位,使得踝足在长期矫形治疗过程中只能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忽视了踝关节运动功能的训练,如此极易导致血液阻滞,甚至形成深静脉血栓。本实用新型在脚掌限位板1和腿部限位筒2之间的活动关节处设置驱动组件3,通过驱动组件3带动脚掌限位板1活动,进而活动患者的踝关节。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
3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侧板11与脚掌限位板1一体成型,脚掌限位板1与腿部限位筒2至少一方设置有驱动组件3。
38.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壳体31、上盖32、驱动电机33、控制板34、电池35以及减速齿轮36,壳体31固定连接在腿部限位筒2上靠近活动轴12的位置,上盖32设置在壳体31上,驱动电机33固定连接在壳体31内,控制板34设置在壳体31内,电池35设置在壳体31内,减速齿轮36转动连接在壳体31内;其中,驱动电机33和电池35均与控制板34电连接,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与减速齿轮36啮合,减速齿轮36的输出轴与活动轴12啮合。本实施例中,将驱动电机33、控制板34、电池35以及减速齿轮36集成在一起可以提高患者做踝关节运动训练的灵活度,不收外界的限制无需外接设备。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3,通过外界电源或者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33的开关、转速以及传动方向。
40.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板34上设置有控制按钮37,控制按钮37贯穿壳体31。控制板34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关或者转速等。
41.进一步的,脚掌限位板1上远离活动轴12的位置设置有脚趾限位带13。
42.需要说明的是,脚趾限位带13的隔板可以将脚趾固定塑形,避免了脚趾因相互挤压而导致的脚趾变形或者出现脚趾卷曲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脚趾畸形。同时脚趾限位带13还可以将患者的脚掌限制在脚掌限位板1上。
43.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腿部限位筒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合缝22,腿部限位筒2上靠近第一开合缝22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套第一开合组件23。
44.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矫形器大多是采用固定尺寸的限位结构对踝足部位进行限位固定,缺乏足够的可调操作。使得小腿与脚部之间只能在矫形器的硬性标准下实现固定穿戴,不仅不具备舒适度,更容易造成小腿与脚部肿大疲劳。本方案采用可调节长度的第一开合组件23和第二开合组件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合组件23和第二开合组件15可以被配置为魔术贴等可以调节长度并且可以快速拆装的连接结构。
45.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两块限位侧板11保持间隙,两块限位侧板11靠近脚掌
限位板1的脚跟位置相互靠拢形成第二开合缝14,第二开合缝14上设置有第二开合组件15。
4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合缝22合第二开合缝14的开口方向一致,即都设置在背部。患者在穿戴时,首先解开第一开合组件23以及第二开合组件15,使第一开合缝22与第二开合缝14打开使患者的脚掌以及小腿得以从背部穿入。最后将第一开合组件23与第二开合组件15锁上即可。
47.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开合组件23与第二开合组件15结构相同,第一开合组件23包括绑带231和连接件232,绑带231可拆卸连接在连接件232上,并且绑带23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合缝22或第二开合缝14的一侧,连接件232设置在第一开合缝22或第二开合缝14的另一侧。
4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合组件23与第二开合组件15的功能相同,均是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拆装,并且可以实现长度调节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合组件23与第二开合组件15结构相同。
4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绑带231上排列设置有卡槽2311,绑带231通过卡槽2311与连接件232卡接。
5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232内部设置有与卡槽2311卡接的抵接件,抵接件与卡槽2311卡接,以使连接件232与绑带231相互固定。需要开松绑带231时,抵接件远离卡槽2311,绑带231失去限制可以从连接件232中脱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连接件232的具体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能够获得的,此处对于连接件23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再做赘述。
5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脚掌限位板1上设置有缓冲垫16。首先,缓冲垫16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训练过程中对脚掌的冲击力,避免出现不适感和损伤。例如,在某些运动康复训练中,需要患者进行一定的跳跃、落地等高冲击动作,这时缓冲垫16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保护脚掌和小腿骨骼免受过度冲击而受伤。
52.其次,缓冲垫16还能够作为调整器具,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加减垫块或更换不同硬度的垫块,来调整脚掌限位板1对脚掌的支撑和限位程度。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训练需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3.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足踝矫形器,本实用新型在脚掌限位板1和腿部限位筒2之间的活动关节处设置驱动组件3,通过驱动组件3带动脚掌限位板1活动,进而活动患者的踝关节。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
5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掌限位板,脚掌限位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侧板,两块所述限位侧板上设置有活动轴;腿部限位筒,所述腿部限位筒靠近所述脚掌限位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活动轴活动连接,以使所述腿部限位筒与所述脚掌限位板活动连接;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腿部限位筒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脚掌限位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腿部限位筒上靠近所述活动轴的位置;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减速齿轮,所述减速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所述减速齿轮的输出轴与所述活动轴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贯穿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限位板上远离所述活动轴的位置设置有脚趾限位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限位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合缝,所述腿部限位筒上靠近所述第一开合缝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套第一开合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限位侧板保持间隙,两块所述限位侧板靠近所述脚掌限位板的脚跟位置相互靠拢形成第二开合缝,所述第二开合缝上设置有第二开合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组件与所述第二开合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开合组件包括绑带和连接件,所述绑带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且所述绑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合缝或所述第二开合缝的一侧,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合缝或所述第二开合缝的另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上排列设置有卡槽,所述绑带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件卡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限位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足踝矫形器,包括脚掌限位板,其两侧设置有限位侧板,两块限位侧板上设置有活动轴;腿部限位筒,其靠近脚掌限位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活动轴活动连接,以使腿部限位筒与脚掌限位板活动连接;以及驱动组件,其包括壳体,其固定连接在腿部限位筒上靠近活动轴的位置;上盖,其设置在壳体上;驱动电机,其固定连接在壳体内;控制板,其设置在壳体内;电池,其设置在壳体内;以及减速齿轮,其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驱动电机和电池均与控制板电连接。驱动电机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活动,进而带动脚掌限位板活动,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以此实现踝关节运动训练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 张沐暄 雷崎方 王书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