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6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温度的调节,其中,空调器室外机的框架结构包括壳体、隔风立板和电控盒等,其中,隔风立板一般竖直安装于壳体内部以将其内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电控盒一般安装于隔风立板的左侧或右侧用于承载电控箱体和主控板等。然而现有的室外机中,电控盒连接于隔风立板的稳定性较差,导致电控盒在室外机运行过程中会相对隔风立板振动,不仅会产生异响,严重地甚至会导致主控板的线路断开,而影响室外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电控盒连接于隔风立板的稳定性较差,导致电控盒在室外机运行过程中会相对隔风立板振动,不仅会产生异响,严重地甚至会导致主控板的线路断开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包括隔风立板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隔风立板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沿其前后方向排布的两个盒区,其中一个所述盒区位于所述隔风立板相应区域的右侧且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另一所述盒区位于所述隔风立板相应区域的左侧且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中,电控盒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固接于隔风立板,以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连接完成后,电控盒的其中一个盒区作为第一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的右侧且与隔风立板的右侧壁抵接,同时,另一个盒区作为第二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的左侧且与隔风立板的左侧壁抵接,则第一盒区、第二盒区均与隔风立板的相应区域抵接,从而实现稳定限位,能够有效减少室外机运行时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相对振动,相应减少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异响,并确保电控盒对主控板等电子元件的承载稳定性,进而确保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以及运行静音舒适度。同时,如图1所示,第一盒区受到隔风立板朝向右侧的挤压力f1,f1经第一盒区传递至第二盒区并驱动第二盒区具有一个向右朝向隔风立板运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盒区与隔风立板的挤压作用;类似地,第二盒区受到隔风立板朝向左侧的挤压力f2,f2经第二盒区传递至第一盒区并驱动第一盒区具有一个向左朝向隔风立板运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盒区与隔风立板的挤压作用,则通过设置电控盒的两个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的相对两侧,电控盒的第一盒区和第二盒区与隔风立板相应区域的挤压作用更强,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相应也更稳定,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控盒安装于隔风立板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进一步减少室外机运行过程由于电控盒振动产生的异响以及带动主控板振动导致线路断开情况的发生,相应进一步提高室外机及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及静音舒适度。
6.可选地,所述两个盒区分别为第一盒区和第二盒区,所述第一盒区包括第一盒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左侧壁的第一凸部,所述隔风立板设有抵接臂,所述抵接臂自左向右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盒区包括第二盒体和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右侧壁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
7.可选地,所述隔风立板设有槽口朝上的插接槽,所述抵接臂包括第一抵接翻边和第二抵接翻边,所述第一抵接翻边由所述插接槽的槽后边缘向左翻折形成,所述第二抵接翻边由所述第一抵接翻边背离所述隔风立板的一端向右翻折形成,且所述第二抵接翻边背离所述第一抵接翻边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
8.可选地,所述第二抵接翻边为竖直翻边,所述第一盒体的左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肋;
9.所述第一盒体的左侧壁还设有第一抵接体,所述第一抵接体位于所述条形肋中上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所述条形肋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上肋段包括竖直段和外凸段,所述外凸段与所述第一抵接体相对应且背离所述第一抵接体外凸;所述第二抵接翻边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一抵接体和所述竖直段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翻边相应一侧的侧壁;
10.和/或,所述第一盒体的左侧壁还设有第二抵接体,所述第二抵接体位于所述条形肋中下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所述条形肋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下肋段自上向下背离所述第二抵接体延伸;所述第二抵接翻边插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二抵接体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翻边的侧壁。
11.可选地,所述电控盒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盒区和所述第二盒区之间的第三盒区,所述第三盒区包括第三盒体,所述第三盒体的右侧壁设有与所述插接槽的槽前壁配合插接的前插接台,以及与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壁配合插接的底插接台。
12.可选地,所述前插接台的前侧壁设有与其平行延伸的条形凸台,所述条形凸台低于所述前插接台,所述第二凸部包括设于所述条形凸台中右台面的多个第一凸肋,多个所述第一凸肋沿所述条形凸台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肋均与所述隔风立板的左侧壁抵接。
13.可选地,所述前插接台的上限位段的前侧壁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条形凸台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且所述上限位段的前侧壁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区域设有第三凸部,所述插接槽的槽前边缘插接于所述第三限位槽,且所述插接槽的槽前壁抵接于所述第三凸部。
14.可选地,所述底插接台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排和第二限位排,所述第一限位排与所述第二限位排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肋,所述第二限位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限位肋,其中,部分所述第一限位肋作为第一抵接肋向右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所述第一限位肋,部分所述第二限位肋作为第二抵接肋向左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所述第二限位肋,且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抵接肋和所述第二抵接肋错位设置;所述插接槽的槽底边缘插接于所述第四限位槽,且所述第一抵接肋和所述第二抵接肋抵分别抵接于所述槽底边缘相应一侧的侧壁。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翻边的顶端设有第一挂口,所述第一盒体设有向下延伸的
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钩入所述第一挂口;
16.和/或,所述隔风立板的局部板体朝向所述第二盒体凸起形成凸包,所述凸包的顶壁设有第二挂口;所述第二盒体右侧壁的底部区域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钩入所述第二挂口;
17.和/或,所述隔风立板的顶端设有第三挂口,所述第二盒体的顶端设有第三挂钩,所述第三挂钩钩入所述第三挂口。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隔风立板和电控盒,所述隔风立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隔风立板采用上述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通过冷媒管连通。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机和空调器中的隔风立板和电控盒采用上述安装结构,具有该安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23.图2为图1视角下电控盒和隔风立板的爆炸图;
24.图3为图1中电控盒和隔风立板的另一视角爆炸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中插接槽的槽底边缘插接于第四限位槽的局部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27.图6为图5视角下电控盒和隔风立板的爆炸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中电控盒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隔风立板;110-抵接臂;111-第一抵接翻边;111a-第一挂口;112-第二抵接翻边;120-插接槽;121-槽前边缘;122-槽底边缘;123-槽前壁;124-槽底壁;130-凸包;131-第二挂口;140-第三挂口;150-连接耳;151-第一连接孔;200-电控盒;210-第一盒区;211-第一盒体;212-第一凸部;213-条形肋;213a-竖直段;213b-外凸段;213c-外扩段;214-第一抵接体;215-第一限位槽;216-第二抵接体;217-第二限位槽;218-第一挂钩;220-第二盒区;221-第二盒体;222-第二凸部;222a-第一凸肋;222b-第二凸肋;223-条形凸台;224-限位凸台;225-第三限位槽;226-第三凸部;227-第二挂钩;228-第三挂钩;229-加强肋;230-第三盒区;231-第三盒体;232-前插接台;233-底插接台;234-第一限位排;234a-第一限位肋;234b-第一抵接肋;235-第二限位排;235a-第二限位肋;235b-第二抵接肋;236-第四限位槽;240-连接台;24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如图1-图6所示,包括隔风立板100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电控盒200,电控盒200包括沿其前后方向排布的两个盒区,其中一个盒区位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右侧且抵接于隔风立板100,另一盒区位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左侧且抵接于隔风立板100。
33.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中,电控盒20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固接于隔风立板100,以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连接完成后,电控盒200的其中一个盒区作为第一盒区210位于隔风立板100的右侧且与隔风立板100的右侧壁抵接,同时,另一个盒区作为第二盒区220位于隔风立板100的左侧且与隔风立板100的左侧壁抵接,则第一盒区210、第二盒区220均与隔风立板100的相应区域抵接,从而实现稳定限位,能够有效减少室外机运行时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的相对振动,相应减少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异响,并确保电控盒200对主控板等电子元件的承载稳定性,进而确保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以及运行静音舒适度。同时,如图1所示,第一盒区210受到隔风立板100朝向右侧的挤压力f1,f1经第一盒区210传递至第二盒区220并驱动第二盒区220具有一个向右朝向隔风立板100运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的挤压作用;类似地,第二盒区220受到隔风立板100朝向左侧的挤压力f2,f2经第二盒区220传递至第一盒区210并驱动第一盒区210具有一个向左朝向隔风立板100运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盒区210与隔风立板100的挤压作用,则通过设置电控盒200的两个盒区位于隔风立板100的相对两侧,电控盒200的第一盒区210和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挤压作用更强,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相应也更稳定,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进一步减少室外机运行过程由于电控盒200振动产生的异响以及带动主控板振动导致线路断开情况的发生,相应进一步提高室外机及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及静音舒适度。
34.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两个盒区分别为第一盒区210和第二盒区220,第一盒区210包括第一盒体211和设于第一盒体211左侧壁的第一凸部212,隔风立板100设有抵接臂110,抵接臂110自左向右抵接于第一凸部21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盒区220包括第二盒体221和设于第二盒体221右侧壁的第二凸部222,第二凸部222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100。这里是两个盒区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抵接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电控盒200的盒体近似整体位于隔风立板100的主板体的左侧,其中,第二盒区220的第二盒体221的右侧壁朝向隔风立板100,且第二盒体221右侧壁设置朝向右侧外凸的第二凸部222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左侧壁抵紧,以确保第二盒区22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第一盒区210于背离隔风立板100主板体的左侧壁设置第一凸部212,隔风立板100的主板体通过设置外延的抵接臂110以对第一凸部212进行压紧,从而实现第一盒区210与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抵紧,且第一盒体211和第二盒体221受到隔风立板100的挤压力方向相反,相应提高第一盒区210、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的抵接稳定性和牢固度。
3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隔风立板100设有槽口朝上的插接槽120,
抵接臂110包括第一抵接翻边111和第二抵接翻边112,第一抵接翻边111由插接槽120的槽后边缘向左翻折形成,第二抵接翻边112由第一抵接翻边111背离隔风立板100的一端向右翻折形成,且第二抵接翻边112背离第一抵接翻边111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凸部212。在隔风立板100上开设插接槽120,且对插接槽120的槽后边缘进行向左、向右两次翻折即可得到第一抵接翻边111和第二抵接翻边112,相应便捷地加工得到抵接臂110,从而提高抵接臂110的加工便捷度;此外,经槽后边缘翻折形成的抵接臂110与隔风立板100的主板体为一体成型,两者的连接牢固度更高,且抵接臂110作为悬臂梁结构相对隔风立板100的主板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则抵接臂110在压紧第一凸部212以实现与第一盒区210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能够随挤压力的作用大小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减少抵接臂110为刚性臂受到挤压力容易导致连接处开裂情况的发生。
36.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抵接翻边112为竖直翻边,第一盒体211的左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肋213和第一抵接体214,第一抵接体214位于条形肋213中上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条形肋213形成第一限位槽215,上肋段包括竖直段213a和外凸段213b,外凸段213b与第一抵接体214相对应且背离第一抵接体214外凸;第二抵接翻边112插接于第一限位槽215,且第一抵接体214和竖直段213a分别抵接于第二抵接翻边112相应一侧的侧壁。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时,第二抵接翻边112除沿左右方向与第一凸部212抵紧以提高第二抵接翻边112与第一盒区210沿左右方向的连接稳定性外,其前后两侧的侧壁还分别与条形肋213的竖直段213a及第一抵接体214抵接,且第一抵接体214仅与外凸段213b位置对应,则竖直段213a的第一侧为较大空间,相应地,竖直段213a能够对第二抵接翻边112施加前后方向的有效挤压力;类似地,与第一抵接体214相应的外凸段213b背离第一抵接体214外凸,则外凸段213b与第二抵接翻边112为间隙配合,从而确保第一抵接体214能够对第二抵接翻边112施加前后方向的有效挤压,相应于前后方向提高第二抵接翻边112与第二盒区22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一步提高两者运行的静音程度及稳定性。
37.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盒体211的左侧壁还设有第二抵接体216,第二抵接体216位于条形肋213中下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条形肋213形成第二限位槽217,下肋段自上向下背离第二抵接体216延伸;第二抵接翻边112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17,且第二抵接体216抵接于第二抵接翻边112的侧壁。第二抵接体216和第一抵接体214位于条形肋213的同侧,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时,第二抵接翻边112同时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17,条形肋213的下肋段自上向下背离第二抵接体216延伸形成外扩段213c,一方面,下肋段与第二抵接翻边112为间隙配合,第二抵接体216能够于下部区域对第二抵接翻边112施加前后方向的有效挤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抵接翻边112于前后方向连接于第二盒区22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同时,下肋段的外倾斜设置使得第二限位槽217下端的槽口为扩口,安装电控盒200时,可以将第二抵接翻边112的顶端对准第二限位槽217的下端槽口,然后向下移动电控盒200使得第二抵接翻边112依次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17和第二限位槽217,实现对电控盒200安装的导向预定位,从而提高电控盒200的安装便捷性。
38.具体地,第一抵接体214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第一抵接体214和第二抵接体216位于条形肋213的同侧,能够与条形肋213形成条形轮廓的滑槽,第一限位槽215和第二限位槽217作为该滑槽的部分槽段;第一凸部212可以包括多个凸肋,多个凸肋均沿前后
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于滑槽的槽底,以实现与第二抵接翻边112端面不同位置的抵紧。
39.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电控盒200还包括位于第一盒区210和第二盒区220之间的第三盒区230,第三盒区230包括第三盒体231,第三盒体231的右侧壁设有与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配合插接的前插接台232,以及与插接槽120的槽底壁124配合插接的底插接台233。安装电控盒200时,除上述第二抵接翻边112与第一限位槽215及第二限位槽217的配合滑接外,同时底插接台233对准插接槽120的顶端槽口,然后向下移动电控盒200,前插接台232沿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向下滑动,能够对第三盒区230及电控盒200的前后方向进行进一步限位,直至底插接台233与插接槽120的槽底壁124抵接对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的上下位置进行止位,表示电控盒200已经安装到位,使用连接件对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的便捷性及位置精确度。
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前插接台232的前侧壁设有与其平行延伸的条形凸台223,条形凸台223低于前插接台232,第二凸部222包括设于条形凸台223中右台面的多个第一凸肋222a,多个第一凸肋222a沿条形凸台22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一凸肋222a均与隔风立板100的左侧壁抵接。安装电控盒200时,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与前插接台232滑接的同时,插接槽120的槽前边缘121的左侧壁还能够沿条形凸台223滑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且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连接完成后,条形凸台223上的多个第一凸肋222a能够于不同位置沿左右方向抵紧于槽前边缘121,从而提高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上下整个区域的连接稳定性。
41.第一凸部212除包括上述第一凸肋222a外,如图2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第二盒体221的右侧壁设置加强肋229,加强肋229位于条形凸台223背离插接槽120的一侧,第二凸部222包括设于加强肋229的右肋面的多个第二凸肋222b,多个第二凸肋222b沿加强肋229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二凸肋222b均与隔风立板100的左侧壁抵接。第二凸肋222b和第一凸肋222a相对前后设置,则第二凸肋222b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于前后方向的抵接均匀性,相应进一步提高第二盒区220与隔风立板100整体区域的连接稳定性。
4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7所示,还可以在前插接台232的上限位段的前侧壁设有限位凸台224,限位凸台224位于条形凸台223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225,且上限位段的前侧壁位于第三限位槽225内的区域设有第三凸部226,插接槽120的槽前边缘121插接于第三限位槽225,且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抵接于第三凸部226。安装电控盒200时,插接槽120的槽前边缘121首先沿前插接台232光滑的下限位段滑动配合,以确保两者的安装顺畅度;直至槽前边缘121的顶端插入第三限位槽225内时,槽前边缘121的左右方向受到第二凸部222和限位凸台224的限位,同时槽前边缘121的端面即槽前壁123受到第三凸部226前后方向的抵紧限位作用,从而有效提高第三盒区230与插接槽120配合连接的稳定性,相应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具体地,第三凸部226可以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肋,且多个凸肋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三限位槽225内。
43.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插接台233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排234和第二限位排235,第一限位排234与第二限位排235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236,第一
限位排234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肋234a,第二限位排235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限位肋235a,其中,部分第一限位肋234a作为第一抵接肋234b向右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第一限位肋234a,部分第二限位肋235a作为第二抵接肋235b向左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第二限位肋235a,且沿前后方向,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错位设置;插接槽120的槽底边缘122插接于第四限位槽236,且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抵分别抵接于槽底边缘122相应一侧的侧壁。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插接配合完成后,底插接台233与插接槽120的槽底壁124抵接的同时,插接槽120的槽底边缘122插接于底插接台233底部的第四限位槽236内,首先,第一限位排234的多个第一限位肋234a和第二限位排235的多个第二限位肋235a能够于左右方向对槽底边缘122的插入进行初步限位;其次,随着槽底边缘122的继续插入,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能够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夹紧槽底边缘122,且由于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沿前后方向错位设置,则槽底边缘122位于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相对的一侧为较大空间,能够确保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对槽底边缘122的有效抵紧作用,相应确保底插接台233于左右方向连接于槽底边缘122的稳定性和牢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44.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排234中第一限位肋234a的数目为五个,其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肋234a和位于中部的一个第一限位肋234a作为第一抵接肋234b;第二限位排235中第二限位肋235a的数目为四个,其中自前向后第三个第二限位肋235a作为第二抵接肋235b,且具体地,第二抵接肋235b的拔模角度在2
°
以内,其余第二限位肋235a的拔模角度在10
°
以上。
45.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抵接翻边111的顶端设有第一挂口111a,第一盒体211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挂钩218,第一挂钩218钩入第一挂口111a。电控盒200沿上下方向与隔风立板100的插接槽120插接配合完成后,第一挂钩218钩入第一挂口111a,两者能够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位置限定,从而提高第一抵接翻边111顶部位置与第一盒体211的连接稳定性,相应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00连接于隔风立板100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46.类似地,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隔风立板100的局部板体朝向第二盒体221凸起形成凸包130,凸包130的顶壁设有第二挂口131;如图1所示,第二盒体221右侧壁的底部区域设有第二挂钩227,第二挂钩227钩入第二挂口131。凸包130位于隔风立板100的下部区域,以减少电控盒200向下滑接于隔风立板100时对电控盒200造成的干涉;相应地,第二挂钩227位于第二盒体221的下部区域,较佳地,第二挂钩227位于加强肋229的端部,以提高加强肋229和第二挂钩227的强度、稳定性,电控盒200沿上下方向与隔风立板100的插接槽120插接配合完成后,第二挂钩227钩入第二挂口131,两者能够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位置限定,从而提高第二盒体221与隔风立板100下部区域的连接稳定性。
47.类似地,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隔风立板100的顶端设有第三挂口140,第一盒体211的顶端设有第三挂钩228,第三挂钩228钩入第三挂口140。第三挂钩228钩入第三挂口140,两者也能够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位置限定,以提高第二盒体221与隔风立板100顶部区域的连接稳定性。
48.则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对两者进行安装时,仅需将电控盒200中部区域的底插接台233对准隔风立板100的插接槽120,同时将隔风立板100前侧
或后侧区域的第二抵接翻边112对准电控盒200的第二限位槽217,然后沿上下方向相向移动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插接过程中,前插接台232与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配合导向、条形凸台223及第三限位槽225与插接槽120的槽前边缘121配合导向、第一限位槽215和第二限位槽217与第二抵接翻边112配合导向,从而确保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的位置精确度;直至底插接台233与插接槽120的槽底壁124,第一挂钩218、第二挂钩227和第三挂钩228分别钩入第一挂口111a、第二挂口131和第三挂口140内,相应分别于第一盒区210的顶部、第二盒区220的下部区域和第二盒区220的顶部区域进行限位;同时,第一盒体211的第一凸部212与隔风立板100于左右方向抵接、第二盒体221的第二凸部222于相反于第一凸部212的方向抵接于隔风立板100、第三凸部226于前后方向抵接于隔风立板100中部区域的槽前边缘121、第一抵接肋234b和第二抵接肋235b于左右方向抵接于隔风立板100下部区域的槽底边缘122,则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能够于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进行多方位限位,然后通过连接件对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进行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度,从而有效减少电控盒200产生的异响并确保其对电控板及相关线路的承载稳定性。
49.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隔风立板100的顶端可以设有连接耳150,连接耳150设有第一连接孔151;电控盒200的顶端设有连接台240,连接台240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51上下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41,连接件可以选用螺钉或螺栓与螺母,以螺钉为示例,当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插接配合完成后,使用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151并螺纹旋接于第二连接孔241。
50.较佳地,第一凸部212、第二凸部222和第三凸部226的凸肋的截面均为弧形,则凸肋与隔风立板100的抵接区域为面积较小的线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凸肋与隔风立板100的抵接稳定性,减少抵接面积较大导致局部翘起反而引起新的振动情况的发生。具体地,第一凸部212与第二抵接翻边112、第二凸部222与槽前边缘121、第三凸部226与槽前壁123的配合可以为过盈0.05mm-0.5mm配合,在确保两者抵接牢固度的基础上,也能够确保两者的安装便捷性。
5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隔风立板100和电控盒200,隔风立板100安装于壳体内,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采用上述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连接。该室外机中的隔风立板100和电控盒200采用上述安装结构,具有该安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5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冷媒管连通。该空调器的室外机中的隔风立板100和电控盒200采用上述安装结构,具有该安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53.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风立板(100)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隔风立板(100)的电控盒(200),所述电控盒(200)包括沿其前后方向排布的两个盒区,其中一个所述盒区位于所述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右侧且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100),另一所述盒区位于所述隔风立板(100)相应区域的左侧且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盒区分别为第一盒区(210)和第二盒区(220),所述第一盒区(210)包括第一盒体(211)和设于所述第一盒体(211)左侧壁的第一凸部(212),所述隔风立板(100)设有抵接臂(110),所述抵接臂(110)自左向右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212);所述第二盒区(220)包括第二盒体(221)和设于所述第二盒体(221)右侧壁的第二凸部(222),所述第二凸部(222)抵接于所述隔风立板(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立板(100)设有槽口朝上的插接槽(120),所述抵接臂(110)包括第一抵接翻边(111)和第二抵接翻边(112),所述第一抵接翻边(111)由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后边缘向左翻折形成,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由所述第一抵接翻边(111)背离所述隔风立板(100)的一端向右翻折形成,且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背离所述第一抵接翻边(111)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为竖直翻边,所述第一盒体(211)的左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肋(213);所述第一盒体(211)的左侧壁还设有第一抵接体(214),所述第一抵接体(214)位于所述条形肋(213)中上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所述条形肋(213)形成第一限位槽(215),所述上肋段包括竖直段(213a)和外凸段(213b),所述外凸段(213b)与所述第一抵接体(214)相对应且背离所述第一抵接体(214)外凸;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5),且所述第一抵接体(214)和所述竖直段(213a)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相应一侧的侧壁;和/或,所述第一盒体(211)的左侧壁还设有第二抵接体(216),所述第二抵接体(216)位于所述条形肋(213)中下肋段的第一侧且与所述条形肋(213)形成第二限位槽(217),所述下肋段自上向下背离所述第二抵接体(216)延伸;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插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17),且所述第二抵接体(216)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翻边(112)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2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盒区(210)和所述第二盒区(220)之间的第三盒区(230),所述第三盒区(230)包括第三盒体(231),所述第三盒体(231)的右侧壁设有与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配合插接的前插接台(232),以及与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底壁(124)配合插接的底插接台(23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接台(232)的前侧壁设有与其平行延伸的条形凸台(223),所述条形凸台(223)低于所述前插接台(232),所述第二凸部(222)包括设于所述条形凸台(223)中右台面的多个第一凸肋(222a),多个所述第一凸肋(222a)沿所述条形凸台(22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肋(222a)均与所述隔风立板(100)的左侧壁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接台(232)的上限位段的前侧壁设有限位凸台(224),所述限位凸台(224)位于所述条形凸台(223)的右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限位槽(225),且所述上限位段的前侧壁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225)内的区域设有
第三凸部(226),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前边缘(121)插接于所述第三限位槽(225),且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前壁(123)抵接于所述第三凸部(226)。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插接台(233)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排(234)和第二限位排(235),所述第一限位排(234)与所述第二限位排(235)之间形成第四限位槽(236),所述第一限位排(234)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肋(234a),所述第二限位排(235)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限位肋(235a),其中,部分所述第一限位肋(234a)作为第一抵接肋(234b)向右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所述第一限位肋(234a),部分所述第二限位肋(235a)作为第二抵接肋(235b)向左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余所述第二限位肋(235a),且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抵接肋(234b)和所述第二抵接肋(235b)错位设置;所述插接槽(120)的槽底边缘(122)插接于所述第四限位槽(236),且所述第一抵接肋(234b)和所述第二抵接肋(235b)抵分别抵接于所述槽底边缘(122)相应一侧的侧壁。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翻边(111)的顶端设有第一挂口(111a),所述第一盒体(211)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挂钩(218),所述第一挂钩(218)钩入所述第一挂口(111a);和/或,所述隔风立板(100)的局部板体朝向所述第二盒体(221)凸起形成凸包(130),所述凸包(130)的顶壁设有第二挂口(131);所述第二盒体(221)右侧壁的底部区域设有第二挂钩(227),所述第二挂钩(227)钩入所述第二挂口(131);和/或,所述隔风立板(100)的顶端设有第三挂口(140),所述第二盒体(221)的顶端设有第三挂钩(228),所述第三挂钩(228)钩入所述第三挂口(140)。10.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风立板(100)和电控盒(200),所述隔风立板(100)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盒(200)与所述隔风立板(100)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连接。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通过冷媒管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盒与隔风立板的安装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安装结构包括隔风立板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隔风立板的电控盒,电控盒包括沿其前后方向排布的两个盒区,其中一个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相应区域的右侧且抵接于隔风立板,另一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相应区域的左侧且抵接于隔风立板。该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电控盒的两个盒区位于隔风立板的相对两侧,能够有效提高电控盒安装于隔风立板的稳定性和牢固度,从而减少室外机运行过程由于电控盒振动产生的异响以及带动主控板振动导致线路断开情况的发生,相应提高室外机及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及静音舒适度。高室外机及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及静音舒适度。高室外机及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及静音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傅债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户外便携式水样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