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1
阅读:8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光伏支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辐射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光伏发电是当今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结果:从减少二氧化碳效果而言,安装1平米光伏发电系统相当于植树造林100平米,目前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根本上解决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组件的一部分,用以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传统固定支架的安装角度通常是固定不可调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具体需求设计支架结构,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需求需要设计不同的零配件以满足使用要求,导致支架的通用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若干成对且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立柱组,所述立柱组包括高度不相同且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顶部的横梁以及连接于两所述横梁之间的若干导轨,两相邻的所述导轨之间卡接有太阳能组件,所述横梁和导轨之间设有可滑动的转接部,使得所述导轨可沿所述横梁滑动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并在滑动到位后通过所述转接部相互锁紧,且可通过调整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所述支撑框架的角度。
7.进一步的,所述转接部包括连接块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连接头滑动卡接于设于所述导轨的第一滑槽,所述连接头贯穿于设于所述连接块的固定孔,且所述连接头突出所述固定孔的部分螺纹连接有紧固件。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设有扣槽,所述扣槽扣接于所述横梁的扣位,且所述连接块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刺破所述导轨表面的氧化层,使得所述导轨构成接地。
9.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凸起设有朝向所述导轨的尖角。
10.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枢接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
11.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三个枢接孔,所述转动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对齐并枢接于任一所述枢接孔。
12.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连接于所述横梁,且所述转动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横梁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横梁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若干第二连接孔。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呈长条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孔可在所述第二连接孔
内移动调整。
14.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两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太阳能组件的两侧分别卡接于相对的两所述第二滑槽之间,且相邻的两所述太阳能组件之间设有隔垫,以适应其热胀冷缩的形变。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滑槽高度较低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防脱螺栓,所述防脱螺栓的两端设有止转部,所述太阳能组件抵接于所述止转部;所述第二滑槽高度较高的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限位螺栓。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包括前立柱、后立柱以及分别枢接于前立柱和后立柱的支撑框架,通过调整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使得支撑框架相对前立柱和后立柱发生转动,从而调整支撑框架的安装角度,且该支撑框架包括横梁和导轨,导轨通过转接部可沿横梁方向滑动,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并在导轨滑动到位后通过转接部锁紧,避免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组件出现晃动,扩大其适用范围。
18.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转接部包括连接块和连接头,连接块滑动连接于横梁,连接头滑动卡接于设于导轨的第一滑槽,连接头贯穿于设于连接块的固定孔,且连接头突出固定孔的部分螺纹连接有紧固件。因此,可通过紧固件可控制横梁和导轨之间的滑动,调节过程简单便捷,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19.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连接块抵接于导轨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该凸起设有朝向导轨的尖角,为用于刺破导轨表面的氧化层,使得导轨构成接地,保障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
20.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枢接有转动部,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该转动部配合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距离和高度差的调整发生转动,实现支撑框架安装角度的调整。
21.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三个枢接孔,转动部设有通孔,通孔可对齐并枢接于任一枢接孔,以便微调横梁高度,提高容错率以更好的解决因工件加工或施工带来的误差。
22.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转动部连接于横梁,且转动部设有用于连接横梁的第一连接孔,横梁设有适配于第一连接孔的若干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呈长条状,使得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存在较大的调整范围,以便选择横梁与转动部之间的最佳连接位置。
23.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导轨两侧设有第二滑槽,太阳能组件的两侧分别卡接于相对的两第二滑槽之间,免安装侧压块和中压块,提高安装效率,且相邻的两太阳能组件之间设有隔垫,以适应其热胀冷缩的形变。
24.8、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第二滑槽的两端设有螺纹孔,第二滑槽高度较低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防脱螺栓,防脱螺栓的两端设有止转部,太阳能组件抵接于止转部,第二滑槽高度较高的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限位螺栓,防止太阳能组件从导轨的底部或顶部脱落。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太阳能组件竖向安装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太阳能组件横向安装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侧视图;
30.图5为图2a处局部放大图;
31.图6为图2b处局部放大图;
32.图7为图3c处局部放大图;
33.图8为图3d处局部放大图;
34.图9为图4e处局部放大图;
35.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前立柱(后立柱)示意图;
36.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横梁示意图;
37.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导轨示意图;
38.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转动部示意图;
39.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连接块示意图;
40.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连接头示意图;
41.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的防脱螺栓示意图;
42.图中,101、前立柱;102、后立柱;103、枢接孔;201、横梁;2011、空腔;2012、缺口;2013、扣位;2014、第二连接孔;202、导轨;2021、第一滑槽;2022、第二滑槽;2023、螺纹孔;301、连接块;3011、固定孔;3012、凸起;302、连接头;3021、滑块;3022、螺柱;303、紧固件;40、转动部;401、通孔;402、第一连接孔;50、太阳能组件;60、隔垫;70、防脱螺栓;701、止转部;80、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图1-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44.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若干成对且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立柱组,立柱组包括高度不相同且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即第一方向平行于x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y方向;还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分别连接于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顶部的横梁201以及连接于两横梁201之间的若干导轨202,两相邻的导轨202之间卡接有太阳能组件50,横梁201和导轨202之间设有可滑动的转接部,使得导轨202可沿横梁201滑动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50,并在滑动到位后通过转接部相互锁紧,避免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组件50出现晃动,且可通过调整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之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支撑框架的角度,从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45.本实施例中,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在结构上完成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因安装位
置造成在高度上存在不同,因此将高度较高的称为后立柱102,高度较低的称为前立柱101。
46.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转接部包括连接块301和连接头302,连接块301滑动连接于横梁201,连接头302滑动卡接于设于导轨202的第一滑槽2021,连接头302贯穿于设于连接块301的固定孔3011,且连接头302突出固定孔3011的部分螺纹连接有紧固件303。
47.本实施例中,横梁201设有空腔2011和扣位2013,空腔2011用于布置各类线缆,且横梁201设有缺口2012,用于伸入连接块301,连接块301设有扣槽,扣槽扣接于扣位2013,且连接块301抵接于导轨202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3012,该凸起3012设有朝向导轨202的尖角,凸起3012用于刺破导轨202表面的氧化层,使得导轨202构成接地,保障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
48.本实施例中,连接头302呈t字型,包括相互连接的滑块3021和螺柱3022,滑块3021可滑动卡接于第一滑槽2021内,螺柱3022穿设于固定孔3011后螺纹连接有紧固件303,通过紧固件303将连接块301、横梁201和导轨202三者紧密连接在一起。需要滑动调整导轨202时,松开紧固件303即可调整导轨202位置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50。
49.本实施例中,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的顶部枢接有转动部40,转动部40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进一步的,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的顶部至少设有三个枢接孔103,转动部40设有通孔401,通孔401可对齐并枢接于任一枢接孔103,以便微调横梁201高度,提高容错率以更好的解决因工件加工或施工带来的误差。
50.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0连接于横梁201,且转动部40设有用于连接横梁201的第一连接孔402,横梁201设有适配于第一连接孔402的若干第二连接孔2014。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孔2014呈长条状,使得第一连接孔402可在第二连接孔2014内移动调整,使得第一连接孔402和第二连接孔2014之间存在较大的调整范围,以便选择横梁201与转动部40之间的最佳连接位置。
51.本实施例中,导轨202两侧设有第二滑槽2022,太阳能组件50的两侧分别卡接于相对的两第二滑槽2022之间,且相邻的两太阳能组件50之间设有隔垫60,以适应其热胀冷缩的形变。
52.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2022的两端设有螺纹孔2023,第二滑槽2022高度较低一侧的螺纹孔2023安装有防脱螺栓70,防脱螺栓70的两端设有止转部701,太阳能组件50抵接于止转部701,该止转部701至少设有一个用于抵接太阳能组件50的平面,在太阳能组件50重力作用下避免防脱螺栓70因震动而发生松动,具体地,该止转部701为长方体,太阳能组件50抵接任一外侧平面。进一步的,第二滑槽2022高度较高的一侧的螺纹孔2023安装有限位螺栓80,防止太阳能组件50从导轨202的底部或顶部脱落。
5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成对且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立柱组,所述立柱组包括高度不相同且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顶部的横梁以及连接于两所述横梁之间的若干导轨,两相邻的所述导轨之间卡接有太阳能组件,所述横梁和导轨之间设有可滑动的转接部,使得所述导轨可沿所述横梁滑动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并在滑动到位后通过所述转接部相互锁紧,且可通过调整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所述支撑框架的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包括连接块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连接头滑动卡接于设于所述导轨的第一滑槽,所述连接头贯穿于设于所述连接块的固定孔,且所述连接头突出所述固定孔的部分螺纹连接有紧固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有扣槽,所述扣槽扣接于所述横梁的扣位,且所述连接块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刺破所述导轨表面的氧化层,使得所述导轨构成接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凸起设有朝向所述导轨的尖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枢接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至少设有三个枢接孔,所述转动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对齐并枢接于任一所述枢接孔。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连接于所述横梁,且所述转动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横梁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横梁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若干第二连接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呈长条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孔可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移动调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两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太阳能组件的两侧分别卡接于相对的两所述第二滑槽之间,且相邻的两所述太阳能组件之间设有隔垫,以适应其热胀冷缩的形变。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滑槽高度较低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防脱螺栓,所述防脱螺栓的两端设有止转部,所述太阳能组件抵接于所述止转部;所述第二滑槽高度较高的一侧的螺纹孔安装有限位螺栓。
技术总结
一种多功能光伏支架组件,包括若干成对且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立柱组,立柱包括高度不相同且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还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分别连接于前立柱和后立柱顶部的横梁以及连接于两横梁之间的若干导轨,两相邻的导轨之间卡接有太阳能组件,横梁和导轨之间设有可滑动的转接部,使得导轨可沿横梁滑动从而适配不同尺寸的太阳能组件,并在滑动到位后通过转接部相互锁紧,防止使用过程太阳能组件出现松动脱落,且可通过调整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支撑框架的角度。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支撑框架的角度。间的高度差和/或距离以调整支撑框架的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苏江灿 张琪昕 苏豪 杨秋杰 张智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国瑞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