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热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与流程

未命名 10-25 阅读:8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热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的电机领域持续向高速化、小型化发展,随之而来的电机功率密度、损耗密度等均不断上升,电机绕组尤其是端部绕组的发热量将进一步上升;绕组尤其是远离拥有冷却流道机壳的内层绕组以及内层定子齿部的热量很难传导出去,这样还是会造成定子特别是绕组的局部温度过高,限制了电机的输出功率,严重时可能损坏电机,造成安全事故。
3.现有技术针对电机的零部件进行热管理的处理方式通常都是针对定子和定子绕组等重要零部件构建各自相互独立的冷却回路进行散热,定子的冷却回路和定子绕组的冷却回路无法相互配合,电机的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应用于该电机冷却回路的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该电机冷却回路的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及具有该电机冷却回路的车辆,所述电机冷却回路能够使定子的冷却回路与定子绕组的冷却回路相互配合,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包括热交换器、电机、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具有第一进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第二进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绕组连接于所述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绕组具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管路、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管路、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所述第一进流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膨胀阀和所述电机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并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管路和水泵,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流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端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
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之间。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所述水泵和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之间。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连接于所述定子背离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转子具有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与第一管路相连通。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组包括绕组本体和灌封层,所述绕组本体连接于所述定子,所述灌封层设于所述绕组本体的外壁和机壳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设于所述灌封层。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包括:
13.采集所述定子的第一运行温度和所述绕组的第二运行温度;
14.检测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和/或者所述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
15.若是,则启动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水泵,以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三管路的冷却液,以针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16.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基于第一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或所述第二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以调节第一管路中流经电机的制冷剂流量,满足:
17.δt=t-t3,q=q1+q2,q2=λs1δt;
18.t=t1或t=t2,单位符号为℃;
19.t1为第一运行温度,单位符号为℃;
20.t2为第二运行温度,单位符号为℃;
21.t3为预设的温度阈值,单位符号为℃;
22.q为第一管路中流经电机的制冷剂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23.q1为第一管路的制冷剂的定值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24.q2为第二管路的制冷剂的可变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25.λ为制冷剂的导热系数,单位符号为w/(m
·
℃);
26.s1为所述电机与所述制冷剂的换热面积,单位符号为m2。
2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装置,所述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和散热控制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定子的第一运行温度和所述绕组的第二运行温度;所述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和/或者所述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水泵启动运行,以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却液,以针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用于实现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实现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步骤。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制冷剂回路和所述冷却液回路能够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以分别冷却所述定子和所述绕组,或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以分别冷却所述绕组和所述定子,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能够使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回路的冷却液发生热交换,以同时调节所述制冷剂回路和所述冷却液回路的温度,以使所述制冷剂回路和所述冷却液回路能够有效冷却所述电机,提升所述电机的散热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能够使所述定子的冷却回路和定子绕组的冷却回路能够相互配合,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的结构图;
3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热交换器与电机连接示意图;
3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的剖视图;
3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壳和定子的剖视图;
3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的结构图
3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热交换器;
37.2、电机;21、机壳;22、定子;23、绕组;24、转子;25、第一端板;26、第二端板;231、绕组本体;232、灌封层;241、转轴;
38.201、第一冷却流道;202、第二冷却流道;203、第三冷却流道;204、第四冷却流道;205、第五冷却流道;
39.3、制冷剂回路;31、第一管路;32、压缩机;33、冷凝器;34、第二管路;35、膨胀阀;36、蒸发器;37、第一调节阀;38、第二调节阀;
40.4、冷却液回路;41、第三管路;42、水泵;43、散热器;44、电机控制器;45、电池包;46、第三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包括热交换器1、电机2、制冷剂回路3和冷却液回路4;
47.热交换器1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制冷剂流道具有第一进流口和第一出流口,冷却液流道具有第二进流口和第二出流口;电机2包括机壳21、定子22和绕组23,定子22设于机壳21内,绕组23连接于定子22,定子22具有第一冷却流道201,绕组23具有第二冷却流道202;制冷剂回路3包括第一管路31、压缩机32、冷凝器33、第二管路34、膨胀阀35和蒸发器36,第一管路31的进口端与第一出流口相连通,第一管路31的出口端第一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32、冷凝器33、膨胀阀35和电机2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4的进口端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并位于冷凝器33和电机2之间,第二管路34的出口端与压缩机32相连通,蒸发器36设置在第二管路34;冷却液回路4包括第三管路41和水泵42,第三管路41的进口端与第二进流口相连通,第三管路41的出口端与第二出流口相连通,电机2和水泵42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三管路41中;第一冷却流道201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第二冷却流道202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
48.基于此技术方案,通过制冷剂回路3和冷却液回路4能够分别通过第二冷却流道202和第一冷却流道201,以分别冷却绕组23和定子22,通过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第二冷却流道202吸热蒸发以有效冷却绕组23,并能够通过热交换器1使制冷剂回路3的制冷剂与冷却液回路4的冷却液发生热交换,以通过制冷剂回路3已冷却电机2的制冷剂降低冷却液回路4的未冷却电机2的冷却液,以使冷却液回路4有效冷却定子22;因此,定子22的冷却回路和绕组23的冷却回路能够相互配合,以提升电机2的散热效果。
49.制冷剂可以为四氟乙烷、四氟丙烯、丙烷、二氧化碳或其他合适的流体。
50.冷却液可以为水、油、传动液、冷却剂或其他合适的流体。
51.在其他一下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流道201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第二冷却流道202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
52.参阅图2,制冷剂回路3还包括第一调节阀37,第一调节阀37设置在第二管路34并位于第二管路34的进口端和蒸发器36之间。采用第一调节阀37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沿第二管路34流经蒸发器36的制冷剂的流量。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器36与车辆的乘员舱相连通以为乘员舱提供冷气。
54.冷却液回路4还包括散热器43,散热器43设置在第三管路41并位于水泵42和第三管路41的出口端之间。采用散热器43以使冷却液回路4的冷却液在返回热交换器1之前能够降低温度。
55.还包括电机控制器44,电机控制器44设置在第三管路41并位于电机2和水泵42之间。将电机控制器44设于第三管路41以使冷却液回路4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电机控制器44,有利于整车热管理形成一体,以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
56.可以理解的是,电机控制器44设置在第三管路41是指电机控制器44的液冷系统与
第三管路41相连通。
57.还包括电池包45,电池包45设置在第三管路41并位于水泵42和第三管路41的出口端之间。将电池包45设于第三管路41以使冷却液回路4的冷却液能够冷却电池包45,有利于整车热管理形成一体,以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
58.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包45设置在第三管路41是指电池包45的液冷系统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
59.冷却液回路4还包括第三调节阀46,第三调节阀46设置在第三管路41并位于水泵42的出口端和热交换器1之间。采用第三调节阀46可调节水泵42的出水流量。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液回路4还包括膨胀水壶,膨胀水壶设置在第三管路41。膨胀水壶可设置在散热器43和热交换器1之间,也可设置在热交换器1和水泵42之间。
61.参阅图2-图3,电机2还包括转子24,转子24连接于定子22背离机壳21的一侧,转子24具有第三冷却流道203,第三冷却流道203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采用第三冷却流道203并使第三冷却流道203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能够利用制冷剂以冷却转子24,有利于整车热管理形成一体,以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
62.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2还包括转子24,转子24连接于定子22背离机壳21的一侧,转子24具有第三冷却流道203,第三冷却流道203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采用第三冷却流道203并使第三冷却流道203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能够利用冷却液以冷却转子24,有利于整车热管理形成一体,以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
63.电机2还包括第一端板25和第二端板26,第一端板25连接于机壳21的一端,第二端板26连接于机壳21的另一端。
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冷却流道203开设于转子24的转轴241并沿转轴241的轴向延伸。
65.机壳21具有第四冷却流道204和第五冷却流道205;
6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流道201通过第四冷却流道204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第二冷却流道202通过第五冷却流道205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
67.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流道201通过第四冷却流道204与第三管路41相连通,第二冷却流道202通过第五冷却流道205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
68.参阅图4,第一冷却流道201包括第一主流道2011、及与第一主流道2011连通的第一进口2012和第一出口2013。
6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2011为环形流道,环形流道通过第一进口2012和第一出口2013与第一管路31相连通。
70.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流道2011可以椭圆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71.绕组23包括绕组本体231和灌封层232,绕组本体231连接于定子22,灌封层232设于绕组本体231的外壁和机壳21的内壁之间,第二冷却流道202设于灌封层232。采用第二冷却流道202能够提升灌封层232对于绕组本体231的散热效果。
7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根据上述任一项的电机冷却回路,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包括:
73.采集定子22的第一运行温度和绕组23的第二运行温度;
74.检测第一运行温度和/或者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
75.若是,则启动压缩机32和/或水泵42,以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制冷剂和/或第三管路41的冷却液,以针对电机2进行散热。
76.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基于第二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以调节第一管路31中流经电机2的制冷剂流量,满足:
77.δt=t
2-t3,q=q1+q2,q2=λs1δt;
78.t2为第二运行温度,单位符号为℃;
79.t3为预设的温度阈值,单位符号为℃;
80.q为第一管路31中流经电机2的制冷剂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81.q1为第一管路31的制冷剂的定值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82.q2为第一管路31的制冷剂的可变流量,单位符号为m3/s;
83.λ为制冷剂的导热系数,单位符号为w/(m
·
℃);
84.s1为电机2与制冷剂的换热面积,单位符号为m2。
85.q1可以为0、0.1m3/s、0.2m3/s、0.5m3/s、1m3/s、2m3/s、5m3/s、10m3/s等任意预设的定值流量,在此不限定。
86.制冷剂的导热系数λ可根据制冷剂的具体材料获得。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1与第二冷却流道202相连通,s1为第二冷却流道202的内表面积。
88.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路31与第一冷却流道201相连通,s1为第一冷却流道201的内表面积。
89.当第二冷却流道202呈圆柱形时,可以通过直尺、卷尺等任意长度测量工具测量该圆柱形的半径和高度,再通过圆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柱形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2*π*半径*半径+2*π*半径*高度),以得到第二冷却流道202的内表面积。
90.以此类推,当第二冷却流道202呈任意形状时,可以通过对应该具体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第二冷却流道202的内表面积。
91.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基于第一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以调节第一管路31中流经电机2的制冷剂流量:或基于第一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以调节第一管路31中流经电机2的制冷剂流量,或第二运行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之间的差值,以调节第一管路31中流经电机2的制冷剂流量等调节制冷剂回路3的制冷剂流量和/或调节冷却液回路4的冷却液流量方式,以调节电机冷却回路对于电机2的散热能力。
92.实施例二
93.参阅图5,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制冷剂回路3还包括第二调节阀38,第二调节阀38设置在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4的进口端位于膨胀阀35和第二调节阀38之间。采用第二调节阀38能够在不需要冷却电机2时,以使制冷剂回路3的制冷剂全部沿第二管路34经过蒸发器36。
94.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热管理装置,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应用于上述任一项的电机冷却回路,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和散热控制模块;温度监测模块用于采集定子22的第一运行温度和绕组23的第二运行温度;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检测第一
运行温度和/或者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以及,控制压缩机32和/或水泵42启动运行,以通过第一管路31的制冷剂和/或第二管路34的冷却液,以针对电机2进行散热。
9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机冷却回路、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用于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以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步骤。
96.通过通信总线实现处理器和存储之间的连接通信。
97.处理器可以为cpu处理器、gpu处理器等处理设备。
98.存储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设备。
99.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车辆还可以包括矩形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矩形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子模块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矩形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100.上述部件并不构成对车辆的限定,基于实际应用的不同设计需要,在不同可行的实施方式当中,车辆当然还可以包括比上述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101.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车载电脑,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0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具有第一进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第二进流口和第二出流口;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绕组,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绕组连接于所述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绕组具有第二冷却流道;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管路、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管路、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所述第一进流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膨胀阀和所述电机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并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管路和水泵,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流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端和所述蒸发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所述水泵和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连接于所述定子背离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转子具有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与第一管路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绕组本体和灌封层,所述绕组本体连接于所述定子,所述灌封层设于所述绕组本体的外壁和机壳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设于所述灌封层。8.一种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包括:采集所述定子的第一运行温度和所述绕组的第二运行温度;检测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和/或者所述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水泵,以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三管路的冷却液,以针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9.一种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所述车辆的热管理装置包括:
温度监测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定子的第一运行温度和所述绕组的第二运行温度;散热控制模块,所述散热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和/或者所述第二运行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水泵启动运行,以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却液,以针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回路、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用于实现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实现所述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程序,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热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所述车辆的电机冷却回路,包括热交换器、电机、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具有第一进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第二进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绕组;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管路、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管路、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管路和水泵;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电机冷却回路能够使定子的冷却回路与定子绕组的冷却回路相互配合,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廖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