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6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片制作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病理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标本主要分为组织和细胞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3.当前,采用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的细胞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存在着细胞位置不固定、载玻片面积占用大、不能在同一张玻片上同时进行多种细胞的染色等问题。特别是细胞涂片中,采用棉签或针头进行涂抹的涂抹法,或借助另一张玻片将液滴细胞压散并拉开的拉片法,或借助另一张玻片将液滴细胞推散的推片法均不能准确地将细胞固定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且无法在一张玻片上同时进行很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染色。
4.综合上述情况,本技术人旨在开发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以实现将细胞固定在玻片的一定位置且可以实现同一张玻片上同时进行多种细胞染色。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采用该模具可以将方便的将载玻片划分成若干独立区域,可以准确的将细胞固定限制在一个小的独立区域内。并且可以在独立区域置放不同种类的细胞,以此来实现多种细胞染色。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所述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包括区域塑形部件;所述区域塑形部件包括多个互不相接的塑形元件,各所述塑形元件的底面形成塑形面;所述塑形面被设置用于与玻片贴合。
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玻片置放部件;所述玻片置放部件设置容纳腔,用于置放玻片。
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置放部件上侧设置上凹槽形成所述容纳腔。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置放部件下侧设置下凹槽形成所述容纳腔;
10.所述下凹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玻片置放部件的贯穿窗口,各所述塑形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贯穿窗口内,且所述塑形面与所述下凹槽的槽底齐平。
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凹槽的槽深度与玻片的厚度相同。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塑形部件还包括支撑元件,各所述塑形元件的连接端与所述支撑元件连接,各所述塑形元件的自由端形成所述塑形面。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可拆卸连接。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框架支撑和设于所述框架支撑上的多个棍型支撑;所述框架支撑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连接,各所述棍型支撑的自由端与所述塑形元件连接。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塑形元件的底面齐平;和/或,所述塑形元件的底面呈圆形或多边形;和/或,各所述塑形元件结构相同;和/或,所述塑形元件的材料为耐热材料,优选为耐温度80℃及以上的材料,例如金属或金属合金,更优选为不锈钢材料或铝合金材料。
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塑形元件的中心间距为0.2~2cm,可选0.2~0.5cm,0.5~1cm,1~2cm,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或,所述塑形元件的高度为0.2~1cm,可选0.2~0.5cm,0.5~1cm,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或,各所述塑形元件结构相同。
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塑形元件呈圆形阵列排列或呈矩形阵列排列。
18.如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区域塑形部件的多个塑形元件的塑形面与玻片贴合后,在玻片未被覆盖的区域上喷蜡,而在玻片上形成多个独立的蜡层单元,从而将玻片划分成若干独立的区域,在各独立区域置放不同种类的细胞以形成细胞微阵列病理玻片,具有细胞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可以实现不同细胞种类的染色。
20.2)通过玻片置放部件和区域塑形部件的配合,玻片置放部件起到固定玻片的作用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的主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的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正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区域塑形部件
[0027]
11
ꢀꢀꢀꢀꢀꢀꢀꢀꢀꢀꢀꢀꢀꢀꢀꢀꢀꢀꢀꢀꢀꢀ
塑形元件
[0028]
12
ꢀꢀꢀꢀꢀꢀꢀꢀꢀꢀꢀꢀꢀꢀꢀꢀꢀꢀꢀꢀꢀꢀ
支撑元件
[0029]
121
ꢀꢀꢀꢀꢀꢀꢀꢀꢀꢀꢀꢀꢀꢀꢀꢀꢀꢀꢀꢀꢀ
框架支撑
[0030]
122
ꢀꢀꢀꢀꢀꢀꢀꢀꢀꢀꢀꢀꢀꢀꢀꢀꢀꢀꢀꢀꢀ
棍型支撑
[0031]2ꢀꢀꢀꢀꢀꢀꢀꢀꢀꢀꢀꢀꢀꢀꢀꢀꢀꢀꢀꢀꢀꢀꢀ
玻片置放部件
[0032]
21
ꢀꢀꢀꢀꢀꢀꢀꢀꢀꢀꢀꢀꢀꢀꢀꢀꢀꢀꢀꢀꢀꢀ
下凹槽
[0033]
22
ꢀꢀꢀꢀꢀꢀꢀꢀꢀꢀꢀꢀꢀꢀꢀꢀꢀꢀꢀꢀꢀꢀ
贯穿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5]
请参阅附图1-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侧”、“下侧”、“两端”、“顶部”、“自由端”及“连接端”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6]
本技术实施例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参阅图1,模具包括区域塑形部件1。区域塑形部件1包括多个互不相接的塑形元件11,各塑形元件11的底面形成塑形面。塑形面被设置用于与玻片贴合。塑形元件11的大小、形状、数量、排列组合方式不全相同,需根据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和排列。玻片一般指具有平整平面的载玻片,因此塑形面一般也是平整的,塑形元件是有一定厚度的,当各塑形元件的底面与载玻片贴合时,进行喷蜡等处理,即可以在载玻片的表面形成独立的承载空间,承载空间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塑形元件的形状和喷蜡的厚度决定。
[0037]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玻片置放部件2。玻片置放部件设置容纳腔,用于置放玻片。
[0038]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玻片置放部件2上侧设置上凹槽形成容纳腔,例如玻片置放部件2为一水平板件,其上部设置有上凹槽以实现容纳和固定载玻片的目的。上凹槽的深度没有具体限定,以方便使用为准。
[0039]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4,玻片置放部件2下侧设置下凹槽21形成容纳腔。下凹槽21的槽底设有贯穿玻片置放部件2的贯穿窗口22,各塑形元件11被设置于贯穿窗口22内,且塑形面与下凹槽21的槽底齐平。使用时,载玻片置于下凹槽21内,并使其部分从贯穿窗口22暴露于玻片置放部件2的外侧,从而可以使各塑形元件11被设置于贯穿窗口22内,且塑形面与载玻片的表面贴合,从而进行后续的喷蜡工艺。优选的,下凹槽21的槽深度与玻片的厚度相同,使下凹槽21卡在载玻片上时,使载玻片的上表面恰好可以从贯穿窗口22除暴露在外。
[004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阅1-图3,区域塑形部件1还包括支撑元件12,各塑形元件11的连接端与支撑元件12连接,各塑形元件11的自由端形成塑形面。支撑元件12提供稳定塑形元件11的位置及连接玻片置放部件2的作用。具体的,支撑元件12与玻片置放部件2可以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更具体的,支撑元件12包括框架支撑121和设于框架支撑上的多个棍型支撑122,框架支撑121与玻片置放部件2连接,各棍型支撑122的自由端与塑形元件11连接。
[0041]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各塑形元件11的底面齐平,优选的,塑形元件11的底面呈圆形或多边形;优选的,各塑形元件11结构相同;优选的,塑形元件11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
[0042]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邻塑形元件11的中心间距为0.2~2cm,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塑形元件11的高度为0.2~1cm,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4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各塑形元件11结构相同。
[004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各塑形元件11呈圆形阵列排列或呈矩形阵列排列。
[0045]
实施例1
[0046]
参阅图1-图4,玻片置放部件2为一矩形板件,在矩形板件的下侧设置内凹形成下凹槽21,在矩形板件上开设一长方形开口形成贯穿窗口22。
[0047]
区域塑形部件1包括20个互不相接的塑形元件11,为4
×
5排列。支撑元件12包括一个矩形框架结构形成的框架支撑121和设于矩形框架结构中部的固定件,和20个棍型支撑122。20个棍型支撑122的连接端固定于固定件上,另一端连接各个塑形元件11。且框架支撑121的底部通过沉头螺丝与玻片置放部件2可拆卸连接。
[0048]
各个塑形元件11为圆柱体,各个塑形元件11的底面齐平且与下凹槽21的槽底面齐平。下凹槽21的深度与所用的载玻片的厚度相同,从而当下凹槽21卡合载玻片时,恰好使各个塑形元件11的底面与载玻片的上侧面贴合。
[0049]
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0050]
1)组装区域塑形部件和玻片置放部件,放在载玻片上方时,塑形元件与载玻片刚好接触贴合。
[0051]
2)塑形元件在玻片上留下未被覆盖的区域,在未被覆盖的区域上方喷蜡,便会在载玻片上形成具有与塑形元件形状类似的的蜡层,即载玻片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区域。
[0052]
3)独立区域可分别滴加不同种类的细胞,继而成为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
[0053]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区域塑形部件(1);所述区域塑形部件(1)包括多个互不相接的塑形元件(11),各所述塑形元件(11)的底面形成塑形面;所述塑形面被设置用于与玻片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玻片置放部件(2);所述玻片置放部件设置容纳腔,用于置放玻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2)上侧设置上凹槽形成所述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2)下侧设置下凹槽(21)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下凹槽(21)的槽底设有贯穿所述玻片置放部件(2)的贯穿窗口(22),各所述塑形元件(11)被设置于所述贯穿窗口(22)内,且所述塑形面与所述下凹槽(21)的槽底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21)的槽深度与玻片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塑形部件(1)还包括支撑元件(12),各所述塑形元件(11)的连接端与所述支撑元件(12)连接,各所述塑形元件(11)的自由端形成所述塑形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2)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2)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支撑元件(12)包括框架支撑(121)和设于所述框架支撑上的多个棍型支撑(122);所述框架支撑(121)与所述玻片置放部件(2)连接,各所述棍型支撑(122)的自由端与所述塑形元件(11)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塑形元件(11)的底面齐平;和/或,所述塑形元件(11)的底面呈圆形或多边形;和/或,各所述塑形元件(11)结构相同;和/或,所述塑形元件(11)的材料为耐热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塑形元件(11)的中心间距为0.2~2cm;和/或,所述塑形元件(11)的高度为0.2~1cm;和/或,各所述塑形元件(11)结构相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塑形元件(11)呈圆形阵列排列或呈矩形阵列排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细胞微列阵病理玻片制作用模具,属于玻片制作模具技术领域。模具包括区域塑形部件,区域塑形部件包括多个互不相接的塑形元件,各所述塑形元件的底面形成塑形面,所述塑形面被设置用于与玻片贴合。本申请模具区域塑形部件的多个塑形元件的塑形面与玻片贴合后,在玻片未被覆盖的区域上喷蜡而在玻片上形成多个独立的蜡层单元,从而将玻片划分成若干独立的区域以形成细胞微阵列病理玻片,若干独立区域使细胞的位置相对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区域内,并且可以在各独立区域置放不同种类的细胞以实现不同细胞种类的染色。种类的细胞以实现不同细胞种类的染色。种类的细胞以实现不同细胞种类的染色。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源 汪海洋 邵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