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绕线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线带收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绕线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很多鞋帽、箱包、服装、医疗设备、穿戴设备等用品中均使用了线带结构进行紧固,例如鞋子上面的鞋带,帽子上的松紧带等,目前线带松紧度调节的常规方式为:在线带松开状态调整线带对用品的紧固长度,然后再通过打结而使线带固定,从而将线带调节至合适的松紧度。常规的手动调节方式虽然能够完成对线带松紧度的调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打结时需要双手完成,操作上比较复杂且费时;同时,线带打结后使用过程中容易松脱,造成线带固定效果消失。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用于对线带进行收卷的线带收卷结构,例如公开号为cn10938657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绳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绳带调节装置的用品,通过在调节件上设置相对固定且同轴的驱动部和联动部,并在安装座上设置与联动部转动进行限制的限转部,使用过程中通过拨动调节件而使联动部和限转部结合或者分离,在分离状态下进行绳带松紧度调节,结合状态时对绳带进行固定。又如公开号为cn21875431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收绳装置、智能旋钮扣及鞋子,其中转动件包括可相对分离与啮合的旋转盖和内罩,旋转盖朝向内罩的一面设置驱动轴,驱动轴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棘轮齿,而内罩内侧壁上设置与棘轮齿配合的弹性齿扣,通过使弹性齿扣与棘轮齿的分离与啮合来控制绳带的收绕或者松开。
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在对绳线进行收绕或者释放时,其基本结构都是通过设置两个可以相对单向转动的转动件组成绕线转动件,当绕线转动件中两个单向转动的转动件处于单向啮合状态时,即可对线带进行收绕;而当绕线转动件中两个可单向转动的转动件相互解脱后,由于两个转动件不再形成单向啮合关系,使得线带可以被松开释放。例如公开号为cn109386574a的发明专利中,绕线转动件可以为相互结合或者分离的联动部和限转部,且联动部和限转部之间通过啮合的棘轮棘爪来控制单向转动。又如公开号为cn218754310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绕线转动件可以为旋转盖和内罩,旋转盖上连接的驱动轴上设置多个棘轮齿,内罩上设置可与棘轮齿啮合的弹性齿扣,依靠旋转盖带动驱动轴移动,使棘轮齿与弹性齿扣分离和或者啮合而最终完成绳线的收绕或者释放。虽然上述专利能够有效控制绳带的收绕或者松开,但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向转动的绕线转动件容易出现配合不稳定且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绕线器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线带收绕或者释放结构中的绕线转动件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寿命较短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包括始终啮合的绕线转动件。
7.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绕线转动件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且寿命低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以上述公开号为cn218754310u的专利为例,绕线转动件中包括棘轮齿和弹性齿扣,弹性齿扣主要包括弹性臂和啮合齿,当啮合齿与棘轮齿处于啮合状态时,弹性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而使啮合齿与棘轮齿单向转动,从而使绳带被单向收卷;当啮合齿与棘轮齿相互分离时,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部件脱离,此时可以松开绳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地使绕线转动件啮合以及分离,而绕线转动件中的棘轮齿和弹性齿扣均为塑料材质,绕线转动件的啮合和分离方向与绕线转动件单向转动的方向相垂直,从而在绕线转动件在由分离到啮合过程中受到冲击以及作用力,且作用力方向与弹性臂所设计的弹性形变方向相垂直,最终造成弹性臂在高频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以及疲劳损坏,出现弹性齿扣与棘轮齿配合偏差甚至是无法精准配合的情况,或者弹性臂因疲劳损坏的情况,影响绕线转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8.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线带被收绕或者释放过程中需要使绕线转动件频繁地啮合以及分离的情况,本技术中的绕线转动件始终处于啮合状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绕线转动件因需要不断啮合以及分离,降低绕线转动件内处于单向转动配合的转动部件之间所产生冲撞、变形以及损坏的风险,有效提升绕线转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有效延长绕线转动件的使用寿命。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绕线转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绕线转动件始终啮合的限位件。
10.为了使绕线转动件保持始终啮合的状态,可以采用电磁力、弹力等外力作用使得绕线转动件保持相对位置固定,所使用的控制成本可能十分高。本方案中,利用限位件控制绕线转动件保持始终啮合的状态,限位件为绕线转动件的转动提供机械限位,从而保证绕线转动件能够始终啮合而单向转动,限位件结构简单、方便设置安装且整体成本低。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绕线转动件中两个转动件上的转动配合槽和配合凸起,配合凸起和转动配合槽转动配合。
12.本方案中,通过在绕线转动件上设置相互转动配合的配合凸起和转动配合槽,配合凸起和转动配合槽结构简单且能实现稳定的限位转动配合,从而使绕线转动件能够稳定地保持啮合状态。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绕线转动件的一个转动件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凸缘,弹性凸缘的与所述挡板围成转动配合槽,所述配合凸起设置于绕线转动件的另一个转动件上;所述弹性凸缘与配合凸起之间设置有安装导向斜面。
14.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板结构和弹性凸缘结构,在安装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时,可以利用外力按压配合凸起,使得配合凸起靠近并与弹性凸缘相抵紧,弹性凸缘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配合凸起安装至转动配合槽内,且本方案中在弹性凸缘和配合凸起之间设置有安装导向斜面,利用安装导向斜面对配合凸起的安装起到导向,使得配合凸起的安装更加方便且准确。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离合器和用于收卷线带的线轮,所述离合器用于控制线轮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或者解脱,所述离合器和线轮之间设有用于控制离合器相对线轮
移动距离的行程控制件。
16.本方案中,线轮用于收卷线带,在离合器的离合作用下,当线轮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时,绕线转动件始终处于啮合状态且只能单向转动,此时线轮只能跟随绕线转动件单向转动而不断收紧线带;当线轮与绕线转动件相互解脱时,绕线转动件对线轮的单向转动束缚作用消失,此时线轮可以自由转动而将线轮上已经收绕的线带释放。同时,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行程控制件控制离合器相对线轮移动距离,使得离合器能够更加准确且稳定地与线轮形成连接或者解脱,使用者在使用离合器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方便地通过离合器相对线轮移动的极限位置来判断离合器是否与线轮连接或者解脱,提升使用的体验感。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离合器同时与线轮和绕线转动件滑动连接,且离合器与线轮之间设有收放插接件,离合器与绕线转动件之间设有连接插接件。
18.在使离合器分别与线轮和绕线转动件之间连接或者解脱的结构中,可以采用电磁铁等控制机构来控制,本方案中,采用收放插接件以及连接插接件来控制离合器与线轮和绕线转动件的连接或者解脱,插接件的结构简单,且只需控制离合器相对线轮以及绕线转动件滑动,特别是使线轮与离合器之间的收放插接件连接或者脱离,即可实现对线轮进行单向限位或者释放,使线轮可以收绕或者释放线带,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放插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收放插齿和收放插槽,连接插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连接插齿和连接插槽,且收放插接件和连接插接件的插接方向与离合器相对线轮滑动方向相同。
20.相比使用插销与插孔等插接结构,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插齿和插槽的结构来实现对应部件的连接或者脱离,插齿和插槽插接后连接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使线轮对线带保持稳定的收紧状态,且插齿和插槽的啮合或者解脱十分方便,插齿和插槽的加工也十分方便。
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放插齿的端部与收放插槽的端部之间设有有利于线轮沿着收紧线带方向转动的收放导向斜面,所述连接插齿的端部与连接插槽的端部之间也设有有利于线轮沿着收紧线带方向转动的连接导向斜面。
22.为了使插齿能够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插入到插槽中,理论上可以在插齿的端部和/或插槽的端部设置导向斜面进行导向,且导向斜面的方向可以朝向一个方向,也可以在一个插齿端部或者插槽端部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导向斜面,两个导向斜面互成夹角,也能够对插齿提供导向。
23.本方案中,同时在收放插齿与收放插槽之间,以及连接插齿与连接插槽之间均只设置一个导向斜面,且两个导向斜面的方向是朝着有利于线轮沿着收紧线带的转动方向设置的,主要原因在于绕线转动件处于单向始终啮合状态,而线轮收紧线带的转动方向与绕线转动件单向转动方向一致,本方案中将收放导向斜面设置为有利于线轮收紧线带转动方向一致,从而在连接插齿插入连接插槽时,即使连接插齿与连接插槽初始位置未能正对,此时在收放导向斜面导向作用下,在离合器本身部转动的情况下,随着连接插齿插入连接插槽,绕向转动件可以单向转动而不受阻碍。否者,例如将连接导向斜面设置为有利于线轮释放线带的转动方向时,在离合器与绕线转动件连接啮合过程中,会造成绕线转动件内两个转动件之间无法向单向转动的反方向转动,使得连接插齿与连接插槽的插接过程费力。
24.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包括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
25.本方案中,线带收绕释放组件采用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绕线转动件始终啮合,从而在线带收绕或者释放过程中绕线转动件能够稳定地工作,使用寿命长。
2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包括套筒和转动座,所述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分别相互啮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和棘爪设置于套筒与转动座之间,或者棘轮和棘爪设置于离合器与转动座之间。
27.本方案中,相互啮合的棘轮和棘爪为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利用棘轮棘爪的啮合实现单向转动控制,相比于使用单向轴承等单向转动结构件,棘轮和棘爪结构简单且可以在十分小的空间内完成单向转动的控制,从而使整个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的整体体积可以处在较小状态,以便将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应用于鞋带等要求体积较小的使用场合。同时,本方案中将棘轮和棘爪设置于套筒与转动座之间, 或者设置于离合器和转动座之间,使得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棘轮和棘爪始终处于单向啮合状态,从而使绕线转动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2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棘爪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棘爪包括形变臂和连接于形变臂上的若干个与棘轮啮合的棘齿,所述形变臂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且形变臂与套筒或者转动座之间设有形变空间。
29.本方案中,将形变臂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对应的,将棘轮设置于转动座或者套筒上,棘齿始终与棘轮处于啮合状态,使得套筒与转动座实现单向转动的限制;本方案中,棘爪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均能控制套筒与转动座单向转动,当棘爪的数量为多个时,套筒与转动座之间的单向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3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形变臂一体成型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
31.本方案中,形变臂一体成型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依靠形变臂自身的弹性形变而使棘爪与棘轮保持啮合,同时在套筒和转动座相对单向转动时,形变臂可以向形变空间内发生弹性形变而使棘爪在棘轮上滑过;同时,在设置形变臂时,形变臂与套筒或者转动座之间的距离大于形变空间的宽度,从而在安装好套筒和转动座时,形变臂本身就已经处于一定的形变预压状态,使得棘爪可以更好地与棘轮啮合,实现更加平稳的配合。
3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行程控制件包括外部限位部和内部行程控制部,外部限位部包括设置于离合器和套筒之间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凸缘,内部行程控制部包括连接于离合器上的弹性柱,弹性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弹性柱之间设有弹性间隙,弹性柱上设有卡接凸缘,线轮上设有与卡接凸缘配合的卡接凸起,弹性柱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33.本方案中,利用套筒和离合器之间设置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凸缘对离合器相对线轮其中一个方向移动的极限距离进行行程控制,而利用弹性柱上卡接凸起与卡接凸缘的配合对离合器相对线轮另一个方向移动的极限距离进行行程控制,从而使离合器相对线轮移动位置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实现对离合器相对线轮移动距离的控制;另外,通过在弹性柱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依靠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可以使弹性柱在弹性形变后更好地复位,弹性柱的控制功能更加稳定。
3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形变臂转动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形变臂与套筒或者转动座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
35.相比于形变臂一体成型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形变臂的材质需要与套筒或者转动
座保持一致,而套筒或者转动座一般采用塑料材质,因此为了使形变臂具有良好的强度,需要保证形变臂具有一定厚度值。本方案中,形变臂是转动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形变臂对棘齿的作用力来源弹性支撑件,因此可以将形变臂的塑料材质设置成强度韧性更好的金属材质,例如利用不锈钢材质等,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小形变臂的厚度等尺寸参数,有利于缩小整个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的体积,方便其应用于鞋带、衣帽等对体积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另一方面,形变臂是转动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当形变臂长时间使用而疲劳后,可以方便地更换形变臂,而不必将整个形变臂以及与形变臂一体连接的套筒或者转动座整体更换,有效节约成本。
3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套筒内设有容纳腔,转动座转动连接于容纳腔内,所述棘轮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上,形变臂连接于转动座上。
37.本方案中,转动座转动连接于套筒的容纳腔内,棘轮连接于套筒的内壁,形变臂连接于转动座上,使得形变臂上棘爪与棘轮啮合位置位于套筒内,在套筒的保护作用下,棘爪与棘轮能够更加稳定地啮合。
3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上盖,所述离合器连接于上盖上,上盖上设有防滑结构。
39.本方案中,通过在离合器上连接上盖,利用上盖可以更加方便推拉离合相对线轮和绕线转动件滑动,同时在离合器与线轮连接时,通过转动上盖,即可利用上盖带动离合器以及线轮转动,使线轮收绕线带时更加方便和省力,上盖上设置的防滑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旋转上盖的舒适性。
4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线轮上设有用于固定线带端部的固定槽,线轮上开有与固定槽连通的进线孔;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进线孔配合的过线孔。
41.本方案中,将线带的端部穿过进线孔,然后再将线带的端部固定于固定槽中,使线带的端部与线轮固定连接一体,从而在线轮旋转时将线带收绕至线轮上。
42.一种绕线器及其应用,包括底座,使用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所述底座与套筒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43.在绕线器以及应用绕线器的物品上,设置底座,可以将底座通过粘接、缝制等方式固定于应用的物品上,利用线带收绕释放组件中的绕线转动件,使得绕线器及其应用物品上的绕线转动件能够对线带进行稳定地收绕或者释放,且绕线转动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套筒与转动座连接的示意图。
4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转动座上另一种连接导向斜面设置方式。
4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转动座、套筒与线轮连接的示意图。
4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转动座、套筒、线轮、离合器和上盖连接的爆炸图。
4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转动座、套筒、线轮、离合器和上盖连接的爆炸图。
4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绕线器的示意图。
50.图7为图6的正剖图。
5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转动座、套筒、线轮、离合器和上盖连接的爆炸图。
5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转动座、套筒、线轮、离合器和上盖连接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5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正剖图。
5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转动座、套筒、线轮、离合器、上盖和底座连接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套筒1、棘轮101、限位凸缘102、过线孔103、转动座2、棘爪201、形变臂2011、棘齿2012、配合凸起202、离合器3、线轮4、上护板401、下护板402、固定槽403、进线孔404、卡接凸起405、收放插齿5、收放导向斜面501、收放插槽6、连接插齿7、连接导向斜面701、连接插槽8、挡板9、弹性凸缘10、安装导向斜面1001、上盖11、限位凸起1101、防滑凸起12、弹性柱13、卡接凸缘1301、底座14。
56.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包括始终啮合的绕线转动件,绕线转动件内包括有两个单向转动的转动件,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两个转动件始终啮合的限位件。结合图2,限位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转动件上的转动配合槽和配合凸起202,配合凸起202和转动配合槽转动配合,依靠转动配合槽对配合凸起202的限位,使得两个转动件能够始终保持转动状态而不会相互脱离开。
57.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离合器3和用于收卷线带的线轮4,离合器3用于控制线轮4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或者解脱,当线轮4通过离合器3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时,线轮4以及离合器3可以跟随绕线转动件单向转动而收紧线带,当线轮4与绕线转动件脱离时,线轮4可以相对绕线转动件随意转动而释放线轮4上已经收绕的线带。
58.具体的,离合器3同时与线轮4和绕线转动件滑动连接,且离合器3与线轮4之间设有收放插接件,离合器3与绕线转动件之间设有连接插接件,其中收放插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收放插齿5和收放插槽6,连接插接件包括可相互插接的连接插齿7和连接插槽8,收放插接件内收放插齿5和收放插槽6插接的方向、连接插接件内连接插齿7和连接插槽8插接的方向以及离合器3相对线轮4滑动的方向相互平行,当离合器3相对线轮4滑动时,即可使收放插接件和连接插接件分别连接或者脱离。本实施例中,收放插齿5和连接插齿7均为渐开线直齿轮,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收放插齿5和连接插齿7也可以采用斜齿或者可以插接的其他结构形状,例如插销与插孔,或者连接插齿7以及收放插齿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等,此处不再穷举收放插齿5以及连接插齿7的其他形式,只要二者能够分别与所对应的插接件连接或者脱离即可。
59.同时,为了使收放插接件以及连接插接件能够更加顺畅且准确地配合,本实施例中在收放插齿5的底端以及收放插槽6的顶端上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收放导向斜面501,在连接插齿7的底端以及连接插槽8的顶端上均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导向斜面701。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收放导向斜面501以及每个连接导向斜面701均只设置一个倾斜面,当离合器3向下滑动而使收放插齿5插入收放插槽6,以及连接插齿7插入连接插槽8中时,在收放导向斜面501的导向作用下,线轮4向有利于收绕线带的方向转动;在连接导向斜面701的导向作用下,转动座2向有利于相对套筒1发生单向转动的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以外的
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收放导向斜面501以及每一个连接导向斜面701均包括两个互成夹角的倾斜面(图2仅示出了转动座2上连接插齿7上设置连接导向斜面701的情况),例如每个收放插齿5顶端因设置收放导向斜面501而形成尖锥状结构。
60.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导向斜面701设置为有利于转动座2相对套筒1单向转动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在连接插齿7插入连接插槽8内时,在部转动离合器3的情况下,即使连接插齿7未能与连接插槽8正对,在连接导向斜面701的导向作用下,也能够使转动座2受力而相对套筒1单向转动,不会产生插接受阻等情况,相比于图2中设置的连接导向斜面701具有更好的导向效果。
61.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包括套筒1和转动座2以及上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结合图4和图5,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分别为棘轮101和棘爪201,本实施例中的棘轮101和棘爪201分别设置于套筒1和转动座2之间,具体的,套筒1内设有容纳腔,转动座2转动连接于套筒1的容纳腔内,依靠棘轮101和棘爪201的啮合关系使得套筒1和转动座2只能够单向转动。棘爪20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棘爪2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棘爪201沿着转动座2外壁周向均匀排布,且棘轮101一体成型于套筒1内壁靠近顶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中,棘爪201可以设置于套筒1上,而棘轮101设置于转动座2上,利用棘轮101和棘爪201的啮合,同样能够实现套筒1与转动座2的单向转动。
62.如图4所示,棘爪201包括形变臂2011和连接于形变臂2011上的若干个棘齿2012,本实施例中,棘齿2012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且三个棘齿2012一体成型于形变臂2011的外壁上(图2中示出了每个形变臂2011上设置两个棘齿2012的情况),棘齿2012与棘轮101相啮合,形变臂2011与转动座2的外壁之间设有供形变臂2011向转动座2发生形变的形变空间,且本实施例中,形变臂2011是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的外壁上的,当转动座2沿着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形变臂2011可以向形变空间内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可以顺时针转动转动座2,当转动座2带动棘齿2012转动至与下一个棘轮101啮合时,形变臂201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棘爪201与棘轮101保持啮合的状态,而且随着转动座2不断转动,棘齿2012能不断滑过棘轮101而发出滴答的撞击声,使用者可以通过滴答声判断棘齿2012是否与棘轮101良好配合。
63.同时,为了使棘轮101与棘爪201形成更加稳定的啮合关系以及提升其单向转动的稳定性,在安装形变臂2011时,可以使弹性支撑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形变臂2011提供预压力,当然,如果形变臂2011是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上时,只需将形变臂2011与转动座2外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形变空间的宽度值,即可保证形变臂2011被安装至棘轮101与棘爪201啮合状态时就已经处于一定弹性形变的状态。
64.结合图4和图5,套筒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挡板9,挡板9位于棘轮101的底端,挡板9中部开有通孔,挡板9顶端靠近通孔位置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弹性凸缘10,本实施例中,弹性凸缘10的数量为三个,结合图7,弹性凸缘10纵向剖面整体呈倒l型,弹性凸缘10的横直段朝向棘轮101方向设置,使得弹性凸缘10与挡板9之间围成前述的转动配合槽,而配合凸起202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的内壁靠近底端,依靠转动配合槽对配合凸起202的限位,能够使转动座2始终与套筒1转动配合,从而实现套筒1与转动座2的棘轮101和棘爪201始终单向啮合。
65.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转动座2和套筒1的安装,在配合凸起202和弹性凸缘10上均设有安装导向斜面1001,本实施例中,配合凸起202上的安装导向斜面1001位于配合凸起
202上朝向转动座2内部的侧壁底端位置,而弹性凸缘10上的安装导向斜面1001位于弹性凸缘10顶端朝向棘轮101的侧壁上,在安装转动座2时,只需向下按压转动座2,使弹性凸缘10向转动座2内发生弹性形变,继续向下按压转动座2,即可使配合凸起202与转动配合槽配合,且棘轮101与棘爪201形成啮合关系。
66.结合图4和图5,还包括上盖11,上盖11连接于离合器3的顶端,本实施例中,上盖11是一体成型于离合器3的顶端的,上盖11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为一体成型于上盖11外壁上的防滑凸起12,通过手动竖向拉动上盖11,可以使上盖11带动离合器3竖向移动,从而使收放插齿5插入或者退出收放插槽6,以及使连接插齿7插入或者退出连接插槽8,当连接插齿7插入连接插槽8内,且收放插齿5插入收放插槽6内时,手动转动上盖11,即可利用上盖11带动离合器3以及线轮4转动,且在套筒1和转动座2仅能够单向转动时,线轮4即可单向转动而收绕线带。
67.为了使线轮4更好地收绕线带,本实施例中在线轮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上护板401和下护板402,上护板401位于挡板9的下方且上护板401与挡板9之间设有间隙,上护板401与下护板402之间的空间形成线轮4用于收绕线带的绕线空间。同时,如图4和图5,线轮4的底端开有用于固定线带端部的固定槽403,线轮4的侧壁上开有与固定槽403连通的进线孔404,而套筒1的侧壁上开有与进线孔404配合的过线孔103,线带的端部通可以穿过过线孔103和进线孔404穿入到固定槽403内,然后将线带的端部打结,使得线带端部无法回退至固定槽403之外,实现对线带端部的固定。本实施例中,进线孔404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进线孔4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及以上,具体数量根据线带的数量确定。
68.结合图6和图7,为了控制离合器3相对线轮4滑动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控制离合器3相对线轮4竖向滑动行程大小的行程控制件,具体的,行程控制件包括外部限位部和内部行程控制部,外部限位部包括一体成型于上盖11内壁上的限位凸起1101,限位凸起110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限位凸起1101沿着上盖11内壁圆周均匀分布,而套筒1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与限位凸起1101配合的限位凸缘102,限位凸缘102位于限位凸起1101的上方,利用限位凸缘102对限位凸起1101的阻挡,可以避免上盖11向上移动而造成上盖11以及离合完全与线轮4以及转动座2脱离丢失。内部行程控制部包括一体成型于离合器3底部的至少两个弹性柱13,所有弹性柱13沿着离合器3的中心轴轴向均匀排布,相邻弹性柱13之间设置有弹性间隙,每个弹性柱13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卡接凸缘1301,线轮4的中部设有与所有弹性柱13配合的中心孔,中心孔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与卡接凸缘1301配合的卡接凸起405。
69.结合图5和图7所示,当卡接凸缘1301位于卡接凸起405下方时,离合器3位于下极限位置,此时收放插齿5插入收放插槽6内,且连接插齿7插入连接插槽8内,可以转动上盖11而使线轮4转动,且在棘轮101和棘爪201的单向限位作用下,线轮4只能单向转动而收绕线带。当卡接凸缘1301向上移动而经过卡接凸起405时,弹性柱13因挤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所有弹性柱13向离合器3的中心收拢,而当卡接凸缘1301移动至卡接凸起405的上方时,限位凸起1101与限位凸缘102相接触,避免离合器3继续向上移动,此时离合器3移到上极限位置,收放插齿5退出收放插槽6之外,连接插齿7退出连接插槽8之外,此时线轮4可以随意转动而将线轮4上已经收绕的线带释放。
7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线带收绕结构中需要频繁使棘轮101与棘爪201啮合或者分离,造成棘轮101和棘爪201因冲撞等原因而变形及疲劳损坏,使得棘爪201无法与棘轮101稳定地配合甚至棘爪201损坏而造成线带收绕结构无法使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时,棘轮101和棘爪201始终处于啮合状态,是依靠滑动的离合器3来控制线轮4与绕线转动件的连接或者解脱,从而避免棘爪201与棘轮101频繁地啮合以及分离,有效对棘轮101和棘爪201进行保护,有利于提升线带收绕释放组件使用的稳定性并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
71.一种绕线器及其应用,如图6所示,包括底座14,使用上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中底座14与套筒1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底座14的中部开有与套筒1配合的安装槽,套筒1的底部卡接于安装槽内,且底座14对线轮4的底端提供支撑,使得线轮4被限位于底座14和挡板9之间的空间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底座14和套筒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方式,方便加工并减少安装步骤。本实施例中的绕线器应用于鞋子、衣帽、箱包、医疗器械以及穿戴设备中涉及需要对线带进行松紧度调节的产品中。
72.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形变臂201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连接于转动座2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转动座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转动销,形变臂2011是转动连接于转动销上,且形变臂2011与转动座2的外壁之间连接弹性支撑件,利用弹性支撑件对形变臂2011提供弹性支撑,以使棘齿2012可以与棘轮101形成稳定啮合关系,且不会影响转动座2与套筒1单向转动,而弹性支撑件可以采用支撑弹簧或者柱塞等具有弹性支撑功能的部件,此处不再赘述弹性支撑件的具体形式和连接具体结构。
73.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上盖11与离合器3是一体成型的,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盖11是通过卡接方式与离合器3可拆卸连接的,采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利用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的材料单独制作离合器3,上盖11与离合器3的连接方便,相比于实施例一中一体成型上盖11的方式制造成本更低,虽然实施例一中采用一体成型上盖11的方式也能够将离合器3和上盖11设置不同的材料,但是成型加工过程更加复杂,成本更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以使离合器3具有更好的耐用度,有效延长离合器3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当离合器3或者上盖11需要更换时,也能对单个零件进行快速更换,不必将整个组件全部一起更换,降低后续更换维护成本。
74.同时,实施例一中弹性柱13是设置于离合器3的底端,而将卡接凸起405设置于线轮4的内壁上,结合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是将弹性柱13一体成型于线轮4的顶端,而将卡接凸起405设置于离合器3的内壁上;同时,实施例一中是将收放插槽6设置于线轮4上,而将收放插齿5设置于离合器3上,本实施例中,收放插槽6是设置于离合器3内,而收放插齿5是设置于线轮4上,当离合器3跟随上盖11一起滑动时,同样能够使收放插齿5插入或者退出收放插槽6,使离合器3与线轮4连接或者解脱。且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座2与套筒1之间的限位件为挡板9和卡扣,当将转动座2转动连接于套筒1上时,卡扣卡接至挡板9的底端,使得转动座2始终与套筒1转动连接。
75.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棘轮101和棘爪201是设置于套筒1和转动座2之间,即棘轮101是一体成型于套筒1的内壁上,棘爪201是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的外壁上,并将连接插槽8设置于上盖11上,而将连接插齿7设置于转动座2上,使用过程中,棘轮101和棘爪201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并利用限位件控制棘轮101和棘爪201保持始终的啮合转动,随着离合器3相对转动座2以及套筒1的滑动,连接插齿7插入或者退出连接插槽8,使得上盖11和转动座2连接或者脱离。
76.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棘轮101和棘爪201设置于离合器3和转动座2之间,具体的,棘轮101是一体成型于上盖11的内壁上,棘爪201中的形变臂2011以及棘齿2012与实施例一相同,即棘爪201是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的外壁上,而转动座2是转动连接于上盖11上,限位件中的弹性凸缘10是一体成型于上盖11的底部的,通过转动座2与弹性凸缘10的配合,使得转动座2只能转动连接于上盖11的底部并与上盖11底部的棘轮101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同样能够对棘轮101和棘爪201起到保护作用,使得整个结构运行稳定且使用寿命长;同时,连接插齿7是一体成型于转动座2上,而连接插槽8是一体成型于套筒1的内壁上的。
77.本实施例中,当上盖11以及离合器3相对套筒1滑动而使转动座2靠近或者远离套筒1时,连接插齿7插入或者退出连接插槽8,使得转动座2与套筒1连接或者脱离,且当转动座2与套筒1连接时,可以单向转动上盖11,上盖11转动时带动线轮4转动而收绕线带,当转动座2与套筒1脱离时,线轮4转动不受转动座2以及离合器3的阻挡,此时可以释放线带,从而方便地实现线带的收绕或者释放。
7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始终啮合的绕线转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转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绕线转动件始终啮合的限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绕线转动件中两个转动件上的转动配合槽和配合凸起,配合凸起和转动配合槽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转动件的一个转动件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凸缘,弹性凸缘的与所述挡板围成转动配合槽,所述配合凸起设置于绕线转动件的另一个转动件上;所述弹性凸缘与配合凸起之间设置有安装导向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和用于收卷线带的线轮,所述离合器用于控制线轮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或者解脱,所述离合器和线轮之间设有用于控制离合器相对线轮移动距离的行程控制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同时与线轮和绕线转动件滑动连接,且离合器与线轮之间设有收放插接件,离合器与绕线转动件之间设有连接插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插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收放插齿和收放插槽,连接插接件包括相互插接的连接插齿和连接插槽,且收放插接件和连接插接件的插接方向与离合器相对线轮滑动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插齿的端部与收放插槽的端部之间设有有利于线轮沿着收紧线带方向转动的收放导向斜面,所述连接插齿的端部与连接插槽的端部之间也设有有利于线轮沿着收紧线带方向转动的连接导向斜面。9.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单向旋转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包括套筒和转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转动件中的两个转动件分别为相互啮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和棘爪设置于套筒与转动座之间,或者棘轮和棘爪设置于离合器与转动座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棘爪包括形变臂和连接于形变臂上的若干个与棘轮啮合的棘齿,所述形变臂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且形变臂与套筒或者转动座之间设有形变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臂一体成型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件包括外部限位部和内部行程控制部,外部限位部包括设置于离合器和套筒之间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凸缘,内部行程控制部包括连接于离合器上的弹性柱,弹性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弹性柱之间设有弹性间隙,弹性柱上设有卡接凸缘,线轮上设有与卡接凸缘配合的卡接凸起,弹性柱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臂转动连接于套筒或者转动座上,形变臂与套筒或者转动座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设有容纳腔,转动座转动连接于容纳腔内,所述棘轮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上,形变臂连接于转动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离合器连接于上盖上,上盖上设有防滑结构。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轮上设有用于固定线带端部的固定槽,线轮上开有与固定槽连通的进线孔;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进线孔配合的过线孔。18.一种绕线器及其应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线带收绕释放组件,所述底座与套筒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线带收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向旋转机构、线带收绕释放组件、绕线器及其应用,包括始终啮合的绕线转动件,绕线转动件内的两个转动件单向转动配合;还包括离合器和用于收卷线带的线轮,离合器用于控制线轮与绕线转动件连接或者解脱。本发明专利通过设置始终啮合的绕线转动件,并利用离合器来控制线轮与绕线转动件的连接或者解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线带收绕或者释放结构中的绕线转动件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寿命较短的问题。寿命较短的问题。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旋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