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99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


背景技术:

2.城区初期雨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城市河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且由于大面积硬化,使雨水径流增加造成路面积水。如何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和降低积水概率,已成为城市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3.目前用于雨落管的高位花坛一般不考虑雨量对花坛滞留和净化能力的影响,而普通的高位花坛在雨量较小时,高位花坛对雨水的滞留和净化能力较好,但当雨量较大时,高位花坛对雨水的滞留和净化能力较差,而且较大的雨量可能对高位花坛的冲击力太大造成其结构破坏,影响其功能和使用寿命。
4.例如专利cn217591614u一种用于雨落管的玻璃钢结构高位花坛,通过自下而上设置有碎石层、滞水层和熟土层,可防止雨水冲击泥土,以避免泥土流失,但其无法对高位花坛留下的雨水进行储蓄利用,只能通过植物进行临时性的储蓄、吸收利用。再例如专利cn115110604a一种具有初期屋面雨水径流收集和缓释功能的高位花坛,包括花坛箱体和储水箱,前置储水箱能够将污染物浓度高的初期屋面雨水径流收集,雨水径流通过布水管进入高位花坛箱体,从而实现对初期屋面雨水径流的收集、缓释和净化作用。该专利虽然能储蓄雨水,但其结构复杂,且对于不同的降雨量无法进行分流作用,使得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对花坛内的结构或植被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主要目的在于根据降雨量的大小对高位花坛内的水流进行分流式储蓄收集,并简化高位花坛结构。
6.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包括:
7.花坛主体,所述花坛主体的顶部种植有植物,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花坛主体用于收集雨落管流出的水流;
8.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所述储水箱用于通过所述排水孔对所述花坛主体内溢出的水进行收集、储存;
9.第一溢流通道,所述花坛主体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溢流通道,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开设有第一溢流孔和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用于将所述花坛主体顶部的水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溢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内的水流引导至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侧;以及
10.第二溢流通道,所述储水箱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溢流通道,所述第二溢流通道朝向所述储水箱顶部侧壁的一侧开设有和所述储水箱连通的第三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通道用于将所述储水箱内的水排出。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花坛主体从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包括依次设置的凹型铺面
层、基质层、填料层以及结构层;植物种植于所述凹型铺面层,植物的根茎延伸至所述基质层;所述结构层开设所述排水孔,所述第一溢流孔和所述凹型铺面层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孔和所述填料层的顶部相连通。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花坛主体还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铺设于所述基质层和所述填料层之间。
13.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导水件,所述导水件的一端和所述储水箱内的水相接触,所述导水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基质层,所述导水件为超细纤维材料。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质层内的所述导水件呈螺旋状分布,且从远离所述填料层一侧向靠近所述填料层一侧,所述导水件的径向尺寸不断变大;和/或,在所述填料层内的所述导水件外套有隔离管。
15.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凹型铺面层,所述缓冲件呈凹槽状,所述缓冲件的底部和/或侧周开设若干个缓冲孔:所述缓冲件用于收集雨落管内流出的水,并通过所述缓冲孔将水流疏导至所述凹型铺面层。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溢流通道上设置有虹吸式排水管,所述虹吸式排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二溢流通道内的水排出。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流孔和所述第二溢流孔处均包裹有无纺布,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溢流孔的孔径均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
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流通道的孔径和所述第二溢流通道的孔径均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
20.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花坛主体和储水箱之间为上下分布,在花坛主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这样可以通过重力作用便于花坛主体内多余的水进入储水箱进行储蓄作用。在雨量较小时,花坛主体内的水流从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流动,最后通过排水孔流进储水箱内。在雨量较大时,一部分水流通过花坛主体直接进入储水箱,另一部分水流通过第一溢流孔可流进第一溢流通道,再通过第一溢流通道上的第二溢流孔直接流向花坛主体的底部侧,最后再通过排水孔进入储水箱。当储水箱内的水储存满时,通过第三溢流孔将储水箱内的部分水流引导至第二溢流通道,最后再通过第二溢流通道排出高位花坛,以缓解储水箱内的储水压力。并且,第三溢流孔和储水箱顶部侧壁相连通,这样能保障储水箱发挥一个较好的储水作用。所设计的高位花坛结构紧凑、简单,能够根据雨量的大小对雨落管内流出的水流进行分流式收集,有效缓解高位花坛的压力,对高位花坛的结构以及其内的植物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分流式高位花坛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分流式高位花坛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0.花坛主体、11.凹型铺面层、12.基质层、13.填料层、14.结构层、141.排水孔、15.过滤层、20.储水箱、30.第一溢流通道、31.第一溢流孔、32.第二溢流孔、40.第二溢流通道、41.第三溢流孔、50.植物、60.雨落管、70.导水件、80.虹吸式排水管、90.缓冲件、91.缓冲孔、9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5.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7.如图1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包括:花坛主体10、储水箱20、第一溢流通道30以及第二溢流通道40。花坛主体10的顶部种植有植物50,花坛主体10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141,花坛主体10用于收集雨落管60流出的水流。储水箱20设置于花坛主体10的底部,储水箱20用于通过排水孔141对花坛主体10内溢出的水进行收集、储存。花坛主体10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溢流通道30,第一溢流通道30开设有第一溢流孔31和第二溢流孔32,第一溢流孔31用于将花坛主体10顶部的水流引导至第一溢流通道30内,第二溢流孔32用于将第一溢流通道30内的水流引导至花坛主体10的底部侧。储水箱20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二溢流通道40,第二溢流通道40朝向储水箱20顶部侧壁的一侧开设有和储水箱20连通的第三溢流孔41,第二溢流通道40用于将储水箱20内的水排出。
28.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简称高位花坛),花坛主体10和储水箱20之间为上下分布,在花坛主体10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141,这样可以通过重力作用便于花坛主体10内多余的水进入储水箱20进行储蓄作用。在雨量较小时,花坛主体10内的水流从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流动,最后通过排水孔141流进储水箱20内。在雨量较大时,一部分水流通过花坛主体10直接进入储水箱20,另一部分水流(即无法通过花坛主体10下渗且聚集在花坛主体10顶部的水流)通过第一溢流孔31可流进第一溢流通道30,再通过第一溢流通道30上的第二溢流孔32直接流向花坛主体10的底部侧,最后再通过排水孔141进入储水箱20。当储水箱20内的水储存满时,通过第三溢流孔41将储水箱20内的部分水流引导至第二溢流通道40,最后再通过第二溢流通道40排出高位花坛,以缓解储水箱20内的储水压力。并且,第三溢流孔41和储水箱20顶部侧壁相连通,这样能保障储水箱20发挥一个较好的储水作用。所设计的高位花坛结构紧凑、简单,能够根据雨量的大小对雨落管60内流出的水流进行分流式收集,有效缓解高位花坛的压力,对高位花坛的结构以及其内的植物50进行有效保护。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说的水流或水主要指雨落管60内流出的雨水。花坛主体10的两侧,如图1所示,指花坛主体10的左右两侧,实际使用高位花坛时,可以在花坛主体
10左右两侧的任意一侧设置第一溢流通道30,或者在花坛主体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一溢流通道30。同理,储水箱20的两侧指储水箱20的左右两侧,第二溢流通道4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高位花坛中的第一溢流通道30和第二溢流通道40都类似竖直放置的槽状或管道结构,只要能起到水流疏导作用就行,第一溢流通道30和第二溢流通道40可以位于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组合。
30.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分流效果,在花坛主体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一溢流通道30,在储水箱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溢流通道40。第一溢流通道30位于第二溢流通道40的上侧,且二者之间间隔分布。
31.如图1所示,花坛主体10从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包括依次设置的凹型铺面层11、基质层12、填料层13以及结构层14。植物50种植于凹型铺面层11,植物50的根茎延伸至基质层12。结构层14开设排水孔141,第一溢流孔31和凹型铺面层11的顶部相连通,第二溢流孔32和填料层13的顶部相连通。第一溢流孔31和凹型铺面层11的顶部相连通,便于发挥凹型铺面层11将水流向下一层传递的作用,当雨量过大,凹型铺面层11内的水流无法向基质层12传递且积攒到凹型铺面层11处时,可通过第一溢流孔31将凹型铺面层11积攒的部分水流疏导至第一溢流通道30内以缓解凹型铺面层11的压力。设置的第一溢流通道30为一个备用缓解的作用,水流的缓释、净化以及向下传递主要通过花坛主体10来实现。若第一溢流孔31和凹型铺面层11的底部相连通时,可能直接将一部分的水流通过第一溢流通道30引导至储水箱20内,让本可以通过花坛主体10先缓释、净化的水流直接流向储水箱20,不利于水流的净化和植物养分的吸取。第二溢流孔32和填料层13的顶部相连通,这样从第一溢流通道30内流出的水流还可以再经过花坛主体10的一段,即仍能够获得一定的缓释、净化,有助于保障储水箱20内的水质。前文所说的花坛主体10的底部侧,则对应此处所说的填料层13的顶部位置处。第一溢流通道30的底部可以相对靠近第二溢流孔32一些设置,这样便于第一溢流通道30内的水分尽可能多的流向填料层13。
32.更佳的,花坛主体10还包括过滤层15,过滤层15铺设于基质层12和填料层13之间。通过过滤层15能有效对流入填料层13内的水流进行过滤作用,进而提高储水箱20内的水质,同时也能降低后续清理储水箱20的工作量。其中,植物50指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凹型铺面层11填充陶粒、砂石等材料,凹型铺面层11的填充物粒径0.5cm-1.5cm,铺设厚度为3cm-5cm。基质层12由火山岩、泥炭、有机肥等混配而成。过滤层15采用无纺布制作。填料层13由活性炭、沸石、陶粒等制成,必要的话还可以添加微生物菌剂(包含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层14为不锈钢或者pvc板等防水材料。
33.如图1所示,高位花坛还包括有导水件70,导水件70的一端和储水箱20内的水相接触,导水件70的另一端设置于基质层12,导水件70为超细纤维材料。例如选择聚丙烯、聚丙烯腈等纤维小于0.44dtex的超细纤维,超细纤维材料通过毛细作用把储水箱20内的水分导到基质层12,以便于对基质层12处的植物50进行自动灌溉作用。
34.更佳的,基质层12内的导水件70呈螺旋状分布,且从远离填料层13一侧向靠近填料层13一侧,导水件70的径向尺寸不断变大。和/或,在填料层13内的导水件70外套有隔离管。当基质层12的导水件70呈径向尺寸不断变大的螺旋式结构式,能形成线圈式湿润体结构,且为接触面或体积较大的湿润体,便于湿润整个基质层12,满足花坛内植物50对水分的需求。导水件70若为单一线式超细纤维或者麻绳,会具有较小的湿润体积,无法满足基质层
12湿润需求,进而无法解决花园对水的需求。对于设计导水件70和排水孔141的个数以及体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可,不进行具体限制。当填料层13处的导水件70外设有隔离管时,能将导水件70和填料层13处的材质分隔开,使得导水件70上的水分能更集中的疏导至基质层12,以更好发挥导水件70的自动灌溉作用。对于采用超细纤维材质的导水件70,为便于保障在填料层13内的螺旋结构,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结构来帮助该处的导水件70定型,例如采用相对应的螺旋分布的铁丝,将导水件70的长度方向沿着铁丝的长度方向固定。实际安装导水件70时,在结构层14、填料层13以及基质层12上开设对应的孔或通道以便于导水件70穿过。
35.如图2所示,高位花坛还包括缓冲件90,缓冲件90设置于凹型铺面层11,缓冲件90呈凹槽状,缓冲件90的底部和/或侧周开设若干个缓冲孔91。缓冲件90用于收集雨落管60内流出的水,并通过缓冲孔91将水流疏导至凹型铺面层11。若干个缓冲孔91,例如在缓冲件90的底部开设五行六列共计30个缓冲孔91,缓冲孔91的孔径会明显小于雨落管60的管径,这样雨落管60内流出来的雨水经过缓冲孔91流向凹型铺面层11后,会明显降低冲击力,进而降低对凹型铺面层11的冲击破坏。缓冲孔91可以呈圆孔状、长条状等,只要能将雨落管60内的雨水分流释放即可。具体的,在缓冲槽的底部设置多个支撑柱92,例如设置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柱92,通过支撑柱92对缓冲件90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同时将缓冲件90和凹型铺面层11之间适当抬升一定的高度,便于缓冲件90内的水流释放。
36.如图1所示,第二溢流通道40上设置有虹吸式排水管80,虹吸式排水管80用于将第二溢流通道40内的水排出。虹吸式排水管80排水效率高,不易堵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普通的排水管,例如常见的塑料排水管,或者在第二溢流通道40上开设对应的排水口来发挥排水作用。
37.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水孔141的孔径为雨落管60孔径的2倍-5倍,以便于快速排水。第一溢流孔31和第二溢流孔32处均包裹有无纺布,第一溢流孔31的孔径和第二溢流孔32的孔径均为雨落管60孔径的2倍-5倍,便于水流能高效通过。通过无纺布能够对流进第一溢流通道30内的水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对第一溢流通道30流向填料层13的水质也起到一定的叠加保障作用,使得经过第一溢流通道30内的水流没有完整经过花坛主体10,但也能获得一定的净化,进而保障流进储水箱20内的水质。其中,第一溢流通道30的孔径和第二溢流通道40的孔径均为雨落管60孔径的2倍-5倍,这样设计的第一溢流通道30和第二溢流通道40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暂时缓冲或容纳一定的水量,同时该范围的管径下也便于水流流通。
38.用于雨落管60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工作原理为:当雨量较小时,雨水直接依次经过凹型铺面层11、基质层12、过滤层15、填料层13以及结构层14,雨水经过花坛主体10的各层后被净化再通过排水孔141流进储水箱20。当雨量较大时。一部分雨水直接通过凹型铺面层11、基质层12、过滤层15、填料层13以及结构层14流进储水箱20,还有一部分雨水通过第一溢流通道30以及填料层13、结构层14流进储水箱20。当储水箱20内的水量储存满或过多时,通过第三溢流孔41、第二溢流通道40以及虹吸式排水管80及时将储水箱20内多余的水分排出高位花坛。此外还可以进行自身灌溉,基质层12和储水箱20通过导水件70连接,在干旱少雨时,储水箱20内水分通过导水件70进入基质层12,从而实现植物50自身灌溉功能。
39.采用本技术所设计上述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具有防止雨水冲击泥土的
功能外,雨量适应范围广,可根据雨水大小分流净化,同时利用导水件70可实现少雨时自动灌溉,使得植物50实现四季免灌溉、低养护,且能提高水分利用率。通过对雨水的路径分流能够实现对雨量较大、雨量较小和干旱时等不同的降雨情况做出适当应对,以保障高位花坛的有效使用。花坛主体10和储水箱20上下放置占地面积小,依靠水体重力实现过滤储水等功能,能耗低,节约能源,高效低碳。在雨落管60下设置高位花坛,高位花坛的花坛主体10内配置特殊填料,雨水径流经过花坛主体10,进一步得到吸附净化,同时水中的污染物变成了花坛植物50的营养成分,避免雨水污染物的清理和花坛植物50额外添加养分。高位花坛有机整合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对降雨量适应范围广,针对不同降雨量(较大降雨量、较小降雨量、不降水)均具有较好的雨水利用方式,实现雨水的全方位高效利用。
40.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包括:花坛主体,所述花坛主体的顶部种植有植物,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花坛主体用于收集雨落管流出的水流: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所述储水箱用于通过所述排水孔对所述花坛主体内溢出的水进行收集、储存;第一溢流通道,所述花坛主体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溢流通道,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开设有第一溢流孔和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用于将所述花坛主体顶部的水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溢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内的水流引导至所述花坛主体的底部侧;以及第二溢流通道,所述储水箱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溢流通道,所述第二溢流通道朝向所述储水箱顶部侧壁的一侧开设有和所述储水箱连通的第三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通道用于将所述储水箱内的水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主体从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包括依次设置的凹型铺面层、基质层、填料层以及结构层;植物种植于所述凹型铺面层,植物的根茎延伸至所述基质层;所述结构层开设所述排水孔,所述第一溢流孔和所述凹型铺面层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孔和所述填料层的顶部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主体还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铺设于所述基质层和所述填料层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水件,所述导水件的一端和所述储水箱内的水相接触,所述导水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基质层,所述导水件为超细纤维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内的所述导水件呈螺旋状分布,且从远离所述填料层一侧向靠近所述填料层一侧,所述导水件的径向尺寸不断变大;和/或,在所述填料层内的所述导水件外套有隔离管。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凹型铺面层,所述缓冲件呈凹槽状,所述缓冲件的底部和/或侧周开设若干个缓冲孔;所述缓冲件用于收集雨落管内流出的水,并通过所述缓冲孔将水流疏导至所述凹型铺面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通道上设置有虹吸式排水管,所述虹吸式排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二溢流通道内的水排出。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孔和所述第二溢流孔处均包裹有无纺布,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溢流孔的孔径均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通道的孔径和所述第二溢流通道的孔径均为雨落管孔径的2倍-5倍。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雨落管的分流式高位花坛,包括花坛主体、储水箱、第一溢流通道和第二溢流通道。花坛主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储水箱设置于花坛主体的底部,储水箱用于通过排水孔对花坛主体内溢出的水进行收集、储存。花坛主体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溢流通道,第一溢流通道开设有第一溢流孔和第二溢流孔,第一溢流孔用于将花坛主体顶部的水流引导至第一溢流通道内,第二溢流孔用于将第一溢流通道内的水流引导至花坛主体的底部侧。储水箱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二溢流通道,第二溢流通道开设有和储水箱连通的第三溢流孔,第二溢流通道用于将储水箱内的水排出。高位花坛结构简单,能根据雨量大小对雨落管的水流进行分流式收集,有效缓解高位花坛压力。高位花坛压力。高位花坛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 魏辰 张利萍 郑强 谢永超 李巧浩 于光军 王煌 王健 何新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