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锁扣、安全带装置及车辆控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1 阅读:4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带锁扣、安全带装置及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驾乘车辆时,系上安全带可大大增加车辆乘员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乘员没有系安全带或者安全带没有正确系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汽车通常只是在安全带的锁扣中设置未佩戴提醒装置,在车辆启动后,当锁舌未插入锁扣中时,未佩戴提醒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而当安全带的锁舌插入锁扣中时,未佩戴提醒装置则不发出警报信号,但是,这也只能检测锁舌是否插入锁扣,无法有效识别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比如,有的乘员坐在座椅上后,仅将锁舌插入到锁扣中,但是将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压在自身靠背和座椅靠背间,还有的乘员单独购买一个锁舌并将锁舌插入安全带锁扣中,以防止未佩戴提醒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改善对安全带佩戴情况的识别。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包括锁扣本体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拉压传感器,当连接有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本体时,所述锁扣本体内的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锁舌,所述拉压传感器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且所述拉压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锁定结构检测连接有所述锁舌的所述安全带织带相对于所述锁扣本体的回拉力。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带锁扣,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6.安全带锁扣通过锁扣本体与外部的锁舌插接配合,当锁舌插入锁扣本体内时,锁扣本体内部的锁定结构能够将锁舌锁定。在车辆启动后,当锁舌未插入锁扣本体时,锁扣本体内部的锁定结构与安全带的锁舌不具有连接关系,进而锁扣本体内部的锁定结构不受安全带织带的回拉力,此时拉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为零,如果乘员只是将单独购买的锁舌插入锁扣本体中,这时锁扣本体内部的锁定结构仍不受安全带织带的回拉力,拉压传感器仍没有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没有变化,回拉力仍为零,此时车身控制模块(bcm,body control module)则可以判定安全带未正确佩戴,进而可以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而不是只要有锁舌插入锁扣本体内就不发出报警信号;又或者乘员将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到锁扣本体内,但是将安全带织带压在自身靠背和座椅靠背间,此时锁扣本体内部的锁定结构也几乎不受回拉力,拉压传感器仍未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非常接近于零,这时车身控制模块则可以判定安全带未正确佩戴,进而可以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而不是只要有锁舌插入锁扣本体内就不发出报警信号;而当乘员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即安全带织带置于乘员身体的前侧,锁舌插入锁扣本体内被锁定结构锁定后,正确佩戴的安全带织带会在其自身弹力下回拉锁
扣本体内的锁定结构,进而锁扣本体内锁定结构所受到的回拉力会作用在拉压传感器上,拉压传感器检测到具有一定大小的回拉力,回拉力由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车身控制模块则可以根据该回拉力是否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判断安全带是否被正确佩戴,而不是锁舌只要插入锁扣本体中,就判定为正确佩戴而不发出警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7.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包括壳体和传力支架,所述拉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扣本体和所述壳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力支架的两端,且所述拉压传感器通过所述传力支架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壳体用于通过所述耳板上的所述连接孔与座椅骨架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和惯性力监测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和所述惯性力监测模块分别用于与车身控制模块连接。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安全带锁扣。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12.通过拉压传感器检测连接有锁舌的安全带织带相对于锁扣本体的回拉力;
13.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
14.进一步地,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车辆启动后,车身控制模块(41)通过座椅上的重量传感器获取所述座椅的受力值以及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并通过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判断所述座椅上的载体是否为乘员;
15.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一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一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
16.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当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二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二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
17.其中,所述第一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所述第一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
18.进一步地,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控制器接收来自未佩戴提醒装置或车身控制模块的信息;
19.当所述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或非正确佩戴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
20.进一步地,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气囊控制器接收来自未佩戴提醒装置或车身控制模块的信息;
21.当所述气囊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
22.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包括:
23.通过温度监测模块监测所述安全带锁扣的壳体的内部温度值,当所述内部温度值影响所述拉压传感器所在电路的电压变化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对所述拉力变化值进行修订;
24.通过惯性力监测模块监测车辆的惯性力,当所述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过滤掉对应的所述拉力变化值。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气元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锁扣本体;2、传力支架;3、壳体;31、耳板;41、车身控制模块;42、气囊控制器;43、未佩戴提醒装置;44、微处理器;5、拉压传感器;6、温度监测模块;61、温度传感器;62、红外线检测传感器;7、惯性力监测模块;71、质量传感器;72、imu惯性测量单元;73、加速度传感器;8、稳压模块;81、电压处理模块;82、电流处理模块;91、第一线束;92、第二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2.在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安全带锁扣,其包括锁扣本体1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拉压传感器5,当连接有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本体1时,所述锁扣本体1内的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锁舌,所述拉压传感器5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且所述拉压传感器5用于通过所述锁定结构检测连接有所述锁舌的所述安全带织带相对于所述锁扣本体1的回拉力。
34.本实施例中,安全带锁扣通过锁扣本体1与外部的锁舌插接配合,当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内时,锁扣本体1内部的锁定结构能够将锁舌锁定。在车辆启动后,当锁舌未插入锁扣本体1时,锁扣本体1内部的锁定结构与安全带的锁舌不具有连接关系,进而锁扣本体1内部的锁定结构不受安全带织带的回拉力,此时拉压传感器5没有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为零,如果乘员只是将单独购买的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中,这时锁扣本体1内部的锁定结构仍不受安全带织带的回拉力,拉压传感器5仍没有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没有变化,回拉力仍为零,此时车身控制模块41(bcm,body control module)则可以判定安全带未正确佩戴,进而可以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43发出报警信号,而不是只要有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内就不发出报警信号;又或者乘员将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到锁扣本体1内,但是将安全带织带压在自身靠背和座椅靠背间,此时锁扣本体1内部的结构也几乎不受回拉力,拉压传感器5仍未检测到回拉力,或者说检测到的回拉力非常接近于零,这时车身控制模块41则可以判定安全带未正确佩戴,进而可以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43发出报警信号,而不是只要有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内就不发出报警信号;而当乘员正确佩戴安全带时,
即安全带织带置于乘员身体的前侧,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内被锁定结构锁定后,正确佩戴的安全带织带会在其自身弹力下回拉锁扣本体1内的锁定结构,进而锁扣本体1内锁定结构所受到的回拉力会作用在拉压传感器5上,拉压传感器5检测到具有一定大小的回拉力,回拉力由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车身控制模块41则可以根据该回拉力是否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判断安全带是否被正确佩戴,而不是锁舌只要插入锁扣本体1中,就判定为正确佩戴而不发出警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35.需要说明的是,锁扣本体1内部的锁定结构为传统锁扣的现有结构,用于将插入后的锁舌进行锁定,当然,锁扣本体1的外侧还具有解锁结构,用于将锁舌与锁定结构解锁,这些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说明。
36.参见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包括壳体3和传力支架2,所述拉压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锁扣本体1和所述壳体3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力支架2的两端,且所述拉压传感器5通过所述传力支架2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
37.本实施例中,该安全带锁扣的壳体3可以安装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壳体3自身可以是一个钣金结构,以保证与座椅骨架连接的稳固性,而锁扣本体1则可通过传力支架2与壳体3连接,并且可使该传力支架2与壳体3内部的拉压传感器5有一个力传递关系,锁扣本体1内的锁定结构通过传力支架2与拉压传感器5连接,以进行力传递,通过将检测装置置于壳体3内部,壳体3可以起到对检测装置的保护作用,保证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通过传力支架2的设置,可以保证锁扣本体1处于座椅骨架合适的位置处,同时不会影响座椅上其他结构的布置,同时该安全带锁扣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较轻。
38.其中,传力支架2可以为钢丝支架、钢板支架、织带或等同传力功能的结构,优选为钢板支架,其传力效果更佳。
39.需要说明的是,未佩戴提醒装置43可以设置于锁扣本体1内部,其通过第一线束91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而壳体3内部的检测装置则可通过第二线束92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
40.其中,未佩戴提醒装置43可以包括微动开关和警报器,微动开关设置于锁扣本体1内部,微动开关可通过第一线束91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报警器既可以设置锁扣本体1内部,也可以设置于锁扣本体1的外部环境中,比如设置在仪表板处,当锁舌插入锁扣本体1内时,微动开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车身控制模块41只是判断安全带处于佩戴状态,置于是否处于正确佩戴状态,车身控制模块41还需结合回拉力的拉力变化值。当安全带处于非正确佩戴状态,车身控制模块41就会控制警报器工作,发出声响(前提是车辆处于启动状态),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其中,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指的时锁扣本体1未插入锁扣本体1中,微动开关处于常闭状态,车身控制模块41也控制警报器工作。
41.参见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壳体3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耳板31,所述耳板31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壳体3用于通过所述耳板31上的所述连接孔与座椅骨架连接。
42.本实施例中,壳体3具体是通过一侧的耳板31与座椅骨架连接,耳板31上设有连接孔,耳板31可通过该连接孔与座椅骨架螺栓固定。壳体3整体可以呈盒体结构,内部用于布置检测装置,尽可能减小体积与重量,而且该凸板可以插入到座椅骨架内部,或者说凸板可以隐藏在座椅骨架的内侧,方便与座椅骨架的连接固定,也不占用车辆内部的乘员空间。
43.参见图2,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6和惯性力监测模块7,所述
温度监测模块6和所述惯性力监测模块7分别用于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
44.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拉压传感器5的原理,其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外部力值变化后,电阻会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的电压发生变化,映照到本发明中,拉压传感器5是通过检测电压值而得到对应的回拉力,电压变化值也对应一个拉力变化值。
45.在此基础上,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6和惯性力监测模块7,温度监测模块6和惯性力监测模块7也都可设置于壳体3中,温度监测模块6可以监测壳体3内部温度,防止壳体3内部温度变化较大而影响拉压传感器5所转变的电压值大小,如果壳体3内部温度的变化对所述电压变化值有影响,车身控制模块41则可以将与电压变化值对应的拉力变化值进行修订,使得拉力变化值的影响因素只是回拉力,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其中,温度监测模块6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61,用于监测壳体3内部的温度变化值。
46.除此之外,温度监测模块6还可以包括红外线检测传感器62,其用于监测座椅环境温度值,座椅环境温度值也可以传递给车身控制模块41,并在大屏上显示,该座椅环境温度值可以为车辆其他控制程序使用。
47.本实施例中,惯性力监测模块7用于监测车辆的惯性力,并传递给车身控制模块41,如果车辆的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说明车辆在急刹车或发生碰撞,这时因惯性作用,座椅上正确佩戴安全带织带的乘员会有一个向前的惯性,进而会导致回拉力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时车身控制模块41可以不采用该拉力变化值进行安全带佩戴情况的识别,避免车身控制模块41造成误判,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其中,惯性力监测模块7可以包括质量传感器71、加速度传感器73和imu惯性测量单元72,可通过质量传感器71检测车辆质量,通过加速度传感器73检测车辆加速度,或通过imu惯性测量单元72检测车辆的加速度。
48.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可以包括微处理器44,微处理器44也可以设置于壳体3内,前述的拉压传感器5、温度监测模块6和惯性力监测模块7可以均通过微处理器44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
49.可选地,安全带锁扣还可以包括稳压模块8,稳压模块8包括电压处理模块81和电流处理模块82,用于过滤掉外部电路中突然增大的电压和电流,防止外部电路中增大的电压和电流对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造成影响。
50.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安全带锁扣。
51.由于所述安全带装置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安全带锁扣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安全带装置进行赘述。
52.参见图3,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53.通过拉压传感器5检测连接有锁舌的安全带织带相对于锁扣本体1的回拉力;
54.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
55.本实施例中,当车辆启动后,车身控制模块41可通过座椅上的重量传感器获取所述座椅的受力值以及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并通过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判断所述座椅上的载体是否为乘员。需要说明的是,乘员因自身身体结构的形状与物品不同,乘员坐在座椅上,以及物品放置在座椅上时,座椅受力云图是不一样的,而车身控制模块41则可以通过座
椅的受力云图进行判定座椅上的载体是乘员还是物品。
56.车辆启动后,车身控制模块41获取拉压传感器5检测的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从而提高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而不是而不是锁舌只要插入锁扣本体1中,就判定为正确佩戴。
57.当载体是乘员时,且当拉力变化值大于拉力预设值,受力值大于重力预设值时,说明安全带是正确佩戴的,此时车身控制模块41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43停止工作,并判定安全带处于正确佩戴状态;否则,就会控制未佩戴提醒装置43发出警报提示,并判定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或非正确佩戴状态,以此提高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58.参见图4,可选地,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一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一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
59.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当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二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二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
60.其中,所述第一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所述第一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
61.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乘员的体型大小也不同,那么,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回拉力变化值也会因乘员年龄段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又由于有些女性即使年龄比较大,但是体型可能和未成年,例如和10岁的儿童的体型一样,因此,为了对不同类型的乘员进行区分,本实施例采用百分位的概念将乘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乘员类型是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第二种乘员类型则是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如此,如果当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一拉力范围区间内,受力值处于第一重力范围区间内时,说明乘坐的乘员是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不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当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二拉力范围区间内,受力值处于第二重力范围区间内时,说明是乘员是年龄比较小的儿童,例如是小于或等于9岁的儿童。
62.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拉力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前述的重力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
63.其中,当小于9岁或等于9岁的儿童不是直接乘坐在汽车座椅上时,而是乘坐在放置在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上时,本文所述小于或等于9岁的“儿童”的重量指的是小于或等于9岁的儿童的重量加上儿童座椅的重量之和,该重量之对应的一个重力范围区间,即是第二重力范围区间。
64.参见图4,可选地,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控制器42接收来自未佩戴提醒装置43或车身控制模块41的信息;
65.当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所述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或非正确佩戴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
66.当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
67.本实施例中,车辆发生碰撞时,如果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或非正确佩戴状态的信息时,气囊控制器42不点爆座椅对应的气囊,因为气囊的使用通常
要和正确佩戴的安全带共同使用,如果安全带未佩戴或非正常佩戴的情况下,气囊的点爆可能会对乘员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68.而且,当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的信息时,气囊控制器42控制气囊不点爆,因为这部分乘员岁数较小,骨骼较脆弱,如果点爆气囊,可能会这部分乘员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69.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包括:通过温度监测模块6监测所述安全带锁扣的壳体3的内部温度值,当所述内部温度值影响所述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的电压变化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对所述拉力变化值进行修订;
70.通过惯性力监测模块7监测车辆的惯性力,当所述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过滤掉对应的所述拉力变化值。
71.本实施例中,温度监测模块6可以监测壳体3内部温度,防止壳体3内部温度变化较大而影响拉压传感器5所转变的电压值大小,如果壳体3内部温度的变化对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的电压变化值有影响(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的阻值变化,进而导致电压变化值不准确),车身控制模块41则可以将与电压变化值对应的拉力变化值进行修订,以得到准确的拉力变化值,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72.本实施例中,通过惯性力监测模块7监测车辆的惯性力,并传递给车身控制模块41,如果车辆的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说明车辆在急刹车或发生碰撞,这时因惯性作用,座椅上正确佩戴安全带的乘员会有一个向前的惯性,进而会导致锁扣本体1的回拉力突然变化,这时车身控制模块41可以不采用该拉力变化值进行安全带佩戴情况的识别,避免车身控制模块41造成误判,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73.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74.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带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扣本体(1)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拉压传感器(5),当连接有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本体(1)时,所述锁扣本体(1)内的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锁舌,所述拉压传感器(5)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且所述拉压传感器(5)用于通过所述锁定结构检测连接有所述锁舌的所述安全带织带相对于所述锁扣本体(1)的回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包括壳体(3)和传力支架(2),所述拉压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锁扣本体(1)和所述壳体(3)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力支架(2)的两端,且所述拉压传感器(5)通过所述传力支架(2)与所述锁定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耳板(31),所述耳板(31)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壳体(3)用于通过所述耳板(31)上的所述连接孔与座椅骨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模块(6)和惯性力监测模块(7),所述温度监测模块(6)和所述惯性力监测模块(7)分别用于与车身控制模块(41)连接。5.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扣。6.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拉压传感器(5)检测连接有锁舌的安全带织带相对于锁扣本体(1)的回拉力;车身控制模块(41)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车辆启动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通过座椅上的重量传感器获取所述座椅的受力值以及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并通过所述座椅的受力云图判断所述座椅上的载体是否为乘员;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一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一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当所述载体为所述乘员时,且当所述拉力变化值处于第二拉力范围区间内,所述受力值处于第二重力范围区间内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判定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其中,所述第一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拉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所述第一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重力范围区间的最大值。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控制器(42)接收来自未佩戴提醒装置(43)或车身控制模块(41)的信息;当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所述安全带处于未佩戴状态或非正确佩戴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气囊控制器(42)接收来自未佩戴提醒装置(43)或车身控制模块(41)的信息;当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接收到所述乘员为体型小于或等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儿童的信息时,所述气囊控制器(42)控制气囊保持未点爆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获取所述回拉力并确定拉力变化值,包括:通过温度监测模块(6)监测所述安全带锁扣的壳体(3)的内部温度值,当所述内部温度值影响所述拉压传感器(5)所在电路的电压变化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对所述拉力变化值进行修订;通过惯性力监测模块(7)监测车辆的惯性力,当所述惯性力大于设定值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41)过滤掉对应的所述拉力变化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锁扣、安全带装置及车辆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安全带锁扣包括扣本体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拉压传感器,当连接有安全带织带的锁舌插入锁扣本体时,锁扣本体内的锁定结构用于锁定锁舌,拉压传感器与锁定结构连接,且拉压传感器用于通过锁定结构检测连接有锁舌的安全带织带相对于锁扣本体的回拉力。车身控制模块可以结合该回拉力进行判断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及判定乘员的类型,例如判定乘员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乘员,还是体型大于第五百分位女性的乘员,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对安全带佩戴识别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民 王芳 闫丽 张应西 王鹏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