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5 阅读:7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园林道路是园林艺术(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3.传统的园林道路为简单的混凝土结构在下雨天容易出现积水问题,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缝隙也很容易因绿植掉落的枯枝、树叶堵塞导致排水能力受限,行人踩在道路上鞋袜、裤脚容易被弄湿,例如公开号为cn114032728a的一种绿色降尘环保施工公路及其施工方法和公开号为cn111304985a的一种道路绿化带系统及施工方法在背景技术中就提出了类似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现有技术,研发一种不易积水,避免行人鞋袜、裤脚被弄湿的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道路面,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预埋槽、排水格栅板、胶皮边墙、透水支撑层、弹性橡胶层、主板、副板和跷板,所述预埋槽纵截面呈[状,排水格栅板固定设于预埋槽顶面开口处与预埋槽固定连接,胶皮边墙设于预埋槽两侧沿预埋槽长度方向分布与预埋槽粘连,所述透水支撑层位于排水格栅板上方,透水支撑层两侧被胶皮边墙包围并与胶皮边墙粘连,透水支撑层顶面中部内凹形成有填充槽,弹性橡胶层放置在填充槽内,透水支撑层顶面两侧内凹形成有与填充槽相连通的作用槽,所述主板位于弹性橡胶层顶面与弹性橡胶层粘连,副板位于主板侧面,副板一侧与主板接触另一侧被胶皮边墙包围与胶皮边墙粘连,所述跷板位于作用槽内,跷板横截面呈弧形,跷板一侧与主板底面铰接另一侧与副板底面接触。
[0006]
优选的,作用槽和填充槽沿预埋槽长度方向设置,填充槽宽度不小于预埋槽宽度1/2。
[0007]
优选的,主板与副板接触面外凸形成有凸块,副板上形成有与凸块匹配的凹槽,其设置目的在于避免主板和副板间位置产生偏移。
[0008]
优选的,所述副板水平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相邻的副板间存在间隙,间隙有助于排除积水。
[0009]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包括移动杆、底部套管和复位弹簧,支撑杆两端分别抵住主板和预埋槽,移动杆穿过弹性橡胶层、排水格栅板与弹性橡胶层、排水格栅板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底部套管包围移动杆侧面与移动杆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复位弹簧填充于底部套管内两端分别与移动杆底端和底部套管接触。
[0010]
优选的,主板底面内凹形成有容纳支撑杆顶端的限位槽,限位槽沿主板对称线设置分别位于主板两侧,其目的在于避免支撑杆顶端跑位。
[0011]
可选的,跷板一侧与主板底面固定安装的法兰铰接,跷板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柱,圆柱抵住副板底面与副板接触,跷板上形成有供积水流通的通孔,设置圆柱的目的在于提高跷板与副板接触处的移动流畅性。
[0012]
可选的,主板的厚度大于副板的厚度。
[0013]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施工方法,其用于制备前述的行道路面,包括如下步骤:
[0014]
a.地面开槽埋入预埋槽,预埋槽保持水平并在预埋槽开口处安装排水格栅;
[0015]
b.胶皮边墙与预埋槽两侧粘连;
[0016]
c.聚氨酯塑胶颗粒与胶黏剂混合倒入排水格栅形成透水支撑层,置入模具用于形成填充槽和作用槽;
[0017]
d.作用槽置入弹性橡胶层,将跷板安装在主板底面;
[0018]
e.将主板、副板放置在透水支撑层上方。
[0019]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2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各部件配合提高了路面排水能力能够对积水进行汇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路面排水结构堆积树叶枯枝等异物堵塞产生积水的同时行人行走在路面上能够实现快速排水,此外当行人行走在路面上时其还能够实现快速排水,避免路面上的积水弄湿行人鞋袜、裤脚。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发明立体构造示意图(实施例1、3);
[0023]
图2为本发明立体构造示意图(实施例2);
[0024]
图3为本发明截面构造示意图;
[0025]
图4为图3中a部位构造示意图;
[0026]
图5为图3中b部位构造示意图;
[0027]
图6为所述主板底面构造示意图;
[0028]
图中:预埋槽-1、排水格栅板-2、胶皮边墙-3、透水支撑层-4、填充槽-401、作用槽-402、弹性橡胶层-5、主板-6、凸块-601、限位槽-602、副板-7、凹槽-701、间隙-702、跷板-8、法兰-801、圆柱-802、通孔-803、支撑杆-9、移动杆-901、底部套管-902、复位弹簧-9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实施例1
[0031]
结合图1和图3-6,一种行道路面,包括预埋槽1、排水格栅板2、胶皮边墙3、透水支撑层4、弹性橡胶层5、主板6、副板7和跷板8,所述预埋槽1纵截面呈[状,排水格栅板2固定设于预埋槽1顶面开口处与预埋槽1固定连接,胶皮边墙3设于预埋槽1两侧沿预埋槽1长度方
向分布与预埋槽1粘连,所述透水支撑层4位于排水格栅板2上方,透水支撑层4两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并与胶皮边墙3粘连,透水支撑层4顶面中部内凹形成有填充槽401,弹性橡胶层5放置在填充槽401内,透水支撑层4顶面两侧内凹形成有与填充槽401相连通的作用槽402,作用槽402和填充槽401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设置,填充槽401宽度为于预埋槽1宽度1/2,所述主板6位于弹性橡胶层5顶面与弹性橡胶层5粘连,副板7位于主板6侧面,主板6与副板7接触面外凸形成有凸块601,副板7上形成有与凸块601匹配的凹槽701,主板6的厚度大于副板7的厚度,副板7一侧与主板6接触另一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与胶皮边墙3粘连,所述跷板8位于作用槽402内,跷板8横截面呈弧形,跷板8一侧与主板6底面固定安装的法兰801铰接,跷板8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柱802,圆柱802抵住副板7底面与副板7接触,跷板8上形成有供积水流通的通孔803。
[0032]
实施例2
[0033]
结合图2-6,一种行道路面,包括预埋槽1、排水格栅板2、胶皮边墙3、透水支撑层4、弹性橡胶层5、主板6、副板7和跷板8,所述预埋槽1纵截面呈[状,排水格栅板2固定设于预埋槽1顶面开口处与预埋槽1固定连接,胶皮边墙3设于预埋槽1两侧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分布与预埋槽1粘连,所述透水支撑层4位于排水格栅板2上方,透水支撑层4两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并与胶皮边墙3粘连,透水支撑层4顶面中部内凹形成有填充槽401,弹性橡胶层5放置在填充槽401内,透水支撑层4顶面两侧内凹形成有与填充槽401相连通的作用槽402,作用槽402和填充槽401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设置,填充槽401宽度为于预埋槽1宽度1/2,所述主板6位于弹性橡胶层5顶面与弹性橡胶层5粘连,副板7位于主板6侧面,主板6与副板7接触面外凸形成有凸块601,副板7上形成有与凸块601匹配的凹槽701,主板6的厚度大于副板7的厚度且副板7水平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相邻的副板7间存在间隙702,副板7一侧与主板6接触另一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与胶皮边墙3粘连,所述跷板8位于作用槽402内,跷板8横截面呈弧形,跷板8一侧与主板6底面固定安装的法兰801铰接,跷板8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柱802,圆柱802抵住副板7底面与副板7接触。跷板8上形成有供积水流通的通孔803。
[0034]
实施例3
[0035]
结合图1和图3-6,一种行道路面,包括预埋槽1、排水格栅板2、胶皮边墙3、透水支撑层4、弹性橡胶层5、主板6、副板7、跷板8和支撑杆9,所述预埋槽1纵截面呈[状,排水格栅板2固定设于预埋槽1顶面开口处与预埋槽1固定连接,胶皮边墙3设于预埋槽1两侧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分布与预埋槽1粘连,所述透水支撑层4位于排水格栅板2上方,透水支撑层4两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并与胶皮边墙3粘连,透水支撑层4顶面中部内凹形成有填充槽401,弹性橡胶层5放置在填充槽401内,透水支撑层4顶面两侧内凹形成有与填充槽401相连通的作用槽402,作用槽402和填充槽401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设置,填充槽401宽度为于预埋槽1宽度1/2,所述主板6位于弹性橡胶层5顶面与弹性橡胶层5粘连,副板7位于主板6侧面,主板6与副板7接触面外凸形成有凸块601,副板7上形成有与凸块601匹配的凹槽701,主板6的厚度大于副板7的厚度,副板7一侧与主板6接触另一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与胶皮边墙3粘连,所述跷板8位于作用槽402内,跷板8横截面呈弧形,跷板8一侧与主板6底面固定安装的法兰801铰接,跷板8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柱802,圆柱802抵住副板7底面与副板7接触,跷板8上形成有供积水流通的通孔803,支撑杆9包括移动杆901、底部套管902和复位弹簧903,支撑杆9两端分别抵住主板6和预埋槽1,移动杆901穿过弹性橡胶层5、排水格栅板2与弹性橡
胶层5、排水格栅板2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底部套管902包围移动杆901侧面与移动杆901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复位弹簧903填充于底部套管902内两端分别与移动杆901底端和底部套管902接触,主板6底面内凹形成有容纳支撑杆9顶端的限位槽602,限位槽602沿主板6对称线设置分别位于主板6两侧。
[0036]
实施例4
[0037]
一种用于制造实施例1-3记载行道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
a.地面开槽埋入预埋槽1,预埋槽1保持水平并在预埋槽1开口处安装排水格栅板2;
[0039]
b.胶皮边墙3与预埋槽1两侧粘连;
[0040]
c.聚氨酯塑胶颗粒与胶黏剂混合倒入排水格栅板2形成透水支撑层4,置入模具用于形成填充槽401和作用槽402;
[0041]
d.作用槽402置入弹性橡胶层5,将跷板8安装在主板6底面;
[0042]
e.将主板6、副板7放置在透水支撑层4上方。
[0043]
本发明工作原理:路面的积水可通过主板6和副板7的缝隙渗入透水支撑层4,经排水格栅板2后最终在预埋槽1内汇集统一收集,两侧的胶皮边墙3设置目的在于抑制土壤颗粒渗入透水支撑层4内,同时减少路面两侧土壤渗水。
[0044]
对于实施例2,副板7水平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在相邻的副板7间形成有间隙702,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副板7间相互影响,提高副板7的运动流畅性,同时间隙702能够提高路面的排除积水的能力,促使路面保持干燥。
[0045]
对于实施例1-3,路面存在积水而行人需要在路面上行走时,行人足部踩踏在主板6上,弹性橡胶层5被压缩跷板8两侧翘起,翘起的跷板8一端抵住副板7底面,能够促使副板7翻起,此时主板6和副板7的缝隙变大,积水可通过变大的缝隙快速深入透水支撑层4内,避免积水濡湿行人足部,在副板7翻起过程中两侧的胶皮边墙3将被副板7带动外翻,使胶皮边墙3弯曲从而降低胶皮边墙3的竖直高度,有助于积水从路面两侧排出,当行人足部离开主板6,在重力作用下主板6、副板7复位,该排水结构不易因落叶、枯枝等异物堆积导致排水功能失效。
[0046]
对于实施例3,设置移动杆901的目的在于提高主板6的复位能力,行人足部踩踏在主板6上,此时移动杆901下移复位弹簧903被压缩,当行人足部离开主板6后复位弹簧903复位带动移动杆901上移,促使主板6复位。
[004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槽(1)、排水格栅板(2)、胶皮边墙(3)、透水支撑层(4)、弹性橡胶层(5)、主板(6)、副板(7)和跷板(8);所述预埋槽(1)纵截面呈[状,排水格栅板(2)固定设于预埋槽(1)顶面开口处与预埋槽(1)固定连接,胶皮边墙(3)设于预埋槽(1)两侧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分布与预埋槽(1)粘连;所述透水支撑层(4)位于排水格栅板(2)上方,透水支撑层(4)两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并与胶皮边墙(3)粘连,透水支撑层(4)顶面中部内凹形成有填充槽(401),弹性橡胶层(5)放置在填充槽(401)内,透水支撑层(4)顶面两侧内凹形成有与填充槽(401)相连通的作用槽(402);所述主板(6)位于弹性橡胶层(5)顶面与弹性橡胶层(5)粘连,副板(7)位于主板(6)侧面,副板(7)一侧与主板(6)接触另一侧被胶皮边墙(3)包围与胶皮边墙(3)粘连;所述跷板(8)位于作用槽(402)内,跷板(8)横截面呈弧形,跷板(8)一侧与主板(6)底面铰接另一侧与副板(7)底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作用槽(402)和填充槽(401)沿预埋槽(1)长度方向设置,填充槽(401)宽度不小于预埋槽(1)宽度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主板(6)与副板(7)接触面外凸形成有凸块(601),副板(7)上形成有与凸块(601)匹配的凹槽(7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7)水平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相邻的副板(7)间存在间隙(7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9),支撑杆(9)包括移动杆(901)、底部套管(902)和复位弹簧(903),支撑杆(9)两端分别抵住主板(6)和预埋槽(1),移动杆(901)穿过弹性橡胶层(5)、排水格栅板(2)与弹性橡胶层(5)、排水格栅板(2)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底部套管(902)包围移动杆(901)侧面与移动杆(901)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复位弹簧(903)填充于底部套管(902)内两端分别与移动杆(901)底端和底部套管(902)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主板(6)底面内凹形成有容纳支撑杆(9)顶端的限位槽(602),限位槽(602)沿主板(6)对称线设置分别位于主板(6)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跷板(8)一侧与主板(6)底面固定安装的法兰(801)铰接,跷板(8)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柱(802),圆柱(802)抵住副板(7)底面与副板(7)接触,跷板(8)上形成有供积水流通的通孔(803)。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主板(6)的厚度大于副板(7)的厚度。9.一种施工方法,其用于制备权利1记载的行道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地面开槽埋入预埋槽(1),预埋槽(1)保持水平并在预埋槽(1)开口处安装排水格栅板(2);b.胶皮边墙(3)与预埋槽(1)两侧粘连;c.聚氨酯塑胶颗粒与胶黏剂混合倒入排水格栅板(2)形成透水支撑层(4),置入模具用于形成填充槽(401)和作用槽(402);
d.作用槽(402)置入弹性橡胶层(5),将跷板(8)安装在主板(6)底面;e.将主板(6)、副板(7)放置在透水支撑层(4)上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包括预埋槽、排水格栅板、胶皮边墙、透水支撑层、弹性橡胶层、主板、副板和跷板,预埋槽、排水格栅板和透水支撑层依次设置,胶皮边墙设于预埋槽两侧,主板位于弹性橡胶层顶面,副板位于主板侧面,跷板位于主板底面,跷板一侧与主板底面铰接另一侧与副板底面接触,通过各部件配合提高了路面排水能力能够对积水进行汇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路面排水结构堆积树叶枯枝等异物产生积水的同时行人行走在路面上能够实现快速排水,此外当行人行走在路面上时其还能够实现快速排水,避免路面上的积水弄湿行人鞋袜、裤脚。裤脚。裤脚。


技术研发人员:张财福 吴建鑫 刘友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荣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