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1 阅读:6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废气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石化企业生产领域中,火炬排放装置广泛应用于处理生产过程中和突发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无法回收利用的废气等,火炬排放装置是保证厂区安全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不可或缺的安全设施。
3.现有技术中,火炬排放装置的各废气排放口高度一致,在使用火炬排放装置对废气进行燃烧处理时,易出现局部缺少氧气而使废气不能完全燃烧的现象,这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其他废气。
4.为节省能源使用,实现节能降碳,因此提出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以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进而能够使外部空气与废气充分混合,以进一步实现废气的充分燃烧,进而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6.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废气排放机构、风机、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
7.所述废气排放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废气排放机构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所述火炬筒体连通;
8.所述固定送风机构与所述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送风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运动;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连通,所述活动送风机构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分别与所述火炬筒体连通;
9.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送风机构,以使所述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运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送风机构与所述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送风机构和所述活动送风机构沿周向间隔设置;
11.所述废气排放机构具有多个废气排放口,所述废气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之间的间隔内。
12.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支撑件;
13.所述活动送风机构与所述活动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送风机构与所述活动支撑件滑动连接;
14.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送风机构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一环形连通管和多个活动送风管;
16.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上;
17.所述风机、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所述活动送风管和所述火炬筒体依次连通;
18.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中的至少其一与所述活动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与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协同运动。
1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送风机构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二环形连通管和多个固定送风管;
20.所述多个固定送风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连通管上;
21.所述风机、所述第二环形连通管、所述固定送风管和所述火炬筒体依次连通;
22.所述固定送风管与所述活动支撑件滑动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送风机构包括多个活动送风管,所述固定送风机构包括多个固定送风管;
24.所述活动送风管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所述固定送风管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90-110mm。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和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均设置多个斜孔。
26.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
27.所述限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的另一端具有支撑件限位端;
28.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限位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支撑件限位端能够限制所述活动支撑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机构的运动行程。
2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转接件;
30.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转接件链传动,所述传动转接件与所述活动支撑件螺纹传动。
31.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软管;
32.所述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通,所述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固定连通;
33.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使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运动。
34.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挡板;
35.所述活动送风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固定连通的第一转接连通管,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通;
36.所述火炬筒体上设置有连通管穿过口,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能够在所述连通管穿过口内运动;
37.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连通管穿过口。
38.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进风管和存储件;
39.所述存储件用于容置空气干燥件;
40.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风机可拆卸连接,所述存储件与所述进风管可拆卸连接。
4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送风管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的中心轴倾斜设置。
4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送风管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的中心轴倾斜设置。
4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4.本技术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废气排放机构、风机、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废气排放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废气排放机构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火炬筒体连通,固定送风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活动送风机构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风机分别与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连通,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分别与火炬筒体连通,通过固定送风机构和活动送风机构向火炬筒体内送风,可以增大火炬筒体内的外部空气量,为废气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使废气充分燃烧;本技术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以使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进而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以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进而能够使外部空气与废气充分混合,以进一步实现废气的充分燃烧,进而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4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送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5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动送风管的剖视图。
53.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54.10-驱动机构;11-驱动件;12-传动转接件;13-链条;20-废气排放机构;21-废气排放口;30-风机;40-活动送风机构;41-第一环形连通管;42-活动送风管;421-斜孔;43-第一转接连通管;50-固定送风机构;51-第二环形连通管;52-固定送风管;53-第二转接连通管;60-火炬筒体;61-连通管穿过口;70-活动支撑件;71-第一连接孔;72-第二连接孔;80-限位机构;81-支撑件限位端;90-软管;100-挡板;110-进风管;120-存储件;130-空气干燥件;140-螺纹盖。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
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6.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7.以下结合附图1-7介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58.请参见图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0、废气排放机构20、风机30、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废气排放机构2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废气排放机构20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火炬筒体60连通;固定送风机构5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活动送风机构4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风机30分别与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连通,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分别与火炬筒体60连通;驱动机构10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40,以使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进而改变活动送风机构40与固定送风机构50的送风高度差。
59.一些实施例中,废气排放机构20能够伸入火炬筒体60内,废气能够通过废气管路和废气排放机构20排入火炬筒体60内。
60.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外部空气能够通过风机30和活动送风机构40排入火炬筒体60内,部分外部空气能够通过风机30和固定送风机构50排入火炬筒体60内。
61.具体的,外部空气通过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排入火炬筒体60内,如此,能够提高外部空气的排入量,为废气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而使废气能够充分燃烧,而避免因废气不充分燃烧而产生含碳气体等有害气体。
62.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送风机构4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区域,活动送风机构40通过第一出风区域与火炬筒体60的内部连通;固定送风机构5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区域,固定送风机构50通过第二出风区域与火炬筒体60的内部连通。
63.具体的,固定送风机构5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如此,实现固定送风机构50通过第一出风区域固定送风;活动送风机构4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如此,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通过第二出风区域活动送风。
64.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火炬筒体60和固定送风机构50运动,以改变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相对位置,即增大或减小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送风高度差,进而实现分层送风,如此,能够使外部空气和废气更加充分的混合,使废气更加充分的燃烧,进而可以节省能源,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65.其中,送风高度差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第一出风中心和第二出风区域的第二出风中心的高度差;送风高度差也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靠近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一出风
上限和第二出风区域的靠近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二出风上限的高度差;送风高度差也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一出风下限和第二出风区域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二出风下限的高度差。
66.本技术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废气排放机构、风机、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废气排放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废气排放机构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火炬筒体连通,固定送风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活动送风机构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风机分别与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连通,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分别与火炬筒体连通,通过固定送风机构和活动送风机构向火炬筒体内送风,可以增大火炬筒体内的外部空气量,为废气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使废气充分燃烧;本技术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以使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进而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以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进而能够使外部空气与废气充分混合,以进一步实现废气的充分燃烧,进而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67.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送风机构50和活动送风机构40沿周向间隔设置;废气排放机构20具有多个废气排放口21,废气排放口21设置于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之间的间隔内。
68.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送风机构50和活动送风机构40间隔设置,固定送风机构50和活动送风机构40间的间隔能够容置废气排放口21,进而使废气排放口21位于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之间,即使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分别位于废气排放口21的相对的旁侧,如此,能够使废气和外部空气更充分的混合,以使废气更充分的燃烧。
69.本技术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支撑件70;活动送风机构40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固定送风机构50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活动支撑件70与驱动机构10传动连接。
70.进一步的,活动送风机构40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和插接;示例性的,活动送风机构40与活动支撑件70焊接。
71.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进而使活动支撑件70带动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以使第一出风区域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72.具体的,固定送风机构50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如此,实现活动支撑件70对固定送风机构50的支撑,以提高固定送风机构50的结构稳固性。
73.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机构10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活动支撑件70无法带动固定送风机构5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即固定送风机构50相对于火炬筒体60固定,以实现第二送风区域对火炬筒体60的固定送风。
74.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送风机构40能够移动送风,固定送风机构50能够固定送风,如此,可以实现对火炬筒体60的分层送风,以使外部空气和废气更加充分的混合,使废气更加充分的燃烧,进而可以节省能源,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75.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多个活动送风管42;多个活动送风管42间隔设置于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上;风机30、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中的至少其一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连通管41、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与活动支撑件7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协同运动。
76.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多个活动送风管42;活动送风管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方向一致;第一送风区域设置于活动送风管42上。
77.具体的,在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多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同心间隔设置。
78.优选的,多个活动送风管42均匀设置于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上。
79.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71,第一连接孔71与活动送风管42一一对应设置;活动送风管42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71;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中的至少其一与第一连接孔71固定连接,如此,实现活动支撑件70对活动送风管42的支撑固定,进而实现活动支撑件70对活动送风机构40的支撑固定。
80.一些实施例中,各活动送风管42均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如此,提高活动送风机构40与活动支撑件70的固定连接效果。
81.具体的,驱动机构10能够协同带动活动支撑件70、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82.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多个固定送风管52;多个固定送风管52间隔设置于第二环形连通管51上;风机30、第二环形连通管51、固定送风管52和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固定送风管52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
83.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多个固定送风管52;固定送风管5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方向一致;第一送风区域设置于固定送风管52上。
84.具体的,在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多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情况下,多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同心间隔设置。
8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
86.优选的,多个固定送风管52均匀设置于第二环形连通管51上。
87.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72,第二连接孔72与固定送风管52一一对应设置;固定送风管52能够穿过第二连接孔72;固定送风管52通过第二连接孔72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如此,实现活动支撑件70对固定送风管52的支撑,进而实现活动支撑件70对固定送风机构50的支撑。
88.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送风管52和活动送风管42均靠近废气排放口21设置,如此,便于废气与外部空气的混合,以使废气充分燃烧。
89.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送风管4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固定送风管5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二出风区域,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为预设值,预设值为90-110mm。
9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沿活动送风管4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为第一出风区域的沿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相应的,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可以为第二出风区域的沿固定送风管5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为第二出风区域的沿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
91.具体的,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为预设值,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和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以灵活的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更有利于实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分层送风。
9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技术对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不做限定。
9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均设置多个斜孔421。
94.具体的,请参见图7,斜孔421设置于活动送风管42的靠近废气排放口21的一侧的管侧壁上,且斜孔421相对于活动送风管42的管侧壁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即使排入火炬筒体60的外部空气为旋转上升的气流。
95.相应的,斜孔421设置于固定送风管52的靠近废气排放口21的一侧的管侧壁上,且斜孔421相对于固定送风管52的管侧壁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即使排入火炬筒体60的外部空气为旋转上升的气流。
96.本技术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80;限位机构80的一端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限位机构80的另一端具有支撑件限位端81;活动支撑件70与限位机构80滑动连接,支撑件限位端81能够限制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限位机构80的运动行程。
97.一些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多个限位机构80;限位机构80与火炬筒体60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火炬筒体60的底部与火炬筒体60的开口相对设置。
98.具体的,活动支撑件70与限位机构80滑动连接,如此,实现限位机构80对活动支撑件70的限位支撑,以提高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滑动的可靠性。
99.一些实施例中,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和限位机构80运动的过程中,支撑件限位端81能够限制活动支撑件70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底部的运动行程,以防止活动支撑件70过运动。
100.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件11和传动转接件12;驱动件11与传动转接件12链传动,传动转接件12与活动支撑件70螺纹传动。
101.进一步的,传动转接件12与火炬筒体60转动连接。
102.具体的,传动转接件12可以通过轴承与火炬筒体60的底部转动连接。
103.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1能够带动传动转接件12相对于火炬筒体60转动;由于限位机构80和固定送风管52对活动支撑件70的限位,传动转接件12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进行直线运动,进而使活动支撑件70带动活动送风机构40进行直线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04.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转接件1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链轮,驱动件1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链条13进行链传动,如此,实现驱动件11与传动转接件12的链传动。
105.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1上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二链轮固定设置于转
轴上。
106.具体的,驱动件11可以为伺服电机;优选的,驱动件11可以为可正反转且具有自锁功能的伺服电机。
107.具体的,传动转接件12可以为螺杆;具体的,螺杆通过轴承与火炬筒体60的底部转动连接。
108.本技术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软管90;软管90的第一端与风机30固定连通,软管90的第二端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第一环形连通管41能够带动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运动,以使活动支撑件70能够带动第一环形连通管41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
109.具体的,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软管90、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进入火炬筒体60。
110.具体的,驱动件11能够驱动传动转接件12,进而协同驱动活动支撑件70、活动送风管42、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软管90的第二端,在软管90的变形配合下,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活动支撑件7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协同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11.可以理解的是,软管90的变形可以为软管90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发生位置改变,以适应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运动;在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发生位置改变时,软管90自身可以产生弹性变形。
112.本技术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挡板100;活动送风机构40还包括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的第一转接连通管43,第一转接连通管43与第二端固定连通;火炬筒体60上设置有连通管穿过口61,第一转接连通管43能够在连通管穿过口61内运动;挡板100与第一转接连通管4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连通管43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的过程中,挡板100能够遮挡连通管穿过口61。
113.具体的,软管90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通过第一转接连通管43连通;第一转接连通管43可以灵活调整,以适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
114.具体的,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软管90、第一转接连通管43、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进入火炬筒体60内。
115.具体的,在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多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通过第一转接连通管43连通。
116.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连通管43穿过连通管穿过口61后与第二端固定连通;第一转接连通管43能够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活动支撑件70协同运动,连通管穿过口61为第一转接连通管43的运动避让口。
117.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00设置于火炬筒体60外;挡板100能够与第一转接连通管43协同运动,在挡板100的任一运动行程时刻,挡板100均能够遮挡连通管穿过口61,进而防止废气经连通管穿过口61进入外部空间而污染外部空间。
118.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送风机构50还包括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固定连通的第二转接连通管53,第二转接连通管53与风机30固定连通。
119.具体的,风机30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通过第二转接连通管53连通;第二转接连通管53可以灵活调整,以适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
120.具体的,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第二转接连通管53、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固定送风管52进入火炬筒体60内。
121.具体的,在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多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情况下,多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通过第二转接连通管53连通。
122.本技术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进风管110和存储件120;存储件120用于容置空气干燥件130;进风管110与风机30可拆卸连接,存储件120与进风管110可拆卸连接。
123.具体的,进风管110与风机30固定连接。
124.具体的,存储件120与进风管110螺接,如此,便于存储件120的拆卸与安装,进而便于空气干燥件130的更换。
125.具体的,空气干燥件130容置于存储件120内,外部空气经空气干燥件130排入火炬筒体60内;空气干燥件130能够对进入火炬筒体60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干燥,以减少进入火炬筒体60内的外部空气的含水量,进而使废气能够更好的燃烧,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126.一些实施例中,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螺纹盖140,螺纹盖140与进风管110螺接,存储件120的一端螺接于螺纹盖140内;如此,通过螺纹盖140,实现存储件120与进风管110的螺接。
127.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送风管42相对于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即使排入火炬筒体60的外部空气为旋转上升的气流。
128.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送风管52相对于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即使排入火炬筒体60的外部空气为旋转上升的气流。
129.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使用过程,至少包括:
130.1.首先点火系统开启进行喷火,随后废气通过废气管路和废气排放机构20排入火炬筒体60内;
131.2.排入的废气在低排量区段时,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均固定送风:
132.废气排入的同时,开启风机30,外部空气依次通过风机30、软管90、第一转接连通管43、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进入火炬筒体60内;与此同时,外部空气依次通过风机30、第二转接连通管53、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固定送风管52进入火炬筒体60内,增大废气含氧量,使废气充分燃烧;
133.3.排入的废气超过低排量区段时,活动送风机构40移动送风和固定送风机构50固定送风:
134.启动驱动件11,驱动件11能够带动传动转接件12相对于火炬筒体60转动,在限位机构80和固定送风管52对活动支撑件70的限位作用下,传动转接件12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进行直线运动,进而协同带动活动送风管42、第一环形连通管41、第一转接连通管43和软管90的第二端进行直线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管42相对固定送风管52上移或下移,进而实现活动送风管42的移动送风;与此同时,固定送风机构50仍进行固定送风;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配合实现分层送风,以保证废气充分燃烧。
1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6.1.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和固定送风机构运动,以改变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相对位置,即增大或减小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送风高度差,进而实现分层送风,如此,能够使外部空气和废气更加充分的混合,使废气更加充分的燃烧,进而可以节省能源,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137.2.固定送风机构和活动送风机构沿周向间隔设置;废气排放机构具有多个废气排放口,废气排放口设置于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之间的间隔内,如此,能够使废气和外部空气更充分的混合,以使废气更充分的燃烧。
138.3.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均设置多个斜孔,第一出风区域上的斜孔相对于活动送风管的管侧壁倾斜设置,第二出风区域上的斜孔相对于固定送风管的管侧壁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即使排入火炬筒体的外部空气为旋转上升的气流,以改善废气燃烧过程中火炬筒体内局部缺氧的现象。
139.4.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进风管和存储件,存储件用于容置空气干燥件,进风管与风机可拆卸连接,存储件与进风管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存储件的拆卸与安装,进而便于空气干燥件的更换,同时,空气干燥件能够对进入火炬筒体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干燥,进而使废气能够更好的燃烧。
140.以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141.实施例一
142.请参见图1-7,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0、废气排放机构20、风机30、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废气排放机构2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废气排放机构20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火炬筒体60连通;固定送风机构5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活动送风机构4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风机30分别与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连通,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分别与火炬筒体60连通;驱动机构10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40,以使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进而改变活动送风机构40与固定送风机构50的送风高度差。
143.废气排放机构20具有多个废气排放口21,多个废气排放口21设置于火炬筒体60内;固定送风机构50和活动送风机构40沿周向间隔设置;废气排放口21设置于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之间的间隔内。
144.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支撑件70;活动送风机构40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固定送风机构50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活动支撑件70与驱动机构10传动连接。
145.驱动机构10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进而使活动支撑件70带动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以使第一出风区域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46.在驱动机构10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活动支撑件70无法带动固定送风机构50沿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上下运动,即固定送风机构50相对于火炬筒体60固定,以实现第二送风区域对火炬筒体60的固定送风。
147.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多个活动送风管42;多个活动送风管42间隔设置于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上;风机30、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中的至少其一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连通管41、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与活动支撑件7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协同运动。
148.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一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多个活动送风管42;活动送风管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方向一致;第一送风区域设置于活动送风管42上。
149.多个活动送风管42均匀设置于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上。
150.活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71,第一连接孔71与活动送风管42一一对应设置;活动送风管42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71;各活动送风管42均与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
151.驱动机构10能够协同带动活动支撑件70、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52.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多个固定送风管52;多个固定送风管52间隔设置于第二环形连通管51上;风机30、第二环形连通管51、固定送风管52和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固定送风管52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
153.定送风机构50包括两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多个固定送风管52;固定送风管5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方向一致;第一送风区域设置于固定送风管52上。
154.两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同心间隔设置。
155.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
156.多个固定送风管52均匀设置于第二环形连通管51上。
157.活动支撑件7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72,第二连接孔72与固定送风管52一一对应设置;固定送风管52能够穿过第二连接孔72;固定送风管52通过第二连接孔72与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
158.固定送风管52和活动送风管42均靠近废气排放口21设置,以便于废气与外部空气充分混合。
159.活动送风管4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固定送风管5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二出风区域,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为预设值,预设值为90-110mm。
160.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沿活动送风管4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为第一出风区域的沿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相应的,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可以为第二出风区域的沿固定送风管5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为第二出风区域的沿第二环形连通管51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
161.送风高度差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第一出风中心和第二出风区域的第二出风中心的高度差;送风高度差也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靠近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一出风上限和第二出风区域的靠近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二出风上限的高度差;送风高度差也可以为第一出风区域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一出风下限和第二出风区域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开口的第二出风下限的高度差。
162.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均设置多个斜孔421;斜孔421设置于活动送风管42的靠近废气排放口21的一侧的管侧壁上;斜孔421设置于固定送风管52的靠近废气排放口
21的一侧的管侧壁上。
163.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80;限位机构80的一端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限位机构80的另一端具有支撑件限位端81;活动支撑件70与限位机构80滑动连接,支撑件限位端81能够限制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限位机构80的运动行程。
164.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三个限位机构80;限位机构80与火炬筒体60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火炬筒体60的底部与火炬筒体60的开口相对设置。
165.在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火炬筒体60和限位机构80运动的过程中,支撑件限位端81能够限制活动支撑件70的远离火炬筒体60的底部的运动行程。
166.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件11和传动转接件12;驱动件11与传动转接件12链传动,传动转接件12与活动支撑件70螺纹传动。
167.传动转接件12与火炬筒体60转动连接。
168.传动转接件12通过轴承与火炬筒体60的底部转动连接。
169.驱动件11能够带动传动转接件12相对于火炬筒体60转动;由于限位机构80和固定送风管52对活动支撑件70的限位,传动转接件12能够带动活动支撑件70进行直线运动,进而使活动支撑件70带动活动送风机构40进行直线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70.传动转接件1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链轮,驱动件1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链条13进行链传动。
171.驱动件11上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二链轮固定设置于转轴上。
172.驱动件11为可正反转且具有自锁功能的伺服电机。
173.传动转接件12为螺杆。
174.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软管90;软管90的第一端与风机30固定连通,软管90的第二端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第一环形连通管41能够带动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运动,以使活动支撑件70能够带动第一环形连通管41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
175.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软管90、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进入火炬筒体60。
176.驱动件11能够驱动传动转接件12,进而协同驱动活动支撑件70、活动送风管42、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软管90的第二端,在软管90的变形配合下,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活动支撑件70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60协同运动,以实现活动送风机构40的移动送风。
177.软管90的变形为软管90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发生位置改变,以适应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运动。
178.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挡板100;活动送风机构40还包括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的第一转接连通管43,第一转接连通管43与第二端固定连通;火炬筒体60上设置有连通管穿过口61,第一转接连通管43能够在连通管穿过口61内运动;挡板100与第一转接连通管4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连通管43相对于火炬筒体60运动的过程中,挡板100能够遮挡连通管穿过口61。
179.软管90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通过第一转接连通管43连通;第一转接连通管43可以灵活调整,以适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
180.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软管90、第一转接连通管43、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活动送风管42进入火炬筒体60内。
181.第一转接连通管43穿过连通管穿过口61后与第二端固定连通;第一转接连通管43能够与第一环形连通管41、活动送风管42和活动支撑件70协同运动,连通管穿过口61为第一转接连通管43的运动避让口。
182.挡板100设置于火炬筒体60外;挡板100能够与第一转接连通管43协同运动,在挡板100的任一运动行程时刻,挡板100均能够遮挡连通管穿过口61。
183.固定送风机构50还包括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固定连通的第二转接连通管53,第二转接连通管53与风机30固定连通。
184.风机30与第二环形连通管51通过第二转接连通管53连通;第二转接连通管53可以灵活调整,以适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
185.外部空气可以依次通过风机30、第二转接连通管53、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固定送风管52进入火炬筒体60内。
186.两个第二环形连通管51通过第二转接连通管53连通。
187.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进风管110和存储件120;存储件120用于容置空气干燥件130;进风管110与风机30可拆卸连接,存储件120与进风管110可拆卸连接。
188.进风管110与风机30固定连接;存储件120与进风管110螺接。
189.空气干燥件130容置于存储件120内,外部空气经空气干燥件130排入火炬筒体60内;空气干燥件130能够对进入火炬筒体60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干燥。
190.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螺纹盖140,螺纹盖140与进风管110螺接,存储件120的一端螺接于螺纹盖140内。
191.实施例二
192.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环形连通管41的数量设置、活动送风管42的设置、固定送风管52的设置和限位机构80的数量设置,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现对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进行如下说明:
193.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两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两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同心间隔设置;两个第一环形连通管41通过第一转接连通管43连通。
194.活动送风管42相对于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倾斜设置,以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
195.固定送风管52相对于火炬筒体60的中心轴倾斜设置,以呈旋转上升式向火炬筒体60的内部排入外部空气。
196.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四个限位机构80;各限位机构80的一端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各限位机构80的另一端具有支撑件限位端81。
19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0)、废气排放机构(20)、风机(30)、活动送风机构(40)和固定送风机构(50);所述废气排放机构(20)与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所述废气排放机构(20)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所述火炬筒体(60)连通;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与所述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能够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60)运动;所述风机(30)分别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连通,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分别与所述火炬筒体(60)连通;所述驱动机构(10)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以使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60)运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与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的送风高度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和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废气排放机构(20)具有多个废气排放口(21),所述废气排放口(21)设置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和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之间的间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支撑件(70);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撑件(70)与所述驱动机构(10)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一环形连通管(41)和多个活动送风管(42);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4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上;所述风机(30)、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所述活动送风管(42)和所述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中的至少其一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所述多个活动送风管(42)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能够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60)协同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固定连通的第二环形连通管(51)和多个固定送风管(52);所述多个固定送风管(5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连通管(51)上;所述风机(30)、所述第二环形连通管(51)、所述固定送风管(52)和所述火炬筒体(60)依次连通;所述固定送风管(52)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包括多个活动送风管(42),所述固定送风机构(50)包括多个固定送风管(52);所述活动送风管(4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所述固定送风管(52)的管侧壁上设置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的长度的差为预设值,
所述预设值为90-11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和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均设置多个斜孔(421)。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80);所述限位机构(80)的一端与所述火炬筒体(60)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80)的另一端具有支撑件限位端(81);所述活动支撑件(70)与所述限位机构(80)滑动连接,所述支撑件限位端(81)能够限制所述活动支撑件(70)相对于所述限位机构(80)的运动行程。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件(11)和传动转接件(12);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传动转接件(12)链传动,所述传动转接件(12)与所述活动支撑件(70)螺纹传动。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软管(90);所述软管(90)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30)固定连通,所述软管(9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使所述活动支撑件(7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60)运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还包括挡板(100);所述活动送风机构(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连通管(41)固定连通的第一转接连通管(43),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43)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通;所述火炬筒体(60)上设置有连通管穿过口(61),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43)能够在所述连通管穿过口(61)内运动;所述挡板(100)与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4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连通管(43)相对于所述火炬筒体(60)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挡板(100)能够遮挡所述连通管穿过口(6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废气排放机构、风机、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废气排放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废气排放机构分别与火炬的废气管路和火炬筒体连通;固定送风机构与火炬筒体固定连接,活动送风机构能够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风机分别与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连通,活动送风机构和固定送风机构分别与火炬筒体连通;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送风机构,以使活动送风机构相对于火炬筒体运动,进而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本申请提供的节能降碳型火炬排放控制装置能够改变活动送风机构与固定送风机构的送风高度差,进而能够使外部空气与废气充分混合,进而实现装置的节能降碳环保。置的节能降碳环保。置的节能降碳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卜梦雅 张钢锋 费波 杜天君 呼佳宁 何校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