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0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


背景技术:

2.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必然发展方向,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在盘活存量资源、促进建筑保护和利用、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既有建筑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功能的改变,常常遇到在已有洞口处新增楼板的情况。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将楼板钢筋通过植筋的方式锚固于周边既有混凝土梁内。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植筋与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常用的混凝土楼板厚度为80~100mm,若采用植筋的方式,板面钢筋需置于新增楼板沿厚度方向中间的位置才能满足规范要求,此时板面钢筋对于楼板抗弯几乎不起作用,造成承载力不足,且在负弯矩作用下楼板周边易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新增楼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包括新增混凝土楼板、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梁以及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楼板;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设置于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上;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安装于所述洞口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上侧相连接;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一端处开设有缺口,通过向所述缺口中浇筑混凝土而将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与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相连接。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既有混凝土梁中具有既有板面钢筋,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缺口处。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的顶面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齐平。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包括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安装于所述洞口处,且顶面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齐平;所述楼板主体的新增板面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焊接。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新增板面钢筋与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的单面焊长度为10d、双面焊长度为5d,且d为所述新增板面钢筋的直径。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楼板主体的新增板底钢筋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内部。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中,其将新增混凝土楼板的新增板面钢筋与既有混凝土楼板的既有板面钢筋焊接,避免因植筋造成板面钢筋位于楼板中间的情况,既保
证了新增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新增混凝土楼板和既有混凝土楼板抵抗负弯矩的能力,还能够避免新增混凝土楼板和既有混凝土楼板周边出现裂缝,该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既能使新增板面钢筋和既有板面钢筋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又能实现抵抗负弯矩的功能,承载力充足。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标:1-既有混凝土梁;2-既有混凝土楼板;3-缺口;4-新增混凝土楼板;5-既有板面钢筋;6-新增板面钢筋;7-新增板底钢筋;8-凿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2.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主要包括新增混凝土楼板4、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梁1以及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楼板2;其中,既有混凝土楼板2设置于既有混凝土梁1的顶面上;同时,新增混凝土楼板4安装于洞口处,且两端分别与既有混凝土梁1的上侧相连接;并且,既有混凝土梁1的顶面一端处开设有缺口3,既有混凝土梁1靠近洞口处凿除混凝土保护层而形成该缺口3,露出既有混凝土楼板2的既有板面钢筋5,因此,通过向缺口3中浇筑混凝土而将既有混凝土楼板2与新增混凝土楼板4相连接,支模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该新增混凝土楼板4,并通过浇筑混凝土而填补该缺口3,可以保证新旧混凝土共同工作。此外,新增混凝土楼板4与既有混凝土梁1交界处需凿毛形成凿毛面8。
26.需要说明的是,既有混凝土梁1中具有既有板面钢筋5,既有板面钢筋5的一端延伸至缺口3处。新增混凝土楼板4的顶面与既有混凝土楼板2的顶面齐平,其主要包括楼板主体;楼板主体安装于洞口处,且顶面与既有混凝土楼板2的顶面齐平;楼板主体的新增板面钢筋6的两端分别与既有板面钢筋5焊接,避免因植筋造成新增混凝土楼板4的新增板面钢筋6位于整个楼板中间的情况,既保证了新增板面钢筋6的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新增混凝土楼板4抵抗负弯矩的能力,避免新增混凝土楼板4周边出现裂缝,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7.需要说明的是,新增板面钢筋6与既有板面钢筋5的单面焊长度为10d、双面焊长度为5d,且d为新增板面钢筋6的直径。同时,楼板主体的新增板底钢筋7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既有混凝土梁1的内部。
28.综上可知,本技术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中,其将新增混凝土楼板4的新增板面钢筋6与既有混凝土楼板2的既有板面钢筋5焊接,避免因植筋造成板面钢筋位于楼板中间的情况,既保证了新增板面钢筋6的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新增混凝土楼板4和既有混凝土楼板2抵抗负弯矩的能力,还能够避免新增混凝土楼板4和既有混凝土楼板2周边出现裂缝,该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既能使新增板面钢筋6和既有板面钢筋5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又能实现抵抗负弯矩的功能,承载力充足。
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增混凝土楼板、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梁以及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楼板;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设置于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上;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安装于所述洞口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上侧相连接;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一端处开设有缺口,通过向所述缺口中浇筑混凝土而将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与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混凝土梁中具有既有板面钢筋,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缺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的顶面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混凝土楼板包括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安装于所述洞口处,且顶面与所述既有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齐平;所述楼板主体的新增板面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板面钢筋与所述既有板面钢筋的单面焊长度为10d、双面焊长度为5d,且d为所述新增板面钢筋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主体的新增板底钢筋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所述既有混凝土梁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楼板的构造,其包括新增混凝土楼板、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梁以及处于洞口两侧处的既有混凝土楼板;既有混凝土楼板设置于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上;新增混凝土楼板安装于洞口处,且两端分别与既有混凝土梁的上侧相连接;既有混凝土梁的顶面一端处开设有缺口,通过向缺口中浇筑混凝土而将既有混凝土楼板与新增混凝土楼板相连接。该结构将新增混凝土楼板的新增板面钢筋与既有混凝土楼板的既有板面钢筋焊接,避免因植筋造成新增板面钢筋位于楼板中间的情况,既保证了新增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新增混凝土楼板和既有混凝土楼板抵抗负弯矩的能力,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庆 李功文 景文俊 张威 吴文彪 孙飞 尤咏梅 高松 苗梦瑶 余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