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8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2.后副车架是副车架产品种类中的一种,和前副车架成对应,他们两者是车辆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后副车架一般为四连杆设计,例如,专利号为zl202220767310.6(授权公告号为:cn2172276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后副车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专利号为zl201810378386.8(授权公告号为cn108583185b)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等。现有的四连杆后副车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车辆运动姿态的控制效果不佳,进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3.进一步,后副车架上需布置足够大的电机以提供大功率去实现汽车电动后驱,这样可以使汽车实现四驱(前轮传统驱动、后轮电机驱动,或者四轮纯电动驱动)行驶。然而,传统动力汽车主要采用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底盘系统主要针对传统发动机进行设计,不涉及驱动电机的布置,因此传统后副车架一般只负责对悬架系统的支撑,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布置驱动电机以及实现对驱动电机的稳固装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电机安装空间的后副车架。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电机安装空间且电机安装稳固的后副车架。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对车辆的运动姿态控制效果好的后副车架。
7.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以及后横梁,其中,前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端之间,而后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后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底面固定,上述后横梁包括上后横梁和位于该上后横梁之下的下后横梁,其中,上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而下后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下后横梁的前端分别与上后横梁与对应纵梁连接处的底面固定。
8.进一步,所述左纵梁以及右纵梁的中部分别朝上弯曲而形成弯曲部。从而能进一步为电机的安装进行避位,更加方便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安装。
9.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支架以及各第二电机支架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三点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稳固安装。
10.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支架沿上下方向安装在上后横梁和下后横梁之间的间隙
中,并且,该第一电机支架的上端与上后横梁的底面固定,而下端与下后横梁的顶面固定。从而能实现第一电机支架的稳固设置,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
11.进一步,各所述第二电机支架分别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前横梁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电机支架的内侧端分别与前横梁的顶面固定,而外侧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从而能实现各第二电机支架的稳固设置,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
12.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连杆支架、第二连杆支架、第三连杆支架、第四连杆支架以及第五连杆支架,
13.其中,第一连杆支架分别固定在左纵梁及右纵梁前端的顶面上;第二连杆支架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前横梁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连杆支架的下端分别与前横梁的外侧面固定,而上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外侧面固定;第三连杆支架分别固定在各纵梁前端的底面上;第四连杆支架分别固定在各纵梁的弯曲部的外侧面上;第五连杆支架分别固定在上述下后横梁左右外侧面的下端。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副车架为五连杆副车架,相对于传统的四连杆副车架,本实用新型中的五连杆副车架能更好地调整控制车辆的运动姿态,进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14.进一步,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端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稳定杆安装点。各稳定杆安装点分别通过衬套与稳定杆相连,并利用稳定杆来协调左右车轮的运动。
15.进一步,所述左纵梁的前后两端以及右纵梁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车身安装点。从而能实现后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
16.进一步,各所述车身安装点均包括竖向设置的套筒,该套筒的外侧端沿轴向开口而形成调试缺口,还包括用于锁紧该调试缺口的锁紧组件。各套筒通过衬套分别与车身底部连接,而通过设置调试缺口能对套筒的内径进行调整,方便对套筒内径以及衬套尺寸的调试。
17.进一步,所述调试缺口的两侧口缘沿其长度方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锁紧片,上述锁紧组件包括分别开设在各锁紧片上的第一锁紧孔以及穿设在各锁紧孔中的锁紧件,从而能将内径调试完成后的套筒稳固锁紧,以利于衬套的安装以及与车身底部的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前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后横梁包括上后横梁和位于该上后横梁之下的下后横梁,其中,而下后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从而布置出供电机安装的避位空间,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安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安装点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5.如图1~4所示,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前横梁13以及后横梁14。其中,前横梁13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前端之间,而后横梁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后端之间。上述前横梁13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前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底面固定。上述后横梁14包括上后横梁141和位于该上后横梁141之下的下后横梁142,其中,上后横梁14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而下后横梁142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下后横梁142的前端分别与上后横梁141与对应纵梁连接处的底面固定。
26.这样通过如上设计布置出供电机安装的避位空间10,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安装。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副车架具有较高的一阶自由模特频率:大于120hz,而一般的后副车架通常在110hz以下。优选地,上述左纵梁11以及右纵梁12的中部分别朝上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5。从而能进一步为电机的安装进行避位,更加方便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安装。
27.进一步,上述后横梁14的中部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21,而前横梁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22。通过设置第一电机支架21以及各第二电机支架22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三点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稳固安装。具体地,上述第一电机支架21沿上下方向安装在上后横梁141和下后横梁14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该第一电机支架21的上端与上后横梁141的底面固定,而下端与下后横梁142的顶面固定。从而能实现第一电机支架21的稳固设置,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同时,各上述第二电机支架22分别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前横梁13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电机支架22的内侧端分别与前横梁13的顶面固定,而外侧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从而能实现各第二电机支架22的稳固设置,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
28.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连杆支架31、第二连杆支架32、第三连杆支架33、第四连杆支架34以及第五连杆支架35。其中,第一连杆支架31分别固定在左纵梁11及右纵梁12前端的顶面上。第二连杆支架32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前横梁13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连杆支架32的下端分别与前横梁13的外侧面固定,而上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外侧面固定。第三连杆支架33分别固定在各纵梁前端的底面上。第四连杆支架34分别固定在各纵梁的弯曲部15的外侧面上。第五连杆支架35分别固定在上述下后横梁142左右外侧面的下端。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副车架为五连杆副车架,相对于传统的四连杆副车架,本实用新型中的五连杆副车架能更好地调整控制车辆的运动姿态,进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29.此外,上述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后端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稳定杆安装点4,各稳定杆安装点4分别通过衬套与稳定杆相连,并利用稳定杆来协调左右车轮的运动。
30.进一步,上述左纵梁11的前后两端以及右纵梁12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车身安装点5,从而能实现后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具体地,各上述车身安装点5均包括竖向设置的
套筒51,该套筒51的外侧端沿轴向开口而形成调试缺口511,还包括用于锁紧该调试缺口511的锁紧组件。各套筒51通过衬套分别与车身底部连接,而通过设置调试缺口511能对套筒51的内径进行调整,方便对套筒51内径以及衬套尺寸进行调试。具体地,上述调试缺口511的两侧口缘沿其长度方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锁紧片52,上述锁紧组件包括分别开设在各锁紧片52上的第一锁紧孔54以及穿设在各锁紧孔中的锁紧件(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具体为螺栓),从而能将内径调试完成后的套筒51稳固锁紧,以利于衬套的安装以及与车身底部的连接。优选地,各锁紧片52的外侧面上分别贴设有加强块53,且各加强块53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锁紧孔55,而上述锁紧件能依次穿过各第一锁紧孔54以及各第二锁紧孔55。其中,通过加强块53增强各锁紧片52处的结构强度,进而使得锁紧状态下套筒51的结构更加牢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前横梁(13)以及后横梁(14),其中,前横梁(13)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前端之间,而后横梁(14)连接在左纵梁(11)与右纵梁(12)的后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3)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前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底面固定,上述后横梁(14)包括上后横梁(141)和位于该上后横梁(141)之下的下后横梁(142),其中,上后横梁(14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而下后横梁(142)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下后横梁(142)的前端分别与上后横梁(141)与对应纵梁连接处的底面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1)以及右纵梁(12)的中部分别朝上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14)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21),而前横梁(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支架(21)沿上下方向安装在上后横梁(141)和下后横梁(14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该第一电机支架(21)的上端与上后横梁(141)的底面固定,而下端与下后横梁(142)的顶面固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电机支架(22)分别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前横梁(13)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电机支架(22)的内侧端分别与前横梁(13)的顶面固定,而外侧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支架(31)、第二连杆支架(32)、第三连杆支架(33)、第四连杆支架(34)以及第五连杆支架(35),其中,第一连杆支架(31)分别固定在左纵梁(11)及右纵梁(12)前端的顶面上;第二连杆支架(32)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在前横梁(13)与两侧纵梁的交界处,其中,各第二连杆支架(32)的下端分别与前横梁(13)的外侧面固定,而上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外侧面固定;第三连杆支架(33)分别固定在各纵梁前端的底面上;第四连杆支架(34)分别固定在各纵梁的弯曲部(15)的外侧面上;第五连杆支架(35)分别固定在上述下后横梁(142)左右外侧面的下端。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后端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稳定杆安装点(4)。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1)的前后两端以及右纵梁(12)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车身安装点(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身安装点(5)均包括竖向设置的套筒(51),该套筒(51)的外侧端沿轴向开口而形成调试缺口(511),还包括用于锁紧该调试缺口(511)的锁紧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缺口(511)的两侧口缘沿其长度方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锁紧片(52),上述锁紧组件包括分别开设在各锁紧片(52)上的第一锁紧孔(54)以及穿设在各锁紧孔中的锁紧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以及后横梁,其中,前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端之间,而后横梁连接在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后端之间。所述前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底面固定,上述后横梁包括上后横梁和位于该上后横梁之下的下后横梁,其中,上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而下后横梁的中部朝下弯曲而呈U型,且该下后横梁的前端分别与上后横梁与对应纵梁连接处的底面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布置出供电机安装的避位空间,实现电机在后副车架上的安装。安装。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杨 董致臻 周科杰 薛丰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