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59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
背景技术:
2.空气处理机例如冷媒新风机、空调器等包括风机和换热器,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进入空气处理机内,与换热器交换热量,被降温或升温后吹向室内。
3.当空气处理机应用于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场所时,就需要风机具有较大的功率,在一些情况,现有的风机功率无法满足需求时,会采取增加风机数量的方式,同时相应设置多个出风口。
4.多风机的运行时,会存在一风机因故障等原因不运转,而其他风机继续运转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送风会从不出风的风口回到空气处理机内,从而造成回风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机,可以有效避免回风短路的问题,保证机组的可靠稳定运行。
6.一种空气处理机,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多个风机组件,一一对应出风口设置,用于向出风口吹出经过换热器换热的空气;空气处理机还包括:百叶,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口处;当风机组件不工作时百叶处于竖向状态而关闭出风口,当风机组件工作时,百叶转动至横向状态而打开出风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为自垂式百叶;百叶不受力时在自重作用下呈竖向状态;风机组件工作时,百叶在空气的吹动作用下转动至横向状态。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出风法兰,设于出风口的外侧,用于与风管连接;百叶框体,设于出风法兰内,百叶连接在百叶框体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框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止挡块,止挡块位于百叶的内侧;止挡块可与竖向状态的百叶相抵,以阻挡百叶向进风口方向旋转。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框体与出风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垫。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框体的上设有开口朝向风机组件的安装槽;安装槽上靠近百叶框体中心的侧壁为安装侧壁,百叶通过转轴与安装侧壁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送风端插接于安装槽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处于竖向状态时,转轴靠近百叶的上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出风口处,百叶具有竖向排布的多个。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同一侧壁上。
附图说明
16.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示意图;
17.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省略顶板的示意图;
18.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剖视图;
19.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底盘的示意图;
20.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骨架的示意图;
21.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底盘的爆炸图;
22.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底盘和接水盘的分解图;
23.图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挡水板的示意图;
24.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后侧板的前视图;
25.图11示出了图10中a向放大图;
26.图1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uvc杀菌装置的爆炸图;
27.图1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在增设风隔板前的风场示意图;
28.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在增设风隔板后的风场示意图;
29.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局部图;
30.图1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风扇和电机的示意图;
31.图1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机的安装示意图;
32.图1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抗器和防护盒的示意图;
33.图1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在增设百叶前的回风短路图;
34.图2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百叶框体和百叶的示意图;
35.图2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百叶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36.图2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百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37.图2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分解图;
38.图2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的示意图;
39.图2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省略盒盖的示意图;
40.图2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省略盒盖的爆炸图;
41.图2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驱动板和转接安装板的分解图;
42.图28示出了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的示意图;
43.图29示出了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中第二层安装板的示意图;
44.图3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的电气盒省略盒盖和第二层安装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中心
″
、
″
上
″
、
″
下
″
、
″
前
″
、
″
后
″
、
″
左
″
、
″
右
″
、
″
竖直
″
、
″
水平
″
、
″
顶
″
、
″
底
″
、
″
内
″
、
″
外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术语
″
第一
″
、
″
第二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
第一
″
、
″
第二
″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
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
多个
″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
″
、
″
相连
″
、
″
连接
″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本技术空气处理机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空调器和冷媒新风机等,其工作原理均是: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50.压缩机压缩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51.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气处理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52.空气处理机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气处理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53.其中,空调器和冷媒新风机的主要区别是:空调器实现的是室内空气的循环,而冷媒新风机是将室外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后送向室内,不但能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还能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54.在以下描述中,多以冷媒新风机为例进行介绍,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的构思同样适用于空调器。
55.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机,包括: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壳体10、与引入到壳体10内的空气执行热交换的换热器40以及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组件30。
56.壳体10形成空气处理机的整体外观,包括形成底部结构的底盘26、形成顶面结构的顶板21、具有进风口11的后侧板22、具有出风口12的前侧板23、右侧板24和左侧板25。其中,后侧板22、前侧板23、右侧板24和左侧板25构成壳体10的四个侧壁。
57.后侧板22的外表面可设置进风法兰13,前侧板23的外表面可设置出风法兰14,进风法兰13和出风法兰14用于连接风管。在当前示例中,进风法兰13由进风口11的边缘向外翻边形成,出风法兰14为独立的钣金件,其对应出风口12连接在前侧板23的外表面。在其他示例中,进风法兰13也可以与后侧板25为两体连接结构,而出风法兰14也可以由前侧板23弯折成翻边而形成。
58.当进风法兰13处连接的风管延伸到室外,出风法兰14处连接的风管延伸到室内时,空气处理机为冷媒新风机,在风机组件30的强制驱动作用下,室外新风通过风管进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40交换热量后,经过出风法兰14处的风管送向室内。
59.当进风法兰13处连接的风管延伸到室内,出风法兰14处连接的风管延伸到室内时,空气处理机为空调器中的风管机,在风机组件30的强制驱动作用下,室内空气通过风管进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40交换热量后,经过出风法兰14处的风管循环到室内。
60.[底盘]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7,底盘26包括骨架261和上盖板262。骨架261由多根梁连接而成。上盖板262连接在骨架26的顶端。
[0062]
风机组件30的底端与上盖板262相抵,在上盖板262顶面的投影上,风机组件30的底面与骨架261有重合,也就是说,风机组件30的底面中有部分或全部位于骨架261的正上面,使得骨架261对风机组件30形成支撑。
[0063]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一层板作为底盘,在空气处理机吊装使用时,风机组件30的重量完全作用在底盘上。当风机组件30较大较重时,底盘易发生形变,其支撑承载作用无法满足要求;而如果将板的厚度加厚,会使得机器的整体重量增加。
[0064]
而本技术中,底盘26中采用骨架261和上盖板262的结构形式,上盖板262可以保证风腔的平整,避免省略上盖板262时壳体10底面不平所带来的风阻;骨架261可以增大底盘26的承载力,并且不会过多增加重量。因此本技术的底盘26结构使得机器具有可靠性高、重量轻便的优点。
[0065]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骨架261包括外框263和多根支撑梁264。
[0066]
四根梁相互连接形成矩形状的外框263,多根支撑梁264连接在外框263内。支撑梁264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承载风机组件30,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骨架261的整体强度。
[0067]
在当前示例中,支撑梁264包括四个第一支撑梁265和两个第二支撑梁266。四个第一支撑梁265平行且其两端均与外框263连接,第一支撑梁265呈前后方向延伸,位于风机组件30中风扇31的下方,用于支撑风扇31;第二支撑梁266呈左右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支撑梁265连接,另一端与外框263连接,第二支撑梁266位于风机组件30中电机32的下方,用于支撑电机32。
[0068]
底盘26还可包括下盖板267,连接在骨架261的底端。下盖板267的设置可以加强骨架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阻挡渗入骨架261内的空气泄漏到机器的外部。
[0069]
[接水盘]
[0070]
结合图4、图6至图9,底盘26上还设有接水盘27,接水盘27位于换热器40的下方,用于收集换热器40上流下的冷凝水。
[0071]
对于吸入式空气处理机来说,换热器40位于风机组件30的吸风侧。因此,接水盘27位于骨架261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
[0072]
具体地,底盘26的后端设有容纳空间260,接水盘27位于容纳空间260内。
[0073]
在当前示例中,骨架261左右端的两根梁继续向后端延伸,形成容纳空间260的左右壁,骨架261后端的梁形成容纳空间260的前壁,底盘26的最后端连接一根梁形成容纳空间260的后壁。
[0074]
为方便描述,将容纳空间260前端的梁称为中间梁260a,将容纳空间260后端的梁称为边缘梁260b。中间梁260a和边缘梁260b的下端连接有加强梁260c,可以增加容纳空间260处的连接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75]
底盘26还包括底板268,底板268覆盖在下盖板267和容纳空间260的下方,形成底
盘26的底面。
[0076]
底板268的内层(上表面)设置有隔音层269,例如毛毡等,可以降低噪音,以及防止凝露水从底盘26渗出。
[0077]
在以上底盘26的结构中,各个零部件之间可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
[0078]
接水盘27的上端具有向外横向延伸的翻边,翻边搭接在容纳空间260的顶端。接水盘27前端的顶面与上盖板262平齐。
[0079]
以换热器40为分界线,接水盘27上位于换热器40出风侧的部分为第一区域,接水盘27上位于换热器40进风侧的部分为第二区域。
[0080]
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第一区域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40的宽度。这样,可避免第一区域的宽度太窄,而使得换热器40下端的出风不能很好的流动到出风口12,进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
[0081]
由于风机组件30位于换热器40的出风侧,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接水盘27内的水极易飞溅到风机组件30上,从而会影响风机组件30的正常工作。
[0082]
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27上设有挡水板28,挡水板28从接水盘27的顶端遮盖第一区域,从而可以阻挡冷凝水的飞溅。
[0083]
挡水板28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端与容纳空间260的侧壁(中间梁260a)连接,挡水板28的后端邻靠换热器40。
[0084]
具体地,挡水板28包括挡水部281,挡水部281横向延伸、位于第一区域的顶端,阻挡水向上飞溅。
[0085]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挡水板28可包括连接部282,连接部282由挡水部281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282与接水盘27的前侧壁相抵,两者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0086]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部281上设有多个百叶窗孔283,百叶窗孔283的开口不朝向出风口12侧,且百叶窗孔283的顶壁向上凸出。
[0087]
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挡水板28下面的空气可经百叶窗孔283流向出风口12侧。
[0088]
本技术通过百叶窗孔283的设置,使得挡水板28下面的空气能够继续流动,同时还能对水滴产生阻挡,保证了经过换热器40下部的空气流动不受影响。
[0089]
百叶窗孔283的开口可朝向换热器侧,这样,可对水滴产生较好的阻挡效果。
[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板28还可包括支撑部284。支撑部284由挡水部281向下延伸形成。支撑部284的下端邻近或者相抵于接水盘27,这样,接水盘27可通过支撑部284形成对挡水部281后端的支撑。
[0091]
如果不设置支撑部284,那么挡水部281呈悬臂结构,受力(例如,空气气流吹动)很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会影响挡水部281的阻挡效果。因此,在本技术中设置了支撑部284,由支撑部284对挡水部281的后端产生支撑,保证挡水板28的整体强度。
[0092]
支撑部284可设于挡水部281的最后端。挡水板28可以是钣金件,其相对两端向下弯折,分别形成连接部282和支撑部284。
[0093]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支撑部284上设有多个流通孔285。通过流通孔285可实现支撑部284两侧水流的流通。
[0094]
如果不设置流通孔285,由于支撑部284的阻挡,第一区域内的水流动会比较慢,从而会影响第一区域中位于支撑部284前侧的区域对冷凝水的收集作用,以及,在接水盘27排
水时,支撑部284前侧的水流不能快速流动到后侧排出。
[0095]
因此,本技术设置的流通孔285保证了接水盘27正常的集水和排水速度。
[0096]
同理,如果不设置流通孔285,由于支撑部284的阻挡,经过换热器40下端的空气不能顺畅地继续向出风口12方向流动,这会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因此,流通孔285还起到了流通空气的作用,可使得经过换热器40下端的空气气流经流通孔285流向百叶窗孔283处,避免了支撑部284对空气流动的影响。
[0097]
流通孔285的底端敞开,可避免第一区域底部的水流不畅。
[0098]
流通孔285的顶端超过支撑部283的横向中心线。这样,使得流通孔285在高度方向设置的比较高,可以更多地减少对水流的阻挡,增加水流通的效率。
[0099]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接水盘27上设置有排水孔271,用于将接水盘27内的冷凝水排出去。
[0100]
排水孔271可设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水需要向后流动到第二区域排掉。第一区域的内底面为倾斜面272,倾斜面272由出风口12向进风口11方向(由前向后)从高向低倾斜。倾斜面272的设置有利于排水操作,提高了排水效率,也防止了积水产生异味。
[0101]
排水孔271可在接水盘27的左右端各设置一个,两个排水孔271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效率。
[0102]
[杀菌装置]
[0103]
参照图2、图10至图12空气处理机可包括设于换热器40进风侧的uvc杀菌装置51,用于对换热器40及空气进行杀菌。
[0104]
具体地,uvc杀菌装置51可连接在后侧板22上,换热器40与后侧板22之间形成有间隔,这样,uvc杀菌装置51与换热器40之间就有了距离,较少的灯珠就可以将换热器40照射覆盖。
[0105]
uvc杀菌装置51包括安装组件511和uvc模块512。uvc模块上具有灯珠,用于向外发射紫外线光源;uvc模块连接在安装组件511上,通过安装组件511与壳体10的连接,实现uvc杀菌组件51在机器上的安装。
[0106]
安装组件511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在相关技术中安装组件511与壳体10之间为金属接触连接,uvc杀菌装置51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而出现性能不稳定的现象。
[0107]
在本技术中,设置uvc杀菌装置51与壳体10之间为绝缘连接,这样,可避免电磁干扰对uvc杀菌装置51性能的影响,保证杀菌效果。
[0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uvc杀菌装置51与壳体10之间的绝缘连接通过绝缘体52实现。
[0109]
绝缘体52具体可以是圆柱状。绝缘体52连接在壳体10上,uvc杀菌装置50与绝缘体52连接,从而实现通过绝缘体52将安装组件511和壳体10隔开。
[0110]
绝缘体52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连接到壳体10上,绝缘体52的中部设有贯穿孔,螺钉穿设贯穿孔螺接到壳体10上。
[0111]
绝缘体52沿轴向方向包括第一止挡体521、限位体522和第二止挡体523。限位体522的外周相对于止挡体凹陷,也就是说,限位体522的外径均小于第一止挡体521、第二止挡体523。
[0112]
安装组件511的端部设有安装孔515,安装孔515套设在限位体522上。
[0113]
第一止挡体521和第二止挡体523对安装组件511进行限位,实现了安装组件511与
绝缘体52的连接。
[011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安装组件511上设有缺口516,该缺口516的一端连通安装孔515,其相对的另一端敞开。
[0115]
装配时,限位体522从缺口516处卡入安装孔515内。缺口516的宽度小于限位体522的外径,可避免限位体522从缺口516处脱出。
[0116]
安装组件51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绝缘体52安装到壳体10上。
[01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组件511的一端可设置两个安装孔515,相应地,绝缘体52对应有两个。
[0118]
两个安装孔515呈上下相对设置,上面安装孔515处的缺口516位于顶端,下面安装孔515处的缺口516位于底端。具体地,以两个安装孔515的圆心线为参考,缺口516位于圆心线的延长线上。
[0119]
两个安装孔515的连接可加强安装组件511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0120]
为了不影响风管与进风法兰13的连接,绝缘体52需设于后侧板22的内侧。在壳体20内拆卸维修uvc杀菌装置51很麻烦,甚至需要将机器的侧板拆下。
[0121]
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装组件511包括安装杆513和两个连接片514。两个连接片514分别连接在安装杆513的两端。
[0122]
其中,uvc模块512连接在安装杆513上。将安装组件511设置成安装杆513和连接片514这种分体连接的形式,在维修时,可以只将安装杆513拆下,而不需要在绝缘体52处操作,提高了维修便捷性。
[0123]
安装杆513和连接片514的连接位置可位于进风法兰内,使得从进风口11处就能对连接位置进行操作。维修时,直接将安装杆513从连接片514上拆下即可。
[0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514包括第一片体517和第二片体518。第一片体517上设有上述安装孔515和缺口516,也就是说,第一片体517与绝缘体52连接。第二片体518由第一片体517的端部向远离换热器40的方向延伸。
[0125]
第二片体518与进风法兰之间具有间隙,避免第二片体518与进风法兰之间发生接触。
[0126]
连接片514可包括安装体519,安装体519连接于第二片体518上远离第一片体517的一端,且第一片体517和安装体519分别位于第二片体518的两侧。
[0127]
安装杆513与安装体519的后侧面相抵,紧固件(例如螺钉)从后侧穿设安装杆513与安装体519连接。
[0128]
螺钉的头部朝向进风口11侧,在拆卸维修时,就可以从进风口11处拆卸螺钉,取下安装杆513。
[0129]
安装杆513上可设置开口朝向出风口12的u形槽,u形槽内安装uvc模块512;另外,安装体519插入u形槽内,两者的配合可实现安装杆513相对连接片514的初定位,方便于后续的打螺钉操作。
[0130]
在本技术中,第二片体518相对第一片体517向后侧延伸,可使得安装杆513位于进风法兰13内、尽量地靠近了壳体10的后侧,既方便了维修,又避免了uvc杀菌组件51位于进风口11的内侧时需要将换热器40向前侧设置进而导致机器在前后方向尺寸增大的问题。
[0131]
[换热器]
[0132]
换热器40在壳体10内靠近进风口11设置,并且位于从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换热器40用于从引入到进风口11内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该空气传输热量。
[01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40长度方向的两侧与壳体10之间,以及换热器40的顶面与壳体10之间设有密封条,以实现对换热器40的密封设计,防止空气气流不经过换热器40(从换热器40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流向风机组件30处。这样,一方面提升了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可防止凝露发生。
[01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换热器40的进风侧与壳体10的后侧板22之间设有支撑杆41,用于支撑换热器40;另外,在换热器40的出风侧与壳体10的前侧板23之间也可以设置支撑杆41。
[0135]
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杆41位于换热器40的中上部,以形成对换热器40上部的支撑,防止换热器40倾斜,保证换热器40的稳定牢靠性。
[0136]
支撑杆41的一端可连接于换热器40的左右端的端板上,支撑杆41的另一端与壳体10连接。支撑杆41位于换热器40的边缘,不会阻挡空气流经换热器40,保证了换热器40的换热性能。
[0137]
具体地,支撑杆41为钣金条状,其两端向相反方向弯折出翻边,整体上支撑杆41大致形成直角
″z″
状,这样,支撑杆41在受力时不易形变,其对换热器40的支撑效果更好。
[0138]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的送风口正对出风口12设置,用于使得空气从进风口11流动到出风口12。风机组件30的送风直接吹向机身外部,使得壳体10内部处于负压区,这样,机身不易向外漏风,不易产生凝露,具有防漏风和防凝露的优点。
[0139]
当前示例中,风机组件30的送风端可插接于出风口12。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的送风端可与出风口12相接,这样都可以保证风机组件30的送风直接吹向机身外部。
[0140]
[风机组件]
[0141]
当空气处理机应用于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场所时,一个风机的功率往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风机组件30的形式。
[0142]
壳体10上横向并排设有两个出风口12,分别为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相应地,两个风机组件30分别为第一风机301和第二风机302。第一风机301对应第一出风口121,第二风机302对应第二出风口122。
[0143]
参照图13,图13为没有风隔板的风场示意,两个风机组件30同时运行时,风机之间因载荷不同会导致转速不同,转速不同时换热器处的风场不均,这样就会影响换热能力,转速大的电机可能超额定功率运行,从而造成电机烧毁。另外,风场不均也会造成机组不稳、振动等问题。
[0144]
因此,在本技术中,参照图3和图14,图14为设置风隔板之后的风场示意,在两个风机组件30之间增设了风隔板15,通过风隔板15来均衡风场。
[0145]
定义壳体10内位于换热器40出风侧的空间为风腔,风隔板15设有风腔内并将风腔分隔为第一风腔16和第二风腔17。
[0146]
第一出风口121位于第一风腔16的侧壁上,第一风机301位于第一风腔16内;第二出风口122位于第二风腔17的侧壁上,第二风机302位于第二风腔17内。
[0147]
具体地,风隔板15的前端与壳体10的前侧板23相抵,风隔板15的后端邻近或相抵于换热器40。
[014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5,风隔板15上靠近出风口12的一端设有侧翻边151,侧翻边151与前侧板23相抵,螺钉穿设前侧板23与侧翻边151连接。
[0149]
风隔板15的底端具有底翻边152,底翻边152与底盘26的上盖板262相抵,螺钉依次穿设于底翻边152、上盖板262和骨架261。
[0150]
底翻边152上供螺钉穿设的孔可设置为腰型孔,腰型孔的扁长方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同。腰型孔的设置使得风隔板15的位置能够进行细微的调节,从而避免因装配尺寸公差而导致螺钉孔无法对齐。
[0151]
另外,侧翻边151上可使用至少两个螺钉进行固定。底翻边152处螺钉连接的位置靠近换热器40设置,即螺钉依次穿设腰型孔、上盖板262和中间梁260a。
[0152]
侧翻边151将风隔板15的前端固定,底翻边152将风隔板15的后端固定,从而实现使用最少螺钉保证风隔板15的可靠连接。
[015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6、图17,第一风机301和第二风机302结构相同,均包括风扇31和电机32。电机32通过带传动连接在风扇31的外部。
[0154]
现有技术中,风机大多采用了电机连接在风扇内部的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风机功率较大时,由于风机整体的载荷比较大,其产生的振动噪音也比较大。
[0155]
而本技术将电机32连接在风扇31的外部,通过带传动进行驱动,可以使得风机的载荷冲击减小,机组的振动、噪音也就得到了减小、吊装更加稳定。
[0156]
具体地,电机32的驱动轴的端部连接主动带轮,风扇31的中心轴向外延伸出来,并在中心轴的端部连接从动带轮,由皮带将主动带轮和松动带轮连接起来。电机32工作时,由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而驱动风扇31旋转。
[0157]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扇31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的底端与底盘26的上盖板262相抵,并位于第一支撑梁265的上方,由第一支撑梁265形成对风扇31的支撑作用。
[0158]
支撑板33的底端具体设有横向的边沿,紧固件(例如螺栓)依次穿设该边沿、上盖板262和第一支撑梁265。
[0159]
边沿上穿设螺栓的位置可设置成腰形孔,腰型孔的扁长方向与风扇31的轴线垂直。通过腰型孔可对风扇31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风扇31的送风端能够对准出风口12。
[0160]
相关技术中风扇31大多采用侧连接的方式固定,即将风扇的送风端与壳体的侧壁连接,在风扇较大较重的情形下,侧连接很容易导致侧壁变形。因此,在本技术中采用了底连接的形式,可以从整体上对风扇31的形成支撑,并且底盘26的结构采用了骨架式的加固设计,保证了壳体10和风扇31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0161]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空气调节机可包括电机底座35,电机底座35连接在底盘26上。
[0162]
由于风扇31与前侧板23具有连接关系,在设计上,风扇31的中心到前侧板23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如果电机32位于风扇31轴线的前侧,那么皮带的长度会受到限制;而风扇31和换热器40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在设计上还可以改变两者的距离,使得皮带的长度范围更加广泛,因此,本技术选择将电机32设于风扇31轴线的后侧。
[0163]
在左右方向上,电机32位于风扇31远离风隔板15的一侧,具体地,第一风机301中电机32位于风扇31的右侧,那么可以拆卸右侧板24对电机32进行维修,在第二风机302中电
机32位于风扇31的左侧,那么可以拆卸左侧板25对电机32进行维修。
[0164]
因此,在本技术中,可设置右侧板24和左侧板25在壳体10上可拆卸连接,以方向对电机32进行维修维护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右侧板24和左侧板25上设置维修板,通过拆卸维修板进行维修操作。
[0165]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机32通过安装架34连接在电机底座35上,并且安装架34在电机底座35上的位置可以调节,也就是说,安装架34在电机底座35上具有多个安装位置,从而用来调节电机32和风扇3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皮带需求和调节皮带的张紧力。
[0166]
具体地,安装架34可包括滑座37和支撑架36。电机35连接在支撑架36上,滑座37连接在支撑架36的底端。
[016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34与电机底座35之间通过丝杠传动连接。
[0168]
滑座37上设有两根向前横向延伸的丝杠371,丝杠371穿设于电机底座35的前侧壁,为安装描述,将该侧壁称为第一限位壁35a,丝杠371上螺接有至少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壁35a的两侧;其中位于第一限位壁35a前侧的螺母为调远螺母381,位于第一限位壁35a后侧的螺母为调近螺母382。
[0169]
调远螺母381与第一限位壁35a相抵,可限制安装架34向后侧移动,调近螺母382与第一限位壁35a相抵,可限制安装架34向前侧移动,因此,当两个螺母均与第一限位壁35a相抵时,丝杠371相对电机底座35的位置被固定;当两个螺母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壁35a的厚度时安装架34相对电机底座35松脱,沿着丝杠371的延伸方向移动安装架34可调节安装架34在电机底座35上的位置,待调节好后,再将螺母拧至与第一限位壁35a相抵,从而完成对电机32位置的调节。
[0170]
示例性地,当需要调大电机32与风扇31之间的距离时,电机32需向后移动,这时拧动前侧的调远螺母381,使得调远螺母381向前侧移动,然后将安装架36向后移动,待调节好位置后,再将两个螺母拧紧到第一限位壁35a处。
[017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底座35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滑座37设于容纳腔内。电机底座35上远离风扇31的侧壁上设有滑槽35b,紧固件例如螺栓穿设滑槽35b与滑座35连接。
[0172]
滑槽35b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可适应滑座在电机底座35上的不同位置。
[0173]
螺栓在滑座37上的安装位置可靠近滑座37的后端,这样,可避免安装架34的后端上翘。
[0174]
当将螺栓拧松时,不影响对安装架34位置的调节,当调整好位置后,再将螺栓拧紧。
[0175]
容纳腔的左右方向尺寸可与滑座37的左右方向尺寸适配,从而在前后方向上调节安装架34位置时,容纳腔可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安装架34在移动时发生倾斜而引起丝杠371变形。
[0176]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机底座35的前端通过螺钉与第二支撑梁266连接;电机底座35的后端位于挡水板28上并可与挡水板28螺接,一方面可以使得机器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更加紧凑,另一方面电机底座35对挡水板28起到吊装作用,避免了挡水板28在竖向的变形。
[0177]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支撑架36包括对半连接的第一支撑架361和第二支撑架
362。第一支撑架361和第二支撑架362围成安装腔,电机32连接在安装腔内。
[0178]
具有地,第一支撑架361对电机32的左侧形成支撑,第二支撑架362对电机32的右侧形成支撑。
[0179]
支撑架36的两体结构可方便电机32的安装;对半划分的两体结构,相较于不相同的两体结构,可以减少一个零件的设计和加工,节约成本。
[0180]
第一支撑架361和第二支撑架362的底端分别与滑座37连接,第一支撑架361和第二支撑架362的上端通过电抗器70的防护盒71连接(下文将介绍)。
[0181]
[电抗器]
[0182]
参照图16、图18,由于电机32在竖向的尺寸要远小于风扇31的竖向尺寸,那么,电机32的上方就有了多余空间,本技术中将电抗器70连接在电机32的上方,正好可以利用该空间。并且,还可以借助壳体10内的空气流动对电抗器70散热。
[0183]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电抗器70设于电气盒内会加大电气盒的尺寸,以及电抗器70的发热会影响其他电气元器件的问题,本技术可以利用风扇31对电抗器71散热,将电抗器70从电气盒分离出来后,电气盒的尺寸可以更加小巧。
[018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抗器70可安装在防护盒71内,可以避免电抗器70外露而造成安全隐患。
[0185]
具体地,防护盒71连接在支撑架36的上端。防护盒71的底壁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支撑架361、第二支撑架362连接,实现了防护盒71和支撑架361的连接,以及第一支撑架361和第二支撑架362的连接。
[0186]
支撑架36的顶壁与电机32之间具有间隔,用于避让螺栓。
[0187]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抗器70通过螺栓与防护盒71的底壁连接。在支撑架36的顶壁上设有对应该螺栓的避让槽,用于避让螺栓。
[018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防护盒71的前侧壁、左右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散热孔72,用于实现防护盒71内外的空气流通,以对防护盒71进行散热。
[0189]
由于防护盒71的后侧壁朝向换热器40,为了避免换热器40上的水珠在风力作用下飞溅到防护盒内,本技术在防护盒71的后侧壁上不设置散热孔72。
[0190]
散热孔72呈长条状,可以在保证防护盒71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其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191]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盒71包括第一防护部73和第二防护部74。第一防护部73和第二防护部74均呈槽钢状,两者拼接成盒状。
[0192]
第一防护部7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731和第二侧壁732,第一侧壁731横向的两端设有向第二侧壁732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733,第二侧壁732横向的两端设有向第一侧壁73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734。第二防护部7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73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734之间。
[0193]
示例性地,第一防护部73的第一侧壁731位于前侧,第二侧壁732位于后侧,第一侧壁731和第二侧壁732对第二防护部74形成前后方向的限位;第一限位部733和第二限位部734对第二防护部74形成左右方向的限位,实现了第二防护部74在第一防护部73上的定位。
[0194]
第二防护部74的底端与第一防护部73的底端通过紧固件连接。
[0195]
[出风百叶]
[0196]
参照图19,图19的出风口没有百叶,当第一风机301不运转时,第二风机302吹出的空气气流会从第一出风口121进入机器内,造成回风短路,空气气流继续吹向第一风机301会产生反动势,造成电机烧毁。
[0197]
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0至图22,空气处理机还包括百叶60,百叶60设于出风口12处。
[0198]
百叶60在受力时可转动,当风机组件30不工作时百叶60处于竖向状态而关闭出风口12(图21所示),当风机组件30工作时,百叶60转动至横向状态而打开出风口12(图22所示)。
[0199]
当第一风机301不运转时,百叶60呈竖向状态关闭第一出风口31,可避免第二风机302吹出的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31内,也就避免了回风短路的现象。
[0200]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百叶60使自垂式百叶。自垂式百叶在不受力时,在自重作用下呈竖向状态,在风机组件30工作时,自垂式百叶被空气气流吹动至横向状态。
[0201]
采用自垂式的百叶结构,可以省略电控设置,简化了产品结构和节约了成本。
[0202]
空气处理机可包括两个百叶框体61。两个百叶框体61一一对应两个出风口12连接在出风法兰14内。
[0203]
百叶框体61呈矩形框状,其可与出风法兰14螺接。百叶框体61的周部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这样,可以避免空气气流从百叶框体61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回风。
[0204]
多个百叶60从上到下排布,百叶60通过转轴62转动连接在百叶框体61内。
[0205]
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60包括百叶本体601和转接部602。转接部602分别连接在百叶本体601长度方向的两端;在宽度方向上,转接部602靠近百叶本体60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转轴62连接在转接部602上。
[0206]
由于转接部602在百叶本体601的宽度方向为偏距(偏离横向中心线)设计,使得百叶60在自重作用下会呈竖向状态,这时,转轴62与百叶60的上部连接。
[0207]
百叶框体61的侧壁上可设置开口朝向进风口11方向的安装槽63;定义安装槽63上靠近百叶框体61中心的侧壁为安装侧壁64,转轴62插接在安装侧壁64上。
[020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机组件30的送风端插接在百叶框体60内,使得风机组件30的送风直接吹向机器外部,保证机器内部处于负压区。具体地,风机组件30的送风端可插接于安装槽63内。
[0209]
在一些实施例中,百叶框体61的内侧壁上设有止挡块65,具体而言,止挡块65设于安装侧壁64上。
[0210]
止挡块65位于百叶本体601的内侧,止挡块64可与竖向状态的百叶本体601相抵,从而阻挡百叶60向进风口11的方向旋转。
[0211]
当第一风机301不工作时,第二风机302吹出的空气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21处的百叶60,会对百叶60产生向后的作用力,这时,由于止挡块64对百叶60的止挡,可以保证百叶60能够处于竖向状态而关闭第一出风口121。
[0212]
每个百叶6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止挡块64,可保证止挡块对百叶60的止挡力均匀,避免了百叶60仅受一个止挡块64止挡时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0213]
[电气盒]
[0214]
参照图23至图27,空气处理机包括电气盒组件80。电气盒组件80连接在右侧板24
外,方便直接对电气盒组件80进行维修,而不需要拆装壳体10,提高了维修维护操作的便利性。
[0215]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气盒组件80还可以连接在左侧板25外,或者,电气盒组件80连接在壳体10的内部。
[0216]
电气盒组件80包括电气盒81。为方便描述,将电气盒的盒盖侧定义为正面,将盒底侧定位背面。
[0217]
电气盒81的盒底连接有电气安装板82,元器件、基板等安装在电气安装板8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省略电气安装板82,将电气盒81的盒底作为电气安装板使用。
[0218]
电气安装板82上连接有转接安装板83,驱动板84安装在转接安装板83上。
[0219]
其中,驱动板84包括驱动基板841和散热器842。驱动基板841主要作为风机组件30的驱动,散热器842连接在驱动基板841的背面,用于为驱动基板841散热。
[0220]
现有技术中,驱动板84通常是直接安装到电气安装板82上,从背面打螺钉将散热器842连接到电气安装板82上,这种装配形式在对驱动板84维修时,必须将整个电气安装板82拆下,非常费时费力。
[0221]
本技术中,将驱动板84连接到转接安装板83上,转接安装板83再连接到电气安装板82上,从而,在对驱动板84维修时,只需要将转接安装板83从电气安装板82上取下来即可,不需要拆卸整个电气安装板82,方便了对驱动板的维修操作。
[0222]
具体地,转接安装板83上设有第一避让槽831,用于避让驱动基板841。在装配驱动板84时,将驱动基板841从转接安装板83的背面插入第一避让槽831,再从背面打螺钉将散热器842连接到转接安装板83上。
[0223]
电气安装板82上设有转接槽821。在装配转接安装板83时,将散热器842从正面对准转接槽821插入,在从正面打螺钉将转接安装板83连接到电气安装板82上,这样,在维修驱动板84时就可以直接从正面操作、拆下转接安装板83。
[022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气盒81的盒底设有第二避让槽811,用于避让散热器842。将电气安装板82安装于电气盒81时将散热器842对准第二避让槽811插入。装配状态下,散热器842从第二避让槽811露出电气盒81。
[02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安装板82与电气盒81的盒底之间具有间隔,用于避让元器件的引脚等。
[0226]
转接安装板83包括容置部832和翻边部833。翻边部833由容置部832的正侧端边缘向外翻边形成,翻边部833与电气安装板82的正面相抵,容置部832从转接槽832插入。
[0227]
容置部832的背面与电气盒81的内底面平齐,或者容置部832的背面位于第二避让槽811内。由于散热器842连接在容置部832的背面,这样,就可以使得散热器842完全露出于电气盒81,提高其散热效果。
[022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安装板82上连接有多个走线槽架85,用于走线,保证电气盒81内走线整齐美观。
[0229]
走线槽架85呈长条状。其中,部分走线槽架84沿前后方向延伸,部分走线槽架84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兼顾各个方向的走线。
[0230]
具体地,驱动板84位于电气安装板82的前侧,驱动板84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走线槽架85,电线可沿前侧的走线槽架85布线,然后从电气盒81的前侧延伸到电气盒81的外
部。驱动基板841和其他基板之间的电线可通过后侧的走线槽架85布线。
[0231]
其他基板的上下两侧设有左右延伸的走线槽架85,用于其他基板的走线。
[0232]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走线槽架85上形成有走线槽851,走线槽851沿着走线槽架85的长度方向延伸。走线槽851的槽侧壁上设有卡槽部852;电线从所述卡槽部852进入走线槽851内。
[0233]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有第三避让槽241。在向壳体10上装配电气盒81时,将散热器842从第三避让槽241处伸入壳体10内,可以利用风机的风力对散热器842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果。
[023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出线孔231,在当前示例中,出线孔231设于前侧板23上。通过出线孔231可实现电气盒组件80与壳体10内部的电线走线。
[0235]
出线孔231处连接有出线盖291,出线盖291覆盖出线孔231与前侧板23连接。出线盖291和前侧板23之间围成有出线空间,出线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棉293,用于防止出线孔231处漏风。
[023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0内可设置走线架292,用于对走线限位,使得壳体10内的走线整齐美观。
[0237]
走线架292邻近风机组件30设置,具体地,走线架292连接于前侧板23的上端,或者连接于顶板21上,风机组件的电线沿着走线架292布线从出线孔231引出。
[0238]
另外,走线架292还可以连接在前侧板23和换热器40之间,一方面可以实现uvc杀菌装置等进风口侧的电线向出线孔231处的走线,另一方面,可以对换热器40形成支撑作用。
[0239]
在电气盒组件8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8至图30,电气盒组件80包括第一层安装板91和第二层安装板92。第一层安装板91和第二层安装板92均安装在电气盒81内,第一层安装板91位于底层,第二层安装板92位于顶层。
[0240]
第一层安装板91可以是上述电气安装板82,或者电气盒81的盒底壁直接作为第一层安装板91。第二层安装板92可作为扩展基板的安装板。
[0241]
其中,第二层安装板9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电气盒81的上部。在装配状态中,第二层安装板92位于电气盒81内,其可与第一层安装板91平行;由装配状态变换到维修状态时,第二层安装板92向远离第一层安装板91的方向即电气盒81外转动,可露出第一层安装板91,从而方便对第一层安装板91上元器件进行维修。
[0242]
本技术中,第一层安装板91和第二层安装板92这种按层布设的方式,可以减小电气盒81的尺寸;而且,在机器新增电气功能时,不需要对第一层安装板91进行更改,仅增设第二层安装板92来安装扩展板即可,简化了产品成本。
[0243]
第二层安装板92可转动的连接形式,使得第一层安装板91需要维修时,掀开第二层安装板92即可,具有方便维修的优点。
[024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二层安装板92与电气盒81之间通过合页93连接。合页93的固定页固定连接在电气盒81的侧壁上,合页93的转轴位于顶端,合页93的旋转页与第二层安装板92的底面连接。装配状态时,固定页和旋转页垂直;当旋转页向外旋转时,可露出第一层安装板92。
[0245]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气盒81的内侧壁上设有止挡片94,止挡片94横向延伸,装
配状态中,第二层安装板92的底面与止挡片94相抵,用于阻挡第二层安装板92继续向靠近第一层安装板91的方向转动。
[0246]
具体地,电气盒81的四个侧壁顺次为侧壁一,侧壁二、侧壁三和侧壁四。合页93连接在侧壁一上。止挡片94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侧壁二和侧壁四上。
[0247]
止挡片94可通过焊接或螺接的形式与电气盒81连接。
[024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二层安装板92与止挡片94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连接。
[0249]
装配状态时,将第二层安装板92与止挡片94连接紧固;需要对第一层安装板91维修时,将螺钉拆下,第二层安装板92就可以旋转到维修状态而露出第一层安装板91。
[0250]
第二层安装板92连接合页93的一端为转轴端,与转轴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与电气盒的侧壁三之间具有空间,这样,可从该空间处作用于第二层安装板92,使得第二层安装板92发生转动。
[025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安装板92上与活动端相邻的两端边缘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一翻边95,第一翻边上设有卡槽96,在装配状态中,卡槽96卡在止挡片94上,卡槽96和止挡片94的配合,实现对第二层安装板92的定位。
[0252]
第二层安装板92的活动端的边缘具有180
°
的第二翻边97,第二翻边97可保证活动端的圆滑过渡,避免尖锐边缘划伤手或电线等。
[0253]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二层安装板92上设有穿线孔,穿线孔内连接有橡胶圈98,第一层安装板91处的电线可从橡胶圈98内穿设。
[0254]
电气盒81的盒盖上具有收容腔,第二层安装板92上面的元器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0255]
本技术的第一构思,壳体10的底盘26采用多根梁连接的骨架261结构,可以增大底盘26的承载力,并且不会过多增加重量,具有可靠性高、重量轻便的优点。
[0256]
本技术的第二构思,接水盘27上在换热器40的出风侧设置挡水板28,可以阻挡冷凝水随着风力飞溅到风机组件上。
[0257]
本技术的第三构思,在挡水板28上设置百叶窗孔283,使得挡水板28下面的空气能够继续流动,同时还能对水滴产生阻挡,保证了经过换热器40下部的换热空气不受影响。
[0258]
本技术的第四构思,uvc杀菌装置51与壳体10之间采用绝缘体进行绝缘连接,可避免电磁干扰对uvc杀菌装置51性能的影响,保证杀菌效果。
[0259]
本技术的第五构思,在两个风机组件30之间增设了风隔板15,通过风隔板15来均衡风场,可避免风机之间因载荷不同时风场不均造成的机组不稳、振动等问题。
[0260]
本技术的第六构思,将电机32连接在风扇31的外部,通过带传动进行驱动,可以使得风机的载荷冲击减小,机组的振动、噪音也就得到了减小、吊装更加稳定。
[0261]
本技术的第七构思,电机32与电机底座35之间通过丝杠传动连接,操作丝杠,可实现对电机32位置的调节,以满足皮带张紧力的要求。
[0262]
本技术的第八构思,电抗器70连接在电机32的上方,可以借助壳体10内的空气流动对电抗器70散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电抗器70设于电气盒内会加大电气盒的尺寸,以及电抗器70的发热会影响其他电气元器件的问题,本技术中提高了电抗器的散热效果,另外,使得电气盒的尺寸更加小巧。
[0263]
本技术的第九构思,在出风口12设置自垂式百叶60,可避免一个风机不工作时的回风短路的现象;而且自垂式的百叶结构,可以省略电控设置,简化了产品结构和节约了成本。
[0264]
本技术的第十构思,将驱动板84连接到转接安装板83上,转接安装板83再连接到电气安装板82上,从而在对驱动板84维修时,只需要将转接安装板83从电气安装板82上取下来即可,不需要拆卸整个电气安装板82,方便了对驱动板84的维修操作。
[0265]
本技术的第十一构思,在电气盒内设置上下层设的第一层安装板91和第二层安装板92,第二层安装板92与电气盒可转动的连接,使得第一层安装板91需要维修时,掀开第二层安装板92即可,具有方便维修的优点。
[026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多个风机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用于向所述出风口吹出经过所述换热器换热的空气;所述空气处理机还包括:百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当所述风机组件不工作时所述百叶处于竖向状态而关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风机组件工作时,所述百叶转动至横向状态而打开所述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为自垂式百叶;所述百叶不受力时在自重作用下呈竖向状态;所述风机组件工作时,所述百叶在所述空气的吹动作用下转动至横向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法兰,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侧,用于与风管连接;百叶框体,设于所述出风法兰内,所述百叶连接在所述百叶框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位于所述百叶的内侧;所述止挡块可与竖向状态的百叶相抵,以阻挡所述百叶向所述进风口方向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体与所述出风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垫。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框体的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靠近所述百叶框体中心的侧壁为安装侧壁,所述百叶通过转轴与安装侧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送风端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处于竖向状态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百叶的上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百叶具有竖向排布的多个。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多个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空气处理机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多个风机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用于向所述出风口吹出经过所述换热器换热的空气;所述空气处理机还包括:百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当所述风机组件不工作时所述百叶处于竖向状态而关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风机组件工作时,所述百叶转动至横向状态而打开所述出风口。本空气处理机可以有效避免回风短路的问题,保证机组的可靠稳定运行。保证机组的可靠稳定运行。保证机组的可靠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郑士坡 张君慧 刘传勇 李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