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

未命名 10-26 阅读:5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3.公开号为cn2163008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防撞保护机构,包括底座和安装座,还包括:安装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管上;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第二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安装座固定连接;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抬升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将撞击力转换成推力,利用第一伸缩杆、安装管、横管和油管传递液压油,将液压油送入液压缸内,使液压缸伸长将顶板顶起,利用顶板将车辆顶起,使车辆轮胎脱离地面,防止该结构持续受力,从而避免该结构因撞击而损坏,从而延长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4.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起到充电桩防护的目的,但若驾驶人倒车过程中,操作失误加大油门车辆将撞击防护装置,导致车辆与防护装置相接触,从而撞击防护装置,导致防护装置损坏,进而增加防护装置的维修成本,同时车辆受到撞击力,车辆将会损坏,进而增加车辆的维修成本,因此现提出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解决了现有充电桩虽然能够起到充电桩防护的目的,但若驾驶人倒车过程中,操作失误加大油门车辆将撞击防护装置,导致车辆与防护装置相接触,从而撞击防护装置,导致防护装置损坏,进而增加防护装置的维修成本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桩主体,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挡板组件一端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二防护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阻挡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顶部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壳体顶部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引导槽,所述支撑壳体内部的顶部且位于引导槽的前后两端
固定安装有引导板,所述支撑壳体顶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引导板的厚度从右向左逐渐递减。
7.优选地,所述挡板组件包括有活动卡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的第一滑动块,两个第一滑动块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引导轮,所述第一挡板滑动于所述引导槽内部。
8.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挡板另一侧前后两端的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
9.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传动板顶部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等距活动安装有第二引导轮,所述第一固定架顶部的中部活动卡接于所述引导板的外部。
10.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包括有活动卡接于所述支撑壳体内部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顶部的四角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三引导轮,所述支撑壳体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轮,所述承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传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环,所述第二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引导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卡槽保持垂直。
11.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体内部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卡簧,所述卡簧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辊,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架。
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辊的外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孔,所述第二连接绳贯穿所述圆形孔内部,所述传动环位于所述承接板的底部,所述传动环的外径值大于所述圆形孔的内径值。
13.优选地,所述阻挡组件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体内部顶部的四个限位板,四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活动卡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二挡板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支撑壳体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轮。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绳先绕过第一限位轮顶部后再绕过限位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接块底部的一端呈圆弧状。
15.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枪,应用于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两个第一挡板一侧的第一引导轮与新能源汽车轮毂相接触,从而推动
第一挡板以第一固定轴为中轴转动,并对弹簧伸缩杆进行压缩,第一挡板转动过程中推动第二连接杆、传动板与第二挡板,从而向上推动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引导轮,第二引导轮分别贯穿第一卡槽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引导轮向上推动新能源汽车后轮毂,此时新能源汽车后轮毂与第二引导轮、第一引导轮相接触,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轮毂脱离支撑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引导轮与第一引导轮对其引导,使新能源汽车发生空转,从而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车撞击充电桩主体,从而提高充电桩主体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挡板组件损坏,进而减少维修成本;本发明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动第一挡板与传动板移动的过程中,拉动第二连接绳,第二连接绳逐渐脱离固定辊的外部,第二连接绳拉动过程中带动传动环移动,传动环与承接板的底部相接触,传动板移动持续拉动第二连接绳,通过承接板对传动环进行限位,从而向上推动承接板,并将新能源汽车前轮毂撑起,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前后轮毂均脱离支撑壳体的顶部,通过四个第三引导轮对新能源汽车前轮毂对其引导使其空转,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击充电桩主体,同时有效避免车辆撞击损坏,从而减少车辆的维修成本;本发明通过传动板移动过程中将第二连接绳的一端完全拉出固定辊的外部,而传动板持续移动对第二连接绳拉动固定辊、第二固定架滑动于第二滑动槽内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由于第一连接绳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接绳,从而拉动连接板、第二挡板向上移动,并通过限位板对第二挡板进行限位,第二挡板向上移动贯穿支撑壳体的顶部,同时两个第一弹簧分别推动两个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槽内部,并对第二挡板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二挡板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防护,避免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出现溜车现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结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结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结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结构挡板组件、第一防护组件与第二防护组件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结构一侧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结构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结构挡板组件与支撑组件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结构第二防护组件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结构阻挡组件外观示意图。
18.图中:1、充电桩主体;2、壳体组件;201、第一卡槽;202、支撑壳体;203、第一滑动槽;204、引导槽;205、引导板;206、第二卡槽;3、挡板组件;301、第一挡板;302、第一连接杆;303、第二连接杆;304、传动板;305、第一固定轴;306、第一滑动块;307、第一引导轮;4、阻挡组件;401、第二挡板;402、第一限位轮;403、连接板;404、限位板;405、第一连接绳;406、卡接槽;407、卡接块;408、第一弹簧;5、支撑组件;501、支撑板;502、弹簧伸缩杆;503、第二滑动块;6、第一防护组件;601、第一固定架;602、第二引导轮;7、第二防护组件;701、承接板;702、第二限位轮;703、第二连接绳;704、第三引导轮;705、限位块;706、传动环;8、传动组
件;801、第二固定架;802、支撑架;803、第二滑动槽;804、第二固定轴;805、固定辊;806、限位架;807、第二弹簧;808、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和充电枪,包括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桩主体1,壳体组件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挡板组件3,挡板组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5,挡板组件3一端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组件6,壳体组件2内部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二防护组件7,壳体组件2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8,壳体组件2内部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阻挡组件4;壳体组件2包括有支撑壳体202,支撑壳体202顶部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201,支撑壳体202顶部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引导槽204,支撑壳体202内部的顶部且位于引导槽204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引导板205,支撑壳体202顶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206,支撑壳体202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03,引导板205的厚度从右向左逐渐递减。
2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驾驶新能源汽车驾驶至地下车库,驾驶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停至停车位进行充电,驾驶人员将新能源汽车倒至停车位上过程中,车辆后轮毂与挡板组件3相接触,并推动挡板组件3与支撑组件5移动,挡板组件3与壳体组件2的一侧相接触,从而通过挡板组件3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防护,避免驾驶人员操作失误撞击充电桩主体1,同时若驾驶人员操作失误,持续踩踏油门,此时新能源汽车持续推动挡板组件3,挡板组件3受到推力转动,向上推动第一防护组件6,通过第一防护组件6向上移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后轮毂脱离壳体组件2的顶部,通过挡板组件3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二防护组件7,第二防护组件7向上移动,将新能源汽车前轮毂撑起,使其脱离壳体组件2的顶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轮毂脱离支撑壳体202的顶部,并形成空转,从而有效避免驾驶人员操作失误撞击充电桩主体1,从而提高充电桩主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新能源汽车损坏。
22.如图1、图3、图5、图6、图8所示,挡板组件3包括有活动卡接于两个第一滑动槽203内部的第一滑动块306,两个第一滑动块306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305,第一固定轴30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301,第一挡板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03,第二连接杆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板304,传动板3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02,第一连接杆302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301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板301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引导轮307,第一挡板301滑动于引导槽204内部;支撑组件5包括有固定安装于第一挡板301另一侧前后两端的弹簧伸缩杆502,两个弹簧伸缩杆5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01,支撑板501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503,两个第二滑动块503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第一滑动槽203的内部;第一防护组件6包括铰接于传动板304顶部的第一固定架601,第一固定架601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等距活动安装有第二引导轮602,第一固定架601顶部的中部活动卡接于引导板205的外部。
23.采用上述方案: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驾驶员驾驶新能源车辆倒车过程中第一挡板301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新能源车辆的两个轮毂相接触,通过车辆倒车过程中推动第一挡板301滑动于引导槽204内部,第一挡板301带动第一固定轴305、第一滑动块306、传动板304、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向一端移动,由于两个第一滑动块306分别滑动于两个第一滑动槽203的内部,同时两个第二滑动块503位于两个第一滑动块306的一侧,第一滑动块306滑动过程中推动两个第二滑动块503、支撑板501与弹簧伸缩杆502移动;新能源汽车完全倒至支撑壳体202顶部时,此时支撑板501的一侧支撑壳体202内部的一侧相接触,并通过支撑壳体202对其限位,若驾驶员出现驾驶失误,持续踩踏油门,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后移动,由于两个第一挡板301一侧的第一引导轮307与新能源汽车轮毂相接触,从而推动第一挡板301以第一固定轴305为中轴转动,并对弹簧伸缩杆502进行压缩,第一挡板301转动过程中推动第二连接杆303、传动板304与第二挡板401,从而向上推动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第二引导轮602分别贯穿第一卡槽201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向上推动新能源汽车后轮毂,此时新能源汽车后轮毂与第二引导轮602、第一引导轮307相接触,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轮毂脱离支撑壳体202的顶部,通过第二引导轮602与第一引导轮307对其引导,使新能源汽车发生空转,从而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车撞击充电桩主体1,同时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车损坏。
24.如图1、图3、图4、图5、图9所示,第二防护组件7包括有活动卡接于支撑壳体202内部的承接板701,承接板701顶部的四角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三引导轮704,支撑壳体202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轮702,承接板70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705,传动板3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703,第二连接绳703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环706,第二卡槽2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引导轮704分别与四个第二卡槽206保持垂直;传动组件8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支撑壳体202内部底部的支撑架802,支撑架8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803,第二滑动槽803的内部活动卡接有第二固定架801,第二固定架8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804,第二固定轴80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卡簧808,卡簧808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辊805,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07,第二弹簧807的另一侧与支撑架802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架802的顶部位于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架806;第二连接绳703的另一端与固定辊805的外部固定连接,承接板70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孔,第二连接绳703贯穿圆形孔内部,传动环706位于承接板701的底部,传动环706的外径值大于圆形孔的内径值。
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动第一挡板301与传动板304移动的过程中,拉动第二连接绳703,由于第二连接绳703的一端缠绕至固定辊805的外部,通过第二限位轮702对其引导,第二连接绳703逐渐脱离固定辊805的外部,同时固定辊805旋转过程中对卡簧808进行压缩,从而增加第二连接绳703的长度,第二连接绳703拉动过程中带动传动环706移动,传动环706与承接板701的底部相接触,同时通过传动板304移动持续拉动第二连接绳703,通过承接板701对传动环706进行限位,从而向上推动承接板701,两个限位块705滑动于支撑壳体202的内壁,承接板701向上移动推动第三引导轮704,由于第二卡槽206与第三引导轮704保持垂直,第三引导轮704分别贯穿第二卡槽206内部,并将新能源汽车前轮毂撑起,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前后轮毂均脱离支撑壳体202的顶部,通过四个第三引导轮
704对新能源汽车前轮毂对其引导使其空转,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击充电桩主体1,同时有效避免挡板组件3损坏,进而减少维修成本。
26.如图1、图3、图4、图5、图7、图10所示,阻挡组件4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支撑壳体202内部顶部的四个限位板404,四个限位板404之间活动卡接有第二挡板401,第二挡板4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03,连接板4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405,第二挡板401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08,两个第一弹簧408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卡接块407,支撑壳体202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406,支撑壳体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轮402;第一连接绳405先绕过第一限位轮402顶部后再绕过限位架806的底部,第一连接绳405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卡接块407底部的一端呈圆弧状。
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传动板304移动过程中将第二连接绳703的一端完全拉出固定辊805的外部,而传动板304持续移动对第二连接绳703拉动固定辊805、第二固定架801滑动于第二滑动槽803内部,并对第二弹簧807进行压缩,由于第一连接绳405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801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接绳405,同时通过第一限位轮402对其引导,从而拉动连接板403、第二挡板401向上移动,并通过限位板404对第二挡板401进行限位,第二挡板401向上移动贯穿支撑壳体202的顶部,同时两个第一弹簧408分别推动两个卡接块407卡接于卡接槽406内部,并对第二挡板40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二挡板401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防护,避免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出现溜车现象,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稳定性。
28.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枪,应用于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
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新能源车辆停止地下车库需要充电时,驾驶员驾驶车辆倒至支撑壳体202的顶部,车辆倒车过程中第一挡板301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新能源车辆的两个轮毂相接触,通过车辆倒车过程中推动第一挡板301滑动于引导槽204内部,第一挡板301带动第一固定轴305、第一滑动块306、传动板304、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向一端移动,由于两个第一滑动块306分别滑动于两个第一滑动槽203的内部,同时两个第二滑动块503位于两个第一滑动块306的一侧,第一滑动块306滑动过程中推动两个第二滑动块503、支撑板501与弹簧伸缩杆502移动;新能源汽车完成倒至支撑壳体202顶部时,此时支撑板501的一侧支撑壳体202内部的一侧相接触,并通过支撑壳体202对其限位,同时第二挡板401与第二引导轮602与第一卡槽201保持垂直,若驾驶员出现驾驶失误,持续踩踏油门,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后移动,由于两个第一挡板301一侧的第一引导轮307与新能源汽车轮毂相接触,从而推动第一挡板301以第一固定轴305为中轴转动,并对弹簧伸缩杆502进行压缩,第一挡板301转动过程中推动第二连接杆303、传动板304与第二挡板401,从而向上推动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第二引导轮602分别贯穿第一卡槽201内部,并通过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向上推动新能源汽车后轮毂,此时新能源汽车后轮毂与第二引导轮602、第一引导轮307相接触,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轮毂脱离支撑壳体202的顶部,通过第二引导轮602与第一引导轮307对其引导,使新能源汽车发生空转,从而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车撞击充电桩主体1,从而提高充电桩主体1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动第一挡板301与传动板304移动的过程中,拉动第二连接绳703,由于第二连接绳703的一端缠绕至固定辊805的外部,通过第二限位轮702对其引导,第二连接绳703逐渐脱离固定辊805的外部,同时固定辊805旋转过程中对卡簧808进行压缩,从而增加第二连接绳703的长度,第二连接绳703拉动过程中带动传动环706移动,传动环706与承接板701的底部相接触,同时通过传动板304移动持续拉动第二连接绳703,通过承接板701对传动环706进行限位,从而向上推动承接板701,两个限位块705滑动于支撑壳体202的内壁,承接板701向上移动推动第三引导轮704,由于第二卡槽206与第三引导轮704保持垂直,第三引导轮704分别贯穿第二卡槽206内部,并将新能源汽车前轮毂撑起,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前后轮毂均脱离支撑壳体202的顶部,通过四个第三引导轮704对新能源汽车前轮毂对其引导使其空转,从而有效避免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击充电桩主体1,同时有效避免挡板组件3损坏,进而减少维修成本;通过传动板304移动过程中将第二连接绳703的一端完全拉出固定辊805的外部,而传动板304持续移动对第二连接绳703拉动固定辊805、第二固定架801滑动于第二滑动槽803内部,并对第二弹簧807进行压缩,由于第一连接绳405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801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接绳405,同时通过第一限位轮402对其引导,从而拉动连接板403、第二挡板401向上移动,并通过限位板404对第二挡板401进行限位,第二挡板401向上移动贯穿支撑壳体202的顶部,同时两个第一弹簧408分别推动两个卡接块407卡接于卡接槽406内部,并对第二挡板40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二挡板401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防护,避免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出现溜车现象;若驾驶员安全停车后,第一挡板301失去推力,此时第一固定架601与第二引导轮602无法向上移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轮毂与支撑壳体202的顶部相接触,即可通过充电桩主体1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驾驶新能源汽车使前轮毂碾过第二挡板401的顶部,通过车辆的重量,两个卡接块407脱离两个卡接槽406内部,从而使第二挡板401下降至支撑壳体202内部;同时第一挡板301失去阻挡,卡簧808复位带动固定辊805旋转对第二连接绳703进行收卷,从而拉动第一防护组件6、挡板组件3与支撑组件5复位,即可对下一辆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防护。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包括壳体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桩主体(1),所述壳体组件(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挡板组件(3),所述挡板组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5),所述挡板组件(3)一端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组件(6),所述壳体组件(2)内部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二防护组件(7),所述壳体组件(2)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8),所述壳体组件(2)内部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阻挡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有支撑壳体(202),所述支撑壳体(202)顶部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201),所述支撑壳体(202)顶部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引导槽(204),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的顶部且位于引导槽(204)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引导板(205),所述支撑壳体(202)顶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206),所述支撑壳体(202)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03),所述引导板(205)的厚度从右向左逐渐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3)包括有活动卡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203)内部的第一滑动块(306),两个第一滑动块(306)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305),所述第一固定轴(30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301),所述第一挡板(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03),所述第二连接杆(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板(304),所述传动板(3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02),所述第一连接杆(3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301)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01)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引导轮(307),所述第一挡板(301)滑动于所述引导槽(204)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挡板(301)另一侧前后两端的弹簧伸缩杆(502),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5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01),所述支撑板(501)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503),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503)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20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组件(6)包括铰接于所述传动板(304)顶部的第一固定架(601),所述第一固定架(601)顶部的前后两端分别等距活动安装有第二引导轮(602),所述第一固定架(601)顶部的中部活动卡接于所述引导板(205)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组件(7)包括有活动卡接于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的承接板(701),所述承接板(701)顶部的四角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三引导轮(704),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轮(702),所述承接板(70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705),所述传动板(3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703),所述第二连接绳(703)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环(706),所述第二卡槽(2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引导轮(704)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卡槽(206)保持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底部的支撑架(802),所述支撑架(8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803),所述第二滑动槽(803)的内部活动卡接有第二固定架(801),所述第二固定架(8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804),所述第二固定轴(80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卡簧(808),所述卡簧(808)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辊(805),所述第二固定架(801)的
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07),所述第二弹簧(807)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架(80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02)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架(80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绳(703)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辊(805)的外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70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孔,所述第二连接绳(703)贯穿所述圆形孔内部,所述传动环(706)位于所述承接板(701)的底部,所述传动环(706)的外径值大于所述圆形孔的内径值。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4)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顶部的四个限位板(404),四个所述限位板(404)之间活动卡接有第二挡板(401),所述第二挡板(4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03),所述连接板(4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405),所述第二挡板(401)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08),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08)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卡接块(407),所述支撑壳体(202)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406),所述支撑壳体(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轮(40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绳(405)先绕过第一限位轮(402)顶部后再绕过限位架(806)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绳(4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80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接块(407)底部的一端呈圆弧状。10.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桩主体,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挡板组件。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枪,应用于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防护结构。本发明通过两个第一挡板一侧的第一引导轮与新能源汽车轮毂相接触,第二引导轮分别贯穿第一卡槽内部,此时新能源汽车后轮毂与第二引导轮、第一引导轮相接触,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轮毂脱离支撑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引导轮与第一引导轮对其引导,使新能源汽车发生空转,从而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车撞击充电桩主体,从而提高充电桩主体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挡板组件损坏,进而减少维修成本。进而减少维修成本。进而减少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 吴建兵 李莎 卢霞 王晓路 郭家欣 姚城 付仔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