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1 阅读:59 评论:0

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一种体积全像片,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


背景技术:

2.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新科技皆依赖信息的传输作为沟通或运算的桥梁,因此信息传输的需求也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增长,其中汇集各项信息数据的数据中心或数据库尤其须要更高速传输来进行数据交换并储存,传统电缆已无法负荷如此大量的数据传输,因此发展出100gpds的光纤传输架构(如粗波长划分多任务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cwdm),其主要是将不同光纤中传输的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讯号集合至一根光纤中传输,并在传输后通过分光将不同波长的光讯号传入单个讯号所接收的位置。
3.请参阅图1和图2,现如今主要以z block镀膜进行分光或阵列波导光栅(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awg)进行多波长结合与分光,其中z block镀膜分光须采用斜方棱镜z1,所述斜方棱镜z1的入光侧设有全反射镀膜z2(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coating),而且所述斜面棱镜z1的出光侧设有至少一个宽带滤波片z3(band pass coating),当光纤z4通过准直透镜z5将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讯号从所述斜方棱镜z1的入光侧进入所述斜方棱镜z1之中,特定波长的光讯号将直接穿透所述出光侧的宽带滤波片z3;而不符合特定波长的光讯号将会反射至所述全反射镀膜z2,经过全反射后往另一个宽带滤波片z3,因此所述全反射镀膜z2需针对多个非特定波长的光讯号并使其皆为全反射,这将导致z block的全反射镀膜z2在设计上较为复杂,而经由多次入射、反射及全反射可使不同波长的光讯号直接穿透所述出光侧的多个宽带滤波片z3,并再分别通过一个准直透镜z5方可使这些光讯号进入下一级,综上所述,z block其全反射镀膜z2需求较为复杂、整体装置组装难度较高,且由于其光纤需通过一个准直透镜z5将入射光打入其斜方棱镜z1之中,且经由各个宽带滤波片z3后也须通过对应的准直透镜z5使出光垂直,因此,采用多个准直透镜z5将会导致zblock体积较大。
4.而阵列波导光栅(awg)要进行多波长的结合与分光,须在硅基板上设计高折射率的阵列波导a1、输入阵列波导光栅a2及输出阵列波导光栅a3,借助阵列波导a1其相邻波导之间存在着固定的长度差,使不同波前倾斜的光讯号耦合到不同的输出端a4,然而输入阵列波导光栅a2仍须通过光纤z4配合准直透镜z5将光讯号传入,并经由阵列波导a1传至输出阵列波导光栅a3之中,通过该输入阵列波导光栅a2进行多个波长的结合并通过该输出阵列波导光栅a3进行多个波长的分光,然而,输入阵列波导光栅a2及输出阵列波导光栅a3其分光损耗较高、通道隔离度较差将导致光串扰(crosstalk)的情况,并且该输入阵列波导光栅a2及该输出阵列波导光栅a3设计上较为复杂。
5.因此,如何克服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并减少整体结构的体积、减少复杂镀膜结构及降低光串扰,则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困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相关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结构能够缩小化、减少复杂镀膜结构并减少准直透镜的使用,因此使本技术通过在结构上及光路上的改变,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7.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包括:
8.光源,用以提供激光束;
9.第一透镜,设有第一入光侧及第一出光侧,所述激光束由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侧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对所述激光束进行扩束而形成扩束激光束;
10.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volume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vhoe),堆叠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侧,所述扩束激光束经由堆叠的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后,会具有不同绕射角度,将所述扩束激光束依据不同波长转换为不同绕射角度的多个平面波;
11.第二透镜,设有第二入光侧及第二出光侧,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侧设于所述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所述多个平面波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侧进入,通过所述第二透镜与不同绕射角度的所述多个平面波使所述多个平面波彼此之间形成间距,其中,绕射角度为0度的所述平面波可直接由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侧垂直射出;
12.至少一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平行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二出光侧,通过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的平行设置可针对不同波长的平面波调整其绕射角度,使平面波能垂直射出。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或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是通过全像穿透光学架构所拍摄制作而成,通过全像穿透光学架构在所述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或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上建立至少一个干涉条纹,所述干涉条纹将入射光的波长、角度与向量波形完整记录,当以相同波长与相同入射角的激光束耦合时,则可重现这些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或这些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的记录。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的传递介质为单膜光纤,所述单膜光纤的数值孔径为0.22。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入光侧设有抗反射镀膜。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厚度,所述激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使所述激光束的直径进行扩束,其中所述厚度约为4mm~5mm,更佳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为4.5mm且所述激光束经过扩束后的直径约为2mm。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厚度,不同波长的多个平面波通过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以调整所述多个平面波彼此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透镜的厚度约为5mm且多个平面波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2mm。
18.通过所述光源的激光束先后穿透第一透镜、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及第二透镜或可进一步穿透该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厚度使所述激光束进行扩束形成扩束激光束,所述扩束激光束经由堆叠的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将所述扩束激光束依照不同波长产生不同绕射角度并转换为多个平面波,多个平面波进入第二透镜之中,并通过所述第二透镜调整多个平面波彼此的间距,多个平面波分别进入平行的
至少一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以调整绕射角度,使多个平面波可垂直射出,其中绕射角度为0度的平面波将无需通过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即可垂直射出;本技术通过将激光束经过扩束、发散转为平面波、调整平面波间距及调整绕射角度使不同波长的平面波可垂直射出,以减少使用准直透镜达到减少体积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相关技术中采用z block进行分光的示意图。
20.图2为相关技术中采用awg进行结合与分光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搭配单波长体积全像片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激光束扩束动作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作体积全像片使用全像穿透光学架构的示意图。
24.图6(a)为布拉格条件示意图。
25.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平面波通过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且遵守布拉格条件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光后的效率模拟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光源
29.11:激光束
30.12:扩束激光束
31.121~124:平面波
32.2:第一透镜
33.21:抗反射镀膜
34.3: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
35.4:第二透镜
36.5: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
37.a1:数组波导
38.a2:输入数组波导光栅
39.a3:输出数组波导光栅
40.a4:输出端
41.z1:斜方棱镜
42.z2:全反射镀膜
43.z3:宽带滤波片
44.z4:光纤
45.z5:准直透镜
46.o1:光源
47.o11:参考光
48.o12:物件光
49.o2:光扩束器
50.o3:快门
51.o4:二分之一波片
52.o5:分光器
53.o6:光圈
54.o7:面镜
55.o8:感光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复数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知识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1.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包括:光源1、第一透镜2、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第二透镜4及至少一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
62.所述光源1提供激光束11,而所述光源1的传递介质是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为0.22的单膜光纤,所述激光束11经由所述单膜光纤进行传递。
63.所述第一透镜2具有第一入光侧及第一出光侧,所述激光束11经由所述单膜光纤出光后通过所述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侧进入,由于所述第一透镜2具有厚度t,所述激光束11进入所述第一透镜2后,所述激光束11将会逐渐扩束形成扩束激光束12。
6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厚度t约为4mm~5mm且所述第一透镜2为玻璃材质,所述激光束11进入所述第一透镜2后,所述激光束11的光程(optical path length)将等于所述第
一透镜2的厚度t,而所述激光束11经所述第一透镜2将会逐渐扩束,所述激光束11穿透所述第一透镜2后,所述第一透镜2的激光束11将会形成扩束激光束12,所述扩束激光束12的直径将会达到2mm左右的宽度。
65.请再参阅图4,为使所述数值孔径为0.22的单膜光纤经由扩束使所述扩束激光束12达到2mm左右的宽度,其中所述数值孔径为0.22可通过下列式子(参考(式1))得出其绕射角度为12.7
°

[0066][0067]
其中

为绕射角度,
[0068]
当n.a.=0.22,

=12.7
°

[0069]
另外,光源扩束公式(参考(式2))如下:
[0070][0071]
其中,d为所述扩束激光束12的宽度,t为所述第一透镜2的厚度。因此,所述第一透镜2的厚度t为4mm~5mm时,所述扩束激光束12的宽度将约为1.8mm~2.25mm,为了得到所述扩束激光束12的宽度约为2mm,则所述第一透镜2的厚度t需约为4.5mm,所述数值孔径、第一透镜2的厚度t及所述扩束激光束1的宽度在此仅为举例并不以此为限制。
[0072]
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经由堆叠方式设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第一出光侧,也即,所述扩束激光束12需穿透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所述扩束激光束12中不同波长的光将通过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转换为不同绕射角度的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以使多个平面波往不同绕射角度(如:0度、22度、39度或50度但不以此为限制)进行分光。
[0073]
所述第二透镜4设有第二入光侧及第二出光侧,所述第二透镜4的第二入光侧设于该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远离第一透镜2的一侧,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具有不同绕射角度,因此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将从不同位置进入所述第二透镜4的第二入光侧,由于所述第二透镜4具有厚度,使不同绕射角度的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平面波124)在所述第二透镜4中行进时,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彼此间的距离将会逐渐扩大。
[0074]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4的厚度约为5mm且所述第二透镜4为玻璃材质,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进入所述第二透镜4后,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的光程将为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的绕射角度与所述第二透镜4的厚度,而绕射角度为0度的平面波121将会由所述第二透镜4的第二出光侧垂直射出,其中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平面波124)经过所述第二透镜4,将会因绕射角度差异而改变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彼此之间的间距,因此,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平面波124)经过厚度约为5mm的第二透镜4之后,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平面波124)彼此间距将约为2mm。
[0075]
其中,通过全像穿透光学架构拍摄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使其产生多个干涉条纹时,所述干涉条纹将入射光的波长、角度与向量波形完整记录,当以相同波长与相同入射角的激光束耦合时,则可重现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的记录,因此,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入射角令其重建时不同波长的光源具有对应的绕射角度,再通过不同波长其绕射角度不同使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彼此之间形成间距,例如平面波121是波长1270nm以0度的入射角进行拍摄,当该平面波121其波长为1270nm,其重建时就会以0度绕射;而该平面波122其拍摄时波长为1290nm,为使其与波长1270nm的平面波121间距维持为2mm时,则须使波长为1290nm的平面波122其入射角度为22度,其重建后方可以22度绕射,其式子(参考(式3))如下:
[0076][0077]
当平面波121间距为2mm,而第二透镜的厚度为5mm时,
[0078]
另外,当所述平面波123其拍摄时波长为1310nm且须与平面波121的间距为4mm,第二透镜的厚度为5mm时,代入(式3)如下:
[0079]
4mm=5mm
×
tanθ;
[0080]
θ(绕射角度)=38.6598
°
,θ(绕射角度)。
[0081]
通过上述式子可得该平面波121、平面波123的绕射角度约为39度,则拍摄及重建时以39度绕射将会使平面波121、平面波122之间或平面波122、平面波123之间经过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后的间距维持为2mm。
[0082]
同理可推,该平面波124其拍摄时波长为1330nm且绕射角度为50度,则以50度绕射重建方可使平面波123、平面波124之间经过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后的间距维持为2mm,代入(式3)如下:
[0083]
6mm=5mm
×
tanθ;
[0084]
θ(绕射角度)。
[0085]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几种波长及入射或绕射角度的组合,或者其他波长及/或入射或绕射角度组合。
[0086]
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是平行设于该第二透镜4的第二出光侧且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彼此不相重叠,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是针对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调整其绕射角度,使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能够垂直出射。
[0087]
请参阅图6(a),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与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皆遵守布拉格条件下列以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为举例说明,该为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的向量,该为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其干涉条纹产生的向量,为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经过多个干涉条纹后传输的向量,因此,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经由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对应不同的干涉条纹(图未示),以使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结合多个干涉条纹的向量形成垂直出射的平面
波,如图6(b)所示。
[0088]
其中,由于所述平面波121其绕射角度已为0度,所述平面波121可直接经由所述第二透镜4垂直射出,因此可选择通过或不通过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调整其绕射角度,而通过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使所述平面波121其入射角及绕射角度皆为0度,使所述平面波121维持垂直射出。
[0089]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侧进一步设有抗反射镀膜21,该抗反射镀膜21是通过将所述激光束11经由反射产生的反射光与所述激光束11形成破坏性干涉进而去除反射产生的反射光,使本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光串扰(crosstalk)的影响,另外,由于所述抗反射镀膜21仅需针对该激光束1进行设计,并不需要如z block一样针对各种波长进行设计使其达成全反射,因此可达到减少复杂镀膜结构的效果。
[0090]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全像穿透光学架构其主要设有光源o1、光扩束器o2、快门o3、至少一个二分之一波片o4、分光器o5、至少一个光圈o6、至少一个面镜o7及感光材料o8,所述光源o1经由所述光扩束器o2进行扩束再通过所述快门o3控制曝光时间,通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o4使光源o1产生相位差并通过所述分光器o5产生参考光o11及对象光o12,所述参考光o11再通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o4使其与所述对象光o12之间为正交,所述参考光o11通过所述光圈o6及所述面镜o7投射至所述感光材料o8上,而所述对象光o12通过所述面镜o7及所述光圈o6投射至所述感光材料o8上,多个光圈o6是用来过滤边缘噪声避免影响所述感光材料o8上的记录讯息,所述感光材料o8即可同时记录所述参考光o11及所述对象光o12的波长、角度及向量波形,以形成所述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但本技术的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并不以全像穿透光学架构制作为限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制作。
[0091]
通过所述光源1的激光束11先后穿透所述第一透镜2、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及所述第二透镜4或可进一步穿透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所述第一透镜2具有厚度t使所述激光束11进行扩束形成所述扩束激光束12,所述扩束激光束12经由堆叠的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将所述扩束激光束12依照不同波长其不同绕射角度并转换为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进入所述第二透镜4之中,并通过所述第二透镜4的厚度及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的绕射角度差异来调整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彼此的间距,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进入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调整绕射角度,使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可垂直射出,其中绕射角度为0度的平面波121可选择通过或不通过所述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再垂直射出;本技术通过将所述激光束11经过扩束、发散转平面波、调整平面波间距及调整绕射角度使不同波长的多个平面波(即图中示意出的平面波121、平面波122、平面波123或平面波124)可垂直射出,以减少使用准直透镜达到减少体积的效果;此外,请参阅图7所示,表明了波长为1300nm的一个测试平面波经由本技术模拟的结果,其中1290nm及1310nm其效率仅为-25db,即表示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通道隔离度。
[0092]
本技术也可将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通过
母片复制技术进行复制,将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3或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5当作母片,将子片贴于所述母片上方,与母片记录相同的激光束从子片方向往母片垂直入射,该激光束穿透子片至母片产生绕射光,该绕射光与垂直入射的激光束在子片上产生干涉,其干涉条纹即会与母片相同,因此本技术可通过母片复制技术达到提高量产的效果。
[0093]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前述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内涵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用以提供激光束;第一透镜,设有第一入光侧及第一出光侧,所述激光束由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侧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对所述激光束进行扩束而形成扩束激光束;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堆叠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侧,所述扩束激光束经由堆叠的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后,会具有不同绕射角度,将所述扩束激光束依据不同波长转换为不同绕射角度的多个平面波;第二透镜,设有第二入光侧及第二出光侧,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侧设于所述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所述多个平面波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侧进入,通过所述第二透镜与不同绕射角度的所述多个平面波使所述多个平面波彼此之间形成间距,其中,绕射角度为0度的所述平面波可直接由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侧垂直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侧平行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可针对不同入射角度且不同波长的平面波调整其绕射角度,使平面波能垂直射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传递介质为单膜光纤,所述单膜光纤的数值孔径为0.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侧设有抗反射镀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厚度,且经由所述第一透镜之后的所述激光束的直径扩束至2mm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为4mm~5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为4.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厚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为5mm,且因不同波长而具有不同绕射角度的所述多个平面波在穿透所述第二透镜之后,所述多个平面波之间的间距为2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波的波长为1270nm、1290nm、1310nm及1330n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平面波对应的绕射角度分别为0度、22度、39度及50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CWDM分光组件的体积全像片,包括:光源、第一透镜、至少一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及第二透镜或至少一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多个第一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堆叠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出光侧,多个第二单波长体积全像片平行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二出光侧。通过将所述激光束经过扩束、发散转平面波、调整平面波间距及调整绕射角度使不同波长的平面波可垂直射出,以减少使用准直透镜使本申请达到减少体积的效果。使本申请达到减少体积的效果。使本申请达到减少体积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