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可调扳手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0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板钳;扳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可调扳手。


背景技术:

2.公告号为cn216152222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双向连动扭力扳手,包括中壳,中壳的上端内侧卡接有封盖,封盖的下侧卡接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抵压杆,抵压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固定壳的底端套接有第一咬合柱,第一咬合柱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咬合柱,抵压杆的底端与传动块的一端为贴合连接,传动块内部设有磁铁,磁铁用于磁性连接起子,起子伸出下盖,抵压杆的顶端插入封盖的内部,中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固定壳放置在安装孔的内部。扳手在使用时,转动上盖带动第一咬合柱进而带动起子转动,当起子在转动时的扭矩大于第一咬合柱和第二咬合柱之间的咬合力时,第一咬合柱克服弹簧的弹性张力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咬合柱相对于所述第二咬合柱转动,以防止因扭动力矩过大划花螺丝表面,避免造成螺丝受损。
3.上述弹簧夹持在定位块和封盖之间,弹簧的预紧力是固定的,起子的最大扭矩是固定不可调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扭矩可调的扳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扭力可调扳手,包括:中壳、螺纹件、连接杆、弹簧、第一咬合柱和第二咬合柱,所述螺纹件、弹簧、第一咬合柱和第二咬合柱在所述中壳内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且所述螺纹件可在所述中壳内转动,所述第一咬合柱与所述中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咬合柱与所述第一咬合柱咬合,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件和第一咬合柱相抵,所述连接杆竖向设置在所述中壳内,其上端与所述螺纹件螺纹连接,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咬合柱连接,所述螺纹件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中壳内转动并推动压缩和放松所述弹簧。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纹件上设有与所述中壳同轴分布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伸入并旋合在所述螺纹孔内。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弹簧的上端和所述螺纹件之间,且所述抵接件与所述中壳滑动连接并可沿所述中壳的轴向滑动,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抵接件相抵。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壳内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分布的导滑槽,且多个所述导滑槽沿所述中壳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抵接件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的相匹配的导滑块,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壳内且多个所述导滑块分别伸入多个导滑槽内。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咬合柱
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相匹配的滑条,多个所述滑条分别伸入所述导滑槽并可在其内部滑动。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咬合柱上设有竖向贯穿其并与所述连接杆形状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相匹配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通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柱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转动所述螺纹件使螺纹件在所述连接杆上相对于所述中壳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所述弹簧的压缩和放松以调节所述弹簧的预紧力,进而实现使用扳手时最大扭矩的调节。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的结构爆炸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的剖视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4,提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包括:中壳1、螺纹件2、连接杆3、弹簧4、第一咬合柱5和第二咬合柱6,所述螺纹件2、弹簧4、第一咬合柱5和第
二咬合柱6在所述中壳1内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分布,且所述螺纹件2可在所述中壳1内转动,所述第一咬合柱5与所述中壳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咬合柱6与所述第一咬合柱5咬合,所述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件2和第一咬合柱5相抵,所述连接杆3竖向设置在所述中壳1内,其上端与所述螺纹件2螺纹连接,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咬合柱6连接,所述螺纹件2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中壳1内转动并推动压缩和放松所述弹簧4。
23.本实施例所述中壳1包括导向筒和端盖,所述导向筒竖向设置,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导向筒上并形成所述中壳1,所述端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可在所述安装孔内转动。
24.参照附图所示,所述螺纹件2上设有上下贯穿其的螺纹孔21,所述连接杆3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设有螺纹段31,所述螺纹段31伸入并旋合在所述螺纹孔21内以与所述螺纹件2螺纹连接。
25.在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扭力可调扳手时,转动所述中壳1带动所述第二咬合柱6、第一咬合柱5和连接杆3同步转动,当起子转动的扭矩超过最大扭力时,所述第二咬合柱6推动所述第一咬合柱5克服所述弹簧4的弹性张力向上滑动,所述第二咬合柱6相对于所述第一咬合柱5转动。
26.需要调节最大扭力时,转动所述螺纹件2使螺纹件2在所述连接杆3上相对于所述中壳1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所述弹簧4的压缩和放松以调节所述弹簧4压缩程度,调节了所述第二咬合柱6相对于所述第一咬合柱5转动时所需要克服所述弹簧4的弹性张力,实现了使用扳手时最大扭矩的调节。
27.所述弹簧4的上端与所述螺纹件2间接相抵或直接相抵,作为优选,还包括抵接件7,所述抵接件7设置在所述弹簧4的上端和所述螺纹件2之间,且所述抵接件7与所述中壳1滑动连接并可沿所述中壳1的轴向滑动,所述弹簧4的上端与所述抵接件7相抵,方便所述螺纹件2的旋转。
28.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内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分布的导滑槽11,且多个所述导滑槽11沿所述中壳1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抵接件7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11的相匹配的导滑块71,所述抵接件7设置在所述中壳1内且多个所述导滑块71分别伸入多个导滑槽11内,实现所述抵接件7与所述中壳1的滑动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咬合柱5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11相匹配的滑条51,多个所述滑条51分别伸入所述导滑槽11并可在其内部滑动,实现所述第一咬合柱5与所述中壳1的滑动连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咬合柱6上设有竖向贯穿其并与所述连接杆3形状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61,所述连接杆3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6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结构32,所述连接杆3插入所述通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2和第一限位结构61与所述第二咬合柱6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3和第二咬合柱6能同步转动。
3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1可以为限位槽,相应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2为限位凸起。
32.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和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壳(1)、螺纹件(2)、连接杆(3)、弹簧(4)、第一咬合柱(5)和第二咬合柱(6),所述螺纹件(2)、弹簧(4)、第一咬合柱(5)和第二咬合柱(6)在所述中壳(1)内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且所述螺纹件(2)可在所述中壳(1)内转动,所述第一咬合柱(5)与所述中壳(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咬合柱(6)与所述第一咬合柱(5)咬合,所述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纹件(2)和第一咬合柱(5)相抵,所述连接杆(3)竖向设置在所述中壳(1)内,其上端与所述螺纹件(2)螺纹连接,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咬合柱(6)连接,所述螺纹件(2)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中壳(1)内转动并推动压缩和放松所述弹簧(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件(2)上设有与所述中壳(1)同轴分布的螺纹孔(21),所述连接杆(3)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设有螺纹段(31),所述螺纹段(31)伸入并旋合在所述螺纹孔(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件(7),所述抵接件(7)设置在所述弹簧(4)的上端和所述螺纹件(2)之间,且所述抵接件(7)与所述中壳(1)滑动连接并可沿所述中壳(1)的轴向滑动,所述弹簧(4)的上端与所述抵接件(7)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1)内壁上设有多个轴向分布的导滑槽(11),且多个所述导滑槽(11)沿所述中壳(1)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抵接件(7)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11)的相匹配的导滑块(71),所述抵接件(7)设置在所述中壳(1)内且多个所述导滑块(71)分别伸入多个导滑槽(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柱(5)的外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导滑槽(11)相匹配的滑条(51),多个所述滑条(51)分别伸入所述导滑槽(11)并可在其内部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可调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咬合柱(6)上设有竖向贯穿其并与所述连接杆(3)形状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61),所述连接杆(3)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6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结构(32),所述连接杆(3)插入所述通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2)和第一限位结构(61)与所述第二咬合柱(6)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扭力可调扳手,包括:中壳、螺纹件、连接杆、弹簧、第一咬合柱和第二咬合柱,螺纹件、弹簧、第一咬合柱和第二咬合柱在中壳内沿其轴向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且螺纹件可在中壳内转动,第一咬合柱与中壳滑动连接,第二咬合柱与第一咬合柱咬合,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螺纹件和第一咬合柱相抵,连接杆竖向设置在中壳内,其上端与螺纹件螺纹连接,其下端与第二咬合柱连接,螺纹件可在外力作用下在中壳内转动并推动压缩和放松弹簧。本申请通过转动所述螺纹件使螺纹件在所述连接杆上相对于所述中壳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所述弹簧的压缩和放松以调节所述弹簧的预紧力,进而实现使用扳手时最大扭矩的调节。扭矩的调节。扭矩的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雷明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雷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