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9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壳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


背景技术:

2.转向助力泵一般指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泵由发动机驱动将油罐中低压油转变为高压油输送到转向控制阀。
3.例如现有公开技术,公告号为cn201800765u的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助力泵:包括泵壳体、外溢流阀、溢流口、进油仓、出油仓、转子,所述外溢流阀设于泵壳体的底端,其前侧固定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进油仓、出油仓互相连通,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新颖实用,极大的提高了传动油的利用率,延长了汽车转向助力泵的使用寿命,适合各种汽车推广使用。
4.发明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泵体在使用时,由于没有对泵体进行降噪处理,因此泵体在工作时,极易产生大量的噪音以及振动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环境,同时加速了泵体的老化损伤,缩短了泵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泵体的整体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包括泵壳、左壳和右壳,所述左壳位于泵壳外部的左侧,所述右壳位于泵壳外部的右侧,所述左壳和右壳的内部均由外向内依次固定安装有内环、第一减震橡胶环、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和第二减震橡胶环,所述左壳和右壳的内壁安装有消音海绵,所述左壳和右壳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和侧架,且侧架与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固定连接,所述侧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静音脚轮。
8.优选的,所述泵壳外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外环,且外环与泵壳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左壳外部的右侧和右壳外部的左侧均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之间安装有减震橡胶圈,且减震橡胶圈与连接盘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左壳外部的左侧设置有底盘,且底盘与左壳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盘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穿孔,且穿孔与底盘一体成型。
12.优选的,所述右壳外部右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消音筒,且消音筒与右壳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起到对泵壳外部的左右向减震缓冲作用,通过第二减震橡胶环起到对泵壳外部前后向的减震缓冲作用,当泵体运作时,产生的振动被缓冲,同
时,配合消音海绵将声音吸收,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实现静音效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泵体使用时噪音大的问题。
15.2、当左壳或右壳安装于泵壳的外部时,静音脚轮与泵壳的外部贴合滚动,在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的弹性作用下,静音脚轮紧紧贴合泵壳,提高了对泵壳固定的稳定性,也方便了泵壳的安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的左壳内部结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的图3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泵壳;2、外环;3、左壳;4、右壳;5、连接盘;6、底盘;7、减震橡胶圈;8、内环;9、第一减震橡胶环;10、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11、第二减震橡胶环;12、消音筒;13、消音海绵;14、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5、侧架;16、静音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4所示,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包括泵壳1、左壳3和右壳4,左壳3位于泵壳1外部的左侧,右壳4位于泵壳1外部的右侧,左壳3和右壳4的内部均由外向内依次固定安装有内环8、第一减震橡胶环9、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10和第二减震橡胶环11,左壳3和右壳4的内壁安装有消音海绵13,左壳3和右壳4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4和侧架15,且侧架15与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4固定连接,侧架1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静音脚轮16。
23.使用时,通过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10起到对泵壳1外部的左右向减震缓冲作用,通过第二减震橡胶环11起到对泵壳1外部前后向的减震缓冲作用,当泵体运作时,产生的振动被缓冲,同时,配合消音海绵13将声音吸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篇幅,突出本专利创新要素,本方案是在现有的转向助力泵泵壳体的基础上,对其非转向助力泵内部驱动传动结构相关结构进行的改进,如泵壳1、消音海绵13等一些常规设备,不在本专利中进行赘述。
24.在本实施例中,泵壳1外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外环2,且外环2与泵壳1固定连接,外环2用于与第二减震橡胶环11接触固定。
25.在本实施例中,左壳3外部的右侧和右壳4外部的左侧均设置有连接盘5,连接盘5之间安装有减震橡胶圈7,且减震橡胶圈7与连接盘5固定连接,减震橡胶圈7起到密封减震的作用。
26.在本实施例中,左壳3外部的左侧设置有底盘6,且底盘6与左壳3固定连接,底盘6用于将左壳3与其他物体固定。
27.在本实施例中,底盘6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穿孔,且穿孔与底盘6一体成型,穿孔用于螺丝的穿过固定。
28.在本实施例中,右壳4外部右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消音筒12,且消音筒12与右壳
4固定连接,消音筒12起到对转向助力泵输出端的消音作用。
29.工作原理:通过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10起到对泵壳1外部的左右向减震缓冲作用,通过第二减震橡胶环11起到对泵壳1外部前后向的减震缓冲作用,当泵体运作时,产生的振动被缓冲,同时,配合消音海绵13将声音吸收,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实现静音效果,当左壳3或右壳4安装于泵壳1的外部时,静音脚轮16与泵壳1的外部贴合滚动,在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4的弹性作用下,静音脚轮16紧紧贴合泵壳1,提高了对泵壳1固定的稳定性,也方便了泵壳1的安装。
30.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控制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包括泵壳(1)、左壳(3)和右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3)位于泵壳(1)外部的左侧,所述右壳(4)位于泵壳(1)外部的右侧,所述左壳(3)和右壳(4)的内部均由外向内依次固定安装有内环(8)、第一减震橡胶环(9)、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10)和第二减震橡胶环(11),所述左壳(3)和右壳(4)的内壁安装有消音海绵(13),所述左壳(3)和右壳(4)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4)和侧架(15),且侧架(15)与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14)固定连接,所述侧架(1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静音脚轮(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外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外环(2),且外环(2)与泵壳(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3)外部的右侧和右壳(4)外部的左侧均设置有连接盘(5),所述连接盘(5)之间安装有减震橡胶圈(7),且减震橡胶圈(7)与连接盘(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3)外部的左侧设置有底盘(6),且底盘(6)与左壳(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6)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穿孔,且穿孔与底盘(6)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4)外部右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消音筒(12),且消音筒(12)与右壳(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静音型转向助力泵壳体,涉及泵壳体技术领域,包括泵壳、左壳和右壳,所述左壳位于泵壳外部的左侧,所述右壳位于泵壳外部的右侧,所述左壳和右壳的内部均由外向内依次固定安装有内环、第一减震橡胶环、第一阻尼弹簧减震器和第二减震橡胶环,所述左壳和右壳的内壁安装有消音海绵,所述左壳和右壳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和侧架,且侧架与第二阻尼弹簧减震器固定连接,所述侧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静音脚轮。该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阻尼弹簧减震器消除泵壳外部左右向和上下向的振动,实现了降噪静音的效果。降噪静音的效果。降噪静音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帮国 杨华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德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1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