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166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涵道风扇结构紧凑,使用安全而且推力强劲,是无人机理想的动力系统。但是由于螺旋桨、发动机、涵道等部件之间相互耦合的影响,该动力系统的输出推力、力矩等性能很难通过理论仿真获得,为获取涵道推进系统推力、力矩等性能数据,目前常用的方式是直接通过试验测得;
3.但是现有技术中,涵道风扇测试装置的结构单一,在待检测涵道风扇完成安装后,其位置与姿态即被固定,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固定的缺陷。
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架;
7.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滑动相连,升降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紧固组件;
8.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相连,其另一端连接待检测涵道风扇;
9.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工作状态并采集相关参数。
10.可选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升降座滑动相连,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升降座通过紧固组件固定相连。
11.可选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升降座安装于所述横梁上。
12.可选的,横梁上设置有若干u形槽,所述升降座的各端分别插入到各所述u形槽内;所述升降座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杆。
13.可选的,u形槽内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杆适配的连接孔。
14.可选的,紧固组件包括若干紧固螺杆,所述升降杆上设置有若干插接孔,所述升降座上设置有若干组安装孔,各所述紧固螺杆将相互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插接孔串联。
15.可选的,插接孔与所述连接孔内均设置有橡胶套,所述紧固螺杆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母。
16.可选的,检测装置包括测力天平。
17.可选的,检测装置底部还设置有转接框,所述转接框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
18.可选的,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发动机ecu、舵机控制器和总控计算机;所述总控计算机分别与所述发动机ecu、舵机控制器和检测装置相连;所述发动机ecu与待检测涵
道风扇相连,所述舵机控制器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的多面舵机相连。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待检测喊道风扇直接相连,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工作状态并采集相关参数;
21.使用时,首先结合待检测涵道风扇的高度计算升降杆的安装位置,调整到位后通过紧固组件将其固定,随后将待检测涵道风扇与检测装置相连,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点火,同时通过检测装置实现相关数据检测,同时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析并保存;
22.同时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还能够实现对待检测涵道风扇舵面角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多种工况下的同步检测;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升降杆的位置调节待检测涵道风扇的位置,进而实现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的离地高度,实现不同离地高度下的检测,丰富了整个测试装置的结构;
24.同时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即可实现多种工况下的检测,且检测参数能够实时回传分析,尽可能丰富了设备的功能,通过一套装置即可满足多种工况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a部放大图;
28.图4为升降杆与升降座(4)装配示意图;
29.图5为升降杆与升降座的爆炸图;
30.图6为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连接结构图;
31.附图标记:1-支撑架,2-升降杆,3-检测装置,4-升降座,5-支撑横梁,6-u形槽,7-连接螺杆,8-调节块,9-连接孔,10-紧固螺杆,11-插接孔,12-安装孔,13-橡胶套,14-固定螺母,15-转接框,16-发动机ecu,17-舵机控制器,18-总控计算机,19-电源,20-油箱。
32.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实施方式1
38.参照图1到图6,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呈方形结构的顶部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四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框架的连接端还设置有加强筋;
39.同时在所述框架的中部还设置有两个支撑横梁5,两所述支撑横梁5的顶面均设置有两个u形槽6,两所述u形槽6对称设置;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升降座4,所述升降座4包括顶部框架和设置于顶部框架四周的支撑杆,同时所述升降座4底部还设置有两个连接杆,两所述连接杆将各个支撑杆均分为两组,同组的两个支撑杆通过连接杆串联;
40.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各u形槽6内,同时通过连接螺杆7实现升降座4与横梁之间的连接;
41.在所述u形槽6内还设置有若干调节块8,各所述调节块8上设置有连接孔9,并通过所述连接孔9与所述连接螺杆7套置相连;
42.通过调节块8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升降座4高度的微调,并最终提高对待检测涵道风扇离地高度控制的精确性,同时上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3.通过u形槽6的设置能够有效限定所述升降座4的位置,保证其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不同规格的待检测涵道风扇还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升降座4满足其测试要求;
44.在所述升降座4顶部框架中部设置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上设置有若干插接孔11,所述升降座4底部的连接杆与所述升降座4的顶部框架上均设置有安装孔12,安装完成后,共有两组所述伸缩孔的两端分别正对安装孔12;同时在所述升降杆2与所述升降座4之间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紧固螺杆10,两所述紧固螺杆10分别将相互对正的两组所述伸缩孔与所述安装孔12串联,所述紧固螺杆10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母14;
45.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保证升降杆2与升降座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与所述安装孔12对正的伸缩孔,进而实现对升降杆2位置的初步调节,配合调节块8的微调节实现对升降杆2位置的精确调控,满足多种工况的调节需求,且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46.同时在所述插接孔11与所述连接孔9内均设置有橡胶套13,通过所述橡胶套13将所述紧固螺杆10与插接孔11和连接孔9隔离,紧固螺杆10承受的剪切力首先施加于橡胶套13,从而避免紧固螺杆10直接承受剪切;其次,橡胶套13还能够避免插接孔11和连接孔9与紧固螺杆10直接接触,进而发生硬接触,实现了剪切力的缓冲,有利于提高紧固螺杆10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47.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测力天平,在所述升降杆2底部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测力天平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法兰相连;同时在所述测力天平底面还设置有转接框15,所述转接框15通过连接螺杆7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
48.首先测力天平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力矩测量,并直接输出结果,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通过转接框15能够满足不同待检测涵道风扇的连接需求。
49.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发动机ecu16、舵机控制器17和总控计算机18;整个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源19和油箱20,所述油箱20通过供油模组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
50.所述电源19通过相应的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总控计算机18,发动机ecu16、舵机控制器17和检测装置3相连,以为上述设备供应电力;
51.总控计算机18通过专用的转接口与所述舵机控制器17相连,所述舵机控制器17则分别连接待检测涵道风扇的多个舵面舵机和1个油门舵机;所述总控计算机18通过相应的控制程序操作舵机控制器17,进而实现对舵面的精确操控;
52.所述发动机ecu16通过专用接口分别与所述总控计算机18和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所述总控计算机18通过所述发动机ecu16向待检测涵道风扇发出启动、熄火等控制指令;
53.所述总控计算机18还通过连接线缆与检测装置3相连,检测装置3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到总控计算机18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54.本技术使用时,首先结合待检测涵道风扇的高度计算升降杆的安装位置,调整到位后通过紧固组件将其固定,随后将待检测涵道风扇与检测装置相连,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点火,同时通过检测装置实现相关数据检测,同时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析并保存;
55.同时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还能够实现对待检测涵道风扇舵面角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多种工况下的同步检测;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升降杆的位置调节待检测涵道风扇的位置,进而实现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的离地高度,实现不同离地高度下的检测,丰富了整个测试装置的结构;
57.同时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即可实现多种工况下的检测,且检测参数能够实时回传分析,尽可能丰富了设备的功能,通过一套装置即可满足多种工况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5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滑动相连,升降杆(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上的紧固组件;检测装置(3),所述检测装置(3)一端与所述升降杆(2)相连,其另一端连接待检测涵道风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3)和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工作状态并采集相关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升降座(4),所述升降杆(2)与所述升降座(4)滑动相连,所述升降杆(2)与所述升降座(4)通过紧固组件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支撑横梁(5),所述升降座(4)安装于所述横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若干u形槽(6),所述升降座(4)的各端分别插入到各所述u形槽(6)内;所述升降座(4)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螺杆(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6)内设置有调节块(8),所述调节块(8)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杆(7)适配的连接孔(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若干紧固螺杆(10),所述升降杆(2)上设置有若干插接孔(11),所述升降座(4)上设置有若干组安装孔(12),各所述紧固螺杆(10)将相互对应的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插接孔(11)串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11)与所述连接孔(9)内均设置有橡胶套(13),所述紧固螺杆(10)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母(1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测力天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底部还设置有转接框(15),所述转接框(15)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发动机ecu(16)、舵机控制器(17)和总控计算机(18);所述总控计算机(18)分别与所述发动机ecu(16)、舵机控制器(17)和检测装置(3)相连;所述发动机ecu(16)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所述舵机控制器(17)与待检测涵道风扇的多面舵机相连。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涵道风扇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待检测喊道风扇直接相连,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待检测涵道风扇相连,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工作状态并采集相关参数;使用时通过升降杆的升降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扇的离地高度,同时通过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待检测涵道风机的舵机姿态,进而实现多种工况下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测试装置结构更加灵活多变,满足了多样化的检测需求;同时通过一套装置即可满足多种工况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冒森 赵创新 田佳杰 刘国强 赵子杰 冯宇鹏 陈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