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9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藻防控围隔装置。


背景技术:

2.蓝藻又称蓝细菌、蓝绿藻,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蓝藻细胞由于密度小且含有伪空泡结构,一般悬浮在水中。在适宜的营养盐、温度、光照和风速等环境条件下,以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等蓝藻为主的藻类大量繁殖,在较短时间内聚集于水面形成一层密度高、面积大的藻层,即暴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暴发会导致水体浊度上升、溶解氧下降,产生嗅味,藻类死亡分解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和藻毒素等有毒代谢物,对水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蓝藻水华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于大型水域,防治工作更加艰难。在实际的蓝藻水华防治中,常借助围隔等装置对蓝藻进行拦截,阻止蓝藻水华向更大面积水域迁移、扩散。通常是用蓝藻围隔对蓝藻进行拦截,但拦截效率受到浮体高度、布设角度和长度等影响,需综合考虑水流、风向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蓝藻围隔通常固定的布设在水体中,其高度和位置固定,不便于随水流、风向变化动态调整,难以达到最佳的蓝藻拦截和收集处理效果。同时,对水体通航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藻防控围隔装置,该装置可根据水流、风向变化动态调节围隔的高度、角度及位置,提高蓝藻拦截和收集处理效率,减少对通航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围隔,所述围隔包括可调高度浮体,所述可调高度浮体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夹板与透水裙体的上端相连,所述透水裙体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夹板安装有配重;多个所述围隔横向依次连接形成围隔组合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围隔的连接处安装有中空结构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露出水面并高于所述可调高度浮体的最高点;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多个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处于水面以下位置,用以对所述围隔的布设角度和位置进行调节;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围隔起锚定作用的链式锚定装置;所述固定杆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储电及控制装置,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对所述推进装置和所述链式锚定装置供电并进行控制。
6.所述可调高度浮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夹板铆接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间隔预设距离安装有泡沫体,所述橡胶套的顶部设有充气浮体,所述充气浮体可通过充气管道与供气设备相连,通过对所述充气浮体内充入气体量的控制实现可调高度浮体的高度调节。
7.所述固定杆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用于观测水体蓝藻的摄像头。
8.所述透水裙体上设有加强带。
9.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为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供电。
10.所述透水裙体为微米级尼龙布。
11.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围隔上设有可调高度浮体,该浮体能根据水面环境调整高度,能有效阻止蓝藻翻越围隔,提高围隔拦藻效率。
13.2、多个围隔并排连接,相邻的两个围隔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水面以下部位安装有推进装置,通过控制推进装置启动的位置和数量,能根据风向、水流变化调节围隔布设角度,达到最佳拦截效果。
14.3、通过控制推进装置启动的位置和数量,利用围隔将蓝藻围聚于一定区域,提高岸边打捞收集效率。
15.4、通过对推进装置进行控制,能实现围隔在水体中位置的改变,为船只通行提供通道,减少对通航的影响。
16.5、在蓝藻未暴发时,启动推进装置,可增强区域水力扰动,降低围隔区域蓝藻暴发几率。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进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浮体充气前结构示意图。
21.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浮体充气后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围隔1、推进装置2、链式锚定装置3、储电及控制装置4、太阳能板5、水体6、可调高度浮体11、第一连接夹板12、透水裙体13、第二连接夹板14、配重15、固定杆16、铁链31、锚32、摄像头41、橡胶套111、泡沫体112、充气浮体113、充气管道114、加强带13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24.参见图1-4,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围隔1,所述围隔1包括可调高度浮体11,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夹板12与透水裙体13的上端相连,所述透水裙体13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夹板14安装有配重15;多个所述围隔1横向依次连接形成围隔组合体,具体的,相邻围隔上的可调整高度浮体之间及相邻透水裙体之间可采用金属扣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围隔1的连接处安装有中空结构的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的顶端露出水面并高于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的最高点;所述固定杆16上安装有多个推进装置2,所述推进装置2处于水面以下位置,用以对所述围隔1的布设角度和位置进行调节。所述固定杆16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围隔1起锚定作用的链式锚定装置3,所述链式锚定装置3包括电控绞盘、铁链31及锚32,所述电控绞盘安装于固定杆16内部。当围隔1不需要变化位置时,通过电控绞盘放长铁链31,将锚32沉至水底部,起到锚定作用;当围隔1需要移动位置时,控制链式锚定装置3从水底收回锚32,解除锚定。所述固定杆16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储电及控制装置4,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4对所述推进装置2和所述链式锚定装置3供电并进行控制。
2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围隔是固定布设在水体中,其高度和位置固定,不便于随水流、
风向变化动态调整,难以达到最佳的蓝藻拦截和收集处理效果。同时,对水体通航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包括多个围隔1和多个推进装置2;首先,所述围隔1包括可调高度浮体11,所述浮体11能根据水面环境调整高度,能有效阻止蓝藻翻越围隔,提高围隔拦藻效率。其次,多个所述围隔1横向依次连接形成围隔组合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围隔1的连接处安装有中空结构的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的水面以下部位安装有多个推进装置2;所述推进装置能根据风向、水流变化及通航需要调节围隔布设角度和位置。
27.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2铆接的橡胶套111,所述橡胶套111内间隔预设距离安装有泡沫体112,所述橡胶套111的顶部设有充气浮体113,所述充气浮体113可通过充气管道114与供气设备相连,当风浪较大时,供气设备通过充气管道113上的设有若干气孔对充气浮体进行供气,通过对所述充气浮体112内充入气体量的控制实现可调高度浮体11的高度调节,从而阻止蓝藻随水流翻越围隔。
2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16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用于观测水体蓝藻的摄像头41。
29.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裙体13上设有加强带131,用以增强裙体抗冲击能力。
3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16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5,所述太阳能板5为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4供电。
31.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裙体13为微米级尼龙布。

技术特征:
1.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围隔(1),所述围隔(1)包括可调高度浮体(11),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夹板(12)与透水裙体(13)的上端相连,所述透水裙体(13)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夹板(14)安装有配重(15);多个所述围隔(1)横向依次连接形成围隔组合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围隔(1)的连接处安装有中空结构的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的顶端露出水面并高于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的最高点;所述固定杆(16)上安装有多个推进装置(2),所述推进装置(2)处于水面以下位置,用以对所述围隔(1)的布设角度和位置进行调节;所述固定杆(16)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围隔(1)起锚定作用的链式锚定装置(3);所述固定杆(16)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储电及控制装置(4),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4)对所述推进装置 (2)和所述链式锚定装置(3)供电并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高度浮体(11)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2)铆接的橡胶套(111),所述橡胶套(111)内间隔预设距离安装有泡沫体(112),所述橡胶套(111)的顶部设有充气浮体(113),所述充气浮体(113)可通过充气管道(114)与供气设备相连,通过对所述充气浮体(113)内充入气体量的控制实现可调高度浮体(11)的高度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6)的露出水面段安装有用于观测水体蓝藻的摄像头(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裙体(13)上设有加强带(1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6)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5),所述太阳能板(5)为所述储电及控制装置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裙体(13)为微米级尼龙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动式蓝藻围隔装置,包括多个围隔,围隔包括可调高度浮体,所述可调高度浮体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夹板与透水裙体的上端相连,所述透水裙体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夹板安装有配重。首先,所述围隔包括可调高度浮体,所述浮体能根据水面环境调整高度,能有效阻止蓝藻翻越围隔,提高围隔拦藻效率。其次,多个所述围隔横向依次连接形成围隔组合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围隔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水面以下部位安装有多个推进装置;推进装置能根据环境和通航的需要调节围隔布设角度和位置。隔布设角度和位置。隔布设角度和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常 蒋超 铁朝虎 刚得志 王磊 李朗 柴朝政 万能 周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