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2
阅读:88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在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中使用的、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在日本实开平6-36947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力传递装置中,输出轴和挠性线缆经由弹簧而连结。这是为了防止因固定位置的尺寸偏差而产生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挠性线缆的连结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力传递装置中,挠性线缆的前端部插入并嵌合卡止在凹部。因此,例如在产生了如挠性线缆的轴线方向和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相交叉这样的尺寸偏差时,无法吸收该尺寸偏差。
4.本公开揭示一种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示例,该旋转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产生了如挠性线缆的轴线方向和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相交叉这样的尺寸偏差时也能够吸收该尺寸偏差。
5.在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中使用的、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装置例如优选具备以下构成要件中的至少一个。
6.该构成要件为:输入侧传递部件,输入侧传递部件具有被输入旋转力的球头构件;输出侧传递部件,输出侧传递部件是以能够在球头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与输入侧传递部件连结的输出侧传递部件,并且具有用于输出旋转力的球头构件;以及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产生使输入侧传递部件和输出侧传递部件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
7.由此,在旋转力传递装置中,由弹性部件来吸收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并且由任意一个球头构件来吸收如相互的轴线方向交叉这样的尺寸偏差。因此,该旋转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产生了如相互的轴线方向交叉这样的尺寸偏差时也能够吸收该尺寸偏差。
8.该旋转力传递装置例如可以为如下构成。
9.优选输入侧传递部件以及输出侧传递部件分别具有花键部,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连结。
10.由此,利用花键部切实地使旋转力从输入侧传递部件被传递到输出侧传递部件。
11.此外,输入侧传递部件以及输出侧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传递部件优选设置有卡止部,卡止部与另一方的传递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
12.由此,可抑制因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致使输入侧传递部件和输出侧传递部件分离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图。
14.图2是示出马达单元以及旋转力传递装置等的图。
15.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部的图。
16.图4是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分解图。
17.图5是示出输入侧传递部件的图。
18.图6是示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0.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示出本公开所属技术范围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即,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等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示出的具体结构或构造等。
21.本实施方式对安装在车辆等交通工具中的座椅的示例进行说明。标注在各附图中表示方向的箭头以及斜线等是为了便于理解各附图的相互关系以及部件或部位的形状等而标注的符号。
22.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不限于各附图中标示的方向。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被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标注有斜线的附图未必表示剖视图。
23.对于至少标注有符号加以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事先声明为“一个”等情形外,其至少设置有一个。即,在没有事先声明为“一个”等情形下,该部件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本公开示出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至少标注符号加以说明的部件或部位等构成元素、以及图示的结构部位。
24.《1.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概要》
25.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1具备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交通工具用座椅3、以及用实线(包含一部分双点划线)表示的滑动装置10。交通工具用座椅3是供乘坐人员乘坐的座椅。
26.滑动装置10是用于将交通工具用座椅3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装置。该滑动装置10能够使交通工具用座椅3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前后方向和交通工具的前后方向一致。
27.《2.滑动装置的结构》
28.《2.1滑动装置的概要》
29.如图1所示,滑动装置10具备固定导轨11r、11l;数量与固定导轨11r、11l相同的可动导轨12r、12l;一个调节支架13;一个马达单元14;数量与可动导轨12r、12l相同的驱动单元15(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以及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参照图2)。
30.固定导轨11r、11l是以相互平行配置的状态固定于交通工具的轨道。可动导轨12r、12l各自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各固定导轨11r、11l上。并且,交通工具用座椅3安装在该可动导轨12r、12l的上部。
31.马达单元14具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电动马达14ar、14al,并产生用于使可动导轨12r、12l位移的驱动力。马达单元14固定在调节支架13上。
32.调节支架13是呈板状的支架,并且以架设在可动导轨12r、12l之间的方式固定于各可动导轨12r、12l。调节支架13以配置在各可动导轨12r、12l的上端的状态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件(未图示)而固定于各可动导轨12r、12l。
33.可动导轨12r、12l分别设置有驱动单元15。各驱动单元15从马达单元14接受驱动力从而使对应的可动导轨12r、12l相对于其所对应的固定导轨11r、11l进行滑动。
34.如图2中的单点划线所示,从电动马达14ar、14al输出的驱动力在向对应的可动导轨12r、12l侧传递之后,其传递的方向产生90度转向而输入到对应的驱动单元15。
35.具体而言,从各电动马达14ar、14al输出的驱动力在沿着与可动导轨12r、12l的纵长方向(下文称为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下文称为左右方向)传递之后,其传递方向转向到铅垂方向的朝下方向,并被输入到对应的驱动单元15。
36.因此,如图3所示,在调节支架13的可动导轨12r、12l侧(图3中仅图示出可动导轨12r)设置有转向机构14br、14bl(图3中仅图示出转向机构14br)。各转向机构14br、14bl是用于使从各电动马达14ar、14al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方向进行90度转向的机构。
37.在转向机构14br、14bl设置有供驱动轴15a嵌入的插口部14cr、14cl(图3中仅示出插口部14cr)。驱动轴15a是设置在驱动单元15的轴部,并且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轴15a。
38.插口部14cr、14cl与对应的驱动轴15a嵌合,并且将电动马达14ar、14al的驱动力传递给对应的驱动轴15a。转向机构14br、14bl和对应的驱动轴15a作为将由电动马达14ar、14al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单元15的驱动力传递部发挥功能。
39.马达单元14和各转向机构14br、14bl经由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而连结。从各电动马达14ar、14al输出的旋转力经由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而传递给对应的转向机构14br、14bl。
40.《2.2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41.图2所示的两个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是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中央大致对称的结构。下文的说明是对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旋转力传递装置30l的结构进行的说明。虽省略了对旋转力传递装置30r的说明,不过,旋转力传递装置30r也具有与旋转力传递装置30l同样的结构。
42.如图4所示,旋转力传递装置30l具备输入侧传递部件31、输出侧传递部件32以及弹性部件33。输入侧传递部件31是具有被输入旋转力的球头构件31a的旋转体。
43.球头构件31a的与中心轴线lo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呈六角伞形等多边形的形状(参照图5)。而且,被投影到包含该中心轴线lo方向且与该截面正交的虚拟平面上的球头构件31a的外形形状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参照图6)。并且,在马达单元14设置有供球头构件31a嵌入的六角孔(未图示)。
44.输出侧传递部件32是具有用于输出旋转力的球头构件32a的旋转体。球头构件32a和球头构件31a是相似的形状或是全等的形状。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转向机构14br设置有供球头构件32a嵌入的六角孔(未图示)。
45.输入侧传递部件31和输出侧传递部件32以能够在球头构件31a的中心轴线lo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而连结。具体而言,输入侧传递部件31和输出侧传递部件32分别具有花键部31b、32b(参照图4),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相互连结。
46.弹性部件33产生使输入侧传递部件31和输出侧传递部件32在中心轴线lo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侧传递部件31设置有卡止部31c,并且在输出侧传递部件32设置有被卡止部32c。
47.卡止部31c是卡止于被卡止部32c的部位。该卡止部31c是卡扣配合等利用弹性变
形的卡止结构。此外,弹性部件33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形成。
48.输入侧传递部件31是包含球头构件31a、花键部31b以及卡止部31c在内由树脂一体成形出的一体形成品。同样地,输出侧传递部件32是包含球头构件32a、花键部32b以及被卡止部32c在内由树脂一体成形出的一体形成品。
49.《3.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特征》
50.在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中,由弹性部件33来吸收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并且由球头构件31a或球头构件32a来吸收如相互的轴线方向交叉这样的尺寸偏差。
51.输入侧传递部件31以及输出侧传递部件32分别具有具有花键部31b、32b,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相互连结。由此,在该旋转力传递装置30r、30l中,能够通过花键部31b、32b切实地使旋转力从输入侧传递部件31被传递到输出侧传递部件32。
52.此外,在输入侧传递部件31设置有与输出侧传递部件32的被卡止部32c卡止的卡止部31c。由此,可抑制因弹性部件33的弹性力而致使输入侧传递部件31和输出侧传递部件32分离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旋转力传递装置30的组装性。
53.(其他实施方式)
54.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33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形成。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即,在本公开中,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体来形成弹性部件33。
5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侧传递部件31设置有卡止部31c,并且在输出侧传递部件32设置有被卡止部32c。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
56.即,本公开也可以是例如在输出侧传递部件32设置卡止部31c,并且在输入侧传递部件31设置被卡止部32c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将卡止部31c以及被卡止部32c废除的结构。
5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入侧传递部件31以及输出侧传递部件32通过花键部31b、32b而相互连结。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
58.即,本公开只要是旋转力能够从输入侧传递部件31传递到输出侧传递部件32的卡合结构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齿轮状突起等使输入侧传递部件31和输出侧传递部件32相互连结。
59.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4构成为具有两个电动马达14ar、14al。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即,在本公开中,例如马达单元14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一个电动马达。
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输入侧传递部件31嵌入到输出侧传递部件32的嵌合孔中。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即,本公开也可以构成为例如输出侧传递部件32嵌入到输入侧传递部件31的嵌合孔中。
6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滑动装置10中应用本公开的旋转力传递装置30的示例。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即,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除滑动装置10以外的其他可动装置。
62.上述实施方式的球头构件31a、32a呈与六角扳手对应的形状。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与内六角花形螺丝(hexalobular internal:iso 10664)对应的形状的球头构件31a、32a。
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不过,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例如在铁路车辆、船舶以及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中使用的座椅;以及在剧场或家庭中等使用的固定型座椅。
64.此外,本公开只要符合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公开的主旨即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可以是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两个实施方式的构成,或者可以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废除图示的构成要件或标注符号加以说明的构成要件中的任一者的构成。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力传递装置,是在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中使用的、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侧传递部件,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件具有被输入旋转力的球头构件;输出侧传递部件,所述输出侧传递部件是以能够在所述球头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件连结的输出侧传递部件,并且具有用于输出旋转力的球头构件;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产生使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件和所述输出侧传递部件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件以及所述输出侧传递部件分别具有花键部,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相互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件以及所述输出侧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传递部件设置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与另一方的传递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在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中使用的、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装置。旋转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入侧传递部件,输入侧传递部件具有球头构件;输出侧传递部件,输出侧传递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输入侧传递部件连结且具有球头构件;以及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产生使输入侧传递部件和输出侧传递部件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线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线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位移的弹性力。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光树 樋口忠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激光气体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流体连接器系统及其提供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