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致动车辆的覆盖件的致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5 阅读:89 评论:0

用于致动车辆的覆盖件的致动机构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致动车门、尤其是用于打开车门的致动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致动车门的致动机构的车辆。
2.尤其在车辆产业中,车门和翻盖越来越多地不再是仅以手动方式、即机械地来打开或关闭的。而是越来越多地以自动、尤其电动的方式实施打开或关闭运动。为此,例如使用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根据期望驱动用于打开或关闭车门和翻盖的机构。为了能够产生用于打开或关闭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这样的电驱动装置或与此相关的控制设备,可以提供开关,该开关通过用户的致动而产生期望的信号。这样的开关可以被设计为按钮,这些按钮在用户按下时生成上述信号。
3.为了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不必依赖电驱动装置来打开或关闭车门,已知提供机械(手动)的紧急解锁。这使得用户可以手动打开或关闭车门或翻盖。这样的机械执行器(如常规的内门把手或外门把手)通常与被设计为信号传输器的按钮分开设置。这不仅需要用于机械变化量的额外设计空间,而且还导致现代电动按钮与传统机械杠杆连接的不一致的整体外观。
4.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门把手、尤其外门把手是从wo 2017070307中已知的。门把手可以在齐平位置与两个伸出位置之间枢转,这尤其可以在图3a至图3d中看出。为此,枢转臂与抓取区域相连接,并且可以使该抓取区域相对于车辆外蒙皮移动。所示出的解决方案的缺点是,仅能实现把手的较小程度的枢转运动,因为外蒙皮阻止了进一步枢转。
5.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致动车门的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可以实现电动和手动的致动功能并且本身就可以布置在最小可能的空间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动机构,其中手动致动功能不是直接可见的。最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动机构,借助该致动机构,即使在较小的空间也能够实现长致动路径。
6.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专利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其中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7.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致动车门、尤其是打开车门的致动机构,其中致动机构100具有以下项:
[0008]-具有枢转轴的壳体;
[0009]-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能够从初始位置转移至用于产生电致动信号的致动位置和用于手动解锁车门的紧急解除位置,
[0010]
其中致动装置具有弯曲区域,该弯曲区域可枢转地与枢转轴连接,并且其中弯曲区域在致动装置的初始位置布置在壳体中,以及在致动装置的紧急解除位置从壳体中伸出。
[0011]
通过致动装置的弯曲区域实现的是,致动装置可以藉由枢转运动大体上完全运动到壳体中,并且可以从壳体中运动出来。相应地,一方面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设计。另一方面,弯曲区域可以因此被布置成使其仅在紧急解除位置时才可见。在初始位置以及致动位置,弯曲区域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对应地对于用户而言是不可见的。
[0012]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了转移至致动位置,弯曲区域能够枢转到壳体中。与此相
对应地,弯曲区域的枢转一方面可以用于将致动装置转移至紧急解除位置,并且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将致动装置转移至致动位置。由弯曲区域形成的枢转运动机构对应地特别简单且强韧。
[001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了转移至紧急解除位置,弯曲区域可以从壳体中枢转出来。
[0014]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致动装置具有大体上喇叭形的横截面。由此可以实现致动装置在壳体内部特别紧凑的布置。
[0015]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致动装置为了从初始位置转移至致动位置而能够朝向第一方向枢转,以及为了从初始位置转移至紧急解除位置而能够朝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由此,在用户致动致动装置时很难会发生错误。尤其可以由此防止在正常操作中手动启动致动机构。由此还实现的是,可以通过按压来获得电动致动,其中同时可以实现拉动以启动鲍登线,而不必提供复杂的运动机构。
[0016]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致动装置可以在初始位置与紧急解除位置之间枢转至少80
°
至100
°
、尤其约90
°
。在从初始位置枢转至紧急解除位置时,弯曲区域大部分从壳体内部枢转出来。在此,弯曲区域可以枢转至少80
°
,而不会伸入到车辆内部空间很远。致动装置104枢转90
°
可以同时用于:被设计为拉动杠杆的紧急解除部件在壳体内部强烈地枢转并且因此启动鲍登线。
[0017]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弯曲区域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部分和具有较小的第二半径的第二部分。与此相对应地,弯曲区域大体上如凸轮盘一样构造,以便在致动装置枢转时能够启动压力开关。该实施方式给出用以产生电驱动装置的打开信号的非常简单的变化实施方式。
[0018]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致动装置具有抓取区域,该抓取区域布置在弯曲区域的第一端部并且被设计成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或致动位置覆盖弯曲区域。根据该实施方式,抓取区域不仅用于致动装置的手动枢转,而且还保护致动装置的与弯曲区域连接的运动机构免于脏污。同时,抓取区域用作视觉保护,使得至少在初始位置,致动装置的运动机构对用户不可见。
[0019]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抓取区域具有被设计为按钮的外侧,用于将致动装置转移至致动位置;以及被设计为拉动把手的后侧,用于将致动装置转移至紧急解除位置。因此,抓取区域可以同时用于使致动装置转移至致动位置和紧急解除位置。
[0020]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致动机构具有凹口主体,该凹口主体围绕抓取区域延伸,使得可以在致动装置的初始位置抓取到抓取区域的后侧。凹口主体形成特别简单且可靠的变化形式,以便用户能够在后方抓取到抓取区域。为此,用户可以用一根或多根手指伸入到凹口主体的自由区域,并且藉由其后侧将抓取区域从壳体中拉出。通过在抓取区域上进行拉动,也使弯曲区域以及致动装置的所有其他区域枢转。
[002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上述任何一种致动机构的车辆。
[0022]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0023]
在附图中示出:
[0024]
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致动机构的内门的示意图;
[0025]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致动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6]
图3a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致动装置处于初始位置时的横截面;
[0027]
图3b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致动装置处于初始位置时的横截面;
[0028]
图3c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致动装置处于初始位置时的横截面;
[0029]
图4a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致动装置处于第一致动位置时的横截面;
[0030]
图4b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致动装置处于第一致动位置时的横截面;
[0031]
图5a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启动紧急释放时的横截面;
[0032]
图5b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启动紧急释放时的横截面;
[0033]
图5c示出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在启动紧急释放时的横截面。
[0034]
图1示出车辆内门102的示意图,该车辆内门具有用于致动车门、尤其打开车门的致动机构。尤其,在此示意性地展示的致动机构被设置成满足两个打开功能:一方面,通过致动机构可以实现电动地打开车门。为此,致动机构具有致动装置104,该致动装置例如可以由用户朝向车门的方向按下,以启动电驱动装置。另一方面,致动机构(如随后详细阐述的那样)可以用于以手动、即机械的方式打开车门。这在电驱动装置或与此相关的信号发生器发生故障时是尤其必要的。
[0035]
从图2中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致动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致动机构100具有已在图1中示出的致动装置104。该致动装置具有在外侧被设计为按钮的抓取区域110。致动装置104被接纳在凹口主体106中,该凹口主体可以被设计成覆盖车辆内门的内蒙皮中的开口,该开口与凹口主体106的形状相对应。
[0036]
凹口主体106被设计为大体上呈椭圆形的。然而凹口主体106并不局限于在附图中示出的椭圆形形状。相反,凹口主体可以具有可以实现抓取区域110的后方接合的任意形状。尤其,凹口主体相对应地具有表面,该表面大于图2中示出的、抓取区域110的外侧113。因此,凹口主体具有自由接合区域107,该自由接合区域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未被抓取区域110覆盖并且通过用户而被允许接合到凹口主体106中。当然这样的自由接合区域还可以通过任意其他形状来实现(例如为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只要这种形状在车门侧具有的表面区域大于抓取区域110。
[0037]
致动机构100具有壳体101,该壳体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车门内部。例如在图1中所展示的,仅能看到车门的内蒙皮上的致动装置104和凹口主体106的部分。凹口主体106以及致动装置与壳体101相连接。
[0038]
致动机构100藉由鲍登线103与车门锁舌相连接,以便能够实现解锁,如下文还将详细阐述的。鲍登线103延伸到壳体101内部。
[0039]
图3a至图3c示出在图2中展示的致动机构100在致动装置104处于初始位置时的不同横截面。初始位置还与图2中展示的位置相对应。在该初始位置,致动装置104的抓取区域110尤其与凹口主体106的外侧齐平地布置。在此展示的初始位置,通过致动机构既不会产生用于解锁的电信号,也不会启动手动解锁。致动装置104尤其被偏压到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初始位置。
[0040]
图3a示出致动机构100的第一横截面。致动装置104具有抓取区域110,其外侧113用作用于用户的按钮。抓取区域110的内侧111用作用户的拉动把手。抓取区域110可以相对于凹口主体106运动。为此,致动装置104与枢转轴116相连接。枢转轴116与致动机构100的壳体101固定连接。
[0041]
致动装置104具有弯曲区域112,该弯曲区域布置在抓取区域110与枢转轴116之间。抓取区域覆盖弯曲区域112并且大体上与弯曲区域112垂直地定向。抓取区域110伸出超过弯曲区域112的边缘并且因此构成其底侧111上的接合部,该接合部可以允许用户将致动元件104从壳体101拉出以紧急解锁。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弯曲区域112被抓取区域110遮挡并且因此不可见。换言之,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仅抓取区域110的外侧113对用户可见。在该初始位置,致动装置104的所有其他部分/区域布置在壳体101的内部。
[0042]
弯曲区域112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半径。弯曲区域112尤其在与抓取区域110连接的第一子区域处所具有的半径大于与枢转轴116连接的第二子区域处的半径。在弯曲区域112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设有斜面114。斜面114是前面提及的不同半径之间的过渡部。
[0043]
致动机构100具有信号传输器,该信号传输器在此被展示为微型开关118。微型开关118是按钮,该按钮与致动装置104的弯曲区域112的表面处于接触。在致动装置104的图3a至3c中示出的初始位置,按钮尤其与弯曲区域112的具有较小半径的第二子区域相连接。致动机构100被设计成使得微型开关118在该位置不被启动。换言之,按钮无法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通过弯曲区域112被致动。
[0044]
从图3b可以看到根据图2的致动机构100的另一横截面。与图3a相比,图3b的横截面在从图3a的绘图平面进一步伸出的平面中延伸。换言之,图3a的微型开关118位于图3b示出的平面的后方。
[0045]
在图3b中示出的局部平面中,还展示了致动机构100的扭力弹簧120。扭力弹簧120支承在枢转轴116上。扭力弹簧120的第一端部122支撑在壳体101的止动面130上。扭力弹簧120的第二端部124支撑在致动装置104的止动区域132上。扭力弹簧120尤其用于将致动装置104从其紧急解除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0046]
致动装置104具有紧急解除部件128,该紧急解除部件在此被展示为钩,该钩为了紧急解锁而被设计成用于抓握住鲍登线103的牵引头(参见图5a)。
[0047]
在图3c中展示了图2中示出的致动机构100的另一横截面。根据图3c的局部平面位于图3a和图3b的局部平面前方。换言之,图3a和图3b中的局部平面位于根据图3c的局部平面后方。
[0048]
从根据图3c的局部平面还可以看到致动装置104的弯曲区域112和斜面114。弯曲区域112在第一端部处与致动装置104的抓取区域110相连接。在弯曲区域112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致动装置104具有致动区域134。致动区域134尤其与枢转轴116可枢转地连接。致动区域134与弯曲区域112一起形成具有弧形腿部和大体上直的腿部的u形形状。总体上,致动装置104具有大体上喇叭形的横截面。
[0049]
致动机构100具有第一扁形弹簧138以及第二扁形弹簧146。这两个扁形弹簧138、146将致动装置104偏压至其在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初始位置。
[0050]
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致动区域134贴靠第一扁形弹簧138。尤其,致动区域134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不使第一扁形弹簧138变形。致动区域134具有第一突出部136,该第一突出部从致动区域134朝向第一扁形弹簧138的方向延伸。与此相对应地,第一致动区域134的第一突出部136尤其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贴靠第一扁形弹簧138。
[0051]
致动机构100具有枢转臂142,该枢转臂与枢转轴116相连接。第一扁形弹簧138安
装在第一枢转臂142上。换言之,枢转臂142是用于第一扁形弹簧138的可枢转的支撑组件。第一枢转臂142可以相对于壳体101以及相对于致动装置104运动。尤其,枢转臂142可以围绕枢转轴116枢转。
[0052]
第一枢转臂142在图3c中示出的初始位置贴靠第二扁形弹簧146。枢转臂142尤其具有第二突出部144,该第二突出部贴靠第二扁形弹簧146,而不使第二扁形弹簧146变形。
[0053]
第二扁形弹簧146直接布置在壳体101上。为此,壳体101具有在图3c中示出的紧固区域148。
[0054]
根据图2展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扁形弹簧和第二扁形弹簧具有的复位力不同。详细来说,第二扁形弹簧146是比第一扁形弹簧138更强韧的弹簧。为此,第二扁形弹簧146例如可以被设计成比第一扁形弹簧138更厚。根据一个实施变例,第二扁形弹簧146例如可以由齐平地相互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板簧构成。
[0055]
然而不一定需要这两个扁形弹簧138、146具有不同的复位力。相反重要的是,这两个扁形弹簧在不同的时间点产生变形。在展示的实施方式中,尤其应首先使第一扁形弹簧138变形,然后才使在第二扁形弹簧146变形。为了实现这两个扁形弹簧138、146在不同的时间点的变形,尤其仅需保证,第一扁形弹簧138已经在比第二扁形弹簧146更小的力引入的情况下就变形。为此,替代于不同的复位力还可以提出,致动区域134的杠杆长度长于枢转轴142的杠杆长度。
[0056]
在替代性的实施方式(未示出)中,致动机构仅具有一个扁形弹簧。于是,该扁形弹簧例如可以直接连接在壳体的刚性紧固区域上,其中不需要第二扁形弹簧以及枢转臂。换言之,致动机构可能仅具有一个大体上和根据图3c的第二扁形弹簧146一样设计的扁形弹簧。
[0057]
从图4a和图4b中可以看出处于致动装置104的致动位置的致动机构100。在此,根据图4a的分割轴线与根据图3a的分割轴线相对应。根据图4b的分割轴线与根据图3c的分割轴线相对应。
[0058]
在致动装置104的致动位置,致动装置向内(即朝向壳体101或车门方向)枢转。相应地可以从图4a中看出,抓取区域110不再与凹口主体106的顶端齐平地布置,而是被压入了凹口主体106中。为此,用户按压抓取区域110的外侧113。用户对抓取区域110的按压尤其引起致动装置104围绕枢转轴116、相对于微型开关118的枢转。
[0059]
在致动位置,致动装置104已相对于微型开关118枢转,使得斜面114被驱动过微型开关118的按钮,从而使得该按钮由于弯曲区域112的较大半径而被压入。因此微型开关118在致动装置104的致动位置被接通,以产生用于启动电驱动装置的信号。换言之,致动机构100被设计成在致动位置产生电致动信号。
[0060]
从图4b还可以看出,第一扁形弹簧136已经在致动装置104的第一致动位置发生变形。换言之,致动装置104的致动区域134已抵抗第一扁形弹簧138的复位力相对于枢转臂142运动。由此通过第一突出部136实现第一扁形弹簧138的变形。第二扁形弹簧146在致动位置未发生变形。在所展示的实施方式中,这尤其通过第二扁形弹簧146来实现,该第二扁形弹簧比第一扁形弹簧138更强韧,即该第二扁形弹簧的弹簧常数更高。
[0061]
第一扁形弹簧和第二扁形弹簧138、146可以被设计为咔哒弹簧(或还被称为咔哒器)。与此相对应地,扁形弹簧138、146的变形向用户提供触觉和听觉反馈。在根据图4a和图
4b的致动位置,用户基于被设计为咔哒弹簧的第一扁形弹簧138的听觉和触觉反馈得知已到达了第一致动位置并且通过微型开关118产生了信号。
[0062]
第一弹簧元件138的变形受到致动区域134的止动部140限制。止动部140在致动装置104的致动位置贴靠枢转臂142。因此限制了致动装置104与枢转臂142之间的相对运动。致动装置104朝向扁形弹簧138、146的方向的进一步的枢转从致动位置直接传递至枢转臂142,并且因此传递至第二扁形弹簧146。换言之,即使在第一扁形弹簧138发出咔嗒声后如果用户继续按压致动装置104,枢转臂142与致动装置104一起枢转。
[0063]
通常在到达第一致动位置后,用户松开抓取区域110,因此第一扁形弹簧138回弹并且致动装置再次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第一扁形弹簧138的偏压力用于使致动装置104再次顺时针枢转回到其初始位置。
[0064]
在所展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扁形弹簧146仅在用户将致动装置104超出致动位置压入壳体时才发生变形。第二扁形弹簧146尤其还用于提供第二听觉反馈和/或触觉反馈。第二扁形弹簧是选用的,并且对借助于微型开关118的电动解除或图5a至图5c描述的手动解除没有影响。
[0065]
从图5a至图5c可以看出致动装置104的紧急解除位置。为此,致动装置104尤其按顺时针枢转,因此抓取区域110以及弯曲区域112从壳体101中伸出。为了使致动装置104从初始位置枢转至根据图5a至图5c的紧急解除位置,在初始位置,用户可以触及自由接合区域107(图2和图3a)并且使用抓取区域110的的内侧111作为拉动把手。凹口主体106的深度被设计成用户可以用至少一根手指在后方接合抓取区域110。
[0066]
在抓取区域110上进行拉动将使致动装置按顺时针方向枢转。致动装置104由此可以相对于初始位置枢转大约80
°
至100
°
、尤其约90
°
,以到达紧急解除位置。在紧急解除位置,致动装置104的抓取区域110和弯曲区域均是可见的。
[0067]
致动装置104从初始位置(例如通过用户的拉动)按顺时针进行的枢转导致;紧急解除部件128也枢转并且与鲍登线103的牵引头150产生操作性接合。通过致动装置104向其紧急解除位置进行的枢转来向鲍登线103施加拉力。由此可以进行车门的机械解锁。
[0068]
从图5b可以看出,这两个扁形弹簧138、146在致动装置104转移至紧急解除位置时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即不发生变形的位置)。枢转臂142因此在致动紧急解除时保持在其初始位置。
[0069]
如图5c示出的,紧急解除是抵抗扭力弹簧120的偏压进行的。尤其,致动装置104按顺时针方向的枢转促使扭力弹簧120的第二端部124相对于第一端部122扭转。第一端部122保持在其初始位置。这实现了扭力弹簧120的预紧,该预紧与致动装置104朝向紧急解除位置的方向进行的枢转相抵抗。因此,扭力弹簧120用于使致动装置104复位至其在图2至图3c中示出的初始位置。
[007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从在附图中展示的所有特征的总览中得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致动车门、尤其是打开车门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机构(100)具有以下项:-具有枢转轴(116)的壳体(101);-致动装置(104),所述致动装置能够从初始位置转移至用于产生电致动信号的致动位置和用于手动解锁所述车门的紧急解除位置,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具有弯曲区域(112),所述弯曲区域可枢转地与所述枢转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弯曲区域在所述致动装置(104)的所述初始位置布置在所述壳体(101)中,以及在所述致动装置(104)的所述紧急解除位置从所述壳体中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弯曲区域(112)为了转移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能够枢转至所述壳体(101)中,和/或其中所述弯曲区域(112)为了转移至所述紧急解除位置而能够从所述壳体(101)中枢转出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4)为了从所述初始位置转移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能够朝向第一方向枢转,以及为了从所述初始位置转移至所述紧急解除位置而能够朝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04)具有大体上喇叭形的横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元件能够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紧急解除位置之间枢转至少80
°
至100
°
、尤其约90
°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弯曲区域(112)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部分和具有较小的第二半径的第二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具有抓取区域(110),所述抓取区域布置在所述弯曲区域的第一端部并且被设计成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致动位置覆盖所述弯曲区域(1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抓取区域(110)具有:被设计为按钮的外侧(113)及被设计为拉动把手的后侧(111),所述外侧(113)用于将所述致动装置(104)转移至所述致动位置;以,所述后侧(111)用于将所述致动装置(104)转移至所述紧急解除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机构(100),其中所述致动机构(100)具有凹口主体(106),所述凹口主体围绕所述抓取区域(110)延伸,使得能够在所述致动装置(104)的所述初始位置抓取所述抓取区域(110)的所述后侧(111)。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致动机构(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致动车门、尤其是打开车门的致动机构(100),其中该致动机构(100)具有以下项:具有枢转轴(116)的壳体(101);致动装置(104),该致动装置能够从初始位置转移至用于产生电致动信号的致动位置和用于手动解锁车门的紧急解除位置,其中致动装置具有弯曲区域(112),该弯曲区域可枢转地与枢转轴连接,并且其中弯曲区域在致动装置(104)的初始位置布置在壳体(101)中,以及在致动装置(104)的紧急解除位置从壳体中伸出。急解除位置从壳体中伸出。急解除位置从壳体中伸出。


技术研发人员:索尔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