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5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地质观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
背景技术:
2.地质勘探观测站一般是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质、气象、方向、水温等)的建筑、场地和设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地质勘探观测站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的技术中,地质勘探观测站大多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进行观测,无法对周边进行全方位的观测,从而导致观测站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使得观测站的灵活性较差;在现有的技术中,当地质勘探观测站上搭载的观测仪出现故障时,需要维保人员攀爬至观测仪所处的高度来对观测仪进行维护,由于整个过程一直处于高空中,从而导致观测仪的维护较为不便捷,同时,高空维护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解决了地质勘探观测站的观测仪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观测以及观测仪的维护较为不便捷、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4.(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包括基座和观测站设备架,所述观测站设备架的底端和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观测站设备架远离基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回型槽,所述顶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与回型槽竖直对应,所述固定平台的两侧均开设有弧面,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设有集成观测仪,所述基座与固定平台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回型槽与固定平台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固定平台的表面设有巡视观测机构。
5.优选的,所述基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预埋杆,所述空心预埋杆的顶端活动插接有密封堵,所述空心预埋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灌注支管。
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下表面和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绕辊,两个所述卷绕辊的外壁均卷绕连接有缆绳,两个所述缆绳的一端贯穿顶座并和固定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固定杆,两个所述l型固定杆远离顶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架,两个所述u型架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定滑轮,所述缆绳靠近固定平台的一端绕过定滑轮并和定滑轮的内壁活动接触。
7.优选的,所述设备箱远离基座的一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两个所述条形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圈,所述缆绳贯穿条形槽并和弹性圈的内壁活动接触。
8.优选的,两个所述卷绕辊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所述设备箱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输出端和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和设备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推动座,两个所述推动座的上表面和固定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动座远离固定平台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回型槽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活动腔,两个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均滑动设有活动座,两个所述活动座的上下面均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两个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杆,相邻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和活动座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座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架,两个所述u型连接架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板,两个所述u型限位板位于顶座的上方,两个所述u型限位板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u型防滑垫,两个所述u型防滑垫的内壁和固定平台的两侧活动接触。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内壁滑动设有推动杆,相邻两个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和一个移动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推动杆远离移动座和相邻的两个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推动杆远离靠近滑块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巡视观测机构包括圆形滑轨,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圆形滑轨和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滑轨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两个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的上表面和集成观测仪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靠近凹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和弧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齿轮。
13.优选的,所述固定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所述l型支撑架和固定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和固定平台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和从齿轮啮合连接。
14.(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发明中,通过巡视观测机构中的扇形齿轮驱动从齿轮间歇性的转动,且每次转动的幅度为九十度,使得集成观测仪转动一个周期完成四个方位的自动巡视观测,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地质环境的自动巡视观测,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环境的观测的精确性,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地质勘探观测站的灵活性。
15.(2)、该发明中,通过驱动升降机构中的缆绳呈放卷状态,缆绳在放卷的过程中,固定平台及集成观测仪因自重的原因而竖直下降,使集成观测仪下降的高度与作业人员的操作高度相匹配,从而方便的实现了集成观测仪的自动下降,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有效的提高
了维护集成观测仪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高空维护集成观测仪带来的作业风险。
16.(3)、该发明中,通过驱动升降机构中的缆绳呈收卷状态,使固定平台及集成观测仪竖直上升,并配合限位机构的作业,当固定平台穿过回型槽至顶座的上方后,限位机构中的两个u型限位板及两个u型防滑垫对固定平台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的实现了上升至观测站设备架顶端后的集成观测仪的自动限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集成观测仪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观测站设备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集成观测仪与升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顶座及设备箱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5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5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固定平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图8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空心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集成观测仪与固定平台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固定平台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观测站设备架;11、空心预埋杆;12、密封堵;13、灌注支管;14、顶座;15、回型槽;16、固定平台;161、弧面;17、集成观测仪;3、升降机构;31、设备箱;32、转轴;33、卷绕辊;34、缆绳;35、条形槽;36、弹性圈;37、l型固定杆;38、u型架;39、定滑轮;4、第一转动杆;41、同步轮;42、同步带;43、第一电机;44、固定块;5、限位机构;51、推动座;511、第一斜面;52、活动腔;53、活动座;531、第二斜面;54、导向槽;55、导向块;56、连杆;57、移动座;58、u型连接架;59、u型限位板;6、u型防滑垫;61、空心杆;62、推动杆;63、滑槽;64、滑块;65、复位弹簧;7、巡视观测机构;71、圆形滑轨;72、凹槽;73、弧形块;74、转动轴;75、转动座;76、连接杆;77、从齿轮;78、第二电机;79、l型支撑架;8、第二转动杆;81、扇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包括基座1和观测站设备架2,观测站设备架2的底端和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观测站设备架2远离基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座14,顶座14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回型槽15,顶座14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平台16,固定平台16与回型槽15竖直对应,固定平台16的两侧均开设有弧面161,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设有集成观测仪17,固定平台16的重量大于集成观测仪17的重量,在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升降的过程中,集成观测仪17不会出现倾斜
的情况,集成观测仪17为集成设备,内置测距仪、水平仪、地质勘测仪等仪器设备,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基座1与固定平台16之间设有升降机构3,回型槽15与固定平台16之间设有限位机构5,固定平台16的表面设有巡视观测机构7。
20.基座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预埋杆11,空心预埋杆11的顶端活动插接有密封堵12,空心预埋杆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灌注支管13,通过拔出密封堵12,当作业人员向空心预埋杆11内灌注水泥时,空心预埋杆11内的水泥通过灌注支管13溢出,与基坑内的混凝土桩接触,提高预埋后的牢固度。
21.升降机构3包括设备箱31,设备箱31的下表面和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设备箱31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两个转轴32,两个转轴3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绕辊33,两个卷绕辊33的外壁均卷绕连接有缆绳34,缆绳34为钢性材质制成,且承受的重力大于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的重量总和,从而使得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升降的过程中,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两个缆绳34的一端贯穿顶座14并和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座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固定杆37,两个l型固定杆37远离顶座14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架38,两个u型架38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定滑轮39,缆绳34靠近固定平台16的一端绕过定滑轮39并和定滑轮39的内壁活动接触。
22.设备箱31远离基座1的一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35,两个条形槽35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圈36,缆绳34贯穿条形槽35并和弹性圈36的内壁活动接触,通过设置弹性圈36,弹性圈36通过自身的弹性势能提高缆绳34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条形槽35,使缆绳34的下端部具备一定的活动空间,便于作业人员调节缆绳34下端部的具体位置,从而便于在固定平台16上升的过程中调节固定平台16的位置,使固定平台16与回型槽15竖直对应。
23.两个卷绕辊3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4,两个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同步轮41,两个同步轮41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42,设备箱31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43,第一电机43的驱动输出端和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
24.第一电机4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4,固定块44的一侧和设备箱31的内壁固定连接。
25.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推动座51,两个推动座51的上表面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推动座51远离固定平台16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一斜面511,回型槽15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活动腔52,两个活动腔52的内壁均滑动设有活动座53,两个活动座53的上下面均设置有第二斜面531,第一斜面511与第二斜面531贴合,两个活动腔52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54,导向槽5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块55,导向块5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杆56,相邻两个连杆5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移动座57,导向块55通过连杆56对移动座57进行导向,使移动座57保持水平方向移动,移动座57的一侧和活动座5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移动座57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架58,两个u型连接架58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板59,两个u型限位板59位于顶座14的上方,两个u型限位板59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u型防滑垫6,两个u型防滑垫6的内壁和固定平台16的两侧活动接触。
26.两个活动腔52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空心杆61,空心杆61的内壁滑动设有推动杆62,相邻两个推动杆62的一端和一个移动座5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空心杆6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63,滑槽6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4,推动杆62远离移动座57和相邻的两个滑块64固定连接,空心杆6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5,推动杆62远离靠近滑块64和复位
弹簧65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四个复位弹簧65,四个复位弹簧65处于伸展状态,始终使活动座53的第二斜面531与推动座51的第一斜面511贴合。
27.巡视观测机构7包括圆形滑轨71,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72,圆形滑轨71和凹槽72的内壁固定连接,圆形滑轨71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两个弧形块73,两个弧形块73的上表面和集成观测仪17的底端固定连接,凹槽72的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74,转动轴74靠近凹槽7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座75,转动座7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76,连接杆76远离转动座75的一端和弧形块73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轴74远离转动座7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齿轮77。
28.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二电机78,第二电机7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79,l型支撑架79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78的驱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8,第二转动杆8远离第二电机78的一端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8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81,扇形齿轮81和从齿轮77啮合连接。
29.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巡视观测时,工作人员开启第二电机78,第二电机78的驱动轴使第二转动杆8转动,第二转动杆8使扇形齿轮81转动,扇形齿轮81驱动从齿轮77转动,从齿轮77通过转动轴74使转动座75转动,转动座75通过两个连接杆 76使两个弧形块73沿着圆形滑轨71的表面滑动,两个弧形块73使集成观测仪17转动,每当扇形齿轮81与从齿轮77啮合一次,转动座75转动九十度,集成观测仪17同步转动九十度,集成观测仪17转动一个周期完成四个方位的自动巡视观测,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地质环境的自动巡视观测,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环境的观测的精确性,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地质勘探观测站的灵活性;当集成观测仪17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开启第一电机43,第一电机43的驱动轴使对应的一个第一转动杆4转动,一个第一转动杆4通过两个同步轮41及同步带42使另一个第一转动杆4同步同向转动,两个第一转动杆4使两个卷绕辊33转动,两个卷绕辊33的转动时两个缆绳34呈放卷状态,受固定平台16自重的影响,两个缆绳34的放卷使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竖直下降;与此同时,两个推动座51跟随固定平台16同步下降,两个推动座51使两个活动座53相互远离,使两个活动座53移动至对应的活动腔52内,两个活动座53通过两个移动座57使四个推动杆62在对应的空心杆61内滑动,四个推动杆62使四个复位弹簧65收缩,同时,两个移动座57通过两个u型连接架58使两个u型限位板59及两个u型防滑垫6相互远离,直至竖直下降后的集成观测仪17的高度与工作人员的操作高度相匹配后再关闭第一电机43,从而方便的实现了集成观测仪17的自动下降,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维护集成观测仪17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高空维护集成观测仪17带来的作业风险;当集成观测仪17的维护结束后,工作人员再次开启第一电机43,使第一电机43的驱动轴反向转动,此时两个卷绕辊33使两个缆绳34呈收卷状态,两个缆绳34的收卷使固定平台16及集成观测仪17竖直上升,当固定平台16两侧的弧面161与两个活动座53下表面的第二斜面531接触时,固定平台16向上的挤压力使两个活动座53相互远离,当两个推动座51处于两个活动座53的上方后,关闭第一电机43,在此过程中,四个复位弹簧65伸展,四个复位弹簧65通过四个推动杆62及两个移动座57使两个活动座53相互靠近,并使两个活动座53上表面的第二斜面531与两个推动座51下表面的第一斜面511贴合,同时,两个移动座57通
过两个u型连接架58使两个u型限位板59及两个u型防滑垫6相互靠近,并使两个u型防滑垫6的内壁与固定平台16的两侧紧密接触,此时两个u型限位板59通过两个u型防滑垫6对固定平台16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的实现了上升至观测站设备架2顶端后的集成观测仪17的自动限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集成观测仪17的稳定性。
30.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包括基座(1)和观测站设备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站设备架(2)的底端和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观测站设备架(2)远离基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座(14),所述顶座(14)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回型槽(15),所述顶座(14)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平台(16),所述固定平台(16)与回型槽(15)竖直对应,所述固定平台(16)的两侧均开设有弧面(161),所述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设有集成观测仪(17),所述基座(1)与固定平台(16)之间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回型槽(15)与固定平台(16)之间设有限位机构(5),所述固定平台(16)的表面设有巡视观测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预埋杆(11),所述空心预埋杆(11)的顶端活动插接有密封堵(12),所述空心预埋杆(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灌注支管(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设备箱(31),所述设备箱(31)的下表面和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31)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两个转轴(32),两个所述转轴(3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绕辊(33),两个所述卷绕辊(33)的外壁均卷绕连接有缆绳(34),两个所述缆绳(34)的一端贯穿顶座(14)并和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座(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固定杆(37),两个所述l型固定杆(37)远离顶座(14)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架(38),两个所述u型架(38)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定滑轮(39),所述缆绳(34)靠近固定平台(16)的一端绕过定滑轮(39)并和定滑轮(39)的内壁活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31)远离基座(1)的一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35),两个所述条形槽(35)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圈(36),所述缆绳(34)贯穿条形槽(35)并和弹性圈(36)的内壁活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卷绕辊(3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4),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同步轮(41),两个所述同步轮(41)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42),所述设备箱(31)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43),所述第一电机(43)的驱动输出端和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4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4),所述固定块(44)的一侧和设备箱(31)的内壁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推动座(51),两个所述推动座(51)的上表面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动座(51)远离固定平台(16)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一斜面(511),所述回型槽(15)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活动腔(52),两个所述活动腔(52)的内壁均滑动设有活动座(53),两个所述活动座(53)的上下面均设置有第二斜面(531),所述第一斜面(511)与第二斜面(531)贴合,两个所述活动腔(52)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54),所述导向槽(5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块(55),所述导向块(5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杆(56),相邻两个所述连杆(5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移动座(57),所述移动座(57)的一侧和活动座(5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座(57)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架(58),两个所述u型连接架(58)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u型限位板(59),两个所述u型限位板(59)位于顶座(14)的上方,
两个所述u型限位板(59)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u型防滑垫(6),两个所述u型防滑垫(6)的内壁和固定平台(16)的两侧活动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腔(52)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空心杆(61),所述空心杆(61)的内壁滑动设有推动杆(62),相邻两个所述推动杆(62)的一端和一个移动座(5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6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滑槽(63),所述滑槽(6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4),所述推动杆(62)远离移动座(57)和相邻的两个滑块(64)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6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5),所述推动杆(62)远离靠近滑块(64)和复位弹簧(65)的一端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巡视观测机构(7)包括圆形滑轨(71),所述固定平台(16)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72),所述圆形滑轨(71)和凹槽(7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滑轨(71)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两个弧形块(73),两个所述弧形块(73)的上表面和集成观测仪(1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72)的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74),所述转动轴(74)靠近凹槽(7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座(75),所述转动座(7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76),所述连接杆(76)远离转动座(75)的一端和弧形块(7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74)远离转动座(7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齿轮(77)。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设有第二电机(78),所述第二电机(7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79),所述l型支撑架(79)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8)的驱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8),所述第二转动杆(8)远离第二电机(78)的一端和固定平台(16)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8)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扇形齿轮(81),所述扇形齿轮(81)和从齿轮(77)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质勘探观测站,本发明涉及地质观测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和观测站设备架,观测站设备架的底端和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观测站设备架远离基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座,顶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回型槽,顶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与回型槽竖直对应,固定平台的两侧均开设有弧面。该发明中,通过驱动升降机构中的缆绳呈放卷状态,缆绳在放卷的过程中,固定平台及集成观测仪因自重的原因而竖直下降,使集成观测仪下降的高度与作业人员的操作高度相匹配,从而方便的实现了集成观测仪的自动下降,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维护集成观测仪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高空维护集成观测仪带来的作业风险。业风险。业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 王勇军 王鹏 崔煜烽 黄兴龙 宋宇 杨其栋 董晨光 路长勇 曹立 周渲人 宋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烟台市林业局) 烟台市土地储备和利用中心(烟台市矿产资源储备中心、烟台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