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吸式控制阀及具有该助吸式控制阀的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5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润滑泵油箱内的阀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润滑泵。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润滑技术中,集中润滑系统大多由润滑泵、管路、分配器组成。工作中,随着润滑泵定时运行向管路和分配器供油,润滑泵油箱里的油脂容量会逐渐减小,当油脂将要用完时,需要通过加油机向油箱内添加油脂。
3.目前,常见的润滑泵基本包括泵体、油箱、活塞及压力弹簧,油箱倒立地设于泵体上,顶部具有排油孔;活塞设于前述油箱内起到助吸作用,活塞外壁与油箱内壁接触并能相对油箱内壁上下移动,压力弹簧设于油箱内并上端面与油箱内壁相抵,下端面与活塞上端面相抵。在油箱上端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安全排油孔,安全排油孔起到加满油脂后的溢流作用,同时也用于平衡内外气压。活塞位于顶部的时候安全排油孔位于活塞下面位置。添加油脂时,活塞上移超过安全排油孔时,油脂就溢出,起保护油罐不受过量加油引起的损坏。但泵油时需要手动封闭安全排油孔,活塞才能复位,进而才能达到助吸的作用,因此安全排油孔的设置虽然简单,但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活塞能自动复位的助吸式控制阀。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活塞能自动复位的润滑泵。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7.活塞,轴向中空形成安装腔;
8.阀座,轴向中空形成阀腔,设于前述活塞的安装腔内,该阀座的下端形成阀口;
9.阀芯,能轴向密封移动地设于前述阀座的阀腔内,并底部具有能启闭前述阀座阀口的堵头,该阀芯轴向具有通油槽,该通油槽靠近堵头形成有横向的进油孔,靠近阀芯的上端形成有出油孔;以及
10.复位件,始终迫使前述的阀芯向上移动进而使阀芯关闭阀座的阀口。
11.复位件优选如下结构:所述阀芯向上伸出阀腔并上端设有卡簧,所述的复位件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套设于阀芯的上端外侧并上端与卡簧相抵,下端与阀座内的台阶部相抵。
12.进一步,所述阀座的阀口呈扩口状,对应地,所述的堵头外周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与阀座的阀口能密封配合。
13.为便于安装,所述的阀座包括宽段及位于宽段上端的窄段,该窄段自下而上装配
于活塞的安装腔内,前述的宽段则凸起于阀座的下端面,所述的阀口则成型于该宽段上。
14.进一步,所述活塞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外周轴向向上延伸的套筒部。
15.进一步,所述套筒部的外周具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可以设置密封胶圈。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润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泵体;
18.油箱,倒立地设于前述泵体上,顶部具有排油孔;
19.助吸式控制阀,设于前述油箱内,活塞外壁与油箱内壁接触,阀芯顶部能与油箱顶部内壁相抵进而驱动阀芯下移,从而打开阀口;以及
20.压力弹簧,设于前述油箱内并上端面与油箱内壁相抵,下端面与活塞上端面相抵。
21.作为优选,所述排油孔开设于油箱顶部边缘,所述油箱顶部外侧套设有端盖,该端盖具有外周轴向延伸的围壁部,该围壁部内侧成型有与排油孔对应的排油槽。
22.进一步,所述油箱的顶部具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能与阀芯顶部相抵配合的支架。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加油到一定程度后,阀芯顶部受力,阀座的阀口打开,多余的油脂就能从阀口进入,沿着通油槽进入到活塞的上腔,从排油孔排出,起到保护油箱的作用;泵油时,由于油脂具有密封作用,能阻断空气,因此活塞上腔和下腔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活塞能自动复位,依旧能起到很好的助吸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分解图。
26.图3为图2中助吸式控制阀的放大剖视图。
27.图4为图3中阀芯的放大图。
28.图5为图3中阀座的放大图。
29.图6为图2中端盖另一视角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泵包括泵体6、油箱7、助吸式控制阀10、压力弹簧8及端盖9,泵体6能产生动力,油箱7倒立地设于泵体6上顶部具有排油孔71,油箱7内可以容纳用于润滑的油脂;助吸式控制阀8设于油箱7内,压力弹簧8设于油箱7内并上端面与油箱7内壁相抵,下端面与活塞1上端面相抵。
32.结合图6所示,排油孔71开设于油箱7顶部边缘油箱7顶部外侧套设有端盖9,该端盖9具有外周轴向延伸的围壁部91,该围壁部91内侧成型有与排油孔71对应的排油槽92。油箱7的顶部具有通孔72,通孔72内设有能与阀芯3顶部相抵配合的支架73。
33.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助吸式控制阀包括活塞1、阀座2、阀芯3及复位件4,活塞1轴向中空形成安装腔;活塞1外壁与油箱7内壁接触.
34.阀座2轴向中空形成阀腔,设于活塞1的安装腔内,该阀座2的下端形成阀口24。
35.阀芯3能轴向密封移动地设于阀座2的阀腔内,并底部具有能启闭阀口24的堵头
31,该阀芯3轴向具有通油槽32,该通油槽32靠近堵头31形成有横向的进油孔33,靠近阀芯3的上端形成有出油孔34。
36.复位件4始终迫使阀芯3向上移动进而使阀芯3关闭阀座2的阀口24。阀芯3向上伸出阀腔并上端设有卡簧41,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4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套设于阀芯3的上端外侧并上端与卡簧41相抵,下端与阀座2内的台阶部23相抵。
37.阀座2的阀口24呈扩口状,对应地,堵头31外周设有密封圈5,该密封圈5与阀座2的阀口24能密封配合。
38.本实施例中的阀座2包括宽段22及位于宽段22上端的窄段21,该窄段21通过螺纹配合自下而上装配于活塞1的安装腔内,宽段22则凸起于阀座2的下端面,阀口24则成型于该宽段22上。活塞1包括主体部11及由主体部11外周轴向向上延伸的套筒部12。套筒部12的外周具有环形槽,环形槽上可以套密封胶圈。
39.加油时,随着油箱内油脂的增加,活塞随油脂液面逐渐上升,加油到一定程度后,阀芯顶部受到支架的受力,阀芯相对活塞向下移动,阀座的阀口打开,多余的油脂就能从阀口进入,沿着通油槽进入到活塞的上腔,从排油孔排出,起到保护油箱的作用;同时泵油时,由于油脂也具有密封作用,能阻断空气,因此活塞上腔和下腔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所以不需要手指按压排油孔,活塞能自动复位,活塞依旧能起到很好的助吸作用,因此可以随时加油不影响正常的助吸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1),轴向中空形成安装腔;阀座(2),轴向中空形成阀腔,设于前述活塞(1)的安装腔内,该阀座(2)的下端形成阀口(24);阀芯(3),能轴向密封移动地设于前述阀座(2)的阀腔内,并底部具有能启闭前述阀口(24)的堵头(31),该阀芯(3)轴向具有通油槽(32),该通油槽(32)靠近堵头(31)形成有横向的进油孔(33),靠近阀芯(3)的上端形成有出油孔(34);以及复位件(4),始终迫使前述的阀芯(3)向上移动进而使阀芯(3)关闭阀座(2)的阀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向上伸出阀腔并上端设有卡簧(41),所述的复位件(4)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套设于阀芯(3)的上端外侧并上端与卡簧(41)相抵,下端与阀座(2)内的台阶部(23)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阀口(24)呈扩口状,对应地,所述的堵头(31)外周设有密封圈(5),该密封圈(5)与阀座(2)的阀口(24)能密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2)包括宽段(22)及位于宽段(22)上端的窄段(21),该窄段(21)自下而上装配于活塞(1)的安装腔内,前述的宽段(22)则凸起于阀座(2)的下端面,所述的阀口(24)则成型于该宽段(2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包括主体部(11)及由主体部(11)外周轴向向上延伸的套筒部(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12)的外周具有环形槽。7.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助吸式控制阀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6);油箱(7),倒立地设于前述泵体(6)上,顶部具有排油孔(71);助吸式控制阀(10),设于前述油箱(7)内,活塞(1)外壁与油箱(7)内壁接触,阀芯(3)顶部能与油箱(7)顶部内壁相抵进而驱动阀芯(3)下移,从而打开阀口(24);以及压力弹簧(8),设于前述油箱(7)内并上端面与油箱(7)内壁相抵,下端面与活塞(1)上端面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71)开设于油箱(7)顶部边缘,所述油箱(7)顶部外侧套设有端盖(9),该端盖(9)具有外周轴向延伸的围壁部(91),该围壁部(91)内侧成型有与排油孔(71)对应的排油槽(9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7)的顶部具有通孔(72),通孔(72)内设有能与阀芯(3)顶部相抵配合的支架(73)。
技术总结
一种助吸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阀座、阀芯及复位件,阀座轴向中空形成阀腔,设于前述活塞的安装腔内,该阀座的下端形成阀口;阀芯能轴向密封移动地设于前述阀座的阀腔内,并底部具有能启闭前述阀座阀口的堵头,该阀芯轴向具有通油槽,该通油槽靠近堵头形成有横向的进油孔,靠近阀芯的上端形成有出油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润滑泵。助吸式控制阀与排油孔配合起到保护油箱的作用;泵油时,活塞能快速复位,能起到很好的助吸作用。能起到很好的助吸作用。能起到很好的助吸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芷瑜 张芷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利马达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电机轮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储能箱电池组装机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