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49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厨具设备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烤箱需要通过设置排气管把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用于满足烤箱的散热效果,但是需要额外对排气管进行装配,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且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能够提高烹饪电器的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所述腔体顶板构成所述烹饪电器的烹饪腔的顶壁,所述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烹饪腔与所述烹饪电器的散热风道。
5.一种实施方式中,沿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减小。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远离所述烹饪腔的一端的排气顶壁,所述排气顶壁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气顶壁的第一过风口。
7.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烹饪腔下沉形成第一下沉区域,所述第一下沉区域构成所述烹饪电器的热风风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下沉区域的一侧。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顶板为一体式的钣金件。
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电器,包括:
11.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烹饪腔;
12.上述所述的腔体顶板,所述腔体顶板构成所述烹饪腔的顶壁。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上散热罩以及下散热罩,所述上散热罩盖设在所述下散热罩上并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风道以及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道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连通外界,在与所述烹饪电器的底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投影与所述散热出风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烹饪电器的底面投影的同一侧。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上散热罩以及下散热罩,所述上散热罩盖设在所述下散热罩上并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风道以及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道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连通外界,所述第一排气通道靠近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散热罩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烹饪腔下沉形成第二下沉区
域,所述第二下沉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下沉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靠近所述烹饪腔的一端的排气底壁,所述排气底壁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气底壁的第二过风口。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腔体上板构成烹饪装置的烹饪腔的顶壁,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背离烹饪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连通烹饪腔与烹饪电器的散热风道。通过在腔体顶板上一体成型出用于连通烹饪腔与散热风道的第一排气通道,即烹饪腔内的热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排气通道流入散热风道,并与热风风道里的气流一起流向外界,以实现将烹饪腔的热气流排出,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腔体顶板,通过一体成型出围设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的凹陷区域,不需要额外设置排气管,减少了零件,且减少了制造该零件的模具,由此,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各零件装配的累计公差。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电器省略了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f-f方向的剖视图的部分结构;
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腔体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位于凹陷区域处的剖视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风道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烹饪电器;1a、散热风道;1b、热风风道;1c、散热出风口;10、箱体;10a、烹饪腔;10b、开口;11、腔体顶板;11a、凹陷区域;11b、第一排气通道;11c、第一下沉区域;11d、热风出风口;11m、排气顶壁;11n、第一过风口;12、外壳组件;20、门体;30、热风罩;40、上散热罩;50、下散热罩;50a、第二下沉区域;50b、第二排气通道;50c、排气底壁;50d、第二过风口;60、散热风扇;70、电机;80、热风风扇;90、上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顶”、“底”、“上”、“下”、“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高度方向”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顶底方向,“背部”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后侧,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请参阅图1至图6,包括箱体10以及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腔体顶板11,箱体10具有烹饪腔10a,腔体顶板11构成烹饪腔10a的顶壁。
31.需要说明的是,烹饪电器1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烹饪电器1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以烹饪电器1为烤箱为例进行描述。
32.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不同功能的烹饪电器1上集成微波加热功能,实现微波与烤箱、蒸箱或蒸烤箱的分离,提高厨房使用便利性。示例性地,例如为微波蒸烤箱一体机。
33.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至图3,箱体10包括外壳组件12以及具有烹饪腔10a的腔体模块,外壳组件12罩设在腔体模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外侧。即外壳组件12可以是罩设在整个腔体模块的外侧,也可以是罩设在腔体模块的部分结构的外侧。
34.烹饪腔10a用于容纳食物,并对食物进行烹饪,可以通过烹饪腔10a的开口10b将食物放入烹饪腔10a,或者从烹饪腔10a内取出。开口10b例如设置在箱体10的前侧。
35.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和图2,烹饪电器1包括盖设在开口10b处的门体20,用于密封烹饪腔10a,即门体20可以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开口10b。
36.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和图4,烹饪电器1包括散热风道1a,散热风道1a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用于将外壳组件12与腔体模块的顶部之间的热量散发出去,即可以将烹饪腔10a内传递至箱体10顶部的热量散发出去,以实现对箱体10以及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主板等零部件进行散热和降温。即将烹饪电器1内介于腔体模块和外壳组件12间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实现流通,从而对烹饪电器1进行散热降温。
37.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和图4,烹饪电器1包括热风风道1b,热风风道1b设置于烹饪腔10a与位于箱体10顶部的散热风道1a之间,热风风道1b中的气流在烹饪电器1的风机组件的作用下,流向烹饪腔10a,可以使得携带热量的气流垂直吹向食物,提高了烹饪效率以及烹饪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
39.请参阅图3至图6,腔体顶板11构成烹饪电器1的烹饪腔10a的顶壁,例如腔体顶板11设置在烹饪腔10a的顶部。
40.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腔体顶板11的部分区域朝背离烹饪腔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11a,即腔体顶板11朝散热风道1a凹陷形成凹陷区域11a,凹陷区域11a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11b,也就是说,腔体顶板11通过凹陷区域11a的第一排气通道11b连通烹饪腔10a和散热风道1a,即烹饪腔10a内的热气流能够通过凹陷区域11a的第一排气通道11b排出至散热风道1a,并与散热风道1a中的气流一起排出至外界。
41.当然,腔体顶板11通过凹陷区域11a连同外界,即烹饪腔10a内的热气流能够通过凹陷区域11a的第一排气通道11b直接排出至外界。
42.示例性地,腔体顶板11和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凹陷区域11a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一体式的钣金件。也就是说,腔体顶板11为一体式的钣金件,由同一块金属板经过冷加工工艺成型得到的结构。例如,经过冲裁、冲压、折弯等工艺后最终得到的结构。如此,能够提升腔体顶板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43.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裁工艺裁剪出所需形状;在剪裁之后的板材上进行冲压,冲压出凹陷区域11a,其中,板材未经冲压和折弯的部位为非凹陷区,即非凹陷区相当于板材进行冲压、折弯等工艺的参考基准。
44.烤箱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发热管的热量对食物进行加热,产品为了保护电器件、塑料件、橱柜等,需要对烹饪腔的内部以及外部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烤箱通过设置排气管,排气管固定在腔体顶板上,通过排气管排出烹饪腔内的热气流,导致烤箱需要多一个零件,为了制造该零件又需要额外多设置一个模具,进而导致降低了装配效率和提高了成本,此外,多一个零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各零件装配的累计公差。
45.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腔体上板构成烹饪装置的烹饪腔10a的顶壁,腔体顶板11的部分区域朝背离烹饪腔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11a,凹陷区域11a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11b,第一排气通道11b用于连通烹饪腔10a与烹饪电器1的散热风道1a。通过在腔体顶板11上一体成型出用于连通烹饪腔10a与散热风道1a的第一排气通道11b,即烹饪腔10a内的热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排气通道11b流入散热风道1a,并与热风风道1b里的气流一起流向外界,以实现将烹饪腔10a的热气流排出,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腔体顶板11,通过一体成型出围设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凹陷区域11a,不需要额外设置排气管,减少了零件,且减少了制造该零件的模具,由此,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各零件装配的累计公差。
4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在与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第一排气通道11b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47.也就是说,沿垂直于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排气通道11b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48.其中,跑道形指的是:类似田径跑道的形状,由两个半圆和两条平行直边交替连接而成。
49.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沿远离烹饪腔10a的方向,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尺寸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沿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动方向,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尺寸逐渐减小。或者,沿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动方向,在与第一排气通道11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第一排气通道11b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沿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动方向,第一排气通道11b呈收缩状。或者,沿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动方向,第一排气通道11b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减小。
50.需要说明的是,过流断面是指与元流或总流所有流线正交的横断面,即垂直于流速簇例如气流或液流的面。当流线簇彼此不平行时,过流断面为曲面;当流线簇为彼此平行直线时,过流断面为一平面。
51.可以理解的是,沿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动方向,第一排气通道11b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减小。如此,气流在第一排气通道11b中的流速逐渐增大且气压逐渐减小,气压呈连续的变化趋势,能够减小气流的湍流度。
52.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凹陷区域11a包括位于第一排气通道11b远离烹饪腔10a的一端的排气顶壁11m,排气顶壁11m设置有贯穿排气顶壁11m的第一过风口11n。即凹陷区域11a设置有排气顶壁11m,排气顶壁11m便于凹陷区域11a与散热风道1a
之间的连通,提高排气结构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在排气顶壁11m上设置第一过风口11n,在不影响第一排气通道11b与散热风道1a之间连通的前提下,还可以通第一过风口11n的大小控制烹饪腔10a内气流进入散热风道1a的流速。
53.另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区域11a也可以不包括排气顶壁11m,即第一排气通道11b远离烹饪腔10a的一端为第一过风口11n。
54.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腔体顶板11的部分区域朝向烹饪腔10a下沉形成第一下沉区域11c,第一下沉区域11c构成烹饪电器1的热风风道1b的一部分,第一排气通道11b位于第一下沉区域11c的一侧。
55.腔体顶板11凹陷形成第一下沉区域11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腔体顶板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第一下沉区域11c的设置,可以避让设置在热风风道1b内的热风风扇80,即为热风风扇80提供安装位置,此外,还可以增加热风风道1b的空间,提高风量,进一步地使得烹饪腔10a内的温场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56.第一排气通道11b位于第一下沉区域11c的一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第一排气通道11b内气流流动与热风风道1b内气流流动的相互影响,凹陷区域11a不会影响热风风道1b的设置。
57.示例性地,腔体顶板11背离烹饪腔10a的一侧构成热风风道1b的一部分,即腔体顶板11即构成了烹饪腔10a的一部分,又构成了热风风道1b的一部分。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且便于热风风道1b中的风流向烹饪腔10a。
58.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至图7,烹饪电器1的风机组件包括电机70和热风风扇80,热风风扇80设置在热风风道1b里,用于使热风风道1b里的风流向烹饪腔10a,使得热量均匀。
59.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烹饪电器1包括热风罩30,热风罩30设置在腔体顶板11面向烹饪腔10a的一侧,并与腔体顶板11围设出热风风道1b,即腔体顶板11与热风罩30之间的空间形成热风风道1b,热风罩30设在热风风扇80的外侧,热风风扇80设置在腔体顶板11与热风罩30之间。热风风扇80作为运动部件,通过在热风风扇80的外部增加热风罩30作为安全防护结构,如此,可以防止热风风扇80直接暴露与烹饪腔10a,进而可以确保用户人身安全。
60.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热风罩30也可以设置在腔体顶板11背离烹饪腔10a的一侧,并与腔体顶板11围设出热风风道1b,即热风罩30设在热风风扇80的外侧,热风风扇80设置在腔体顶板11与热风罩30之间。
61.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7,烹饪电器1包括上散热罩40和下散热罩50,下散热罩50设置在上散热罩40的底侧并围设形成散热风道1a。也就是说,上散热罩40与下散热罩50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1a。
62.下散热罩50设置在上散热罩40的底侧并围设形成散热出风口1c,散热风道1a通过散热出风口1c连通外界,即散热风道1a中的气流能够经散热出风口1c排出至外界。
63.请继续参阅图3、图4以及图7,烹饪电器1包括散热风扇60,散热风扇60与电机70的转轴连接,即电机70与散热风扇60驱动连接,电机70可以驱动散热风扇60转动。其中,散热风扇60例如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转轴上,便于拆装。
64.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出风口1c的具体形成方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7,可以是下散热罩50与上散热罩40共同限定出散热出风口1c。
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上散热罩40上具有散热出风口1c,即散热出风口1c设置在上散热罩40上。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下散热罩50上设置有散热出风口1c。
65.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烹饪电器1的底面平行的投影面上,第一排气通道11b的投影与散热出风口1c的投影位于烹饪电器1的底面投影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第一排气通道11b与散热出风口1c位于烹饪电器1的同一侧,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排气通道11b尽可能地靠近散热出风口1c,在散热风道1a通过散热出风口1c进行排气的过程中,会在第一排气通道11b的第一过风口11n处形成负压,烹饪腔10a中的热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散热风道1a,并能够及时地从散热出风口1c流出。
66.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烹饪电器1的底面平行的投影面上,第一排气通道11b的投影与散热出风口1c的投影位于烹饪电器1的底面投影的不同侧。
67.示例性地,第一排气通道11b靠近散热出风口1c设置。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排气通道11b尽可能地靠近散热出风口1c,在散热风道1a通过散热出风口1c进行排气的过程中,会在第一排气通道11b的第一过风口11n处形成负压,烹饪腔10a中的热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散热风道1a,并能够及时地从散热出风口1c流出。
68.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和图7,下散热罩50的部分区域朝向烹饪腔10a下沉形成第二下沉区域50a,第二下沉区域50a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二排气通道50b,第二排气通道50b与第一排气通道11b连通。
69.也就是说,下散热罩50通过第二下沉区域50a的第二排气通道50b连通第一排气通道11b和散热风道1a,即烹饪腔10a内的热气流能够通过凹陷区域11a的第一排气通道11b排出至第二下沉区域50a的第二排气通道50b,并与散热风道1a中的气流一起排出至外界。
70.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下散热罩50也可以没有形成第二下沉区域50a,即没有形成第二排气通道50b,第一排气通道11b直接与散热风道1a连通。
71.示例性地,下散热罩50和形成有第二排气通道50b的第二下沉区域50a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一体式的钣金件。也就是说,下散热罩50为一体式的钣金件,由同一块金属板经过冷加工工艺成型得到的结构。例如,经过冲裁、冲压、折弯等工艺后最终得到的结构。如此,能够提升下散热罩5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72.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裁工艺裁剪出所需形状;在剪裁之后的板材上进行冲压,冲压出凹陷区域11a,其中,板材未经冲压和折弯的部位为非下沉区,即非下沉区相当于板材进行冲压、折弯等工艺的参考基准。
73.下散热罩50的部分区域朝向烹饪腔10a下沉形成第二下沉区域50a,腔体顶板11的部分区域朝背离烹饪腔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11a,即第二下沉区域50a与凹陷区域11a,换句话说,第一排气通道11b与第二排气通道50b相对设置,便于第一排气通道11b与第二排气通道50b连通。
74.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7,第二下沉区域50a包括位于第二排气通道50b靠近烹饪腔10a的一端的排气底壁50c,排气底壁50c设置有贯穿排气底壁50c的第二过风口50d。即第二下沉区域50a设置有排气底壁50c,排气底壁50c便于第二下沉区域50a与凹陷区域11a之间的连接,提高排气结构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在排气底壁50c上设置第二过风口50d,在不影响第一排气通道11b与第二排气通道50b之间连通的前提下,还可以通第二过风口50d的大小控制烹饪腔10a内气流进入散热风道1a的流速。
75.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下沉区域50a也可以不包括排气底壁50c,即第二排气通道50b靠近第一排气通道11b的一端为第二过风口50d。
76.示例性地,腔体模块可以包括腔体前板、腔体顶板11、腔体下板、腔体右侧板、腔体左侧板以及腔体后板,腔体前板、腔体顶板11、腔体下板、腔体右侧板、腔体左侧板以及腔体后板共同围设形成烹饪腔10a。
77.示例性地,箱体10包括隔热层,外壳组件12罩设于腔体模块的外侧,并与腔体模块限定出容纳空间,隔热层设置于容纳空间,用于对烹饪腔10a进行保温。即外壳组件12设置在腔体模块的外侧,外壳组件12可以包括上外罩、下外罩、右外罩、左外罩以及后外罩。
78.烹饪电器1包括门锁开关,门锁开关有线束连接,可控制电机70停转,即可以通过门锁开关,控制电机70立马停转,提高拆卸或者维修的效率。
79.门锁开关可以与腔体前板卡接,门体20打开或关闭可控制门锁开关,从而控制电机70急停。
80.由于存在门锁开关,如需更换散热风扇60或者热风风扇80,门体20打开触发门锁开关,从而通过程序线束等使得散热风扇60和热风风扇80停转,不会触碰到动的部件,所以不会存在安规安全问题。也同时实现了易拆装、易维修的效果。
8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8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顶板构成所述烹饪电器的烹饪腔的顶壁,所述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烹饪腔与所述烹饪电器的散热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远离所述烹饪腔的一端的排气顶壁,所述排气顶壁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气顶壁的第一过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烹饪腔下沉形成第一下沉区域,所述第一下沉区域构成所述烹饪电器的热风风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下沉区域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顶板为一体式的钣金件。7.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所述烹饪腔;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腔体顶板,所述腔体顶板构成所述烹饪腔的顶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上散热罩以及下散热罩,所述上散热罩盖设在所述下散热罩上并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风道以及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道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连通外界,在与所述烹饪电器的底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投影与所述散热出风口的投影位于所述烹饪电器的底面投影的同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包括上散热罩以及下散热罩,所述上散热罩盖设在所述下散热罩上并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风道以及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风道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连通外界,所述第一排气通道靠近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散热罩的部分区域朝向所述烹饪腔下沉形成第二下沉区域,所述第二下沉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沉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靠近所述烹饪腔的一端的排气底壁,所述排气底壁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气底壁的第二过风口。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为烤箱、空气炸锅、蒸箱和蒸烤箱的其中之一。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腔体上板构成烹饪装置的烹饪腔的顶壁,腔体顶板的部分区域朝背离烹饪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的侧壁围设形成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连通烹饪腔与烹饪电器的散热风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腔体顶板,通过一体成型出围设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的凹陷区域,不需要额外设置排气管,减少了零件,且减少了制造该零件的模具,由此,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各零件装配的累计公差。计公差。计公差。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 丁佳俐 杨杰 时玉秋 骆湛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