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72 评论:0


1.本技术属于上光机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


背景技术:

2.上光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上(或喷、印)一层涂料,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的设备,可以使印刷质感更加厚实丰满,色彩更加鲜艳明亮,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和艺术效果,起到美化的作用,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也可以起到对印刷品的保护作用。
3.目前,用于烘干经过上光后印刷品表面上光油的烘干装置通过是采用鼓风机吹出流动空气,并通过加热器加热产生高温流动空气使印刷品上的上光油烘干固化。但在采用这种方式的上光机中,由于设计不合理,经过加热后的高温空气被逸散到空气中,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光机烘道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包括:
6.鼓风机,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
7.进风气室,所述进风气室通过所述出风管连通于所述鼓风机的吐出端;
8.吸风气室,所述吸风气室的进风口靠近于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所述吸风气室通过所述进风管连通于所述鼓风机的吸入端,所述进风气室和所述吸风气室之间形成纸张通道;
9.传输带,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内,用于输送纸张通过所述纸张通道;
10.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内,并位于所述传输带和所述进风气室之间,以用于加热从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
11.可选地,所述进风气室包括灌风顶盖和冲孔网格板;
12.所述灌风顶盖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风气室和所述出风管的通孔;
13.所述冲孔网格板上设置有若干的沿所述纸张通道延伸方向均匀排布的均风孔,所述均风孔为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
14.可选地,所述灌风顶盖上设置有沿所述纸张通道延伸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出风管连通。
15.可选地,所述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若干的三角导风板;
16.所述三角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内,并位于所述传输带和所述进风气室之间;
17.若干的所述三角导风板沿所述纸张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并且每个所述三角
导风板的一边正对所述传输带,相邻两个所述三角导风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于从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通过。
18.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为碳纤维加热管;
19.所述加热件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加热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三角导风板之间。
20.可选地,所述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加热件加热后的空气温度。
21.可选地,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为耐高温材质体。
22.本技术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包括鼓风机、进风气室、吸风气室、传输带以及加热件。其中鼓风机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气室通过出风管连通于鼓风机;吸风气室的进风口靠近于进风气室的出风口,吸风气室通过进风管连通于鼓风机,进风气室和吸风气室之间形成纸张通道;传输带设置于纸张通道内以用于输送纸张通过纸张通道;加热件设置于纸张通道内并位于传输带和进风气室之间,以用于加热从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根据该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可以对经过纸张通道后的热风通过吸风气室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极大地避免了高温流动空气的热能浪费,远优于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中冲孔网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鼓风机;101、进风管;102、出风管;200、进风气室;201、灌风顶盖;202、冲孔网格板;221、均风孔;300、吸风气室;400、纸张通道;500、传输带;600、三角导风板;700、加热件;800、温度传感器。
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进行说明。所述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包括鼓风机100、进风气室200、吸风气室300、传输带500以及加热件700。
32.其中鼓风机100包括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其中进风管101用于排出流动空气,吸风管用于吸入空气。本实施例中的鼓风机100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鼓风机100。进风气室200通过出风管102连通于鼓风机100的吐出端,可以用于接收来自鼓风机100排出的流动空气,并且流动空气在进风气室200内可以均匀化,使空气在整个空间内更加均匀。本实施例中进风气室200的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的常用形状。进风气室200具有出风口用于排出进风气室200内的流动空气,吸风气室300的进风口靠近于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吸风气室300通过进风管101连通于鼓风机100的吸入端,进风气室200和吸风气室300之间形成纸张通道400;传输带500设置于纸张通道400内,以用于输送纸张通过纸张通道400。当然地,本实施例中的纸张还可以被替代为其他需要上光的印刷品。加热件700设置于纸张通道400内,并位于传输带500和进风气室200之间,以用于加热从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
33.根据上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的结构可以知道,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在使用时,通过鼓风机100为进风气室200内通入流动空气,流动空气在进风气室200内均匀化并从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排出到纸张通道400内,在纸张通道400内,流动空气被加热件700加热,可以用于烘干固化经过的纸张上的上光油。烘干纸张后的剩余高温流动空气,可以通过吸风气室300的进风口进入到吸风气室300内,再通过和吸风气室300连通的进风管101再回到鼓风机100中。由此,重新进入到鼓风机100的空气实际上具有相当温度的高温气体,通过鼓风机100重新排出到进风气室200内后,可以参与下一次的烘干操作,极大地避免了这部分高温气体热能的流散,具有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远优于现有技术。
34.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进风气室200包括灌风顶盖201和冲孔网格板202。其中灌风顶盖201上设置有连通进风气室200和出风管102的通孔,冲孔网格板202上设置有若干的沿纸张通道400延伸方向均匀排布的均风孔221,均风孔221为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通过上述均风口结构的设置,从进风气室200排出的流动空气的均匀性被进一步的增加,有效地避免了在纸张通道400内热量不均匀的问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均风孔221的具体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圆形、方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均风孔221为圆形孔为例进行说明。
3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灌风顶盖201上设置有沿纸张通道400延伸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与出风管102连通。根据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可以进一步地增加进风气室200内的
空气均匀性。两个通孔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管道连接于同一出风管102,也可以各自通过一个出风管102连接至鼓风机100,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3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若干的三角导风板600;三角导风板600设置于纸张通道400内,并位于传输带500和进风气室200之间;若干的三角导风板600沿纸张通道40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并且每个三角导风板600的一边正对传输带500,相邻两个三角导风板600之间形成间隙,以供于从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通过,并提高热空气的流速,使热空气可以直接喷射于待干燥固化的纸张上,提高干燥固化速度。根据本实施例中所设置的三角导风板600的结构,也使从进风气室200出来的流动空气进一步地增加了均匀性,可以很好地保证吹到纸张上的热空气的均匀性。
37.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700被具体地设置为是碳纤维加热管。碳纤维加热管具有加热快,效率高和耐高温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加热件700设置有多个并且每个加热件70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三角导风板600之间。可以对纸张通道400内的流动空气进行均匀加热。加热件700的数量可以与三角导风板600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相邻的两个三角导风板6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两个加热件700。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设,不再赘述。
3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0,温度传感器800用于检测经过加热件700加热后的空气温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800,可以方便地获知纸张通道400内的流动空气的温度,并对加热件700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例如,在该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刚启动时,由于进风气室200排出的流动空气还不具有高温的性质,因此可以使加热件700保持高功率运行,以快速加热纸张通道400内的流动空气温度。在流动空气经过多次循环以后,进风气室200、纸张通道400以及吸风气室300等结构的温度上升,流动空气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即可调节减小加热件700的运行功率,进一步地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也可以避免纸张通道400内的温度过高,使纸张通道400内的流动空气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800和加热件700还可以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可使纸张通道400内的流动空气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也可以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39.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均为耐高温材质体,可以有效地避免进风管101和进风管101出现故障,有效地延长了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的使用寿命。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鼓风机(100),包括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进风气室(200),所述进风气室(200)通过所述出风管(102)连通于所述鼓风机(100)的吐出端;吸风气室(300),所述吸风气室(300)的进风口靠近于所述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所述吸风气室(300)通过所述进风管(101)连通于所述鼓风机(100)的吸入端,所述进风气室(200)和所述吸风气室(300)之间形成纸张通道(400);传输带(500),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400)内,用于输送纸张通过所述纸张通道(400);加热件(700),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400)内,并位于所述传输带(500)和所述进风气室(200)之间,以用于加热从所述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气室(200)包括灌风顶盖(201)和冲孔网格板(202);所述灌风顶盖(20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风气室(200)和所述出风管(102)的通孔;所述冲孔网格板(202)上设置有若干的沿所述纸张通道(400)延伸方向均匀排布的均风孔(221),所述均风孔(221)为所述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风顶盖(201)上设置有沿所述纸张通道(400)延伸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出风管(102)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若干的三角导风板(600);所述三角导风板(600)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400)内,并位于所述传输带(500)和所述进风气室(200)之间;若干的所述三角导风板(600)沿所述纸张通道(40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并且每个所述三角导风板(600)的一边正对所述传输带(500),相邻两个所述三角导风板(600)之间形成间隙,以供于从所述进风气室(200)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通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700)为碳纤维加热管;所述加热件(700)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加热件(70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三角导风板(600)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0),所述温度传感器(800)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加热件(700)加热后的空气温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1)和所述出风管(102)均为耐高温材质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该上光机用热循环节能烘道包括鼓风机,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气室,所述进风气室通过所述出风管连通于所述鼓风机;吸风气室,所述吸风气室的进风口靠近于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所述吸风气室通过所述进风管连通于所述鼓风机,所述进风气室和所述吸风气室之间形成纸张通道;传输带,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内,用于输送纸张通过所述纸张通道;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纸张通道内,并位于所述传输带和所述进风气室之间,以用于加热从所述进风气室的出风口排出的流动空气。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光机烘道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存在的上光机烘道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存在的上光机烘道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项善 林鹏 张丰豪 林凯 曹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天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