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6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薯类作物收获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薯类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薯类作物收获机的产品结构中,由于薯类作物实际生产地块中按照地垄排列,每垄薯类作物的宽度都比较宽,为了增加薯类作物的收获效率,实现一次性收获整垄的薯类作物,同时又避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整机体积太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将初级输送装置的宽度设计为与地垄的宽度相匹配(比较宽),后期输送装置宽度收窄,然后在初级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靠近与后期输送装置相衔接的部位设置导流板3,两块导流板3分别设置在初级输送装置的输送架立板内壁靠近输送末端(起始位置位于从末端计不足输送长度二分之一处)的位置,两块导流板3均从各自输送架立板2内壁朝向后期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方向中心线倾斜设置,从而将薯类作物从较宽的初级输送装置导流进较窄的后期输送装置上以进行后续进一步输送和收料。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初级输送装置在对薯类作物输送过程中,与薯类作物一起进入初级输送装置中的土壤会在初级输送装置上的传送过程中从输送带相邻输送杆之间的间隙被过滤掉,从而在初级、后期输送装置衔接处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薯类作物从宽通道进入窄通道过程中产生拥挤的时候,致使薯类作物翻滚、摩擦造成破皮损伤;另外,在薯类作物的初级输送装置末端,因缺少土壤托举,会有一些跟随土壤进入输送装置而一直未被过滤掉的碎石服帖在输送杆上,其很容易塞入导流板下端与输送杆之间的间隙中,造成输送杆或导流板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既能够实现与后续后期输送装置的输送衔接,又能够保护薯类作物不被伤害。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架上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具有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将土壤漏掉的间隙,所述的输送架具有两块用于支撑输送带转轴的输送架立板,两块输送架立板与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在输送架立板上位于或者靠近输送初始的位置朝向输送带输送方向中心线倾斜设有两块收口引流板,两块收口引流板终止位置不超过输送带输送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在收口引流板的末端连接有与输送架立板相平行的通道板,两个通道板之间形成将薯类作物输送到后期输送装置的通道。
6.进一步地,所述的通道板通过连接件与相应侧的输送架立板相焊接或者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通道板的长度超出初级输送带的输送末端,在通道板超出初级输送带输送末端的位置设有一个向下导引板,向下导引板与通道板相应位置下侧相连接,通
道板以及向下导引板与输送带靠近的一侧整体呈弧形设置,弧形大小与初级输送带输送末端相匹配。
8.进一步地,在收口引流板以及通道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对薯类作物进行保护的橡胶垫。
9.进一步地,橡胶垫在收口引流板的初始端超出收口引流板的长度。
10.有益效果: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初级输送装置的初始端设置收口引流板,使得薯类作物在进入初级输送装置之初就通过收口引流板的引流进入两个通道板形成的通道中,由于薯类作物在拥挤着从两块收口引流板进入通道板的过程中,土壤还没有从输送带的间隙中漏落,从而土壤夹杂在薯类作物之间可以对薯类作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解决了初级、后期输送装置宽度不同带来的衔接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对薯类作物的损伤,最终提升了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并且由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收口引流板设置在初级输送装置的输送起始端,在对薯类作物进行引流汇聚的过程中因为有大量土壤的托举,夹杂其中的碎石不易卡入收口引流板与输送杆的间隙,可避免损伤输送杆和收口引流板,对初级输送装置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延长初级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现有技术中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1、输送架,2、输送架立板,3、导流板,4、秧杂去除装置,5、输送带,6、秧杂切断刀,7、收口引流板,8、通道板,9、连接件,10、向下导引板,1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16.参照附图所示,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1,输送架1上设有输送带5,所述输送带5具有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将土壤漏掉的间隙。
17.如图2所示,在输送架上,与输送装置输送初始端对应的位置设有两个圆盘状的秧杂切断刀6,用于切断收获地段秧苗与两侧其余秧苗的联系。
18.输送架1具有两块用于支撑输送带转轴的输送架立板2,两块输送架立板2与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在输送架立板2上位于或者靠近输送初始的位置向输送带朝向输送方向输送带中心线倾斜设有两块收口引流板7,两块收口引流板7的终止位置不超过输送带输送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也就是输送架立板长度方向的二分之一位置),在收口引流板7的末端连接有与输送架立板2相平行或有一定倾角的通道板8,两个通道板8之间形成将薯类作物输送到后期输送装置的通道。
19.当通道板8与相应输送架立板2呈一定倾角时,该倾角不大于相应收口引流板7与输送架立板2之间的倾斜角。
20.通道板8与相应输送架立板2之间的倾角选择以及收口引流板7与输送架立板2之间的倾斜角选择以能够将薯类作物顺利送入后续输送带为宜,优先在15
°
~25
°
之间选择。
21.所述的通道板8可通过连接件9与相应侧的输送架立板2相焊接或者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
22.本实施例中,通道板8通过连接件9与相应侧的输送架立板2相焊接,具体地,连接件8可以为角钢段或方管段等。
23.为了避免薯类作物在进入后期输送装置的过程中旁落造成损伤或遗失,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板8的长度超出初级输送带5的输送末端,并在每块通道板8超出初级输送带输送末端的位置设有一个向下导引板10,向下导引板10与通道板8相应位置下侧相连接,通道板8以及向下导引板10与输送带靠近的一侧整体呈弧形设置,弧形大小与初级输送带5的输送末端相匹配。
24.为了进一步保护薯类作物在收获过程中不被碰伤,在收口引流板7以及通道板8以及向下导引板10的内侧(朝向初级输送带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对薯类作物进行保护的橡胶垫11。
25.橡胶垫11在收口引流板7的初始端超出收口引流板的长度,以实现对薯类作物更好的保护。
2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薯类作物在进入初级输送装置时就通过收口引流板7的导流进入两个通道板形成的通道中,由于薯类作物在拥挤着从两块收口引流板7进入通道板的过程中,土壤还没有从输送带中漏落,从而土壤夹杂在薯类作物之间可以对薯类作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解决了初级、后期输送装置宽度不同带来的衔接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对薯类作物的损伤,最终提升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
27.本文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2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参照上述实施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1),输送架(1)上设有输送带(5),所述输送带具有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将土壤漏掉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架具有两块用于支撑输送带转轴的输送架立板(2),两块输送架立板与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在输送架立板上位于或者靠近输送初始的位置朝向输送带输送方向中心线倾斜设有两块收口引流板(7),在收口引流板(7)的末端连接有与相应输送架立板(2)相平行或呈一定倾角的通道板(8),两个通道板之间形成将薯类作物输送到后期输送装置的通道;当通道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呈一定倾角时,该倾角不大于相应收口引流板与输送架立板之间的倾斜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板(8)通过连接件与相应侧的输送架立板相焊接或者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8)的长度超出初级输送带的输送末端,在通道板超出初级输送带输送末端的位置设有一个向下导引板(10),向下导引板与通道板相应位置下侧相连接,通道板以及向下导引板与输送带靠近的一侧整体呈弧形设置,弧形大小与初级输送带输送末端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收口引流板以及通道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对薯类作物进行保护的橡胶垫(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橡胶垫(11)在收口引流板(7)的初始端超出收口引流板的长度。
技术总结
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初级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架上设有输送带,输送带具有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将土壤漏掉的间隙,输送架具有两块用于支撑输送带转轴的输送架立板,两块输送架立板与输送方向平行设置,输送架立板上位于输送初始的位置向输送带输送方向中心线倾斜设有两块收口引流板,收口引流板的末端连接有与输送架立板相平行或有一定倾角的通道板,两个通道板之间形成将薯类作物输送到二级输送装置的通道。不仅解决了初级、二级输送装置宽度不同带来的衔接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对薯类作物的损伤,最终提升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最终提升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最终提升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明 姚新录 王晓军 寇海峰 冯民生 朱卫江 郭永杰 海昌发 唐玉华 刘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享锐(洛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天然驼乳用乳铁蛋白提取设备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