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7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空调。
背景技术:
2.移动式空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随意移动的空调,其将压缩机、风机、蒸发器及冷凝器等装置结合为一体,可直接在室内与空气完成热交换,同时移动式空调在机壳底座安装脚轮使其可根据用户需求在室内自由移动。
3.移动式空调运行制冷过程中其的蒸发器会因换热而产生冷凝水,现有的移动式空调选择在机壳的底部设置集水盘收集冷凝水,但是由于移动空调内部结构较为紧凑,集水盘的储水空间十分有限,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排除集水盘中的积水。实际上上述情况在高湿工况下尤为明显,在此工况下冷凝水产生的速度会进一步提升并超过冷凝水的自动排出速度,移动式空调在运行时会因集水盘水满而反复出现停机的情况,需要用户频繁操作清除集水盘中积水,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空调,其对空调器内部结构做出调整,利用现有移动式空调的内部空间设置水箱收集冷凝器底部集水盘中的积水,避免了因排水不及时导致的机器停机,保证了移动式空调的长时间使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其包括:
6.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蒸发器和冷凝器;
7.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腔室内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集水盘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形成的冷凝水;
8.集水箱,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腔室内并通过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盘相连接,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抽送至所述集水箱中,所述集水箱则用于存储所述集水盘中收集的冷凝水。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10.接水盘,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和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接水盘的底面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接水盘可将所述蒸发器形成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将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管送至所述冷凝器上。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上形成有若干条供冷凝水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的末端连通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有多个,各所述流道至少连通一个所述出水管。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13.喷头,所述喷头设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接水盘的一端并与所述出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可将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进行喷洒使其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头设有多个且所述喷头的数量与所述出水管的数
量相等,所述喷头与所述出水管一一对应。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16.散水盘,所述散水盘设于所述喷头的下方,所述散水盘的底面开设有若干散水孔,所述散水盘可利用所述散水孔将所述喷头洒出的冷凝水进行分流以确保冷凝水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8.散水管,所述散水管设于所述散水盘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散水孔与所述散水盘相连接,所述散水管向所述冷凝器延伸并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所述散水管上开设有若干小孔,所述散水管中的冷凝水可通过所述小孔流出。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水管设有多个,各所述散水管均延伸至所述冷凝器上并与所述散水盘相连接。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冷凝器的旁侧,所述冷凝器的侧面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设置并固定所述水泵。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2.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集水盘的一侧并与所述集水盘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用于将所述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所述集水盘。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空调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4.移动式空调制冷时蒸发器因换热在表面产生冷凝水,由于蒸发器的下方设有集水盘,冷凝水在沿蒸发器流动后最终到达集水盘处,进一步的,本技术选择移动式空调的内部剩余空间中设置集水箱并利用集水管和水泵连接集水盘和集水箱。如此,当用户再次遭遇高湿工况时可通过启动水泵将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抽吸至集水箱中来解决集水盘中冷凝水无法及时排放的问题。实际上在遭遇高湿工况或移动式空调告诉运转时蒸发器表面冷凝水产生速度较快,由于集水盘的小容量使得集水盘很快面临水满无法继续接收冷凝水的情况,此时如果不对集水盘进行排水就会导致停机,而为了保证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反复对集水盘进行排水的操作又会降低使用体验,于是本技术选择设置水泵将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抽送至集水箱中,避免了移动式空调因集水盘水满而发生停机的情况,有效保证了移动式空调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由于集水箱的容量相对集水盘更大,使用时只需要保证水泵持续对集水盘中冷凝水的抽吸即可使得集水盘中的冷凝水不断的进入集水箱中进而实现移动式空调长时间稳定使用,用户可在空调使用完成后再将集水箱取出排水,显著降低了操作频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移动式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未设置集水箱;
27.图3是图2中的a处详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又一视角的内部移动式空调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设有集水箱;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集水盘、集水箱、水泵、出水管、喷头、散水盘及散
水管等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30.图中,
31.1、蒸发器;2、冷凝器;3、集水盘;4、集水箱;5、集水管;6、水泵;7、接水盘;8、出水管;9、喷头;10、散水盘;11、散水管;12、排水管;13、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重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纵”、“横”、“顶”、“底”“内”、“外”、
“”
、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横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横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本技术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38.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3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0.空调器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室内机
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41.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2.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风扇,室外风扇产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气流,以促进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室外风扇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外风扇电机驱动。室外风扇和室外风扇电机共同成为室外风机。
43.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室内风扇,该室内风扇产生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的气流,以促进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室内风扇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内风扇电机驱动。室内风扇和室内风扇电机共同成为室内风机。
44.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其包括机壳,机壳形成有腔室,腔室内则设有风机、压缩机、蒸发器1、冷凝器2、集水盘3和集水箱4等结构,具体而言,集水盘3设于蒸发器1的下方,其用于收集蒸发器1表面因换热而形成的冷凝水,集水箱4则通过集水管5与集水盘3相连接,集水管5上设有水泵6,水泵6用于将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抽送至集水箱4中,集水箱4则用于存储集水盘3中收集的冷凝水。
45.基于上述结构,移动式空调制冷时蒸发器1因换热在表面产生冷凝水,由于蒸发器1的下方设有集水盘3,冷凝水在沿蒸发器1流动后最终到达集水盘3处,进一步的,本技术选择移动式空调的内部剩余空间中设置集水箱4并利用集水管5和水泵6连接集水盘3和集水箱4。如此,当用户再次遭遇高湿工况时可通过启动水泵6将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抽吸至集水箱4中来解决集水盘中冷凝水无法及时排放的问题。实际上在遭遇高湿工况或移动式空调告诉运转时蒸发器1表面冷凝水产生速度较快,由于集水盘3的小容量使得集水盘3很快面临水满无法继续接收冷凝水的情况,此时如果不对集水盘3进行排水就会导致停机,而为了保证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反复对集水盘3进行排水的操作又会降低使用体验,于是本技术选择设置水泵6将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抽送至集水箱4中,避免了移动式空调因集水盘3水满而发生停机的情况,有效保证了移动式空调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由于集水箱4的容量相对集水盘3更大,使用时只需要保证水泵6持续对集水盘3中冷凝水的抽吸即可使得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不断的进入集水箱4中进而实现移动式空调长时间稳定使用,用户可在空调使用完成后再将集水箱4取出排水,显著降低了操作频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集水箱4设于移动式空调内部的剩余空间处,不需要占用额外空间,也提升了移动式空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拓展了研发方向,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水箱4设于蒸发器1的旁侧,其位于集水盘3和冷凝器2的上方。
46.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的移动式空调还包括接水盘7,具体而言,本技术中的冷凝器2设于蒸发器1的下方,集水盘3则设于冷凝器2的下方,而接水盘7则位于蒸发器1与冷凝器2之间,其设于蒸发器1的下方同时又位于冷凝器2的上方,这种设置使得接水盘7能够先于集水盘3接收蒸发器1上滴落的冷凝水,进一步的,接水盘7的底面连接有出水管8,也即蒸发器1上的冷凝水滴落至接水盘7上后可继续流动并经过出水管8最终到达冷凝器2上,可以发现的是制冷过程中蒸发器1蒸发冷媒吸收外界的热量进而导致表面产生冷凝水,冷凝器2则是令冷媒液化产生大量热量释放至外界,此时经过出水管8到达冷凝器2的冷凝水可在冷凝器2释放的热量作用下再次蒸发形成水蒸汽并随空气流动流出移动式空调。
如此,本技术在保证移动式空调基本设计基础上再次对冷凝器2进行利用以实现对冷凝水的处理,同时由于冷凝器2的处理流向集水盘3的冷凝水也得到削减,能够进一步减缓集水盘3的接水压力。当然高湿工况时仅依靠冷凝器2的作用仍然难以保证冷凝水的快速消耗,此时仍然需要利用水泵6对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进行抽取。
47.进一步的,对于本技术的接水盘7而言,为了保证冷凝水的快速流动,接水盘7上形成有若干条供冷凝水流动的流道,这些流道的末端均与出水管8相连通以保证冷凝水的顺利流出,同时为了提升冷凝水的流出速率,也为了冷凝器2的各部分都能够得到利用,连接接水盘7的出水管8设有多个,各流道至少与其中一个出水管8相连接。
48.请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式空调还包括喷头9,其设于出水管8远离接水盘7的一端并与出水管8可拆卸连接,喷头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喷洒,确保冷凝器2的各个位置都能够得到接收冷凝水,由于出水管8可以设有多个,与之相对应的喷头9也可以设有多个,二者的数量相等并在装配时一一对应。
49.可以发现的是,如果仅采用喷头9喷洒冷凝水可能会出现冷凝水到达其他结构影响整个移动式空调正常使用的情况,因为更好的对冷凝水的流向作出限制与调整,请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式空调还包括散水盘10,散水盘10设于喷头9的下方,其可对喷头9流出的冷凝水进行收集确保其流向指定位置,也可以进一步对喷头9的喷洒范围作出限制,避免喷头9喷洒处的冷凝水到达其他位置影响其他结构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散水盘10的底面开设有若干散水孔,散水盘10可利用散水孔将喷头9洒出的冷凝水进行分流以确保冷凝水到达冷凝器2的指定位置。
50.更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冷凝水的精准配送,请参考图3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式空调还包括散水管11,其设于散水盘10的下方并通过散水孔与散水盘10相连接,具体的,散水管11向冷凝器2延伸并到达冷凝器2的各个位置,同时散水管11上开设有若干小孔,如此散水盘10中的冷凝水通过散水孔流入散水管11并经过其表面的小孔流动至冷凝器2的指定位置。显然,为了提升散水效率散水管11可以设有多个,这些散水管11可延伸至冷凝器2的各个位置,同时各散水管11仍然通过散水孔与散水盘10固定连接。
51.另外,请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6设于冷凝器2的旁侧,为了便于水泵6的设置冷凝器2的侧面设有安装支架13,水泵6则设于安装支架13上以保证水泵6的稳定与正常使用。
52.可选的,请参考图2,集水盘3的一侧还连接有排水管12,当移动式空调的运行功率较小时集水盘3内的积水速度同样较小,此时用户可直接通过排水管12将集水盘3中的冷凝水排除集水盘3以清空集水盘3的冷井水进而保证移动式空调的长时间使用,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在排水管12上接取软管等延长移动式空调的有效使用距离,其的结构设计巧妙,使用体验好。
5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蒸发器和冷凝器;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腔室内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集水盘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形成的冷凝水;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于所述腔室内并通过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盘相连接,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抽送至所述集水箱中,所述集水箱则用于存储所述集水盘中收集的冷凝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水盘,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和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接水盘的底面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接水盘可将所述蒸发器形成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将冷凝水通过所述出水管送至所述冷凝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上形成有若干条供冷凝水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的末端连通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有多个,各所述流道至少连通一个所述出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所述喷头设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接水盘的一端并与所述出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可将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进行喷洒使其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有多个且所述喷头的数量与所述出水管的数量相等,所述喷头与所述出水管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散水盘,所述散水盘设于所述喷头的下方,所述散水盘的底面开设有若干散水孔,所述散水盘可利用所述散水孔将所述喷头洒出的冷凝水进行分流以确保冷凝水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水管,所述散水管设于所述散水盘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散水孔与所述散水盘相连接,所述散水管向所述冷凝器延伸并到达所述冷凝器的各个位置,所述散水管上开设有若干小孔,所述散水管中的冷凝水可通过所述小孔流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管设有多个,各所述散水管均延伸至所述冷凝器上并与所述散水盘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冷凝器的旁侧,所述冷凝器的侧面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设置并固定所述水泵。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集水盘的一侧并与所述集水盘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用于将所述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所述集水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包括机壳,机壳形成有腔室,腔室内设有风机、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集水盘和集水箱,集水盘设于腔室内并位于蒸发器的下方,集水盘用于收集蒸发器形成的冷凝水,集水箱设于腔室内并通过集水管与集水盘相连接,集水管上设有水泵,水泵用于将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抽送至集水箱中,集水箱则用于存储集水盘中收集的冷凝水。则用于存储集水盘中收集的冷凝水。则用于存储集水盘中收集的冷凝水。
技术研发人员:莫菲 石滋基 吕根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机械加工去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促进消化药物生产用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