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全世界有1/3的土地是盐碱地,在我国也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约有30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开发利用盐碱地使其用于农作物生产,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水稻是耐盐碱作物,也是沿海地区盐碱地的先锋作物。在水资源较充足的沿海滩涂地区,种植耐盐水稻品种,可以实现以稻治涝、以稻治盐的盐碱地农业利用和开发。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高往往造成水稻成秧率低、分蘖数大幅减少、抽穗困难、产量大幅降低等问题。降低土壤含盐量是盐碱地水稻种植的主要措施。生产上主要通过洗盐使土壤含盐量降低,通过灌水压盐达到维持水稻正常生长的目的。此外,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耕作措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其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是经济有效的改良方式。盐碱地因其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土壤的ph高,土壤结构不合理,土壤表面易板结;不利于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目前,随着耐盐碱作物的筛选和培育,已经可以逐步实现在盐碱地进行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对盐碱的耐受度不同,虽然可以实现在盐碱地的生长,然而,因盐碱地本身的特性,导致作物在盐碱土地上生长不良,远远其低于普通土地的产量。
3.随着对盐碱土地的研究加深,越来越多的土壤改良剂、土壤调理剂等适用于盐碱土改良的产品问世;然而现有大多数产品成分简单、功能单一,且持效时间短;难以满足盐碱地作物整个生长期的盐碱度调节;因此,难以实现盐碱地作物种植的高产栽培。
4.水稻是盐碱地常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可以缓解盐碱地区的粮食压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盐碱地水稻种植大多产量较低,难以保产增收,因而亟需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盐碱地水稻栽培产量较低,以及盐碱地作物整个生长期的盐碱度调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田地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土壤含盐量小于0.4%的田地;选择耐盐碱性大于0.6%、发芽势不低于99%、抗倒伏的水稻品种;
8.s2水系建设:在田地上建设用于排水的排水系统,在对田地进行浇灌后能够通过排水系统排出;
9.s3施肥耕作:每年春天将上年种植的作物残留全部粉碎还田,并加施有机肥进行田间耕翻,对于盐分质量百分比大于3%的盐碱地,深翻40-45cm;盐分含量在质量百分比
3%以内的盐碱地,深翻25-35cm;
10.s4洗盐:淡水冲洗田间盐分,洗盐后的水经由排水系统排出,测试ph降至6-7以内;
11.s5种子处理:水稻育秧前对种子进行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及沥水,在种子晾干后,按照10g/kg种子的使用植物生长条激素进行拌种,晾干待播种;
12.s6覆膜播种:耕翻后覆膜,水稻秧苗以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根据以上用种量标准,结合每一功能区种植品种类型及面积,确定实际供种量;
13.s7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
14.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s3施肥耕作后平整田地,先干地平整,再放浅层水平整。
15.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s3施肥耕作时,使用旋耕施肥一体的机械,进行施肥耕作,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kg/亩、发酵的蕨类植物150-210kg/亩。
16.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发酵蕨类植物按以下方法获得:将采摘到蕨类植物切成2-4cm长,放到发酵池里,池里放入接种有纤维素分解酶的浸渍液堆沤,浸渍液浸没,每隔4天搅动一次,30-40天后,把蕨类植物清理出来,晒干,粉碎,获得发酵的蕨类植物。
17.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水稻出苗前,杂草刚长出时,向膜上的秧苗孔内以及田地表面,喷施除草剂。
18.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分管理为:在膜上灌水,灌水通过播种孔,下渗到土壤,播种前,灌水洗盐压碱,使土壤含盐量降至2
‰
以下;播种后及时灌水,灌水要灌透;播种后至3叶期以前保持土壤湿润,不建立水层;3叶期后至孕穗期前,采取间歇灌水法,前水不见后水;孕穗期与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用间歇灌水法,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停水。
19.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秧苗采用盘育苗法培育。
20.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s2水系建设的过程为:沿田地的两头设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严格分开,严禁串灌串排,排水干渠和灌水干渠深2-2.5m、宽2.3-2.5m,田地两侧设立条沟,南北方向,条沟深应在1.5-2.0m,沟宽2-2.5m,田地两侧的条沟按灌和排分开。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在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对品种的选择(选择耐盐碱性好、发芽势强、抗倒伏的水稻品种)、田地管理、播种方式(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本发明通过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管控,综合设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长期通过以上方式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团结颗粒,有效的抑制盐分,实现盐碱地水稻高产增收的目的;
23.2、采用本发明方法插秧的水稻具有抗盐碱能力强、早抽穗和早齐穗的特点,通过密植来提高水稻保苗率和结穗率,弥补盐碱抑制水稻分蘖造成的结穗少的问题,并能充分利用水、肥、光热资源,依靠群体效应增强水稻抗盐碱胁迫能力,最终实现高产增收;
24.3、本方法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对于盐碱地水稻生
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2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全文以及附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s1田地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土壤含盐量小于0.4%的田地;选择耐盐碱性大于0.6%、发芽势不低于99%、抗倒伏的水稻品种;
31.s2水系建设:在田地上建设用于排水的排水系统,在对田地进行浇灌后能够通过排水系统排出;
32.s3施肥耕作:每年春天将上年种植的作物残留全部粉碎还田,并加施有机肥进行田间耕翻,对于盐分质量百分比大于3%的盐碱地,深翻40-45cm;盐分含量在质量百分比3%以内的盐碱地,深翻25-35cm;
33.s4洗盐:淡水冲洗田间盐分,洗盐后的水经由排水系统排出,测试ph降至6-7以内,具体的,冲洗田间盐份分次冲洗,4-6次,冲洗泡沤期间绝对不使田间表层脱水,每次10-15d排水,要求田干沟干,黏质土壤干至开裂,再灌水泡沤,每次冲洗水层控制在5-0cm;
34.s5种子处理:水稻育秧前对种子进行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及沥水,在种子晾干后,按照10g/kg种子的使用植物生长条激素进行拌种,晾干待播种;
35.s6覆膜播种:耕翻后覆膜,水稻秧苗以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根据以上用种量标准,结合每一功能区种植品种类型及面积,确定实际供种量,所述水稻秧苗采用盘育苗法培育。采用本发明方法插秧的水稻具有抗盐碱能力强、早抽穗和早齐穗的特点,通过密植来提高水稻保苗率和结穗率,弥补盐碱抑制水稻分蘖造成的结穗少的问题,并能充分利用水、肥、光热资源,依靠群体效应增强水稻抗盐碱胁迫能力,最终实现高产增收。
36.s7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
3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在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对品种的选择(选择耐盐碱性好、发芽势强、抗倒伏的水稻品种)、田地管理、播种方式(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本发明通过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管控,综合设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长期通过以上方式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团结颗粒,
有效的抑制盐分,实现盐碱地水稻高产增收的目的。
38.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s3施肥耕作后平整田地,先干地平整,再放浅层水平整。
39.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s3施肥耕作时,使用旋耕施肥一体的机械,进行施肥耕作,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kg/亩、发酵的蕨类植物150-210kg/亩,所述的发酵蕨类植物按以下方法获得:将采摘到蕨类植物切成2-4cm长,放到发酵池里,池里放入接种有纤维素分解酶的浸渍液堆沤,浸渍液浸没,每隔4天搅动一次,30-40天后,把蕨类植物清理出来,晒干,粉碎,获得发酵的蕨类植物。
40.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水稻出苗前,杂草刚长出时,向膜上的秧苗孔内以及田地表面,喷施除草剂。
41.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分管理为:在膜上灌水,灌水通过播种孔,下渗到土壤;
42.播种前,灌水洗盐压碱,使土壤含盐量降至2
‰
以下;
43.播种后及时灌水,灌水要灌透;
44.播种后至3叶期以前保持土壤湿润,不建立水层;
45.3叶期后至孕穗期前,采取间歇灌水法,前水不见后水;
46.孕穗期与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用间歇灌水法,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停水。
47.遇大雨天气,可蓄水,但水层不可超过5cm;渗水不好的地块需及时查看水层深度,水层过深的需及时排水,淹没秧心时间不得超过2天。
48.作为本发明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s2水系建设的看具体过程:沿田地的两头设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严格分开,严禁串灌串排,排水干渠和灌水干渠深2-2.5m、宽2.3-2.5m,田地两侧设立条沟,南北方向,条沟深应在1.5-2.0m,沟宽2-2.5m,田地两侧的条沟按灌和排分开。
49.本方法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对于盐碱地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50.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全文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田地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土壤含盐量小于0.4%的田地;选择耐盐碱性大于0.6%、发芽势不低于99%、抗倒伏的水稻品种;s2水系建设:在田地上建设用于排水的排水系统,在对田地进行浇灌后能够通过排水系统排出;s3施肥耕作:每年春天将上年种植的作物残留全部粉碎还田,并加施有机肥进行田间耕翻,对于盐分质量百分比大于3%的盐碱地,深翻40-45cm;盐分含量在质量百分比3%以内的盐碱地,深翻25-35cm;s4洗盐:淡水冲洗田间盐分,洗盐后的水经由排水系统排出,测试ph降至6-7以内;s5种子处理:水稻育秧前对种子进行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及沥水,在种子晾干后,按照10g/kg种子的使用植物生长条激素进行拌种,晾干待播种;s6覆膜播种:耕翻后覆膜,水稻秧苗以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s7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施肥耕作后平整田地,先干地平整,再放浅层水平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施肥耕作时,使用旋耕施肥一体的机械,进行施肥耕作,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kg/亩、发酵的蕨类植物150-210kg/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蕨类植物按以下方法获得:将采摘到蕨类植物切成2-4cm长,放到发酵池里,池里放入接种有纤维素分解酶的浸渍液堆沤,浸渍液浸没,每隔4天搅动一次,30-40天后,把蕨类植物清理出来,晒干,粉碎,获得发酵的蕨类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出苗前,杂草刚长出时,向膜上的秧苗孔内以及田地表面,喷施除草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管理为:在膜上灌水,灌水通过播种孔,下渗到土壤,播种前,灌水洗盐压碱,使土壤含盐量降至2
‰
以下;播种后及时灌水,灌水要灌透;播种后至3叶期以前保持土壤湿润,不建立水层;3叶期后至孕穗期前,采取间歇灌水法,前水不见后水;孕穗期与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用间歇灌水法,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停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秧苗采用盘育苗法培育。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水系建设的过程为:沿田地的两头设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灌水干渠和排水干渠严格分开,严禁串灌串排,排水干渠和灌水干渠深2-2.5m、宽2.3-2.5m,田地两侧设立条沟,南北方向,条沟深应在1.5-2.0m,沟宽2-2.5m,田地两侧的条沟按灌和排分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田地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S2水系建设;S3施肥耕作;S4洗盐;S5种子处理;S6覆膜播种;S7田间管理,本发明在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对品种的选择(选择耐盐碱性好、发芽势强、抗倒伏的水稻品种)、田地管理、播种方式(行距为22.5cm和穴距为15cm进行插秧,平均每穴插秧6-8株)、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育肥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本发明通过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管控,综合设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长期通过以上方式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团结颗粒,有效的抑制盐分,实现盐碱地水稻高产增收的目的。地水稻高产增收的目的。地水稻高产增收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金 乔志刚 武岩 罗军 景宇鹏 迟文峰 王伟妮 张雷 李元文 李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