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车辆阻尼器的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2 阅读:73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制造车辆阻尼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本章节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3.悬架系统被设置为当车辆在路面不平整的地方上行驶时将车辆的车身(簧上部分)与车辆的车轮和车桥(簧下部分)过滤或隔离,以及控制车身和车轮运动。除此之外,悬架系统还用于保持平均的车辆姿态,以促进车辆在操纵期间的改进的稳定性。悬架系统可以包括被动悬架系统、半主动悬架系统和全主动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具有诸如压力管和转向节或支架之类的部件的阻尼器,这些部件彼此直接接触并且在车辆操作期间易于相对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章节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发明内容,并且不是其全面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开。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阻尼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环形区域中的第一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凹槽。第一部件是管状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环形区域中引起压缩残余应力。第二环形区域沿着第一部件的纵向轴线与第一环形区域至少部分地对准。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部件联接到第一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表面在界面处直接彼此接合。第二部件与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轴向对准并且径向围绕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6.在一些构造中,第二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界面至少部分地轴向对准。
7.在一些构造中,形成凹槽与引起压缩残余应力同时进行。
8.在一些构造中,第一部件是压力管并且第二部件是安装支架或转向节中的一者。
9.在一些构造中,引起压缩残余应力包括执行低塑性抛光。
10.在一些构造中,低塑性抛光在0.05mm/rev至0.2mm/rev范围内的进给速率下进行。
11.在一些构造中,低塑性抛光在2,000n至4,000n范围内的抛光力下进行。
12.在一些构造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凹槽之前,基于预期最大疲劳损伤的位置确定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
13.在一些构造中,确定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包括对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件执行有限元分析。
14.在一些构造中,第一区域的轴向范围为1mm至15mm。
15.在一些构造中,凹槽具有在0.1mm至第一部件的厚度的一半范围内的深度。
16.在一些构造中,凹槽具有在1mm至4mm范围内的半径。
17.在一些构造中,凹槽包括具有在0.3mm至0.7mm范围内的圆角半径的边缘圆角。
18.在一些构造中,第二环形区域具有大于或等于0.5mm的深度。
19.在一些构造中,深度等于第一部件在凹槽的根部处的厚度。
20.在一些构造中,第一部件包括具有屈服强度的材料。压缩残余应力包括轴向压缩残余应力。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具有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50%的量值。
21.在一些构造中,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具有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60%的量值。
22.在一些构造中,压缩残余应力包括轴向压缩残余应力。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具有在300mpa至400mpa范围内的量值。
23.在一些构造中,压缩残余应力包括径向压缩残余应力。第一部件由具有屈服强度的材料形成。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具有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5%的量值。
24.在一些构造中,将第二部件联接到第一部件包括将第一部件压力装配到第二部件中或将第二部件夹紧到第一部件。
25.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进一步的适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26.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实施方案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具体实施的说明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27.图1是包括根据本公开的悬架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28.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的悬架系统的角部组件的透视图;
29.图3是以图2的线3-3截取的图2中的角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30.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角部组件的透视图;
31.图5是以图4的线5-5截取的图4中的角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32.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阻尼器的局部剖视图;
33.图7是图6的阻尼器的第一部件的局部剖视图,该第一部件限定凹槽;
34.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制造阻尼器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
35.图9是描绘没有凹槽的管和具有凹槽的管中每一者的损伤参数的图。
36.在整个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对应附图标号指示对应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将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更全面的说明。
38.参考图1,提供了具有根据本公开的悬架系统的车辆10。车辆10包括后悬架12、前悬架14和车身16。后悬架12具有适于可操作地支撑车辆的后轮18的横向延伸的后桥组件(未示出)。后桥组件通过一对角部组件20可操作地连接到车身16,该角部组件包括一对减震器22和一对螺旋形盘簧24。类似地,前悬架14包括横向延伸的前桥组件(未示出)以可操作地支撑车辆10的前轮26。前桥组件通过以下可操作地连接到车身16:包括一对减震器30的第二对角部组件28,以及一对成形的螺旋形盘簧32。减震器22、30适于抑制车辆10的簧下部分(即,分别为前悬架12和后悬架14)与簧上部分(即,车身16)的相对运动。
39.虽然车辆10已经被描述为具有前桥组件和后桥组件的客车,但是减震器22和30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和/或其他类型的应用(诸如包括独立的前悬架系统和/或独立的后悬架系统的车辆)中。此外,本文所用的术语“减震器”通常是指阻尼器,并且因此将包括支
柱。另外,虽然前悬架14被示出为具有一对支柱或减震器30,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使后悬架12包括有一对支柱或减震器30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减震器22与弹簧24分离。在该构造中,可调节弹簧座设置在车辆的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之间。另外,减震器22和弹簧24可以用角部组件28代替。
40.现在参考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车辆10的前角部组件28。角部组件28包括由金属板构成的减震塔34。角部组件还包括阻尼器或支柱组件36。支柱组件36可以包括减震器30、盘簧32、顶部安装组件38和作为车轮组件的一部分的转向节40。减震器30包括用于容纳活塞组件和活塞杆的压力管42。防尘罩44保护弹性体震动缓冲器(未示出)。支柱组件36可以使用减震塔34附接到车辆10(图1中示出)。盘簧32设置在上弹簧座46和下弹簧座组件48之间,以将车身16与前悬架14隔离。
41.参考图3,压力管42被压力装配到转向节40中。因此,转向节40的内表面50与压力管42的外表面52直接接触。结果,在车辆10(图1中示出)的操作期间,转向节40和压力管42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引起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并且导致在转向节40和压力管42之间的环形界面54处的疲劳强度的降低。因此,如将在图6至图7的讨论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压力管42的壁56包括压缩残余应力,并且外表面52限定环形凹槽58以协同地减少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
42.参考图4,提供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角部组件70的一部分。角部组件70包括压力管72、安装支架或脚支架74、底座或端盖76以及弹簧座78。安装支架74包括外支架80和内支架82。安装支架74可以被夹紧或压力装配到压力管72上,用于将角部组件连接到车辆的车轮上。角部组件70还可以包括附加部件,诸如上述和图3所示的附加部件。
43.参考图5,压力管72的外表面84与安装支架74的内表面86直接接触。如以下将在附图6至图7的讨论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压力管72的壁88包括压缩残余应力,并且压力管72的外表面84限定环形凹槽90以协同地减少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
44.参考图6,提供了根据本公开的阻尼器组件100的一部分。阻尼器组件100包括沿着纵向轴线103延伸的第一部件102和第二部件104。第二部件104径向围绕第一部件104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部件104可以被压力装配或夹紧到第一部件102上,使得第一部件102的外表面106直接接合第二部件104的内表面108。
45.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部件102是管状部件,诸如压力管(参见例如图2至图3的压力管42或图4至图5的压力管72)。第二部件104可以被配置为将阻尼器组件100连接到车辆。在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部件104包括转向节(参见例如图2至图3的转向节40)或安装支架或脚支架(参见例如图4至图5的脚支架74)。
46.第一部件102的外表面106可以在第一区域120中限定凹槽110。凹槽110可以是环形凹槽,并且第一区域120可以是第一环形区域。第二部件104径向围绕第一区域12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部件104的内表面108在凹槽110的轴向位置处与外表面106间隔开。
47.凹槽110的存在可以增加阻尼器组件100的疲劳寿命。例如,凹槽110减少了第一部件102的外表面106与第二部件104的内表面108之间在最高预期弯曲应力的位置处的接触。因此,凹槽110适于释放在第一部件102和第二部件104之间的界面92处的应力。另外地,通过将凹槽110定位在第二部件104的远端处,减少了第一部件102和第二部件104之间的接触,并且凹槽110将界面92的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状态从混合润滑状态改变为总体滑动状
态,这通常可以增加界面92的疲劳寿命。
48.第一区域120可以与凹槽110共同延伸。参考图7,凹槽110可以由轴向范围或长度140、第一深度142和第一或凹槽半径144限定。在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凹槽110可以限定边缘圆角146。边缘圆角146中的每一者可以限定第二或边缘圆角半径148。
49.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轴向范围140可以大于或等于1mm(例如,大于或等于2mm、大于或等于3mm、大于或等于4mm、大于或等于5mm、大于或等于6mm、大于或等于7mm、大于或等于8mm、大于或等于9mm、大于或等于10mm、大于或等于11mm、大于或等于12mm、大于或等于13mm、或大于或等于14mm)。轴向范围140可以小于或等于15mm(例如,小于或等于14mm、小于或等于13mm、小于或等于12mm、小于或等于11mm、小于或等于10mm、小于或等于9mm、小于或等于8mm、小于或等于7mm、小于或等于6mm、小于或等于5mm、小于或等于4mm、小于或等于3mm、或小于或等于2mm)。
50.第一深度142可以小于第一部件102的厚度150的一半。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深度142可以大于或等于0.1mm(例如,大于或等于0.15mm、大于或等于0.2mm、大于或等于0.25mm、大于或等于0.3mm、或大于或等于0.35mm)。第一深度142可以小于0.4mm(例如,小于或等于0.35mm、小于或等于0.3mm、小于或等于0.25mm、小于或等于0.2mm、或小于或等于0.15mm)。
51.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半径144可以大于或等于1mm(例如,大于或等于1.5mm、大于或等于2mm、大于或等于2.5mm、大于或等于3mm、或大于或等于3.5mm)。第一半径144可以小于或等于4mm(例如,小于或等于3.5mm、小于或等于3mm、小于或等于2.5mm、小于或等于2mm、或小于或等于1.5mm)。
52.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半径148可以大于或等于0.3mm(例如,大于或等于0.35mm、大于或等于0.4mm、大于或等于0.45mm、大于或等于0.5mm、大于或等于0.55mm、大于或等于0.6mm、或大于或等于0.65mm)。第二半径148可以小于或等于0.7mm(例如,小于或等于0.65mm、小于或等于0.6mm、小于或等于0.55mm、小于或等于0.5mm、小于或等于0.45mm、小于或等于0.4mm、小于或等于0.35mm、小于或等于0.3mm、或小于或等于0.25mm)。
53.回到图6,第一部件102的壁160可以限定第二区域162中的压缩残余应力,该第二区域可以是第二环形区域。第二区域162与第一区域120轴向重叠。即,第一区域12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区域16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共同的轴向位置处。第一区域120在第二区域162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外侧。与仅包括凹槽的阻尼器组件相比,在壁106中增加压缩残余应力导致第一部件102的沃勒(woehler)曲线的移动,从而导致疲劳寿命的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是,第二环形区域162轴向延伸超过凹槽110进入第一部件102和第二部件104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163。
54.第二环形区域160可以限定第二深度164。第二深度164可以大于或等于0.5mm(例如,大于或等于0.55mm、大于或等于0.6mm、大于或等于0.65mm、大于或等于0.7mm、大于或等于0.75mm、或大于或等于0.8mm)。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深度164等于在凹槽110的根部168处的管厚度166。
55.第一部件102由具有屈服强度的材料形成。第二区域162中的轴向压缩残余应力是在与纵向轴线103成0
°
处(即,与对准纵向轴线)测量的。第二区域162中的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大于或等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的50%(例如,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55%、大于或等于
屈服强度的60%、或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65%)。第二区域中的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70%(例如,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65%、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60%、或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55%)。
56.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大于或等于300mpa(例如,大于或等于310mpa、大于或等于320mpa、大于或等于330mpa、大于或等于340mpa、大于或等于350mpa、大于或等于360mpa、大于或等于370mpa、大于或等于380mpa、或大于或等于390mpa)。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小于或等于400mpa(例如,小于或等于390mpa、小于或等于380mpa、小于或等于370mpa、或小于或等于360mpa)。
57.径向压缩残余应力是在与纵向轴线103成90
°
处测量的。第二区域162中的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大于或等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的5%(例如,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10%、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15%、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20%、或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25%)。第二区域中的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30%(例如,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25%、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20%、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15%、或小于或等于屈服强度的10%)。
58.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大于或等于50mpa(例如,大于或等于75mpa、大于或等于100mpa、大于或等于125mpa、或大于或等于150mpa)。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小于或等于200mpa(例如,小于或等于175mpa、小于或等于150mpa、小于或等于100mpa、小于或等于75mpa、或小于或等于50mpa)。
59.参考图8,提供了描绘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制造阻尼器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通常包括:在200处,提供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204处,确定第一部件的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轴向范围和/或深度;在208处,在第一环形区域中形成凹槽;在212处,在第一部件的第二环形区域中引起轴向压缩残余应力;以及在216处,将第二部件联接到第一部件。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这些步骤中的每一者。
60.在200处,该方法可以包括提供阻尼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可以是管状部件。如上所讨论的,第一部件可以是压力管,并且第二部件可以是转向节、安装支架或脚支架。例如,第一部件可以与图2至图3的压力管42或图4至图5的压力管72相同或类似,并且第二部件可以与图2至图3的转向节40或图4至图5的安装支架74相同或类似。
61.在204处,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第一部件的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轴向范围和/或深度。第一环形区域对应于最高预期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区域。例如,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轴向范围和/或深度可以对应于预期应力超过预定值的区域。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确定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轴向延伸和/或深度可以包括对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件执行有限元分析(fea)。
62.在208处,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部件的外表面的第一环形区域中形成凹槽。形成凹槽208可以包括去除材料和/或移动材料。在至少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通过移动材料在208处形成凹槽可以包括低塑性抛光、卷曲、局部压痕(例如,使用实心圆柱形工具)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通过移除材料在208处形成凹槽可以包括在车床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工艺中旋转第一部件。
63.在212处,该方法包括在第二区域中引起压缩残余应力。压缩残余应力可以包括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压缩残余应力还可以包括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在212处引起压缩残余应力
可以包括低塑性抛光、喷丸(例如,激光喷丸、喷丸加工)、卷曲、局部压痕(例如,使用实心圆柱形工具)、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
64.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208处形成凹槽和在212处引起压缩轴向残余应力通过相同的操作同时执行,诸如当凹槽通过机械工艺形成时。例如,可以执行低塑性抛光工艺以同时形成凹槽并引起压缩残余应力。在至少一个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208处形成凹槽和在212处引起压缩残余应力在分开的步骤中执行,诸如当凹槽经由非机械工艺形成时。
65.在低塑性抛光工艺中,可以通过进给速率和/或抛光力来控制压缩残余应力的大小。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进给速率大于或等于每转0.05毫米轴向前进(mm/rev)(例如,大于或等于0.075mm/rev、大于或等于0.1mm/rev、大于或等于0.125mm/rev、大于或等于0.15mm/rev、或大于或等于0.175mm/rev)。进给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0.2mm/rev(例如,小于或等于0.175mm/rev、小于或等于0.15mm/rev、或小于或等于0.125mm/rev、小于或等于0.15mm/rev、小于或等于0.125mm/rev、或小于或等于0.1mm/rev、或小于或等于0.075mm/rev)。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抛光力大于或等于2,000n(例如,大于或等于2,250n、大于或等于2,500n、大于或等于2,750n、大于或等于3,000n、大于或等于3,250n、大于或等于3,500n、或大于或等于3,750n)。抛光力可以小于或等于4,000n(例如,小于或等于3,750n、小于或等于3,500n、小于或等于3250n、小于或等于3,000n、小于或等于2,750n、小于或等于2,500n、或小于或等于2,250n)。
66.在212处,该方法包括组装阻尼器。组装阻尼器包括将第二部件联接到第一部件,使得第二部件的内表面与第一管状部件的外表面直接接触。第二部件径向围绕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整个第一区域)。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部件被压力装配到第一管状部件。在至少一个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部件被夹紧到第一管状部件。
67.实施例1:
68.通过低塑性抛光工艺在管的外表面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处形成五个不同的凹槽。该管包括具有为约600mpa的屈服强度的材料。进给速率在0.1mm/rev和0.2mm/rev之间变化。抛光力在2,400n和3,500n之间变化。
69.在形成凹槽之后,使用x射线衍射(xrd)来确定每个凹槽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在与管的纵向轴线成0
°
(轴向)、与纵向轴线成45
°
和与纵向轴线成90
°
(径向)处测量。在关于纵向轴线的三个不同的角度位置处进行测量:0
°
、120
°
和240
°
。每个测量在相应的凹槽根部表面处进行。
70.结果在下表1中示出。结果表明,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大于管的屈服强度的约50%。更具体地,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在管的屈服强度的约59%至约67%的范围内。径向压缩应力大于或等于管的屈服强度的约5%。更具体地,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在管的屈服强度的约9%至约28%的范围内。结果还表明,在管的整个圆周上引起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和径向压缩残余应力。
[0071][0072]
表1抛光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0073]
实施例2:
[0074]
低塑性抛光工艺用于在管的外表面中形成环形凹槽。该工艺以0.1mm/rev的进给速率和2,400n的抛光力执行。使用xrd在不同深度处测量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和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其中0mm对应于凹槽根部的表面。结果在下表2中示出。结果表明,对于该组抛光参数,压缩残余应力存在于至少约0.8mm的深度。
[0075][0076]
表2不同深度处的残余应力。
[0077]
实施例3:
[0078]
低塑性抛光工艺用于在管的外表面中形成环形凹槽。该工艺以0.1mm/rev的进给速率和3,500n的抛光力执行。使用xrd在不同深度处测量轴向压缩残余应力和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其中0mm对应于凹槽根部的表面。结果在下表3中示出。结果表明,对于该组抛光参数,压缩残余应力存在于至少约0.5mm的深度处。
[0079][0080]
表3不同深度处的残余应力。
[0081]
实施例4:
[0082]
准备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联接到没有凹槽或压缩残余应力的管的转向节。第二组件包括联接到具有凹槽和压缩残余应力的管的转向节。经由在0.1mm/rev的进给速率和2,400n的抛光力下的低塑性抛光来形成凹槽。该组件经受循环载荷。结果示于图9中。
[0083]
图9是描绘x轴上的循环寿命和y轴上的力矩的图。第一组件的数据点在300处示出,并且第一组件的趋势线在302处示出。第二组件的数据点在304处示出,并且第二组件的趋势线在306处示出。如图所示,在恒定时刻,第二组件具有比第一组件更高的循环寿命。因此,结果通常表明,具有凹槽和压缩残余应力的第二组件具有比包括未处理管的第一组件更高的耐久性。
[0084]
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使得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案可具体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装置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0085]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案的目的,并且不旨在进行限制。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可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including)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因此指定了所述特征部、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部、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除非有明确的执行顺序,否则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以所讨论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理解,可以采用附加或替代步骤。
[0086]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上”、“接合到”、“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能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上”、“直接接合到”、“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词语应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位于...之间”与“直接位于...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87]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节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节段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能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节段与另一个区域、层或节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本文使用的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它数字术语并不意味着序列或顺序。因此,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教导内容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节段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节段。
[0088]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关术语,诸如“内”、“外”、“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以便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部与另一元件或特征部的关系,如图所示。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外,空间相关术语还可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那么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部“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就会被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部“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的取向。装置能够以其它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以其它取向),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符相应地进行了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阻尼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环形区域中的第一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凹槽,所述第一部件是管状的;在第二环形区域中引起压缩残余应力,所述第二环形区域沿着所述第一部件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环形区域至少部分地对准;以及将第二部件联接到所述第一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在界面处彼此直接接合,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轴向对准并且径向围绕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界面至少部分地轴向对准。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凹槽的轴向位置处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表面间隔开。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凹槽与引起所述压缩残余应力同时进行。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是压力管并且所述第二部件是安装支架或转向节中的一者。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凹槽之前,基于预期最大疲劳损伤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轴向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轴向位置包括对包括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组件执行有限元分析。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具有屈服强度的材料,并且所述压缩残余应力包括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屈服强度的50%的量值的轴向压缩残余应力。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缩残余应力包括径向压缩残余应力,所述第一部件由具有屈服强度的材料形成,并且所述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屈服强度的5%的量值。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部件联接到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将所述第一部件压力装配到所述第二部件中或将所述第二部件夹紧到所述第一部件。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阻尼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环形区域中的第一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凹槽。第一部件是管状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环形区域中引起压缩残余应力。第二环形区域沿着第一部件的纵向轴线与第一环形区域至少部分地对准。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部件联接到第一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表面在界面处直接彼此接合。第二部件与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轴向对准并且径向围绕第一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构造中,同时执行形成凹槽和引起压缩残余应力(诸如通过低塑性抛光)。塑性抛光)。塑性抛光)。


技术研发人员:A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雷威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