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2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形式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其中对于直流充电桩的构造较为复杂,尤其在设计户外直流充电桩时,在结构上需要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防水要求。
3.例如现有中通常采用通风槽的散热方式,而在此情况下,由于需要满足防水要求而在充电桩的出风口处设置复杂的防水结构,这直接导致出风口处的风阻变大,而存在散热效果低下或通过在出风口处增加单独的风扇等来排除电气模块的热量,由此存在浪费资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鉴于上述现有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存在出风口处的风阻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6.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目的在于:减小出风口处的风阻。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8.集水机构,包括充电桩壳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通风槽、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防水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集水部、设置于所述集水部上的悬挂部、设置于所述悬挂部上的重力部;以及,
9.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浮力蓄水管、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内的浮力部、设置于所述浮力部上的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联动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内管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内的排水部。
10.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转动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齿轮上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防水板。
11.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水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集水框、设置于所述集水框内的集水浮板、设置于所述集水浮板上的集水通孔。
12.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悬挂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框上的l型水管、设置于所述l型水管上的弹簧板、设置于所述弹簧板上的伸缩软管、设置于所述弹簧板上的悬挂弹簧。
13.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重力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悬挂弹簧上,且与伸缩软管相适配的重力蓄水管、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上,且与转动齿轮相适配的下降齿条、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上的小孔。
14.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浮力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内的上升浮板、设置于所述上升浮板上的下水孔。
15.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内的上升挡板、设置于所述上升浮板与上升挡板之间的连接柱。
16.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联动条、设置于所述联动条上,且与转动齿轮相适配的上升齿条。
17.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上的导水滑管、设置于所述上升挡板上且与导水滑管相适配的导水套管。
18.作为本发明所述自动散热型充电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水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浮板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密封塞、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上,且与密封塞相适配的排水孔。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防水部的设置,下雨时,防水部转动将通风槽遮挡,防止雨水的进入,天晴时,防水部转动将通风槽露出,减少散热时通风槽处的风阻,且本方案通过雨水进行自动遮挡,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节省一定量的能源。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防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浮力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排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图3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
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1.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此装置包括,
34.集水机构100,包括充电桩壳体101、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通风槽102、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防水部103、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集水部104、设置于集水部104上的悬挂部106、设置于悬挂部106上的重力部105;以及,
35.连接机构200,包括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浮力蓄水管201、设置于浮力蓄水管201内的浮力部202、设置于浮力部202上的连接部203、设置于连接部203上的联动部205、设置于连接部203上的内管部206、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内的排水部204。
36.使用过程中,下雨时,浮力部202带动底部的防水部103向上转动,重力部105带动顶部的防水部103向下转动,从而将通风槽102遮挡,防止雨水的进入,天晴时,防水部103转动将通风槽102露出,从而减小风阻进行散热。
37.实施例2
38.参照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防水部103包括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转动齿轮103a、设置于转动齿轮103a上的转动轴103b、设置于转动轴103b上的防水板103c。
39.优选的,充电桩壳体101的两侧开设有与转动齿轮103a相适配的转动槽,为转动齿轮103a转动提供空间,转动齿轮103a设置在防水板103c的两侧,增加防水板103c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水板103c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通风槽102的上方,一个位于通风槽102的下方,进行挡雨时,顶部的防水板103c向下转动120度~140度,底部的防水板103c向上转动120度~140度,且顶部的防水板103c长于底部的防水板103c,使两个防水板103c形成斜t型,不仅可以进行挡水,而且可以进行通风。
40.集水部104包括设置于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集水框104a、设置于集水框104a内的集水浮板104b、设置于集水浮板104b上的集水通孔104c。
41.优选的,集水框104a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防止杂质进入集水框104a内,集水框104a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天晴时,集水框104a内的雨水通过出水孔流出,从而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集水浮板104b采用巴尔杉木,巴尔杉木属于高密度但很轻量的实木材质。
42.悬挂部106包括设置于集水框104a上的l型水管106a、设置于l型水管106a上的弹簧板106b、设置于弹簧板106b上的伸缩软管106c、设置于弹簧板106b上的悬挂弹簧106d。
43.优选的,l型水管106a采用钢管,为悬挂重力部105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伸缩软管106c采用波纹管,使伸缩软管106c可以随着重力部105升降,且保证水流的正常通过。
44.重力部105包括设置于悬挂弹簧106d上,且与伸缩软管106c相适配的重力蓄水管105a、设置于重力蓄水管105a上,且与转动齿轮103a相适配的下降齿条105b、设置于重力蓄水管105a上的小孔105c。
45.优选的,浮力蓄水管201的内表面与重力蓄水管105a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使重力蓄
水管105a的重力增加时,可以沿着浮力蓄水管201下降,小孔105c的设置,使重力蓄水管105a进水时,重力蓄水管105a内的空气可以从小孔105c排出。
46.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47.使用过程中,重力蓄水管105a内的雨水较多时,由于重力,重力蓄水管105a带动伸缩软管106c伸长,同时重力蓄水管105a带动下降齿条105b使顶部的转动齿轮103a使转动轴103b转动,转动轴103b带动顶部的防水板103c向下转动,从而将通风槽102遮挡,多余的雨水通过小孔105c流出。
48.实施例3
49.参照图1-7,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浮力部202包括设置于浮力蓄水管201内的上升浮板202a、设置于上升浮板202a上的下水孔202b。
50.优选的,上升浮板202a采用巴尔杉木,巴尔杉木属于高密度但很轻量的实木材质,且上升浮板202a的外表面与浮力蓄水管20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上升浮板202a可以稳定的上升,减小上升浮板202a的晃动。
51.连接部203包括设置于浮力蓄水管201内的上升挡板203a、设置于上升浮板202a与上升挡板203a之间的连接柱203b。
52.优选的,上升挡板203a的设置,防止雨水进入上升挡板203a的上方,同时可以对上升浮板202a进行限位,防止上升齿条205b过度上升,连接柱203b与上升挡板203a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53.联动部205包括设置于连接柱203b上的联动条205a、设置于联动条205a上,且与转动齿轮103a相适配的上升齿条205b。
54.优选的,联动条205a延伸至浮力蓄水管201的外部,同时浮力蓄水管20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联动条205a相适配的移动槽,保证上升齿条205b可以进行移动。
55.内管部206包括设置于重力蓄水管105a上的导水滑管206a、设置于上升挡板203a上且与导水滑管206a相适配的导水套管206b。
56.优选的,导水滑管206a与导水套管206b的设置,使浮力蓄水管201内的水满时,可以沿着导水滑管206a与导水套管206b上升进入重力蓄水管105a,减少浮力蓄水管201内的储水量,减少重力蓄水管105a的蓄水时间。
57.排水部204包括设置于集水浮板104b上的第一连接杆204a、设置于第一连接杆204a上的第二连接杆204b、设置于第二连接杆204b上的密封塞204c、设置于浮力蓄水管201上,且与密封塞204c相适配的排水孔204d。
58.优选的,第二连接杆204b贯穿充电桩壳体101并延伸至充电桩壳体101的外部,且充电桩壳体101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204b相适配的升降槽,保证密封塞204c可以随着集水浮板104b升降。
59.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60.使用过程中,下雨时,雨水进入集水框104a内,由于浮力,集水浮板104b上升,集水框104a内的雨水通过l型水管106a、伸缩软管106c进入重力蓄水管105a内,重力蓄水管105a内的雨水通过导水滑管206a、导水套管206b进入浮力蓄水管201内,由于浮力,上升浮板202a带动连接柱203b使上升齿条205b上升,上升齿条205b带动底部的转动齿轮103a使转动
轴103b转动,转动轴103b带动底部的防水板103c向上转动,从而将通风槽102遮挡,上升挡板203a底部的雨水满时,雨水沿着导水套管206b、导水滑管206a进入重力蓄水管105a内,重力蓄水管105a内的雨水较多时,由于重力,重力蓄水管105a带动伸缩软管106c伸长,同时重力蓄水管105a带动下降齿条105b使顶部的转动齿轮103a使转动轴103b转动,转动轴103b带动顶部的防水板103c向下转动,从而将通风槽102遮挡,多余的雨水通过小孔105c流出,当天晴时,集水框104a内的雨水通过出水孔流出,集水浮板104b下降,集水浮板104b带动第一连接杆204a使第二连接杆204b移动,第二连接杆204b带动密封塞204c远离排水孔204d,浮力蓄水管201与重力蓄水管105a内的雨水通过排水孔204d流出,从而使防水板103c复位。
61.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62.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63.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机构(100),包括充电桩壳体(101)、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通风槽(102)、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防水部(103)、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集水部(104)、设置于所述集水部(104)上的悬挂部(106)、设置于所述悬挂部(106)上的重力部(105);以及,连接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浮力蓄水管(201)、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201)内的浮力部(202)、设置于所述浮力部(202)上的连接部(20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03)上的联动部(205)、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03)上的内管部(206)、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内的排水部(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部(103)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转动齿轮(103a)、设置于所述转动齿轮(103a)上的转动轴(103b)、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03b)上的防水板(103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104)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01)上的集水框(104a)、设置于所述集水框(104a)内的集水浮板(104b)、设置于所述集水浮板(104b)上的集水通孔(104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106)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框(104a)上的l型水管(106a)、设置于所述l型水管(106a)上的弹簧板(106b)、设置于所述弹簧板(106b)上的伸缩软管(106c)、设置于所述弹簧板(106b)上的悬挂弹簧(106d)。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部(105)包括设置于所述悬挂弹簧(106d)上,且与伸缩软管(106c)相适配的重力蓄水管(105a)、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105a)上,且与转动齿轮(103a)相适配的下降齿条(105b)、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105a)上的小孔(105c)。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部(202)包括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201)内的上升浮板(202a)、设置于所述上升浮板(202a)上的下水孔(202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3)包括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201)内的上升挡板(203a)、设置于所述上升浮板(202a)与上升挡板(203a)之间的连接柱(203b)。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205)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03b)上的联动条(205a)、设置于所述联动条(205a)上,且与转动齿轮(103a)相适配的上升齿条(205b)。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部(206)包括设置于所述重力蓄水管(105a)上的导水滑管(206a)、设置于所述上升挡板(203a)上且与导水滑管(206a)相适配的导水套管(206b)。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204)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浮板(104b)上的第一连接杆(204a)、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4a)上的第二连接杆(204b)、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04b)上的密封塞(204c)、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201)上,且与密封塞(204c)相适配的排水孔(204d)。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型充电桩,包括,集水机构,包括充电桩壳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通风槽、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防水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集水部、设置于所述集水部上的悬挂部、设置于所述悬挂部上的重力部;以及,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上的浮力蓄水管、设置于所述浮力蓄水管内的浮力部、设置于所述浮力部上的连接部。该自动散热型充电桩,通过防水部的设置,下雨时,防水部转动将通风槽遮挡,防止雨水的进入,天晴时,防水部转动将通风槽露出,减少散热时通风槽处的风阻,且本方案通过雨水进行自动遮挡,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节省一定量的能源。节省一定量的能源。节省一定量的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唐赛秋 刘斌 张俊玮 谈竹奎 李博文 高吉普 范强 徐长宝 王宇 辛明勇 林呈辉 徐玉韬 冯起辉 祝健杨 张后谊 陈敦辉 何雨旻 张缘圆 毛钧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